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四合院:一人纵横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619章 麟趾呈祥(174)[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wo.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为此,林羽向太子提出了“工业革新”的建议:一是在江南、广东等沿海地区,设立“机器制造局”,引进欧洲的机器技术,聘请欧洲的工匠,研发适合大景的机器设备,用于纺织、采矿、造船等行业;二是在京城、苏州等地设立“新式学堂”,教授数学、物理、化学等西方学科,培养掌握先进技术的人才;三是鼓励民间商人投资新式工业,给予税收优惠和政策支持,推动民间工业的发展。

    nbsp太子对林羽的建议十分重视,立刻下令着手实施。然而,“工业革新”的推行并不顺利。朝中的保守派大臣认为,西方的技术是“奇技淫巧”,会破坏大景传统的农耕文明,坚决反对引进西方技术;民间的商人也对新式机器持怀疑态度,担心投资后无法收回成本,不愿意轻易尝试。

    nbsp面对这些阻力,太子并没有退缩。他一方面亲自到江南地区考察,向保守派大臣和民间商人展示机器生产的优势——用机器纺织的布匹,不仅速度快,而且质量好,成本还低;用机器采矿,效率比人工提高了十倍以上。另一方面,他加大了对“新式学堂”的投入,培养了一批批掌握先进技术的人才,让这些人才成为“工业革新”的中坚力量。

    nbsp在太子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新式技术。江南地区的“机器制造局”逐渐发展壮大,生产出的机器设备不仅满足了国内的需求,还出口到了南洋、日本等国家;民间的新式工厂也越来越多,纺织、造船、采矿等行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景象。

    nbsp林羽看到“工业革新”取得初步成效,心中十分欣慰。他知道,大景王朝已经踏上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虽然前方还有很多困难和挑战,但只要坚持下去,一定能够在未来的世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nbsp然而,林羽的身体却越来越衰弱。太医们用尽了各种方法,也无法阻止病情的恶化。太子每天都会守在林羽的床边,亲自为他喂药、擦拭,希望能留住这位辅佐自己多年的恩师。

    nbsp这天,林羽的精神突然好了许多。他让侍从扶着自己坐起来,看着守在床边的太子,缓缓说道:“太子,我知道我的时间不多了。我这一生,能辅佐先帝和你,见证大景王朝的盛世,已经没有遗憾了。未来的路,还要靠你自己去走。你要记住,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坚守初心,以百姓为重,以国家为重。要继续推动‘工业革新,加强海军建设,搞好外交关系,让大景王朝永远繁荣昌盛……”

    nbsp太子握着林羽的手,泪水忍不住流了下来:“先生,您一定会好起来的!儿臣还需要您的教导,大景王朝还需要您的辅佐!”

    nbsp林羽笑了笑,轻轻拍了拍太子的手:“傻孩子,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我走之后,你要团结朝中大臣,信任那些有能力、有品德的官员,不要被小人蒙蔽。还要照顾好先帝,尽好孝道……”

    nbsp话未说完,林羽的手突然垂了下来,眼睛缓缓闭上,再也没有了呼吸。

    nbsp太子抱着林羽的身体,失声痛哭。消息传到宫中,新帝赵珩悲痛欲绝,下令辍朝三日,以国葬之礼安葬林羽,并追封林羽为“文忠王”,让其配享太庙,永远供奉。

    nbsp林羽的去世,让整个大景王朝陷入了悲痛之中。百姓们自发地在街道两旁摆放祭品,悼念这位为国家和百姓操劳一生的好官;朝中的大臣们也纷纷写诗作文,缅怀林羽的功绩。

    nbsp然而,悲伤过后,生活还要继续。太子赵瑾擦干眼泪,肩负起了林羽留下的重任。他按照林羽的遗愿,继续推动“工业革新”,加强海外贸易和海军建设,同时注重民生改善,让大景王朝的盛世得以延续。

