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8章 麟趾呈祥(173)[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wo.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术传播回去,促进了东亚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发展。
nbsp与此同时,大景王朝的文化也通过海外贸易和探险队,传播到了欧洲、非洲等地。大景王朝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在欧洲市场上备受追捧,成为了财富和地位的象征。大景王朝的儒家思想、科举制度、医学理论等,也引起了欧洲学者的广泛关注,对欧洲的启蒙运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nbsp然而,文化的交流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一些外国传教士随着商船来到大景王朝,试图传播他们的宗教信仰。其中,一些传教士为了扩大影响,不惜歪曲儒家思想,甚至干涉地方事务,引起了部分官员和百姓的不满。
nbsp林羽得知这些情况后,认为应该尊重不同国家的宗教信仰,但必须明确宗教活动的界限,不得干涉大景王朝的政治和社会秩序。他向新帝赵珩建议,制定《宗教管理条例》,规定外国传教士必须在朝廷指定的区域内进行宗教活动,不得向未成年人传教,不得干涉地方行政和司法事务,不得损害百姓的利益。同时,加强对传教士的管理和监督,对违反规定的传教士予以驱逐。
nbsp新帝赵珩采纳了林羽的建议,颁布了《宗教管理条例》。这一举措,既保护了正常的宗教活动,又维护了大景王朝的政治和社会秩序,避免了因宗教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
nbsp时间飞逝,转眼间新帝赵珩已经登基二十年。在林羽的辅佐下,大景王朝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盛世,史称“永熙盛世”。此时的大景王朝,疆域辽阔,东到太平洋,西到中亚,南到南洋群岛,北到蒙古草原,成为了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实力最强的国家。国内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文化昌盛,科技发达,海外贸易遍及全球。
nbsp然而,林羽却感到一丝隐忧。他年近六十,身体日渐衰老,而新帝赵珩也已过不惑之年,近年来对政务的热情有所减退,开始沉迷于修建宫殿和园林。更重要的是,太子赵瑾虽然聪慧,但性格过于温和,缺乏决断力,难以应对复杂的国内外局势。
nbsp为了确保大景王朝能够长治久安,林羽决定为太子铺路。他一方面加强对太子的教育,亲自为太子讲解治国之道、军事策略、外交技巧等,带太子参与政务处理,积累治国经验;另一方面,他开始逐步放权,将一些重要的政务交给太子处理,让太子在实践中成长。同时,他还挑选了一批忠诚可靠、能力出众的官员,组成了太子的辅佐团队,为太子未来登基奠定基础。
nbsp就在林羽为太子铺路的过程中,北方的蒙古部落再次出现了动荡。原来,蒙古部落首领去世后,他的几个儿子为了争夺首领之位,再次爆发了内乱。其中,首领的小儿子帖木儿野心勃勃,暗中勾结了中亚的一个游牧部落,企图通过武力夺取首领之位,并计划在即位后联合中亚部落,再次骚扰大景王朝的北方边境。
nbsp林羽得知消息后,立刻召开会议,商议对策。太子赵瑾主动请缨,请求前往北方边境,主持平乱事宜。林羽有些犹豫,担心太子缺乏实战经验,难以应对复杂的局势。但周将军却认为,太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治国能力,此次平乱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建议林羽批准太子的请求。
nbsp林羽思考再三,最终同意了太子的请求,任命太子为“北征大元帅”,周将军为副元帅,率领五万大军前往北方边境平乱。同时,他还为太子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一是派使者前往蒙古部落,劝说首领的其他儿子联合起来,共同对抗帖木儿;二是派骑兵部队快速穿插,切断帖木儿与中亚部落的联系;三是主力部队稳步推进,对帖木儿的势力形成包围之势,迫使他投降。
nbsp太子赵瑾抵达北方边境后,严格按照林羽制定的计划行事。他首先派使者前往蒙古部落,向首领的其他儿子阐明利害关系,承诺大景王朝将支持他们平定内乱,并给予他们一定的物资援助。首领的其他儿子本来就对帖木儿勾结外敌的行为不满,在太子的劝说下,很快就达成了联盟,共同对抗帖木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随后,周将军率领骑兵部队,快速穿插到帖木儿与中亚部落之间,切断了他们的粮草和兵力补给线。帖木儿的军队失去了中亚部落的支援,士气大跌,战斗力大幅下降。太子赵瑾趁机率领主力部队发起进攻,与蒙古部落联盟军前后夹击,很快就击败了帖木儿的军队,俘虏了帖木儿。
