敦煌飞天药引记:三枝九叶济西域(下卷)[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wo.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楔子nbsp沙州春醒传药讯,残卷初成待续章
nbsp唐代景龙四年春分,沙州的积雪终于融尽。绿洲边缘的三枝九叶草冒出淡绿芽尖,叶片上的晨露映着朝阳,像飞天垂落的碎露,沾在骆驼刺的尖上,折射出细碎的光。开元寺的药圃里,慧明僧医正带着徒弟法显晾晒冬藏的草根——这些草根埋在松土里熬过一冬,外皮泛着浅褐色的光泽,用指尖掐开,乳白色的汁液缓缓渗出,比往年更浓稠,药香混着松针的清苦,在风里散开。
nbsp药圃旁的石桌上,摊着《沙州医案》的草稿,竹简用细麻绳串着,每页都密密麻麻写满字迹,还夹着几片压平的三枝九叶草标本:有春采的嫩尖、夏摘的壮枝、秋挖的块根。法显指着草稿里“飞天散治寒疝”的病案,指尖划过“驼乳送服”四字,轻声问:“师父,去年阿古拉用冬藏草根配干姜见效快,若是遇到体质弱的老人,干姜会不会太烈?”
nbsp慧明拿起一株刚采的草芽,指尖拂过锯齿状的叶缘,叶片在阳光下透着韧劲:“这就需懂‘五运六气——今年是木运太过,春阳偏盛,老人体质虚,干姜可减至一钱,再加三钱枸杞子养阴,既保温阳之力,又防燥伤津液。草木的性子是活的,医方也得跟着天候、体质变,这才是‘天人合一的真意。”
nbsp正说着,商队的王三郎骑着骆驼赶来,驼铃叮当作响,手里举着一张泛黄的羊皮卷:“慧明师父!于阗的商队带信来,说他们按您的方子制飞天散,治好了三十多个寒疝患者!还说龟兹的胡商也想要配方,您能不能多写些用法,我们帮着捎过去?”慧明接过羊皮卷,指尖触到温热的驼毛,卷上用西域文字画着三枝九叶的草图——原来远方的人已开始学着认草,他忽然觉得,这株从绿洲里长出的仙草,不该只留在沙州,它该随着丝绸之路的驼铃,把暖意传到更远的西域,而这《沙州医案》,也该补全更多未尽的篇章。
nbsp第五卷nbsp冬寒顽疾施重剂,草根配伍杜仲强
nbsp入夏前,沙州城门外来了支龟兹商队,为首的老商客诃黎勒被人搀扶着,脸色苍白如纸,双手死死按着小腹,每走一步都疼得皱眉。商队的人说,老诃黎勒患寒疝二十余年,每年冬春必发,这次为了赶在暑前把丝绸运到长安,冒雪穿越莫贺延碛,风寒侵体,寒疝突然加重——睾丸肿得像熟杏,皮肤泛着青紫,连翻身都要旁人托着,在沿途的驿站喝了郎中开的温经药,反而吐得更厉害,只剩一口气撑着来沙州找慧明。
nbsp慧明在开元寺的义诊棚里为他诊脉,指尖按在腕上,只觉脉象沉迟如刀刮,几乎摸不到搏动;再看他的舌苔,白腻得像涂了层冷霜,舌尖泛着青——这是“寒凝下焦,肾阳衰竭”的顽疾,寒邪已深伏肝肾,寻常的飞天散力道不够,得用冬藏的三枝九叶草根配强温之药,才能破冰散寒。
nbsp“法显,取冬藏的草根五钱、杜仲皮三钱、干姜二钱,再拿块新鲜驼乳饼来。”慧明一边吩咐,一边让诃黎勒躺下,解开他的腰带查看患处——肿处按之硬如石块,一碰就疼得他浑身抽搐。“您的寒邪藏了二十年,像深冻的冰窖,得用‘猛火化:冬藏的草根阳气最足,是‘主药;杜仲皮性温味甘,能补肝肾、强筋骨,像给肝肾裹了层暖毯,能固住阳气不让它散;干姜性热,比生姜烈三倍,能直驱深伏的寒邪,这是‘五行里‘火制水的道理——您这是水运过盛的寒症,就得用阳火来克。”
nbsp法显把药放进陶锅,用绿洲的泉水慢煎,慧明则把驼乳饼掰成小块,用温水泡软:“您的脾胃已被寒邪伤了,空腹喝药怕受不住,先吃些驼乳饼垫垫,驼乳性温能补中,还能引药入下焦。”半个时辰后,药煎成深褐色,冒着热气,慧明用小勺舀起,吹凉了喂进诃黎勒嘴里。