    nbsp林羽去世后的第二年,新帝赵珩因思念林羽,再加上年事已高,身体日渐衰弱,最终也驾崩了。太子赵瑾按照遗诏,顺利登基,改元“景和”,成为大景王朝的新一代君主。

    nbsp赵瑾登基后,首先做的便是完成林羽未竟的“工业革新”事业。他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机器生产,在原有“机器制造局”的基础上,又在四川、湖北等内陆省份设立了新的制造局,专门生产用于农业、矿业的机器设备。同时,他加大了对“新式学堂”的投入,不仅在京城、苏州等地扩建学堂,还在各省府城设立了“府立新式学堂”,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nbsp为了解决“工业革新”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赵瑾还特意派遣使团前往欧洲,邀请西方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来大景王朝任职,同时让使团成员学习欧洲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这些举措,极大地推动了大景王朝的工业发展,短短几年时间,大景王朝的机器制造业、纺织业、采矿业等行业便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生产力大幅提升,国家的经济实力也进一步增强。

    nbsp随着工业的发展,大景王朝的海军建设也迎来了新的机遇。赵瑾下令扩建造船厂,采用新式机器制造战船,同时引进欧洲的火炮技术,对现有战船进行升级改造。经过几年的努力,大景王朝的海军规模进一步扩大,战船的性能也得到了显着提升,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之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海军实力的增强,为大景王朝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赵瑾派遣海军舰队前往世界各地,保护大景王朝的海外据点和贸易航线,同时开拓新的贸易市场和殖民地。在非洲,大景王朝的舰队击败了荷兰、葡萄牙等国的舰队,夺取了更多的贸易据点和殖民地;在美洲,大景王朝的殖民者与当地土着居民建立了友好关系,开辟了新的种植园和矿山,大量的棉花、烟草、黄金、白银等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国内;在大洋洲,大景王朝的探险队发现了新的大陆,并在那里建立了殖民地,为大景王朝的海外扩张开辟了新的空间。

    nbsp然而,海外扩张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随着大景王朝在海外的殖民地越来越多,如何管理这些殖民地成为了一个难题。同时,大景王朝与欧洲国家在海外的利益冲突也日益加剧,英、法、荷兰等国多次与大景王朝发生摩擦,甚至爆发了小规模的战争。

    nbsp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赵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殖民地管理方面,他设立了“海外殖民部”,专门负责管理海外殖民地的事务,同时派遣有经验的官员前往殖民地担任总督,加强对殖民地的统治。在与欧洲国家的关系方面,赵瑾采取了“软硬兼施”的策略,一方面通过外交手段与欧洲国家进行谈判,解决双方的利益冲突;另一方面,加强海军建设,随时准备应对欧洲国家的挑衅。

    nbsp在国内治理方面,赵瑾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他减轻了百姓的赋税负担,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发展农业生产;同时,加强对城市的管理,改善城市的基础设施,提高百姓的生活质量。此外,他还重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儒家文化,同时鼓励文化创新,推动文学、艺术、科技等领域的发展。

    nbsp在赵瑾的治理下,大景王朝迎来了更加繁荣昌盛的局面,史称“景和盛世”。此时的大景王朝,疆域辽阔,经济繁荣,军事强大,文化昌盛,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然而,赵瑾并没有因此而满足。他深知,世界在不断变化,大景王朝要想永远保持领先地位,就必须不断创新和发展。

    nbsp就在大景王朝蒸蒸日上之际,欧洲的工业革命进入了高潮。英、法等国的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科技水平也不断提高,军事实力也日益增强。他们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争夺殖民地和贸易霸权,对大景王朝的海外利益构成了越来越大的威胁。

    nbsp赵瑾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威胁。他知道,一场新的挑战即将到来,大景王朝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在这场挑战中立于不败之地。为此,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国家的实力,应对欧洲国家的挑战。

    nbsp首先,他加大了对科技研发的投入,鼓励科学家和工程师进行科技创新,研发更加先进的机器设备和武器装备。同时,他设立了“科技奖励基金”,对在科技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的个人和团体给予丰厚的奖励,激发了全国人民的创新热情。

    nbsp其次,他加强了海军建设,扩建海军舰队,研发新型战船和武器装备,提高海军的战斗力。同时,他派遣海军舰队前往世界各地,加强对海外据点和贸易航线的保护,防范欧洲国家的挑衅和入侵。

    nbsp此外,他还加强了与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建立广泛的国际联盟,共同应对欧洲国家的威胁。他派遣使团前往亚洲、非洲、美洲等地区的国家,与他们建立友好关系,签订贸易协议和军事同盟,形成了一个以大景王朝为核心的国际联盟。