nbsp平定蒙古内乱后,太子赵瑾并没有对帖木儿及其部下赶尽杀绝,而是采取了安抚政策。他赦免了帖木儿的部下,将他们编入蒙古部落联盟军,同时对帖木儿进行了教育,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帖木儿深受感动,承诺今后永远忠于大景王朝,不再发动内乱。
nbsp太子赵瑾圆满完成了平乱任务,率领大军返回京城。新帝赵珩大喜过望,对太子的表现赞不绝口,朝廷官员也对太子刮目相看。林羽看到太子已经能够独当一面,心中十分欣慰,他知道,自己多年的心血没有白费,大景王朝的未来有了可靠的继承人。
nbsp然而,就在大景王朝一片繁荣景象的背后,一场新的危机正在悄然酝酿。欧洲的大不列颠王国、法兰西王国等国家,经过多年的发展,实力逐渐增强,开始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他们组建了庞大的舰队,在全球范围内争夺殖民地和贸易霸权,对大景王朝在海外的利益构成了越来越大的威胁。
nbsp林羽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危机。他知道,一场新的挑战即将到来,大景王朝要想在这场挑战中保持领先地位,就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实力,制定更加灵活的外交策略。他开始着手调整国家的发展战略,一方面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特别是军事科技和航海技术的研发,提高国家的军事实力和海外扩张能力;另一方面,加强与海外盟友的联系,建立广泛的国际联盟,共同应对欧洲国家的威胁。
nbsp这天,林羽正在书房中研究欧洲国家的最新动态,太子赵瑾前来拜访。太子恭敬地说道:“先生,如今欧洲国家在海外不断扩张,对我朝的海外据点和贸易航线构成了严重威胁,不知先生有何应对之策?”
nbsp林羽看着太子,缓缓说道:“太子,如今的世界,已经不再是孤立的个体,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欧洲国家的扩张,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要做的,不是一味地防御,而是要主动出击,在竞争中不断壮大自己。首先,我们要继续加强科技研发,造出更先进的战船和武器,确保我们在军事上的优势;其次,我们要扩大海外贸易,加强与海外国家的经济联系,形成利益共同体;最后,我们要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孤立那些对我们构成威胁的国家。”
nbsp太子点了点头,说道:“先生所言极是。儿臣明白,今后定当以先生为榜样,为大景王朝的繁荣昌盛鞠躬尽瘁。”
nbsp林羽欣慰地笑了笑,说道:“太子能够有这样的觉悟,我很欣慰。大景王朝的未来,就交给你们年轻人了。我已经老了,今后的路,需要你们自己去走。但记住,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坚守初心,以国家和百姓的利益为重,这样才能带领大景王朝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nbsp太子郑重地说道:“儿臣谨记先生的教诲!”
nbsp就在这时,海外事务部尚书陈默匆匆赶来,手中拿着一份紧急奏报。陈默神色凝重地说道:“林大人,太子殿下,大事不好了!欧洲的大不列颠王国和法兰西王国组成了联军,已经攻占了我们在非洲的一个重要贸易据点,还扣押了我们的商船和商人,要求我们开放更多的贸易口岸,否则就要继续进攻我们的其他据点!”
nbsp林羽接过奏报,仔细看了一遍,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知道,欧洲国家的挑战已经正式到来,一场关乎大景王朝海外命运的大战已迫在眉睫。他当即召集内阁成员、兵部将领及海外事务部官员,在太和殿召开紧急会议。殿内气氛凝重,新帝赵珩虽已近年老,但面对如此危机,仍强撑着精神主持会议,目光频频看向林羽,显然是将希望寄托在这位辅佐自己数十年的老臣身上。
nbsp林羽率先开口,将非洲据点的情况详细说明:“英、法联军此次来势汹汹,不仅攻占了我们在非洲西海岸的黄金贸易据点,还扣押了二十余艘商船、三百余名商人,其目的显然不只是为了贸易利益,更是想试探我朝的底线,妄图在海外挤压我朝的生存空间。据陈默大人传回的情报,联军共有十二艘战船,配备的火炮射程虽不及我朝最新式的‘龙威炮,但数量众多,且船员实战经验丰富,不可小觑。”
nbsp兵部尚书周将军立刻起身请战:“陛下,林大人!臣请命率领南洋舰队主力前往非洲,定要将英、法联军击溃,夺回据点,救出被俘商人!我朝海军近年来不断革新装备,战力早已今非昔比,绝不能让这些欧洲蛮夷看轻了我们!”
