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四合院:一人纵横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616章 麟趾呈祥(171)[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wo.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息告诉了李福。李福听了,也为林羽感到高兴,连忙说道:“林兄弟,太好了!有了王夫子的推荐信,你进入青云书院就万无一失了。走,我们再去酒馆庆祝一下!”

    nbsp两人来到酒馆,举杯欢庆。林羽看着手中的推荐信,心中暗暗下定决心,进入青云书院后,一定要更加努力地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早日成为一名大儒,甚至更高文位的存在,不辜负王夫子的期望,也不辜负自己穿越而来的这一次机会。

    nbsp几天后,林羽收拾好行囊,告别了李福和王夫子,踏上了前往青云书院的路程。青云书院位于青云山脚下,距离县城有数百里的路程。林羽一路跋山涉水,晓行夜宿,历经十几天的奔波,终于抵达了青云书院。

    nbsp青云书院果然名不虚传,只见书院依山而建,气势恢宏,朱红色的大门上悬挂着“青云书院”四个金色的大字,熠熠生辉。书院内古木参天,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nbsp林羽来到书院的招生处,将王夫子的推荐信和自己的童生身份证明递交给负责招生的老师。那老师接过推荐信,仔细看了一遍,又看了看林羽,点了点头:“原来是王大儒推荐的学生,失敬失敬。你既然有王大儒的推荐信,又考了童生试的榜首,无需再参加入学考试,直接办理入学手续即可。”

    nbsp林羽心中大喜,连忙道谢,然后按照老师的指示,办理了入学手续,被分配到了书院的丙字班。

    nbsp进入青云书院后,林羽才真正感受到了这里的学习氛围。书院的学生个个都才华横溢,勤奋好学,每天清晨,书院内便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傍晚时分,学生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讨论诗词文章,交流学习心得,整个书院都充满了浓厚的学习气息。

    nbsp林羽深知,在这里,比他优秀的人还有很多,他必须更加努力地学习,才能不被淘汰。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来到书院的藏读书;晚上,其他学生都休息了,他还在自己的房间里挑灯夜读,不断汲取知识,提升自己的文气和实力。

    nbsp同时,林羽还积极参加书院组织的各种活动,如诗词大赛、辩论会、讲学活动等。在这些活动中,他凭借着渊博的知识和出色的口才,屡屡崭露头角,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和赞赏。

    nbsp在学习的过程中,林羽也遇到了不少困难。青云书院的课程难度很大,涉及到许多高深的儒家义理和复杂的诗词技巧,有些知识甚至连天道图书馆中都没有详细的记载。但林羽并没有气馁,他不断查阅古籍,向老师和同学们请教,反复琢磨,终于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nbsp这天,书院的张教授在课堂上讲解《论语》中的“仁”字,他向学生们提问:“诸位同学,你们认为,何为‘仁?如何才能做到‘仁?”

    nbsp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仁”就是爱人,有的说“仁”就是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有的说“仁”就是诚实守信……

    nbsp张教授听了,微微点头,却没有表态。他将目光投向林羽,说道:“林羽,你来说说你的看法。”

    nbsp林羽站起身,从容地回答:“回教授,学生认为,‘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其内涵博大精深。‘仁不仅是爱人,更是一种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做到‘仁,首先要修身养性,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其次要推己及人,将对自己家人的爱扩展到对他人、对社会的爱;最后要以天下为己任,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和百姓的幸福安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林羽的回答,不仅涵盖了“仁”的基本内涵,还结合了时代的需求,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得到了张教授的高度评价:“林羽说得很好!‘仁不仅是一种道德观念,更是一种行动指南。只有将‘仁的思想融入到自己的言行举止中,融入到对国家和百姓的责任中,才能真正做到‘仁。你的见解独到,思考深刻,值得大家学习。”

    nbsp同学们听了,也纷纷向林羽投来敬佩的目光。

    nbsp随着时间的推移,林羽在青云书院的名气越来越大,他的文气也越来越凝练,实力不断提升。在入学后的第一次月考中,林羽凭借着优异的成绩,从丙字班升入了乙字班;半年后,他又以第一名的成绩,升入了甲字班,成为了青云书院最优秀的学生之一。

    nbsp然而,树大招风。林羽的出色表现,也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和不满。甲字班的学生赵磊,是本县县令的儿子,文位在甲字班中也算是佼佼者,他一直以来都自视甚高,认为自己是青云书院最优秀的学生。但自从林羽升入甲字班后,他的光芒被林羽掩盖,心中便对林羽产生了嫉妒之情,处处与林羽作对。