    nbsp在赵瑾的努力下,大景王朝的实力不断增强,成功地应对了欧洲国家的挑战,维护了国家的利益和尊严。然而,赵瑾也清楚地知道,欧洲国家的工业革命还在继续,他们的实力还在不断提升,未来的挑战还会更加严峻。

    nbsp这天,赵瑾正在御书房处理政务,内阁首辅张大人前来汇报工作。张大人是林羽生前推荐的官员,为人正直,能力出众,深得赵瑾的信任。

    nbsp张大人说道:“陛下,最近欧洲的英国和法国结成了‘反景同盟,他们联合了荷兰、西班牙等国,准备在海外对我朝发起大规模的进攻,夺取我朝的殖民地和贸易据点。据情报显示,他们已经组建了一支庞大的舰队,预计在明年春天出发。”

    nbsp赵瑾闻言,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知道,这将是大景王朝面临的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他沉思片刻,说道:“张大人,你立刻召集内阁成员、兵部将领和海军统帅,前来御书房召开紧急会议,商议应对之策。”

    nbsp很快,众人便齐聚御书房。赵瑾将英国和法国结成“反景同盟”的消息告诉了大家,然后说道:“诸位,英国和法国联合其他国家,准备对我朝发起大规模的进攻,这对我朝来说,是一场生死存亡的考验。大家有什么应对之策,都可以畅所欲言。”

    nbsp兵部尚书周将军(此时周将军已从非洲返回,担任兵部尚书)首先说道:“陛下,英国和法国的舰队虽然庞大,但我朝的海军实力也不容小觑。我们应该立刻加强海外据点的防御,增派兵力驻守;同时,集结全国的海军舰队,准备与敌人展开决战。只要我们能在海上击败敌人,就能粉碎他们的进攻计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海军统帅郑和(此处为虚构,与历史人物无关)说道:“陛下,周将军说得有道理。我朝的海军战船性能优越,火炮威力强大,士兵训练有素,有信心在海上击败敌人。不过,敌人的舰队规模庞大,我们不能掉以轻心。我们应该制定详细的作战计划,分兵把守重要的海域,同时寻找敌人的弱点,集中兵力进行打击。”

    nbsp内阁首辅张大人说道:“陛下,除了军事上的应对,我们还应该在外交上采取行动。我们可以派遣使团前往‘反景同盟中的荷兰、西班牙等国,向他们阐明利害关系,劝说他们退出同盟。同时,我们可以联合与英国、法国有矛盾的国家,如普鲁士、奥地利等国,形成对抗‘反景同盟的国际联盟,分散敌人的注意力,减轻我朝的压力。”

    nbsp户部尚书李大人说道:“陛下,战争需要大量的粮草和物资支持。我们应该立刻加大对粮草、弹药、药品等物资的筹备力度,确保军队的后勤供应。同时,我们可以调整税收政策,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为战争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nbsp众人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了一系列应对之策。赵瑾认真地听取了大家的意见,然后说道:“诸位的建议都很有道理。我们就按照大家的建议,采取‘军事防御与外交斡旋并行,后勤保障与国际联盟同步的策略,应对英国和法国的进攻。”

    nbsp随后,赵瑾做出了具体的部署:

    nbsp1.nbsp军事方面,任命郑和为海军总司令,统领全国的海军舰队,前往海外重要海域布防,准备与敌人展开决战;同时,任命周将军为陆军总司令,负责加强国内和海外据点的防御,确保后方的安全。

    nbsp2.nbsp外交方面,派遣使团前往荷兰、西班牙等国,劝说他们退出“反景同盟”;同时,派遣使团前往普鲁士、奥地利等国,与其建立友好关系,形成对抗“反景同盟”的国际联盟。

    nbsp3.nbsp后勤方面,由户部牵头,联合各地的富商和地主,加大对粮草、弹药、药品等物资的筹备力度;同时,调整税收政策,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为战争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nbsp4.nbsp国内治理方面,加强对社会秩序的维护,防止敌人的间谍和奸细在国内制造混乱;同时,加强对百姓的宣传教育,激发百姓的爱国热情,让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应对敌人的进攻。

    nbsp部署完毕后,众人立刻行动起来。郑和率领海军舰队,浩浩荡荡地前往海外重要海域布防;周将军则加强了国内和海外据点的防御,增派兵力驻守;外交使团也纷纷出发,前往各国进行斡旋;户部则加大了对物资的筹备力度,确保军队的后勤供应。

