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8章 麟趾呈祥(173)[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wo.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几天后,李修远起草的诏书送到了蒙古部落。然而,蒙古部落的三个儿子都一心想要争夺首领之位,根本没有将诏书放在眼里,反而加大了对北方边境的袭击力度。北方边境的守将虽然奋力抵抗,但蒙古部落和周边小部落的联军人数众多,攻势凶猛,边境的局势越来越危急。
nbsp林羽得知情况后,心中十分焦急。他知道,单纯的防御已经无法解决问题,必须采取更加主动的措施。他再次召集文武百官,商议对策。
nbsp兵部尚书周将军说道:“林大人,蒙古部落的三个儿子执迷不悟,继续骚扰我朝边境,我们不能再容忍下去了。依我之见,我们应该派遣大军进攻蒙古部落,平定他们的内乱,扶持一个亲善我朝的贵族担任首领,以确保北方边境的安宁。”
nbsp户部尚书则说道:“不可!如今国家刚刚稳定,百姓需要休养生息,若是派遣大军进攻蒙古部落,将会耗费大量的粮草和兵力,给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带来巨大的压力。而且,蒙古部落地处草原,地形复杂,我军不熟悉草原的环境,贸然进攻,恐怕会吃亏。”
nbsp林羽说道:“周将军和户部尚书说得都有道理。派遣大军进攻蒙古部落风险太大,但也不能任由他们继续骚扰边境。依我之见,我们可以采取‘以夷制夷的策略。蒙古部落的三个儿子虽然都想争夺首领之位,但他们之间也存在着矛盾和猜忌。我们可以暗中联系蒙古部落首领的大儿子,他在蒙古部落中威望较高,而且一直反对与我朝为敌。我们可以给予他一定的支持,帮助他击败另外两个儿子,成为蒙古部落的新首领。这样一来,既可以平定蒙古部落的内乱,又可以扶持一个亲善我朝的首领,确保北方边境的安宁,同时还可以避免大规模的战争,减少国家的损失。”
nbsp百官们听后,纷纷表示赞同。林羽当即下令,派遣使者暗中前往蒙古部落,联系首领的大儿子,表达朝廷愿意支持他的意愿,并承诺在他成为首领后,给予蒙古部落一定的物资援助。
nbsp蒙古部落首领的大儿子早就想平定内乱,成为蒙古部落的首领,只是苦于实力不足。如今得到了大景王朝的支持,他大喜过望,立刻答应与朝廷合作。在朝廷的支持下,他迅速集结了一批忠于自己的势力,与另外两个弟弟展开了激战。
nbsp朝廷则暗中为他提供了粮草、武器和情报支持。在朝廷的帮助下,首领的大儿子逐渐占据了上风,先后击败了二儿子和三儿子的势力,平定了蒙古部落的内乱,成为了蒙古部落的新首领。
nbsp新首领即位后,为了感谢朝廷的支持,亲自率领使团前往京城,向大景王朝表示臣服,并承诺永远与大景王朝保持和平友好的关系,不再骚扰北方边境。新帝赵珩十分高兴,设宴款待了蒙古部落的使团,并赏赐了大量的物资。
nbsp北方边境的危机解除后,林羽终于松了一口气。他知道,国家的稳定和发展离不开周边国家和部落的和平相处。他开始着手制定更加完善的外交政策,加强与周边国家和部落的交流与合作,建立稳定的外交关系,为大景王朝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nbsp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景王朝的国力越来越强盛,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周边的国家和部落纷纷向大景王朝称臣纳贡,与大景王朝保持着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大景王朝的文化、科技、艺术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nbsp然而,林羽并没有因此而满足。他知道,国家的发展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他依旧每天忙碌在政务之中,为大景王朝的繁荣昌盛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nbsp这天,林羽正在内阁处理政务,突然收到了一份来自南洋的奏报。奏报中说,南洋的一个名为“爪哇国”的国家,最近突然断绝了与大景王朝的贸易往来,并且扣押了大景王朝在爪哇国的商人,没收了他们的财产。爪哇国的国王还扬言,要联合南洋的其他国家,共同对抗大景王朝,夺取大景王朝在南洋的贸易利益。