nbsp户部尚书却忧心忡忡地补充:“周将军的勇气固然可嘉,但南洋舰队主力若尽数调往非洲,南洋本土的防御将出现空缺。且从南洋到非洲,航程长达数月,粮草、弹药的补给难度极大,一旦中途出现意外,后果不堪设想。此外,我们尚不清楚英、法两国在欧洲的后续动作,若他们再派遣援军,我军恐将陷入持久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众人各执一词,有的主张速战速决,有的强调谨慎行事,殿内争论不休。林羽沉默片刻,缓缓说道:“诸位大人的顾虑都有道理,但我们不能退缩。非洲据点是我朝在西非的重要枢纽,连接着欧洲、非洲与南洋的贸易航线,一旦丢失,不仅会损失巨额贸易利益,还会让其他欧洲国家看到我朝的‘软弱,后续必将纷纷效仿,届时我们在海外的据点将岌岌可危。”
nbsp随后,林羽提出了一套“三线并进”的应对方案:
nbsp第一,军事上,由周将军率领南洋舰队一半主力——包括八艘“龙威级”战船、十二艘“海晏级”辅助战船及五千名海军士兵,组成“非洲远征军”,即刻启航前往非洲。同时,命令印度洋分舰队加强巡逻,确保补给航线畅通;从北方边境抽调两千名精锐火器营士兵,由陆路赶赴波斯湾,再通过海运前往非洲,增强远征军的地面作战能力。
nbsp第二,外交上,由陈默大人牵头,紧急联络与我朝关系友好的葡萄牙、西班牙等欧洲国家,向他们阐明英、法联军的侵略行径,承诺若他们愿意协助我朝制衡英、法,可给予其在南洋贸易的关税优惠。同时,派遣使者前往英、法两国本土,向其国王递交照会,严厉谴责联军的行为,要求其立即撤军、释放商人,否则将断绝与两国的所有贸易往来。
nbsp第三,后勤上,由户部牵头,联合江南地区的富商,组建“海外补给联盟”,负责筹备粮草、弹药、药品等物资,在印度、阿拉伯半岛等地设立临时补给站,确保远征军在途中能及时补充物资。
nbsp新帝赵珩听完,当即拍板:“就按林大人的方案执行!朕任命林羽为‘海外战事总调度,全权负责此次应对英、法联军的事宜,所有部门必须全力配合!”
nbsp方案确定后,各部门迅速行动起来。周将军率领的非洲远征军在短短十天内便完成了集结,于泉州港启航。陈默则带着使团,乘坐最快的“飞鸢号”快船,前往欧洲开展外交斡旋。户部也很快与江南富商达成协议,大量的粮草、弹药源源不断地运往各个临时补给站。
nbsp然而,远征军出发半个月后,意外发生了。印度洋分舰队传来急报,一支由五艘英国战船组成的小队,突然袭击了我朝在印度西海岸的补给站,烧毁了大量粮草,还俘虏了三十余名补给人员。林羽得知消息后,立刻意识到这是英、法联军的调虎离山之计——他们故意袭击补给站,想迫使远征军分兵救援,打乱我军的部署。
nbsp林羽当机立断,下令印度洋分舰队放弃追击英国小队,集中兵力保护剩余的补给站;同时,命令远征军加快航行速度,务必在英、法联军进一步破坏补给线前抵达非洲。此外,他还让陈默在欧洲加大外交攻势,向葡萄牙、西班牙施压,要求他们出兵协助保护印度洋补给线。
nbsp葡萄牙国王此前一直对英、法两国的扩张心存不满,再加上陈默承诺的贸易优惠,最终同意派遣三艘战船加入印度洋分舰队,共同保护补给航线。在葡萄牙舰队的协助下,英、法联军的后续骚扰行动被有效遏制,远征军的补给通道得以保住。
nbsp两个月后,周将军率领的非洲远征军终于抵达非洲西海岸。此时,英、法联军已经加固了攻占的据点,还在附近海域布置了大量水雷,企图阻止远征军靠近。周将军没有贸然进攻,而是先派侦察船摸清了联军的防御部署,随后制定了“声东击西”的战术:先派三艘辅助战船佯攻据点南侧,吸引联军的注意力;同时,将八艘“龙威级”战船分成两队,从据点北侧和西侧发起突袭,利用“龙威炮”的远射程优势,摧毁联军的岸防火炮。
nbsp战斗打响后,联军果然中计,将大部分兵力调往南侧防御。北侧的“龙威级”战船趁机开火,数十枚炮弹呼啸着飞向岸防工事,瞬间将联军的几门加农炮炸毁。西侧的战船也同时发起进攻,密集的炮火让联军阵脚大乱。周将军见状,立刻下令登陆部队乘坐小艇冲锋,在海军炮火的掩护下,迅速登上了据点海滩。
nbsp联军虽然顽强抵抗,但在大景军队的火力压制下,很快便溃不成军。经过三个时辰的激战,远征军终于夺回了据点,救出了被俘的商人。英、法联军损失惨重,只剩下五艘战船狼狈逃窜。