    nbsp时间一天天过去,很快便到了第二年春天。英国和法国联合荷兰、西班牙等国的舰队如期出发,浩浩荡荡地向大景王朝的海外殖民地和贸易据点发起了进攻。一场决定大景王朝命运的战争,正式拉开了帷幕。

    nbsp战争初期,英国和法国的舰队凭借着庞大的规模和先进的武器装备,对大景王朝的海外据点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大景王朝的海军舰队虽然奋力抵抗,但由于敌人的兵力过于强大,一些海外据点相继被敌人攻占,海军舰队也遭受了一定的损失。

    nbsp赵瑾得知前线的战况后,心中十分焦急。他知道,不能再这样被动地防御下去,必须主动出击,寻找敌人的弱点,集中兵力进行打击。他立刻召集郑和、周将军等将领,召开紧急会议,商议对策。

    nbsp郑和说道:“陛下,敌人的舰队虽然庞大,但他们是多国联军,指挥不统一,各怀鬼胎,这是他们的弱点。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先集中兵力打击其中实力较弱的荷兰、西班牙舰队,然后再对付英国和法国的舰队。”

    nbsp周将军说道:“陛下,郑和将军说得有道理。同时,我们可以在敌人的必经之路设置埋伏,利用我朝战船的速度优势和火炮的威力,对敌人发起突然袭击,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nbsp赵瑾点了点头,说道:“好,就按照你们的建议,采取分化瓦解和设伏突袭的策略,主动出击,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

    nbsp随后,郑和率领海军舰队,悄悄前往敌人的必经之路——马六甲海峡,设置埋伏。同时,他派遣一部分舰队,前往荷兰、西班牙舰队的驻地,发起佯攻,吸引敌人的注意力。

    nbsp几天后,英国和法国的舰队率领荷兰、西班牙的舰队,浩浩荡荡地向马六甲海峡驶来。当他们进入大景王朝海军的埋伏圈后,郑和一声令下,大景王朝的海军舰队突然从四面八方杀出,对敌人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nbsp荷兰、西班牙的舰队实力较弱,在大景王朝海军的猛烈进攻下,很快便溃不成军。英国和法国的舰队见状,连忙前来支援,但由于指挥不统一,行动混乱,很快也陷入了被动。大景王朝的海军舰队利用战船的速度优势和火炮的威力,对敌人的舰队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进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经过三天三夜的激战,大景王朝的海军舰队终于击败了英国和法国的联合舰队,取得了马六甲海峡海战的胜利。这场胜利,不仅粉碎了英国和法国的进攻计划,还沉重地打击了“反景同盟”的嚣张气焰,让荷兰、西班牙等国纷纷退出了同盟。

    nbsp马六甲海峡海战的胜利,让大景王朝的国际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欧洲的其他国家也纷纷向大景王朝示好,希望与大景王朝建立友好关系,开展贸易往来。赵瑾抓住这个机会,与欧洲的多个国家签订了贸易协议和友好条约,进一步扩大了大景王朝的海外市场和影响力。

    nbsp然而,赵瑾并没有因此而放松警惕。他知道,英国和法国虽然在这场战争中遭受了重创,但他们的实力依然强大,未来很可能会卷土重来。他继续加强国家的实力,推动“工业革新”,加强海军建设,改善民生,为未来的挑战做好充分的准备。

    nbsp在赵瑾的努力下,大景王朝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无可争议的霸主。然而,赵瑾也清楚地知道,世界的发展是无止境的,大景王朝要想永远保持领先地位,就必须不断地创新和发展,永远不能停下前进的脚步。

    nbsp这天,赵瑾站在皇宫的城楼上,望着远方的大海。他想起了林羽,想起了林羽对自己的教诲,想起了林羽为大景王朝做出的贡献。他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继承林羽的遗志,将大景王朝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让大景王朝的光辉永远照耀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nbsp就在这时,内侍前来禀报,说海外殖民部的官员有要事求见。赵瑾知道,新的任务又开始了。他转身走下城楼,朝着御书房走去。他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还有很多的事情等着他去做。但他有信心,有能力,带领大景王朝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nbsp赵瑾回到御书房时,海外殖民部尚书李明远已在殿内等候。李明远手持一份厚厚的奏报,神色凝重地迎上前:“陛下,这是从美洲殖民地传回的急报,事关重大,臣不敢耽搁。”