nbsp林羽看完奏报,脸色变得凝重起来。南洋地区是大景王朝重要的贸易伙伴,也是大景王朝海外利益的重要保障。爪哇国的突然反目,不仅会影响大景王朝的海外贸易,还可能引发南洋地区的动荡,威胁到大景王朝的海外利益。
nbsp他当即召集了文武百官,在太和殿召开会议,商议应对爪哇国的对策。礼部尚书李修远说道:“爪哇国一直与我朝保持着良好的贸易往来,如今突然反目,其中必定有原因。我们应该先派使者前往爪哇国,了解他们断绝贸易往来、扣押商人的原因,尝试通过谈判解决问题。”
nbsp兵部尚书周将军则说道:“爪哇国如此狂妄,竟敢扣押我朝商人,没收他们的财产,还扬言要联合其他国家对抗我朝,我们不能示弱。依我之见,应该派遣海军前往南洋,对爪哇国进行威慑,迫使他们释放商人,恢复与我朝的贸易往来。若是他们执迷不悟,我们便出兵攻打爪哇国,给他们一个教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林羽沉思片刻,说道:“李大人和周将军的建议都有一定的道理。我们应该先礼后兵。首先,派遣使者前往爪哇国,了解事情的真相,尝试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同时,命令南洋的海军加强戒备,做好战斗准备。若是谈判成功,我们便可以和平解决问题,避免战争带来的损失;若是谈判失败,我们再派遣海军进攻爪哇国,维护我朝的利益和尊严。”
nbsp新帝赵珩点了点头:“林大人的建议甚合朕意。就按照林大人的建议,先派使者前往爪哇国进行谈判,同时让南洋的海军做好战斗准备。”
nbsp随后,林羽挑选了一位熟悉南洋情况、善于谈判的官员担任使者,前往爪哇国进行谈判。使者抵达爪哇国后,受到了爪哇国国王的冷遇。爪哇国国王不仅拒绝释放扣押的商人,还傲慢地表示,大景王朝若是想恢复贸易往来,必须向爪哇国缴纳巨额的“保护费”,否则,他将继续扣押商人,并联合南洋其他国家对抗大景王朝。
nbsp使者见谈判无望,只得返回京城,向林羽禀报情况。林羽得知后,心中十分愤怒。他当即下令,让南洋的海军统帅率领五万海军,进攻爪哇国,解救被扣押的商人,维护大景王朝的利益和尊严。
nbsp南洋的海军接到命令后,迅速集结兵力,向爪哇国进发。爪哇国的海军虽然也有一定的实力,但与大景王朝的海军相比,无论是船只装备还是士兵素质,都相差甚远。在大景王朝海军的猛烈进攻下,爪哇国的海军节节败退,很快就失去了制海权。
nbsp大景王朝的海军随后在爪哇国的沿海地区登陆,向爪哇国的都城发起进攻。爪哇国的军队虽然奋力抵抗,但根本无法抵挡大景王朝军队的攻势。不久后,大景王朝的军队就攻占了爪哇国的都城,俘虏了爪哇国的国王。
nbsp林羽下令,释放被扣押的大景王朝商人,归还他们被没收的财产,并对爪哇国的国王进行了严厉的斥责,警告他今后若是再敢与大景王朝为敌,必将受到更加严厉的惩罚。爪哇国的国王吓得魂飞魄散,连忙向大景王朝表示臣服,承诺永远与大景王朝保持和平友好的关系,恢复与大景王朝的贸易往来,并赔偿大景王朝的所有损失。
nbsp解决了爪哇国的问题后,南洋地区的其他国家都见识到了大景王朝的强大实力,再也不敢有任何异动,纷纷加强了与大景王朝的贸易往来和友好合作。大景王朝在南洋地区的利益得到了充分的保障,海外贸易更加繁荣。
nbsp随着大景王朝的不断发展,林羽的威望也越来越高。朝中的官员和百姓都十分敬重他,将他视为大景王朝的栋梁之材。然而,林羽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他依旧保持着谦逊谨慎的态度,每天兢兢业业地处理政务,为大景王朝的未来谋划。
nbsp这天,林羽在整理书房时,偶然发现了一本尘封已久的古籍。古籍中记载了一些关于海外新大陆的传说,说在遥远的大洋彼岸,存在着一片广阔的新大陆,那里资源丰富,风景秀丽,有着与大景王朝截然不同的文化和文明。
nbsp林羽看着古籍中的记载,心中充满了好奇。他知道,大景王朝虽然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但世界之大,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等待着人们去探索。他决定派遣船队前往海外,探索新大陆,开拓新的贸易航线,为大景王朝的发展寻找新的机遇。