    nbsp这天,书院组织了一场诗词大赛,要求学生们以“秋日”为主题创作一首诗。林羽经过精心构思,创作了一首《秋兴》,诗中描绘了秋日的美景,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憧憬,意境优美,情感真挚。

    nbsp在诗词大赛的评选中,林羽的《秋兴》得到了大多数老师和学生的认可,被评为一等奖。赵磊的诗则被评为二等奖,他心中十分不服气,便当众质疑林羽的诗是抄袭而来的。

    nbsp“林羽,你的这首《秋兴》,意境和用词都与前朝一位诗人的作品极为相似,你是不是抄袭了他的诗?”赵磊指着林羽,大声说道。

    nbsp周围的学生们听了,纷纷议论起来。有的学生认为赵磊是在故意找茬,有的学生则开始怀疑林羽的诗是否真的是抄袭而来。

    nbsp林羽心中一怒,他没想到赵磊竟然会用这种卑鄙的手段来陷害他。他冷静地说道:“赵磊,你说我的诗是抄袭的,可有证据?前朝诗人的作品,我确实读过一些,但这首《秋兴》是我结合自己的所见所感创作而成,与任何前人的作品都没有关系。你若是拿不出证据,就不要在这里血口喷人!”

    nbsp赵磊冷笑道:“证据?你的诗就是最好的证据!你以为大家都像你一样无知,看不出你的诗是抄袭的吗?我看你就是为了得到一等奖,才不惜抄袭前人的作品,真是丢尽了青云书院的脸!”

    nbsp林羽看着赵磊咄咄逼人的样子,心中更加愤怒。他正想反驳,突然,脑海中的天道图书馆光芒一闪,一本记载着前朝诗人作品的古籍自动翻开,上面清晰地记录着赵磊所说的那首诗。林羽仔细对比了一下,发现自己的《秋兴》与那首诗虽然都以秋日为主题,但意境、用词、结构都截然不同,根本不存在抄袭之说。

    nbsp林羽心中有了底气,他从容地说道:“赵磊,你所说的前朝诗人的作品,我也知道。我现在就将那首诗背诵出来,再与我的《秋兴》对比一下,让大家看看,我到底有没有抄袭。”

    nbsp说完,林羽便背诵起了前朝诗人的那首诗。背诵完毕后,他又将自己的《秋兴》诵读了一遍。

    nbsp周围的老师和学生们听了,纷纷点头,他们都看出了两首诗的不同之处,知道赵磊是在故意陷害林羽。

    nbsp张教授脸色严肃地看着赵磊,说道:“赵磊,你无凭无据,就诬陷同学抄袭,不仅违背了书院的校规,还损害了同学的名誉。你必须向林羽道歉,并接受书院的处罚!”

    nbsp赵磊见自己的阴谋被揭穿,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却还想狡辩:“教授,我……我只是怀疑,并不是故意诬陷……”

    nbsp“怀疑也需要证据!没有证据,就是诬陷!”张教授严厉地说道,“如果你不道歉,不接受处罚,书院将对你进行退学处理!”

    nbsp赵磊见张教授态度坚决,知道自己无法再狡辩,只好不情愿地走到林羽面前,低声说道:“林羽,对不起,我不该无凭无据地诬陷你,希望你能原谅我。”

    nbsp林羽看着赵磊,心中虽然还有些不满,但也知道得饶人处且饶人,便说道:“算了,我知道你只是一时糊涂。希望你以后能尊重同学,不要再做出这种事情。”

    nbsp这件事过后,林羽在青云书院的声望更高了。同学们都更加敬佩他的才华和品德,老师们也更加看重他,认为他将来一定能成为一名杰出的儒士。

    nbsp林羽并没有因为这件事而骄傲自满,他依旧保持着谦逊好学的态度,每天刻苦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他知道,在儒道之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的挑战在等待着他。他要不断努力,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早日实现自己的理想,成为这个世界的顶尖强者,为国家和百姓做出更大的贡献。

    nbsp转眼间,林羽在青云书院已经学习了两年。在这两年里,他的文气越来越雄厚,实力也从童生提升到了秀才,成为了青云书院最年轻的秀才之一。同时,他还在书院的各种活动中屡获佳绩,为书院赢得了不少荣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这天,书院的院长召集了所有甲字班的学生,宣布了一个重要的消息:“诸位同学,朝廷即将举办一场全国性的儒士大赛,凡是文位在秀才及以上的儒士,都可以报名参加。这次大赛的奖励非常丰厚,不仅能获得朝廷的赏赐,还能得到皇帝的亲自接见,若是表现优异,还能直接被授予官职,进入仕途。书院决定,选派十名最优秀的学生参加这次大赛,希望大家能好好准备,为书院争光,也为自己的未来铺路。”

