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畲乡白术缘》(下卷)[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wo.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五卷:婚仪药韵,白术为媒

    nbsp阿月与阿山的婚期定在立冬,恰逢“水始冰,地始冻”,畲山被一层薄雾笼罩,白术坡上的枯草挂着晶莹的霜花,倒像是撒了层银粉。按畲族习俗,婚礼前三日,阿山需将那株连理枝白术送到阿月家,这便是最贵重的“聘礼”。

    nbsp蓝阿婆接过白术,用清水洗净,再用米泔水浸了半日(去其燥性),切成薄片。“这白术要‘三蒸三晒,”她教阿月,“一蒸得火气,二蒸得土气,三蒸得人气,这样才够温润,配得上你们的喜事。”蒸笼冒起白汽,白术的香气混着竹香漫出来,阿月看着蒸汽中阿山忙碌的身影,脸颊比蒸笼里的红枣还红。

    nbsp成婚当日,竹楼前的晒谷场摆满了长桌,最显眼的便是阿月亲手做的“白术糯米糕”——将晒干的白术粉与糯米粉混合,加红糖蒸制,糕体雪白,断面能看到细密的“菊花纹”,那是白术粉与米粉交融的痕迹。“白术固家,糯米黏情,”蓝阿婆给每位亲友分糕,“吃了这糕,愿你们的日子像这糕一样,甜糯扎实,和和美美。”

    nbsp拜堂时,阿山与阿月手中各握一片白术,断面相对,朱砂点在烛火下闪闪发亮。族长主持仪式,高声念诵畲族婚歌:“白术连理生,两心永相从;土厚根深扎,岁岁沐春风。”念毕,两人将白术片放入一个陶罐,埋在新房的门槛下——这叫“藏术固本”,寓意让白术的土气护佑家庭根基,如它的根茎般,在岁月里越扎越深。

    nbsp婚宴上,阿月给长辈敬的“合卺酒”,也是用白术泡的米酒。酒液琥珀色,带着甘醇的药香,阿山的师父——一位老药农喝了一口,捋着胡须笑道:“这酒好,白术配米酒,健脾又暖身,就像阿山配阿月,踏实又贴心。”满场的笑声惊飞了檐下的麻雀,它们扑棱棱掠过白术坡,仿佛也在为这对新人祝福。

    nbsp第六卷:药圃传家,春生夏长

    nbsp婚后的阿山与阿月,在自家屋后开辟了半亩白术圃。阿山懂药性,负责辨识土壤、选种育苗;阿月心细,擅长除草、培土,两人分工协作,把药圃打理得井井有条。

    nbsp“你看这土,”开春时,阿山抓起一把黄土给阿月看,土粒松散,能攥成团却不粘手,“这是‘金镶土,含沙量恰到好处,排水透气,最合白术的性子。要是土太黏,根会烂;太沙,又保不住养分。”他边说边用竹耙松土,动作轻柔得像在抚摸婴儿的脸蛋,“春属木,木能疏土,这时候松土,根才能呼吸畅快,就像人心里痛快了,日子才顺。”

    nbsp清明后,阿山选了饱满的白术籽,拌上草木灰(畲乡的土法,借火性助发芽),撒在整理好的畦里。阿月则在畦边种上几株紫苏——“紫苏属木,能驱虫,还能帮白术挡挡春寒,”她记得蓝阿婆说的,“草木也有伴,就像咱畲族人,抱团才能过日子。”

    nbsp夏至多雨,白术最忌涝。阿山和阿月便在药圃四周挖了排水沟,又把溪畔的淤土培在白术根茎周围,形成一个个小土堆。“夏属火,火能生土,这时候培土,根长得壮,”阿山擦着汗,看着叶片舒展的白术,“你看它们,茎秆直溜溜的,叶片油亮,这是在长力气呢,就像咱阿月,身子越来越结实了。”

    nbsp阿月确实比从前健壮了,面色红润,连往年秋冬必犯的咳嗽也少了。她每日喝着白术粥,劳作时也带着劲头,有时还会哼起小时候唱的白术歌谣。有次她蹲在药圃里拔草,忽然觉得恶心,蓝阿婆诊脉后笑道:“是喜脉!白术没白吃,脾土壮了,才能稳稳当当怀娃娃。”

    nbsp阿山高兴得一夜没睡,第二天特意去采了些野生山药,与白术同炖给阿月补身子。“白术健脾,山药补肾,”他笨手笨脚地熬着汤,“蓝阿婆说,脾为后天,肾为先天,先天后天都补,娃娃才能壮实。”阿月喝着汤,看着阿山被烟火熏黑的脸,觉得这比任何补品都暖心。

    nbsp第七卷:秋敛冬藏,药俗传承

    nbsp寒露一到,畲山的枫叶红了,白术也到了采收的时节。阿山和阿月带着竹刀、竹筐,来到药圃,蓝阿婆也拄着拐杖来帮忙——按规矩,头茬白术采收,得有长辈在场,才算“得天地认可”。

    nbsp“挖的时候要慢,”蓝阿婆示范

《畲乡白术缘》(下卷)[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