nbsp他向新帝赵珩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新帝赵珩十分支持,当即下令,让工部建造一支庞大的远洋船队,并选拔了一批经验丰富的航海家、学者和士兵,组成了一支探险队,由林羽亲自挑选的一位得力将领率领,前往海外探索新大陆。
nbsp探险队出发那天,林羽亲自来到港口送行。他看着渐渐远去的船队,心中充满了期待。他相信,这支探险队一定会不负众望,为大景王朝带来新的发现和机遇,开启大景王朝海外探索的新篇章。
nbsp探险队出发后,林羽每天都在关注着他们的消息。然而,由于路途遥远,通信不便,探险队的消息十分稀少。林羽虽然心中焦急,但也只能耐心等待。
nbsp几个月后,就在林羽快要失去耐心的时候,突然收到了来自沿海港口的消息,说探险队的船队已经回来了,并且带来了关于新大陆的重要发现。林羽大喜过望,立刻前往港口迎接探险队。
nbsp探险队的将领见到林羽,激动地向他汇报了探险的经过。他们在大洋彼岸发现了一片广阔的新大陆,那里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如黄金、白银、香料等,还有着许多独特的动植物和土着居民。土着居民虽然文明程度不高,但十分友好,愿意与大景王朝进行贸易往来。
nbsp林羽听后,心中十分高兴。他知道,新大陆的发现对于大景王朝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遇。这不仅可以开拓新的贸易航线,获取丰富的资源,还可以传播大景王朝的文化和文明,扩大大景王朝的影响力。
nbsp他当即向新帝赵珩禀报了探险队的发现,新帝赵珩也十分兴奋,下令在新大陆设立据点,加强与土着居民的交流与合作,开拓新的贸易航线。同时,他还下令组建更多的探险队,前往海外其他地区进行探索,寻找更多的新大陆和新机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在林羽的推动下,大景王朝的海外探索事业蓬勃发展。一支支探险队前往世界各地,带回了一个又一个关于新大陆和新文明的发现。大景王朝的贸易航线遍布全球,与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密切的贸易往来和友好合作关系。大景王朝的文化和文明也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nbsp然而,林羽也清楚地知道,海外探索和扩张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比如,与土着居民的文化冲突、海外据点的管理、海外贸易的纠纷等。他开始着手制定更加完善的海外管理制度和政策,加强对海外据点的管理,调解与土着居民的矛盾,规范海外贸易秩序,确保大景王朝的海外事业能够健康、稳定地发展。
nbsp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景王朝逐渐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帝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林羽作为大景王朝的重要决策者和推动者,为大景王朝的繁荣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名字也被永远地载入了大景王朝的史册,成为了后世敬仰的传奇人物。
nbsp但林羽并没有停下脚步,他知道,世界在不断变化,大景王朝要想永远保持领先地位,就必须不断创新和发展。他依旧每天忙碌在政务之中,关注着国家的每一个角落,为大景王朝的未来谋划着新的蓝图。他相信,在他和新帝以及全体官员、百姓的共同努力下,大景王朝一定会永远繁荣昌盛,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nbsp就在大景王朝的海外事业蒸蒸日上之际,林羽收到了来自新大陆据点的急报。报中称,一支来自欧洲的船队突然抵达新大陆,不仅强行在据点附近建立营地,还多次驱赶大景王朝的商队,甚至出手打伤了两名负责巡逻的士兵。更令人担忧的是,这支欧洲船队携带了大量火器,装备精良,似乎有长期盘踞之意。
nbsp林羽立刻召集内阁官员与兵部将领商议对策。兵部尚书周将军得知消息后,当即拍案而起:“这些欧洲蛮夷竟敢在我大景的据点旁撒野,简直是欺人太甚!末将请求即刻率领南洋海军前往新大陆,将他们一举驱逐!”