    nbsp学生们听了,都兴奋不已,纷纷表示要报名参加。林羽心中也十分激动,他知道,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若是能在全国性的儒士大赛中取得好成绩,不仅能提升自己的名气和实力,还能为自己的仕途打下坚实的基础。

    nbsp他立刻报名参加了书院的选拔。在选拔过程中,林羽凭借着渊博的知识、出色的诗词文章创作能力和深刻的儒家义理见解,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成功入选,成为了青云书院选派参加全国儒士大赛的十名学生之一。

    nbsp选拔结束后,书院专门为这十名学生组织了一场集训,邀请了书院最优秀的老师为他们辅导,帮助他们提升实力,应对即将到来的全国儒士大赛。

    nbsp林羽深知这次大赛的重要性,在集训期间,他更加刻苦地学习,每天除了参加老师的辅导课程,还利用课余时间查阅大量的古籍,学习各种高深的儒道知识和诗词文章创作技巧。同时,他还与其他九名学生一起,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nbsp在集训的过程中,林羽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全国儒士大赛的难度极大,涉及到的知识范围非常广泛,不仅包括儒家经典、诗词文章,还包括历史、哲学、兵法、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有些知识,即使是在天道图书馆中,也只有一些零散的记载,需要林羽自己不断琢磨和研究,才能理解和掌握。

    nbsp但林羽并没有退缩,他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对知识的渴望,不断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他的努力也得到了回报,在集训结束后的模拟考试中,林羽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得到了老师们的高度评价。

    nbsp随着全国儒士大赛的日子越来越近,林羽的心情也越来越激动。他知道,这场大赛将是他儒道之路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必须全力以赴,争取取得最好的成绩,为自己的未来,也为青云书院和王夫子争光。

    nbsp出发前往京城参加大赛的前一天,林羽收到了王夫子的来信。信中,王夫子对林羽寄予了厚望,鼓励他在大赛中不要紧张,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同时还提醒他要注意安全,照顾好自己。

    nbsp林羽握着信笺,指尖传来纸张的温热,王夫子的字迹遒劲有力,字里行间的关切如暖流般淌过心间。他将信小心翼翼地折好,放进贴身的衣袋,仿佛这封信能为他在即将到来的大赛中增添几分底气。次日清晨,青云书院的十名参赛学子在院长的亲自送行下,登上了前往京城的马车。车轮滚滚,一路向北,林羽坐在马车内,望着窗外不断倒退的风景,心中既有对京城的向往,也有对大赛的忐忑。

    nbsp同行的学子中,有几位与林羽关系不错,其中便有来自江南水乡的苏婉清。苏婉清出身书香门第,文采出众,尤擅婉约词,在书院内也是颇有名气的才女。一路上,两人时常一起探讨诗词,交流学习心得,倒也缓解了不少旅途的枯燥。

    nbsp“林羽兄,你说这全国儒士大赛,会有多少才子参加?”苏婉清望着窗外,轻声问道,语气中带着几分好奇。

    nbsp林羽沉思片刻,回答道:“全国各州各县的秀才、举人乃至进士都会参赛,保守估计,至少也有数千人。想要在这么多人中脱颖而出,绝非易事。不过,我们只要尽力发挥出自己的水平,便无怨无悔。”

    nbsp苏婉清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坚定:“你说得对,尽力就好。我父亲曾告诉我,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就能发挥出最好的状态。”

    nbsp经过十几天的长途跋涉,众人终于抵达了京城。京城果然不愧是大景王朝的都城,街道宽阔平坦,两旁商铺林立,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处处都彰显着繁华与气派。参赛学子们被安排在专门的驿馆住宿,驿馆内早已挤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学子,大家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或交流学习,或讨论大赛,气氛十分热烈。

    nbsp安顿下来后,林羽便迫不及待地带着几名同窗前往国子监附近的书坊。国子监是朝廷最高学府,附近的书坊汇聚了全国各地的珍贵典籍,是读书人向往的地方。林羽此行,一是想购买一些在青云书院难以见到的古籍,二是想感受一下京城浓厚的文化氛围。

    nbsp走进一家名为“文渊阁”的书坊,林羽立刻被书架上琳琅满目的书籍吸引住了。这里的书籍种类繁多,既有儒家经典的孤本善本,也有各种杂学着作,甚至还有一些关于兵法、天文地理的稀有书籍。林羽在书架间穿梭,不时停下来翻看几页,遇到心仪的书籍,便毫不犹豫地买下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就在林羽挑选书籍时,一阵争吵声突然从书坊的角落传来。他循声望去,只见一个身着锦袍的公子正对着一个老书童大声呵斥,而老书童手中捧着的几本书籍散落在地上,显然是被那公子推倒的。

