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2章 麟趾呈祥(167)[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wo.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赵家麟接过皇帝递来的密函,指尖触到信纸边缘的火漆印,冰凉的触感让他愈发清醒。御书房内烛火摇曳,映着皇帝凝重的面容,殿外传来更夫敲梆的声音,已是深夜。“此行凶险,你需万事小心。”皇帝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中满是信任,“燕王虽有反心,但属地百姓无辜,若能和平解决,尽量避免兵戎相见。”
nbsp“臣遵旨。”赵家麟躬身行礼,将密函贴身收好,“臣定当以百姓为重,若燕王肯悬崖勒马,臣会为他向陛下求情;若他执意谋反,臣也绝不会让他危害国家安危。”
nbsp离开皇宫时,夜色正浓。街道上静悄悄的,只有巡夜的士兵提着灯笼走过,灯笼的光晕在青石板路上投下晃动的影子。赵家麟翻身上马,马蹄声在寂静的街道上格外清晰。他没有直接回府,而是绕路去了周大儒的府邸——此行凶险,他想在出发前再见老师一面。
nbsp周大儒的府邸一片寂静,只有书房还亮着灯。赵家麟轻轻敲门,很快听到周大儒的声音:“是家麟吗?进来吧。”
nbsp走进书房,周大儒正坐在书桌前整理典籍,看到赵家麟,他放下手中的书,笑着说:“我猜你今晚定会来。是不是要去燕王属地了?”
nbsp赵家麟点头,将皇帝的安排一一告知。周大儒听后,脸色变得凝重:“燕王此人野心勃勃,且在属地经营多年,你此去定要多加提防。切记,凡事不可冲动,需谋定而后动。若遇到难以解决的困境,可凭此信联系我在燕王属地的旧友,他会暗中相助。”说着,周大儒从抽屉里取出一封书信,递给赵家麟。
nbsp赵家麟接过书信,心中满是感激:“多谢老师。学生此去,定不负您的教诲,也不负陛下的信任。”
nbsp周大儒点了点头,语重心长地说:“你在西南、西北的功绩,已证明你有能力化解危机。但燕王与之前的对手不同,他背后有藩王势力与朝中官员支持,你需更加谨慎。记住,儒家讲究‘仁与‘智,既要心怀百姓,也要懂得变通,方能化险为夷。”
nbsp赵家麟认真记下,又与周大儒聊了片刻,才起身告辞。回到府中,他连夜收拾行装,只带了几件换洗衣物与必备的文书,便让随从备好马匹,准备天亮后出发。
nbsp次日清晨,赵家麟带着两名随从,伪装成前往燕王属地经商的商人,踏上了行程。为了不引起怀疑,他们没有乘坐官府的马车,而是骑着普通的马匹,一路低调前行。
nbsp经过三日的行程,他们终于抵达燕王属地的首府——蓟州城。刚进城门,就感受到了与京城截然不同的气氛。街道上随处可见身着铠甲的士兵,神色警惕地盯着过往行人,店铺的生意也十分冷清,百姓们大多行色匆匆,脸上满是不安。
nbsp“看来燕王确实在暗中准备谋反。”赵家麟低声对随从说,“我们先找家客栈住下,再慢慢打探消息。”
nbsp他们在一家偏僻的客栈住下后,赵家麟便换上普通百姓的衣服,独自在城中巡查。他发现,蓟州城内的粮草与兵器店都被官府征用,士兵们正忙着搬运粮草、打造兵器,显然是在为战争做准备。更让他气愤的是,官府为了筹集军饷,竟加重了百姓的赋税,不少百姓因缴不起赋税,被官兵抓去做苦役,街头巷尾随处可见流离失所的流民。
nbsp这天,赵家麟正在一家茶馆打探消息,突然听到邻桌的两人在低声交谈。
nbsp“听说了吗?燕王殿下要起兵谋反了,说是要推翻当今皇帝,自己登基称帝!”
nbsp“嘘!小声点!这话要是被官兵听到,是要杀头的!”