nbsp户部尚书却面露难色:“周将军稍安勿躁。南洋海军刚刚经历过爪哇国一战,尚未完全休整,若再长途奔袭前往新大陆,恐难保证战力。况且,我们对这支欧洲船队的底细一无所知,贸然出兵风险太大。”
nbsp林羽缓缓点头,认同户部尚书的顾虑:“欧洲远在西半球,此前与我朝并无往来,我们对其国力、军力、外交习惯都不了解。盲目开战,可能会引发不必要的冲突,甚至影响到我们在新大陆的根基。当务之急,是先摸清对方的底细。”
nbsp随后,林羽做出部署:一是命新大陆据点暂时停止与欧洲船队的正面冲突,派专人观察对方的动向,收集船队规模、人员构成、武器装备等情报;二是挑选熟悉海外事务、精通多门语言的官员,以“大景王朝新大陆事务专员”的身份,前往欧洲船队营地进行交涉,了解他们的来意;三是令南洋海军加快休整,抽调部分精锐船只组成机动舰队,随时准备前往新大陆支援,以防不测。
nbsp负责交涉的官员名叫陈默,曾随探险队多次前往南洋及周边岛屿,还曾与海外土着部落打过多年交道,应变能力极强。陈默抵达欧洲船队营地后,发现这支船队的旗帜上印着一个“英”字,船长是一位名叫威廉的中年男子。威廉态度傲慢,声称他们是“大不列颠王国”的探险队,受国王之命前来“开拓新领地”,还宣称新大陆是“无主之地”,大景王朝的据点“未经允许占据此地”,要求大景方面撤出。
nbsp陈默据理力争,向威廉展示了大景王朝在新大陆建立据点的时间、与当地土着部落签订的友好协议,以及过往贸易记录,明确表示大景王朝对据点周边地区拥有合法管辖权。威廉却不以为然,坚持认为“只有通过战争征服的土地,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土地”,双方的首次交涉不欢而散。
nbsp与此同时,据点传回的情报也逐渐清晰:这支欧洲船队共有五艘大船,约三百名船员,携带的火器包括燧发枪、加农炮等,射程和威力虽不及大景王朝最新研制的火炮,但操作简便,射速较快。更重要的是,他们似乎在寻找金矿和香料,对新大陆的资源有着极强的掠夺欲。
nbsp林羽得知这些情况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判断,这支英国船队背后的“大不列颠王国”,很可能是一个崇尚武力扩张的国家,若不加以遏制,未来必定会成为大景王朝在海外的重要威胁。但考虑到双方实力不明,且远隔重洋,直接开战并非最佳选择,林羽决定采取“威慑与合作并行”的策略。
nbsp首先,他下令南洋机动舰队即刻启航前往新大陆,舰队配备了十艘最新式的“远洋战船”,船上装载了大口径火炮和火箭弹,还携带了两百名经过特殊训练的“火器营”士兵,足以应对英国船队的威胁。其次,他让陈默再次与威廉交涉,这次不再仅仅是理论,而是向对方展示大景王朝的实力——在据点附近举行军事演习,让英国船员亲眼看到大景战船的火炮威力和士兵的训练水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当英国船员看到大景战船的火炮在海上炸起数丈高的水柱,火箭弹精准命中远处的靶船时,无不面露震惊。威廉的态度也终于有所软化,不再坚持“无主之地”的说法,只是仍不肯放弃在新大陆建立据点的想法。
nbsp陈默抓住机会,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大景王朝允许英国船队在新大陆指定区域临时停靠,补充淡水和食物,但不得建立永久性营地,也不得干涉大景王朝与当地土着的贸易往来;作为交换,大景王朝愿意与英国王国建立初步的贸易关系,允许英国商人在大景的海外据点进行交易。威廉经过一番权衡,最终同意了这个方案,双方签订了一份临时协议。
nbsp机动舰队抵达新大陆后,并未与英国船队发生冲突,而是在据点附近驻扎,继续进行常规训练。这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方式,既展示了大景王朝的实力,又避免了冲突升级,为双方后续的交流留下了空间。
nbsp解决了英国船队的危机后,林羽开始思考如何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更多欧洲国家。他意识到,随着大景王朝海外探索的不断深入,与欧洲国家的接触必然会越来越频繁,若不提前制定一套完善的海外外交与贸易体系,很容易陷入被动。
nbsp为此,林羽向新帝赵珩提出了三项建议:一是设立“海外事务部”,专门负责处理与海外国家的外交、贸易、据点管理等事务,选拔熟悉海外情况、具备国际视野的官员任职;二是制定《海外贸易法典》,明确大景王朝与海外国家的贸易规则、税收标准、纠纷解决方式等,规范双方的贸易行为;三是加强海外据点的建设,在重要港口和资源产地修建防御工事,配备足够的兵力和武器,同时鼓励国内百姓移民海外,充实据点人口,促进当地的开发与发展。