    nbsp赵瑾接过奏报,快速翻阅起来。美洲殖民地近年来发展迅速,大景移民已在东部沿海建立了数十个定居点,其中以“新景城”规模最大,不仅成为了粮食和棉花的主产区,还发现了大型银矿,每年向国内输送大量白银。但奏报中提到,近期一批来自欧洲“神圣罗马帝国”的殖民者,突然越过大景划定的殖民边界,在银矿附近建立了据点,不仅驱赶大景的矿工,还联合当地的印第安部落,多次袭击大景的定居点,已有上百名移民伤亡。

    nbsp“神圣罗马帝国?”赵瑾眉头紧锁,他对这个欧洲邦联制国家略有了解,其内部由数十个邦国组成,长期处于分裂状态,没想到如今竟有实力向美洲扩张,还敢主动挑衅大景。“他们的殖民者有多少人?装备如何?”

    nbsp“据探子回报,对方约有五百人,携带了燧发枪和小型火炮,且与当地一个名为‘阿兹特克的印第安部落结盟,该部落人数众多,骁勇善战,对我们的移民怀有敌意。”李明远回答道,“新景城的驻军只有两百人,虽装备优于对方,但兵力不足,难以同时应对殖民者和印第安部落的夹击,请求朝廷尽快派兵支援。”

    nbsp赵瑾沉思片刻,美洲距离本土遥远,若从国内调兵,至少需要三个月才能抵达,远水难救近火。他当即决定:“传朕旨意,命驻守在南洋的‘远航舰队抽调三艘战船、两百名海军士兵,即刻从菲律宾出发,前往美洲新景城支援;同时,任命新景城知府张恪为‘美洲殖民事务临时总指挥,授权他调动当地所有资源,先稳住局势,等待援军抵达。”

    nbsp“陛下,张恪只是文官,虽有治理之才,但缺乏军事经验,让他指挥作战,是否稳妥?”李明远有些担忧。

    nbsp“张恪在美洲任职五年,熟悉当地的地理和人情,且处事果断,去年曾成功调解过移民与印第安部落的冲突,有一定的威望。”赵瑾解释道,“眼下最关键的是稳定人心,防止局势进一步恶化。至于军事指挥,可让新景城的驻军统领协助他,待援军抵达后,再由海军将领统一指挥。”

    nbsp李明远点头称是,又补充道:“陛下,除了军事支援,还需派人安抚其他印第安部落。美洲的印第安部落众多,并非都与我们为敌,若能争取到他们的支持,就能孤立阿兹特克部落和欧洲殖民者。”

    nbsp“说得对。”赵瑾认可道,“让张恪挑选熟悉印第安语言和习俗的官员,携带丝绸、瓷器、铁器等礼物,前往周边的印第安部落,阐明利害,争取他们的中立或支持。告诉张恪,对待印第安部落,要以安抚为主,不可一味使用武力,避免激化矛盾。”

    nbsp旨意下达后,赵瑾并未放松对美洲局势的关注。他知道,美洲殖民地是大景未来重要的资源产地和战略要地,绝不能丢失。为了长远考虑,他开始思考如何加强对美洲的管控——不仅要增派驻军,还需完善殖民管理制度,明确殖民边界,同时加大对移民的扶持力度,鼓励更多百姓迁往美洲,增强大景在当地的影响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半个月后,南洋远航舰队抵达新景城。舰队指挥官周正(周将军之子,继承父业,成为海军将领)迅速与张恪汇合,制定了作战计划。他们决定兵分两路:一路由周正率领海军士兵,乘坐战船沿河流而上,进攻欧洲殖民者的据点;另一路由张恪带领部分驻军和争取到的印第安盟友,从陆路包抄,切断殖民者与阿兹特克部落的联系。

    nbsp战斗打响后,大景军队凭借先进的武器装备和战术,很快便突破了殖民者的防线。欧洲殖民者的据点被火炮摧毁,数百名殖民者要么被俘,要么逃窜。阿兹特克部落见殖民者战败,也失去了抵抗的勇气,主动派人前来求和。张恪遵循赵瑾的旨意,没有对阿兹特克部落进行报复,

第2619章 麟趾呈祥(174)[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