nbsp“怕什么?现在整个蓟州城都在传!听说燕王殿下已经联系了其他几位藩王,只要时机一到,就会一起出兵京城!”
nbsp赵家麟心中一凛,看来燕王谋反的消息已经在暗中传开了。他正想继续听下去,突然看到几个官兵走进茶馆,四处张望。那两人连忙闭上嘴,不敢再说话。
nbsp官兵们在茶馆里巡视了一圈,没有发现异常,便转身离开了。赵家麟趁机走到那两人身边,低声问道:“两位兄台,刚才你们说的是真的吗?燕王殿下真的要起兵谋反?”
nbsp其中一人警惕地看了看赵家麟,问道:“你是谁?问这个干什么?”
nbsp“我是外地来的商人,想知道蓟州的情况,好决定要不要继续在这里做生意。”赵家麟笑着说,“若是真的要打仗,我可得赶紧离开这里,免得丢了性命。”
nbsp那人这才放下警惕,叹了口气说:“唉,可不是嘛!现在蓟州城里人心惶惶,大家都怕打仗。燕王殿下为了筹集军饷,把赋税提得老高,我们这些百姓都快没法活了!要是真的打起仗来,不知道又要多少人流离失所啊!”
nbsp赵家麟点了点头,又与两人聊了片刻,了解到更多关于燕王的情况。原来,燕王不仅联系了其他几位藩王,还暗中勾结了北方的匈奴部落,承诺只要匈奴出兵相助,待他登基后,便将西北的几座城池割让给匈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这个燕王,竟然为了一己私欲,勾结外敌,出卖国家利益!”赵家麟心中怒火中烧,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尽快查明燕王的谋反证据,阻止他的阴谋。
nbsp回到客栈后,赵家麟立刻按照周大儒的书信,找到了他在蓟州的旧友——王掌柜。王掌柜是一家布庄的老板,表面上是商人,实则是周大儒安插在蓟州的眼线,多年来一直暗中收集燕王的情报。
nbsp“赵大人,久仰您的大名!”王掌柜见到赵家麟,连忙将他请进内堂,“周先生已经写信告诉我您会来,我已经为您准备好了住处,还收集了一些关于燕王的情报。”
nbsp赵家麟坐下后,王掌柜将一叠情报递给他:“这些是燕王最近的动向,包括他与其他藩王、匈奴部落的联系信件,以及他囤积粮草、打造兵器的清单。另外,我还查到,燕王打算在三日后召开军事会议,商议起兵谋反的具体事宜。”
nbsp赵家麟接过情报,仔细翻看。情报中详细记录了燕王的谋反计划,包括起兵的时间、路线,以及与其他藩王、匈奴部落的合作细节。他心中一喜,有了这些证据,就可以向皇帝禀报,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nbsp“多谢王掌柜!”赵家麟郑重地说,“这些情报对我非常重要。三日后的军事会议,你能想办法让我参加吗?我想亲自确认燕王的谋反计划,收集更多的证据。”
nbsp王掌柜沉思片刻,说:“燕王的军事会议只有核心将领才能参加,普通人根本无法靠近。不过,我认识一个负责守卫会议场所的校尉,或许可以通过他,让您混进去。但这样做风险很大,一旦被发现,您和我都会有生命危险。”
nbsp“为了阻止燕王谋反,保护百姓的安危,就算有再大的风险,我也愿意试一试。”赵家麟坚定地说。
nbsp王掌柜点了点头,说:“好!我这就去联系那个校尉,尽量为您安排。您先在我这里住下,等待我的消息。”
nbsp接下来的两天,赵家麟一边在王掌柜的布庄帮忙,伪装成布庄的伙计,一边暗中观察燕王的动向。他发现,蓟州城内的士兵越来越多,戒备也越来越森严,显然是在为三日后的军事会议做准备。
nbsp第三天一早,王掌柜匆匆赶来,对赵家麟说:“我已经联系好了那个校尉,他愿意帮您混进去。不过,您需要换上士兵的衣服,装作是他的随从,才能进入会议场所。会议期间,您一定要小心,不能暴露身份。”
nbsp赵家麟点了点头,接过王掌柜递来的士兵衣服,迅速换上。随后,他跟着王掌柜来到会议场所——燕王的王府。王府外守卫森严,士兵们手持兵器,仔细检查每一个进入王府的人。
nbsp在那个校尉的带领下,赵家麟顺利进入王府,来到会议场所的门外。校尉低声对他说:“会议就在里面举行,您只能在门外旁听,不能进去。一旦听到里面有异常动静,或者有人发现您,就立刻从后门离开,我已经在后门为您安排好了退路。”
nbsp赵家麟点头表示明白,待校尉离开后,便悄悄靠近门口,仔细听着里面的动静。
nbsp会议开始后,燕王首先发言:“各位将领,如今皇帝昏庸无能,重用奸臣赵家麟,推行苛政,百姓苦不堪言。我身为先帝的儿子,有责任推翻昏君,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三日后,我们就与其他藩王、匈奴部落同时出兵,直取京城!你们可有信心?”