nbsp然而,林羽深知,这只是暂时的胜利。英、法两国绝不会善罢甘休,后续很可能会派遣更多的兵力前来报复。他一边命令周将军加强非洲据点的防御,修建更坚固的岸防工事,部署更多的火炮;一边让陈默继续在欧洲开展外交活动,试图通过谈判解决与英、法两国的争端。
nbsp陈默在欧洲的外交斡旋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西班牙国王同意作为中间人,调解大景与英、法两国的矛盾。在西班牙的斡旋下,英、法两国同意与大景进行谈判,但提出了苛刻的条件:要求大景开放广州、上海等五个港口作为“自由通商口岸”,允许英、法商人在这些港口自由居住、经商;要求大景降低对英、法商品的关税;还要赔偿英、法联军在此次战斗中的损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林羽得知这些条件后,怒不可遏:“英、法两国侵略我朝据点,扣押我朝商人,如今反而倒打一耙,提出如此无理的要求,简直是欺人太甚!我们绝不能答应!”
nbsp随后,林羽指示陈默,在谈判中采取“强硬与灵活结合”的策略:坚决拒绝开放通商口岸和赔偿损失的要求,但可以同意在现有海外据点的基础上,增加两个临时贸易点,允许英、法商人在贸易点内进行交易;关税方面,可以适当降低部分商品的关税,但必须保证大景的主导权。同时,向英、法两国施压,要求他们释放所有被俘的大景商人,赔偿因袭击补给站和据点造成的损失。
nbsp谈判陷入了僵局。英、法两国态度强硬,坚持不放弃原有条件;大景方面也寸步不让,双方僵持了一个多月。就在这时,欧洲传来消息,英、法两国因为在欧洲大陆的领土争端,关系出现裂痕,法国国王不愿意再为了海外利益与大景长期对抗,希望尽快结束谈判。
nbsp陈默抓住这个机会,主动与法国代表接触,承诺若法国率先同意大景的条件,可给予其在非洲贸易的优先选择权。法国代表经过权衡,最终同意了大景的方案,与大景签订了《大景法国海外贸易协定》。英国见法国单独签约,担心自己被孤立,也不得不做出让步,与大景签订了类似的协定。
nbsp至此,非洲据点危机终于得以解决。通过这次事件,大景王朝向欧洲国家展示了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外交手腕,也让更多欧洲国家认识到,大景王朝并非可以随意欺凌的弱国。此后,欧洲国家在与大景的交往中,不得不更加谨慎,不敢再轻易采取侵略行动。
nbsp解决了欧洲的危机后,林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国内的发展和太子的培养上。此时的太子赵瑾,经过多年的历练,已经具备了丰富的治国经验,能够独立处理大部分政务。林羽开始逐步将权力交给太子,自己则退居幕后,偶尔在关键时刻提出建议。
nbsp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林羽年事已高,再加上常年操劳政务,身体日渐衰弱,一次处理政务时突然晕倒,被太医诊断为“积劳成疾,需长期静养”。新帝赵珩得知后,十分担心,下令让林羽在家安心休养,不必再处理繁杂的政务。
nbsp林羽在家休养期间,太子赵瑾每天都会前来探望,向他请教政务上的问题。林羽躺在病床上,耐心地为太子解答,从如何平衡朝中各方势力,到如何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再到如何应对海外的潜在威胁,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数十年的治国经验传授给太子。
nbsp这天,太子又来探望林羽,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先生,我们在新大陆发现了大规模的铁矿和煤矿,工部已经派人前去勘察,预计明年就能开始开采。有了这些资源,我们就能制造更多的先进战船和火炮,进一步增强军事实力了!”