    nbsp“你这没用的东西!连几本书都拿不稳,要是把我好不容易找到的孤本弄坏了,看我不打断你的腿!”锦袍公子怒气冲冲地说道,脸上满是不屑。

    nbsp老书童吓得瑟瑟发抖,连忙跪在地上,一边捡拾地上的书籍,一边不停地道歉:“公子饶命,公子饶命,小的不是故意的……”

    nbsp周围的人纷纷围了过来,却没人敢上前劝阻。林羽看着这一幕,心中不禁有些气愤。他走上前,对着锦袍公子拱手行礼,说道:“这位公子,依我看,此事也不能全怪这位书童。书籍乃圣贤之物,当以爱惜为重,你这样对待书童,恐怕有失读书人的风度吧?”

    nbsp锦袍公子闻言,转过头,上下打量了林羽一番,见林羽衣着朴素,便不屑地说道:“哪里来的野小子,也敢管本公子的闲事?我教训我的书童,与你何干?”

    nbsp林羽不卑不亢地回答:“读书之人,当以礼待人,以仁存心。你如此蛮横无理,欺压弱小,即便饱读诗书,也难成大器。”

    nbsp“你敢骂我?”锦袍公子勃然大怒,伸手就要去推林羽。林羽早有防备,轻轻一侧身,便躲开了锦袍公子的推搡。锦袍公子扑了个空,更加愤怒,就要招呼随从动手。

    nbsp就在这时,一个温和的声音传来:“住手!光天化日之下,竟敢在文渊阁动手伤人,成何体统?”

    nbsp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个身着青色长衫的中年男子走了过来。这男子面容儒雅,气质不凡,腰间佩戴着一块玉佩,一看便知身份不一般。锦袍公子见到这男子,脸色顿时变得苍白,连忙收敛了气焰,躬身行礼:“见过李大人。”

    nbsp林羽心中一动,他认出这男子正是当朝翰林院学士李修远。李修远是闻名全国的大儒,不仅学识渊博,而且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没想到竟然会在这里遇到他。

    nbsp李修远看了锦袍公子一眼,语气严肃地说道:“你身为读书人,却如此蛮横霸道,欺压弱小,若是传出去,岂不是丢尽了读书人的脸面?还不快向这位公子和书童道歉?”

    nbsp锦袍公子不敢违抗,只好不情愿地向林羽和老书童道歉。李修远又对老书童说:“你也起来吧,以后做事小心些。”

    nbsp老书童连忙道谢,起身站到一旁。李修远这才看向林羽,笑着说道:“这位公子,方才多谢你仗义执言。不知你高姓大名,来自何方?”

    nbsp林羽躬身回答:“学生林羽,来自青州青云书院,此次是来参加全国儒士大赛的。”

    nbsp李修远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点了点头:“原来是青云书院的学子,难怪有如此胆识和学识。青云书院乃是百年名校,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人才,看来你也是其中的佼佼者。”

    nbsp林羽谦逊地说道:“大人过奖了,学生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

    nbsp两人又交谈了几句,李修远对林羽的学识和人品颇为赞赏,便邀请林羽日后有空到翰林院做客。林羽欣然应允,与李修远告别后,便带着购买的书籍返回了驿馆。

    nbsp回到驿馆,林羽将遇到李修远的事情告诉了同窗们。大家听了,都为林羽感到高兴,纷纷说道:“林羽兄,没想到你竟然能得到李大人的赏识,这对你参加大赛可是大有好处啊!”

    nbsp林羽笑着说:“能否在大赛中取得好成绩,最终还是要靠自己的实力。不过,能得到李大人的认可,也算是对我的一种鼓励吧。”

    nbsp接下来的几天,林羽一边整理购买的古籍,汲取其中的知识,一边与同窗们一起熟悉京城的环境,了解大赛的相关规则。全国儒士大赛分为初试、复试和殿试三个阶段,初试主要考查儒家经典的掌握程度,复试考查诗词文章的创作能力,殿试则由皇帝亲自出题,考查学子们的综合能力和治国理念。

    nbsp很快,大赛的日子到了。初试当天,林羽和其他参赛学子一同前往国子监参加考试。国子监内戒备森严,考生们按照编号进入考场,各自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随着考官一声令下,考试正式开始。

    nbsp初试的题目主要是对儒家经典的理解和阐释,涉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多部经典。对于林羽来说,这些题目并不难,凭借着在天道图书馆中学到的知识,以及自己多年的积累,他很快便完成了答题。

    nbsp考试结束后,林羽走出考场,与等候在外的同窗们汇合。大家纷纷交流着考试的情况,有的面带喜色,有的则愁眉苦脸。苏婉清走到林羽身边,问道:“林羽兄,你考得怎么样?”