nbsp“有!”里面传来将领们齐声呐喊的声音,“愿追随殿下,推翻昏君,共创大业!”
nbsp接着,燕王开始部署具体的作战计划:“李将军,你率领三万兵马,从东路进攻,直取济南府;王将军,你率领两万兵马,从西路进攻,攻占太原府;我亲自率领五万兵马,从中路进攻,直逼京城!匈奴部落会从西北出兵,牵制朝廷的兵力。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不出三个月,定能攻占京城,推翻皇帝!”
nbsp赵家麟将燕王的作战计划一一记在心里,正准备离开,突然听到里面传来燕王的声音:“对了,还有那个赵家麟,听说他已经来到蓟州,想要调查我们的谋反计划。你们立刻派人去搜查,一旦发现他,格杀勿论!”
nbsp赵家麟心中一惊,知道自己已经暴露了行踪,连忙按照校尉的指示,从后门离开王府,迅速返回王掌柜的布庄。
nbsp回到布庄后,赵家麟立刻将听到的作战计划与收集到的证据整理好,写成密信,交给随从,让他快马加鞭送往京城,禀报皇帝。
nbsp“赵大人,现在燕王已经知道您在蓟州,肯定会派人四处搜查您。您不能再待在这里了,必须尽快离开蓟州城。”王掌柜焦急地说。
nbsp赵家麟点了点头:“我知道。但在离开之前,我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做。燕王的谋反计划已经确定,三日后就会出兵,我们必须想办法拖延他的时间,为朝廷争取准备的机会。”
nbsp王掌柜沉思片刻,说:“我有一个办法。蓟州城内的粮草大多储存在城南的粮仓,我们可以派人去烧毁粮仓,这样一来,燕王就会因为缺少粮草而推迟出兵时间。不过,粮仓守卫森严,想要烧毁它,难度很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我去!”赵家麟坚定地说,“只要能拖延燕王出兵的时间,就算有再大的风险,我也愿意试一试。”
nbsp当天夜里,赵家麟换上夜行衣,带着几个王掌柜安排的亲信,悄悄来到城南的粮仓。粮仓外守卫森严,士兵们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巡逻一次。赵家麟等人躲在暗处,等待时机。
nbsp终于,在巡逻士兵离开后,赵家麟等人迅速靠近粮仓,用事先准备好的工具撬开粮仓的大门,悄悄溜了进去。粮仓内堆满了粮草,赵家麟等人立刻点燃随身携带的火把,扔向粮草堆。
nbsp“着火了!着火了!”很快,粮仓内燃起熊熊大火,守卫的士兵发现后,纷纷惊呼着冲过来灭火。
nbsp赵家麟等人趁乱逃出粮仓,迅速返回布庄。刚回到布庄,就听到城外传来阵阵钟声——显然是燕王发现粮仓被烧,正在召集士兵全城搜捕纵火之人。
nbsp“赵大人,您快走吧!再不走就来不及了!”王掌柜催促道,“我已经为您准备好了马匹和干粮,您从后门离开,沿着小路前往京城,路上会有我的人接应您。”
nbsp赵家麟点了点头,对着王掌柜躬身行礼:“多谢王掌柜的帮助!此次能收集到燕王的谋反证据,拖延他的出兵时间,都多亏了您。日后若有机会,我定会报答您的恩情。”
nbsp“赵大人不必客气!”王掌柜笑着说,“能为国家效力,阻止燕王谋反,是我应尽的责任。您快走吧,保重!”