nbsp新帝赵珩完全采纳了林羽的建议,任命陈默为第一任海外事务部尚书,负责推动各项政策的落实。《海外贸易法典》颁布后,很快得到了海外商人的认可,大景王朝的海外贸易更加规范有序,贸易额也大幅增长。海外据点的建设也取得了显着成效,越来越多的百姓前往新大陆、南洋等地定居,带去了中原的先进农业技术、手工业技术和文化,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也进一步巩固了大景王朝在海外的统治基础。
nbsp就在林羽全力推动海外事业发展的同时,国内却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繁荣,一些地方的地主和商人开始囤积粮食、布匹等生活必需品,哄抬物价,导致部分地区出现了通货膨胀的迹象,百姓的生活成本有所上升。更严重的是,一些官员与商人相互勾结,利用职权谋取私利,贪污腐败现象有抬头之势。
nbsp林羽得知这些情况后,十分重视。他深知,贪污腐败和物价波动是影响国家稳定的重要因素,若不及时解决,很可能会引发社会动荡。他当即召集监察御史和户部、刑部官员,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对策。
nbsp监察御史王大人汇报说,经过初步调查,发现江南地区的苏州、杭州等地,有多名官员与当地的粮商、布商勾结,通过虚报灾情、截留官粮等方式,囤积粮食和布匹,然后以高价出售,从中牟取暴利。其中,苏州知府张大人涉案金额最大,证据也最为确凿。
nbsp林羽下令,由监察御史牵头,联合刑部、户部组成专案组,前往江南地区展开调查,从严查处涉案官员和商人。同时,他还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物价的措施:一是从国库中调拨大量粮食、布匹等物资,运往物价上涨严重的地区,进行平价销售,平抑市场价格;二是加强对粮食、布匹等重要商品的监管,严禁商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对违反规定的商人予以重罚;三是改革税收制度,对囤积商品的商人征收高额“囤积税”,从经济上遏制囤积行为。
nbsp专案组在江南地区展开了深入调查,很快就查清了苏州知府张大人的犯罪事实。张大人在任期间,利用职务之便,与当地粮商勾结,截留官粮十万石,与布商勾结,垄断当地的布匹贸易,涉案金额高达百万两白银。林羽下令,将张大人革职查办,抄没其全部家产,依法判处死刑。同时,对其他涉案官员和商人也进行了严厉惩处,有的被革职流放,有的被罚款充公。
nbsp这一系列严厉的措施,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江南地区的贪污腐败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物价也逐渐稳定下来。百姓们对林羽的举措赞不绝口,称他为“为民做主的好官”。
nbsp然而,林羽并没有因此而放松警惕。他意识到,贪污腐败现象的产生,根源在于制度的不完善和监督的不到位。为了从根本上杜绝贪污腐败,他又向新帝赵珩提出了改革官制和监察制度的建议:一是完善官员考核制度,将官员的廉政表现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考核不合格的官员一律降职或罢免;二是加强监察机构的权力,允许监察御史直接向皇帝奏报官员的违纪行为,不受其他部门的干涉;三是建立官员财产申报制度,要求官员定期申报自己的财产和收入,接受百姓和朝廷的监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新帝赵珩对这些建议十分支持,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这些制度的建立,进一步完善了大景王朝的政治制度,加强了对官员的监督和约束,有效预防了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nbsp随着大景王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全面发展,周边国家和地区纷纷派遣使者前来学习。其中,东亚的朝鲜、日本等国,多次派遣“遣景使”前来京城,学习大景王朝的制度、文化和技术。林羽建议新帝赵珩,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接待这些使者,与他们开展广泛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nbsp在林羽的推动下,大景王朝与朝鲜、日本等国建立了密切的文化交流关系。朝廷在京城设立了“弘文馆”,专门接待外国使者和留学生,为他们提供学习儒家经典、天文历法、医学、手工业技术等方面的机会。许多外国留学生在大景王朝学习多年后,返回自己的国家,将大景王朝的先进文化和技
第2618章 麟趾呈祥(173)[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