    nbsp林羽笑着说:“感觉还不错,题目都在我的掌握范围之内。你呢?”

    nbsp苏婉清点了点头:“我也还好,应该能通过初试。”

    nbsp几天后,初试成绩公布,林羽和苏婉清都顺利通过了初试,青云书院的十名参赛学子中,有八人通过了初试,进入了复试。这个结果让大家都十分高兴,院长也特意前来祝贺,鼓励大家在复试中继续努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复试主要考查诗词文章的创作能力,要求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给定的主题创作一首诗和一篇文章。复试的主题是“家国情怀”,这个主题看似简单,却很难写出新意。

    nbsp林羽接到题目后,并没有急于动笔,而是先在脑海中构思。他想到了自己穿越到这个世界后的经历,想到了王夫子的教诲,想到了青云书院的同窗们,更想到了大景王朝的百姓。他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情感,提笔在试卷上写下了一首题为《家国颂》的诗,诗中描绘了国家的繁荣昌盛和百姓的安居乐业,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望。

    nbsp随后,林羽又开始创作文章。他以“家国情怀”为核心,结合儒家经典中的义理,阐述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强调了读书人应该以天下为己任,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和百姓的幸福安康贡献自己的力量。文章逻辑清晰,论证有力,语言优美,字里行间都透露出林羽深厚的家国情怀。

    nbsp复试结束后,林羽对自己的表现十分满意。他相信,凭借着这篇诗和文章,自己一定能通过复试,进入殿试。

    nbsp几天后,复试成绩公布,林羽果然不负众望,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殿试。青云书院的八名参赛学子中,只有三人进入了殿试,林羽和苏婉清都在其中。这个结果让院长和老师们都十分欣慰,也让林羽更加坚定了在殿试中取得好成绩的决心。

    nbsp殿试在皇宫的太和殿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朝中的大臣和翰林院的学士们担任考官。参加殿试的学子共有五十人,都是从全国各地选拔出来的佼佼者。

    nbsp殿试当天,林羽和其他参赛学子一同来到太和殿。太和殿气势恢宏,庄严肃穆,皇帝坐在龙椅上,目光威严地扫视着下方的学子们。林羽心中虽然有些紧张,但更多的是激动和期待。

    nbsp皇帝首先发表了讲话,鼓励学子们在殿试中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为国家选拔出优秀的人才。随后,皇帝亲自出题,殿试的题目是“论治国之道”,要求学子们结合儒家经典和当前的国家形势,阐述自己的治国理念和建议。

    nbsp林羽接到题目后,沉思片刻,便开始动笔。他首先分析了当前大景王朝的国情,指出了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土地兼并、官员腐败、边疆不稳等。然后,他结合儒家经典中的“仁政”“德治”思想,提出了一系列治国建议,如减轻百姓赋税、加强官员考核、改善边疆防御、发展农业生产等。

    nbsp林羽的文章不仅指出了问题的关键,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充分体现了他的政治远见和治国才能。同时,他的文章语言流畅,论证严密,文采斐然,得到了皇帝和考官们的一致认可。

    nbsp殿试结束后,皇帝和考官们经过反复讨论和评选,最终确定了殿试的名次。当太监宣读殿试结果时,林羽的心中忐忑不安。

    nbsp“殿试第一名,林羽!”

    nbsp当听到自己的名字时,林羽激动得几乎要跳起来。他成功了,他不仅通过了殿试,还获得了殿试第一名,成为了新科状元!

    nbsp苏婉清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获得了殿试第五名,成为了探花。青云书院的另外一名学子获得了殿试第二十名,成为了进士。

    nbsp皇帝亲自为林羽颁发了状元及第的证书和奖品,并对林羽说道:“林羽,你的文章见解独到,论证有力,充分体现了你的才华和治国才能。朕任命你为翰林院编修,希望你日后能在朝中好好为官,为国家和百姓做贡献。”

    nbsp林羽连忙跪倒在地,叩首谢恩:“臣林羽谢陛下恩典!臣定当恪尽职守,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和百姓的幸福安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nbsp其他进入殿试的学子也都得到了相应的官职,大家纷纷向林羽表示祝贺。林羽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充满了喜悦和自豪。他知道,这只是他仕途的开始,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

    喜欢。

第2616章 麟趾呈祥(171)[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