nbsp赵家麟不再犹豫,带着随从,从布庄的后门离开,骑着马,沿着小路,朝着京城的方向疾驰而去。身后,蓟州城内火光冲天,钟声、士兵的呐喊声此起彼伏,显然已经乱成了一团。
nbsp赵家麟知道,燕王的谋反计划虽然被拖延,但他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一场更大的危机还在等待着他。他必须尽快赶回京城,与皇帝商议应对之策,阻止燕王的阴谋,保护国家的安危和百姓的安宁。
nbsp经过两天两夜的疾驰,赵家麟终于抵达京城。他没有休息,立刻前往皇宫,向皇帝禀报了燕王的谋反计划和自己在蓟州的经历。
nbsp皇帝看到赵家麟带回的证据,又听了他的禀报,龙颜大怒:“燕王这个逆子!竟敢勾结外敌,起兵谋反!朕定要将他碎尸万段,以儆效尤!”
nbsp“陛下息怒!”赵家麟连忙说道,“燕王虽然准备谋反,但我们已经拖延了他的出兵时间,还掌握了他的作战计划,只要我们提前做好准备,定能将他的叛军一举击溃。”
nbsp皇帝冷静下来,点了点头:“你说得有道理。朕立刻召集文武百官,商议应对之策。你一路辛苦,先下去休息,稍后再议。”
nbsp“臣遵旨。”赵家麟躬身行礼,退出了御书房。
nbsp回到府中,赵家麟终于松了口气,连日的奔波让他疲惫不堪。他简单洗漱了一下,刚想休息,就听到门外传来敲门声。
nbsp“赵大人,是我,沈文。”
nbsp赵家麟打开门,看到沈文站在门外,神色焦急。“沈兄,你怎么来了?”
nbsp“我听说你回来了,还带来了燕王谋反的消息,就立刻赶过来了。”沈文走进屋,说道,“现在朝堂上已经乱成了一团,不少官员都在议论燕王谋反的事情,还有些与燕王有联系的官员,已经开始暗中准备逃跑了。”
nbsp赵家麟皱起眉头:“看来燕王在朝中的势力确实不小。我们必须尽快稳定朝堂,团结一心,才能应对即将到来的危机。”
nbsp沈文点了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不过,现在有不少官员担心我们不是燕王的对手,毕竟燕王已经联系了其他几位藩王和匈奴部落,兵力强盛。”
nbsp“不用担心。”赵家麟自信地说,“燕王虽然兵力强盛,但他勾结外敌,出卖国家利益,不得民心;而我们是为了保护国家的安危和百姓的安宁,师出有名,定能得到百姓的支持。只要我们制定好作战计划,合理调配兵力,定能将叛军击溃。”
nbsp沈文听后,心中的担忧渐渐消散:“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明日早朝,我会支持你的主张,与那些反对的官员据理力争。”
nbsp赵家麟笑了笑:“多谢沈兄的支持。明日早朝,我们一起努力,说服陛下和百官,制定出最好的应对之策。”
nbsp两人又聊了片刻,沈文才起身告辞。赵家麟送走沈文后,回到屋中,却没有了睡意。他坐在书桌前,看着窗外的夜色,心中思绪万千。他知道,一场关乎国家安危的战争即将爆发,而他,将站在这场战争的最前线,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为了百姓的安居乐业,不惜一切代价,与叛军抗争到底。他的儒道之路,还在继续,而这场战争,将是他人生中最严峻的考验。
喜欢。
第2612章 麟趾呈祥(167)[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