nbsp林羽听后,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好啊,好啊!新大陆的资源丰富,一定要好好开发利用,这是我朝未来发展的重要根基。不过,你也要记住,开发资源的同时,也要注重保护当地的环境,善待土着居民,不能一味地掠夺,要实现长久的可持续发展。”
nbsp太子点了点头:“先生放心,儿臣已经下令,让工部制定详细的开发计划,既要保证资源的合理开采,也要保护好当地的生态环境,还会与土着部落签订合作协议,让他们也能从开发中受益。”
nbsp林羽满意地点了点头,又叮嘱道:“如今海外局势复杂,欧洲国家虽然暂时收敛了侵略行为,但他们的野心并未消失。你一定要加强海军建设,扩大海外据点的规模,同时也要注重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建立稳固的联盟,才能确保我朝在海外的利益不受侵犯。”
nbsp太子恭敬地回答:“儿臣谨记先生的教诲,一定会努力做好每一件事,不辜负先生和父皇的期望,守护好我大景王朝的江山社稷。”
nbsp就在林羽安心休养,太子逐渐独当一面的时候,北方边境再次传来警报。蒙古部落的一个分支——察哈尔部,在首领林丹汗的带领下,突然反叛,联合了中亚的哈萨克部落,大举入侵北方边境,已经攻占了两座城池,杀害了数千名百姓。
nbsp太子赵瑾接到警报后,立刻召开紧急会议,商议对策。此时周将军仍在非洲驻守,兵部一时没有合适的将领可以派遣。太子决定亲自率军出征,平定叛乱。朝中大臣纷纷劝阻,认为太子是国之储君,不宜亲自冒险。但太子态度坚决:“北方边境是我朝的屏障,如今遭此大难,百姓流离失所,我身为太子,岂能坐视不管?父皇年事已高,先生卧病在床,我若不挺身而出,谁来守护这江山社稷?”
nbsp最终,太子说服了众臣,任命老将秦昊为副元帅,率领三万大军,前往北方边境平叛。林羽得知太子要亲自出征的消息后,虽然担心,但也为太子的担当感到欣慰。他让侍从扶着自己,写下一封书信,派人送给太子,信中详细分析了察哈尔部和哈萨克部落的弱点,建议太子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先派人劝说哈萨克部落脱离联盟,再集中兵力攻打察哈尔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太子收到书信后,深受启发。他按照林羽的建议,派遣使者前往哈萨克部落,向其首领阐明利害关系,承诺若哈萨克部落停止入侵,大景王朝将与其签订长期的贸易协议,提供他们急需的茶叶、丝绸和铁器。哈萨克部落本就只是被林丹汗胁迫而来,并非真心想与大景为敌,在太子的劝说下,很快便撤军返回了中亚。
nbsp解决了哈萨克部落的问题后,太子集中兵力,对察哈尔部发起了进攻。林丹汗的军队失去了盟友的支持,士气大跌,很快便溃不成军。太子率军乘胜追击,最终在鄂尔多斯草原击败了察哈尔部的主力,俘虏了林丹汗,平定了叛乱。
nbsp太子平定叛乱后,并没有对察哈尔部赶尽杀绝,而是采取了安抚政策,将察哈尔部分为三个小部落,任命忠于大景的贵族担任首领,同时在当地设立官府,推行大景的文化和制度,促进民族融合。这一举措,得到了蒙古各部落的认可,进一步巩固了大景王朝在北方边境的统治。
nbsp太子凯旋回京后,新帝赵珩大喜过望,亲自到城外迎接。林羽虽然未能亲自前往,但也让侍从送去了贺礼,对太子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经过这次平叛,太子在朝中的威望大幅提升,大臣们对他更加信服,大景王朝的权力交接,变得更加平稳。
nbsp然而,就在大景王朝看似一片繁荣稳定的时候,一场新的危机正在悄然酝酿。欧洲的工业革命已经开始萌芽,英、法等国开始大规模发展机器生产,生产力大幅提升,军事实力也在快速增强。他们虽然暂时与大景保持着和平关系,但暗中却在不断扩大海外殖民地,积累财富和资源,为未来的竞争做准备。
nbsp林羽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趋势。他虽然卧病在床,但每天都会阅读各地传来的奏报,关注欧洲的最新动态。他知道,工业革命将彻底改变世界的格局,若大景王朝不能跟上这一趋势,未来很可能会被欧洲国家超越。
喜欢。
第2618章 麟趾呈祥(173)[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