nbsp第一剂药喝下去,诃黎勒喘了口气,说“肚子里像有团小火苗,慢慢暖开了,不那么疼了”;三剂后,肿胀消了大半,能自己坐起来喝羊奶,还能勉强扶着棚柱站一会儿;连喝半月,他竟能跟着商队的人在绿洲边散步,只是走久了仍有些腰膝酸软。慧明又调整方子:减干姜为一钱,加枸杞子三钱,说:“您的肾阳亏得久,光驱寒不够,得‘阴中求阳——枸杞子性平味甘,能滋肝肾之阴,阴足了,阳才能‘生而不竭,就像给火堆添了柴,能烧得更久。”
nbsp诃黎勒按新方子喝了一月,腰膝酸软的毛病也没了,甚至能骑上骆驼,在沙州城外的草原上走一圈。临走那天,他把随身携带的龟兹国“火州玉”送给慧明,玉上刻着三枝九叶的纹样——是他特意让工匠刻的:“师父,这玉能暖身,像您的草药一样,是西域的宝贝。我要把您的方子带回龟兹,刻在寺庙的石碑上,让更多人能治好寒疝。”
nbsp慧明把这个病案补进《沙州医案》,特意用红笔标注:“冬藏草根性烈,治寒疝顽疾,初用干姜、杜仲以破冰;待寒减后,加枸杞子养阴,防温燥伤阴。水运过盛之年,寒邪偏烈,干姜用量可加至二钱;火盛之年则减为五分,需顺六气调整,不可一概而论。”这些细节,全是他从实践里摸出的规律,没有典籍可依,却比典籍更贴近平民的疾苦——就像他在案末写的:“医方非死物,当随人、随天、随地变,方为活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第六卷nbsp童稚遗尿寻妙法,草叶配仁固肾精
nbsp夏至过后,沙州的孩童多了种“怪病”——夜里总遗尿,有的孩子一夜要换三四块尿布,家长们带着孩子来开元寺求诊,一个个愁眉不展。其中有个叫阿依莎的小姑娘,六岁了还总遗尿,每次尿床后都躲在帐篷里哭,怕被小伙伴笑话,连最喜欢的沙棘果都吃不下去。
nbsp阿依莎的母亲是羌人,按着部落的老法子,给孩子腰上系了块羊皮,可遗尿还是没好,只好抱着孩子来求慧明:“师父,您救救阿依莎吧,再这样下去,她都不敢跟人玩了。”慧明让阿依莎坐在膝上,摸了摸她的脉,脉象细弱得像丝线;看她的舌头,淡白无血色,连嘴唇都是浅粉的——这是“肾阳不足,膀胱失约”。孩子的肾阳还没长全,像没添够柴的火,没法“守住”膀胱里的水,所以才会遗尿。
nbsp“法显,取春采的三枝九叶草叶三钱、益智仁二钱,再拿些蜂蜜来。”慧明一边碾药,一边对阿依莎笑:“小姑娘别怕,这药像蜜饯一样甜,喝了就能睡安稳觉。”法显不解:“师父,春采的叶药性比根柔,为何不用根?”慧明指着阿依莎的小手:“孩童脏腑娇嫩,用叶则柔,用根则烈,柔药能补阳而不伤体,这是‘治幼者宜柔缓的道理。益智仁性温味辛,能温肾固涩,像给膀胱的‘门加了道栓,能拦住水不往外漏——这两味药配伍,是‘相须,一个补阳,一个固涩,正好对症。”
nbsp药碾成细粉,慧明让阿依莎的母亲用温水调成糊状,加一勺蜂蜜:“每天早上喝一碗,别在晚上喝,免得夜里尿更多。喝完再用温毛巾敷小腹,能帮着药劲散开。”阿依莎喝了七天药,遗尿的次数就从每晚两次减到一次;喝到半月,竟能一夜不尿床,早上起来还能自己叠尿布。
nbsp她母亲带着她来谢慧明,小姑娘手里攥着一朵刚摘的沙棘花,花瓣上还沾着晨露:“师父,我再也不用躲着小伙伴了!昨天我们还一起在绿洲边追蝴蝶呢!这花送给您!”慧明笑着收下花,又给其他遗尿的孩子开了方子:体质弱的加山药健脾,让阳气有“根”;湿气重的加茯苓祛湿,不让湿气困着膀胱。
nbsp他还把这个治法教给沙州的其他医者,编了句口诀:“孩童遗尿不用慌,三枝九叶配益智,晨喝一碗暖肾阳,夜里安睡不尿床。”村里的老秀才把口诀写在木牌上,挂在绿洲边的老榆树上,过往的牧民看到,都停下来念几遍,记在心里。有次商队去疏勒,看到一个牧民的孩子遗尿,就把口诀教给他们,牧民采来三枝九叶草,按方子煮药,孩子果然好了——这草叶跟着驼铃走,像飞天洒下的甘露,把暖意送到了西域的每一个角落。
nbsp第七卷nbsp壁画传情融佛医,医方增补惠远疆
&nbs
敦煌飞天药引记:三枝九叶济西域(下卷)[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