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0章 麟趾呈祥(165)[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wo.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他调遣西北五州的兵马和粮草,便宜行事。接到圣旨后,赵家麟不敢耽搁,立刻收拾行装,准备前往西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离别那天,苏州百姓自发地在街道两旁送行,从府衙一直延伸到城外。赵家麟骑着马,在百姓们的目送下,缓缓离开苏州城。他回头望了一眼这座自己奋斗过的城市,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在西北做出一番成绩,不辜负朝廷的信任,不辜负江南百姓的期望。
nbsp经过一个多月的长途跋涉,赵家麟终于抵达了西北的治所——凉州城。刚到凉州城门口,他就感受到了西北与江南的截然不同。凉州城的城墙高大坚固,上面布满了战争留下的痕迹;街道上的行人大多穿着厚实的衣物,脸上带着风霜之色;偶尔能看到一队队士兵巡逻而过,神色警惕,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氛。
nbsp凉州知府李达早已在城门口等候。李达约莫四十岁,身材高大,面容刚毅,一看就是常年在边疆任职的官员。他见到赵家麟,连忙上前躬身行礼:“下官李达,参见赵经略使!欢迎大人到凉州任职!”
nbsp赵家麟翻身下马,扶起李达:“李知府不必多礼。我初到西北,对西北的情况还不熟悉,以后很多事情还要靠你帮忙。”
nbsp李达连忙道:“大人客气了!为大人效力,为西北百姓谋福祉,是下官的本分。大人一路辛苦,下官已经为您安排好了住处,我们先去住处休息,再慢慢商议西北的事务。”
nbsp赵家麟点了点头,跟着李达前往住处。路上,李达向他介绍了西北的基本情况。西北五州包括凉州、甘州、肃州、沙州、瓜州,总面积广阔,但人口稀少,大部分地区都是戈壁和草原。这里的百姓主要以游牧和耕种为生,由于常年遭受外族侵扰,加上气候干旱,粮食产量低,百姓们的生活十分困苦。
nbsp目前,西北最大的威胁来自于草原上的匈奴部落。匈奴部落经常南下侵扰西北边境,掠夺百姓的财物和粮食,杀害无辜百姓,甚至多次围攻凉州、甘州等重镇,给西北的稳定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nbsp“匈奴部落的首领名叫阿古拉,为人凶残狡诈,手下有骑兵三万余人,战斗力极强。上个月,他们还围攻了甘州城,虽然最后被我们击退,但也给甘州城造成了很大的损失,百姓伤亡惨重。”李达语气沉重地说。
nbsp赵家麟皱起眉头,心中对西北的局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他知道,要想在西北站稳脚跟,首先要解决匈奴的威胁,保障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其次要发展农业生产,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最后要加强边防建设,防止匈奴再次南下侵扰。
nbsp来到住处后,赵家麟稍作休息,便立刻召集李达和西北五州的军政官员,召开会议,商议西北的事务。会议上,官员们纷纷发言,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有人认为应该立刻调集兵马,主动进攻匈奴部落,彻底消除威胁;有人则认为应该先加强边防建设,发展农业生产,等实力壮大后再对付匈奴;还有人担心朝廷的粮草和兵马不足,无法支撑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nbsp赵家麟认真听取了官员们的意见,沉思片刻后说道:“各位大人的意见都有道理,但目前西北的情况比较复杂,不能急于求成。我的想法是,分三步走:第一步,加强边防建设,在边境地区修建烽火台和防御工事,调遣兵马加强各重镇的防守,防止匈奴再次南下侵扰;第二步,发展农业生产,组织百姓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推广耐旱的农作物,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第三步,训练兵马,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同时派人去匈奴部落打探消息,了解他们的动向,等待合适的时机,再对匈奴部落采取行动。”
nbsp官员们听了赵家麟的计划,纷纷表示赞同。李达起身说道:“赵大人的计划周全可行,下官愿意带领凉州的官员和百姓,全力配合大人的工作!”
nbsp其他官员也纷纷起身,表示愿意配合赵家麟的工作。会议结束后,官员们立刻回到各自的州府,开始落实赵家麟的计划。
nbsp接下来的几个月,赵家麟全身心地投入到西北的建设中。他亲自前往边境地区,查看烽火台和防御工事的修建情况,与士兵们一起巡逻,了解边境的实际情况;他深入各个州县,组织百姓开垦荒地,兴修水利,亲自向百姓们传授耐旱农作物的种植技术;他还多次来到军营,观看士兵们的训练,与将领们一起探讨战术,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nbsp在赵家麟的努力下,西北的边防建设取得了显着成效。边境地区修建了数十座烽火台和防御工事,各重镇的防守力量也得到了加强;百姓们开垦荒地数千顷,兴修水利工程十余处,推广种植了小麦、玉米、红薯等耐旱农作物,粮食产量有了明显提高,百姓们的生活也逐渐得到改善;军队的训练更加严格,士兵们的战斗力也有了很大提升。
nbsp然而,匈奴部落并没有因为西北的边防加强而停止侵扰。这天,赵家麟正在凉州城的军营中观看士兵训练,突然接到边境传来的急报:匈奴首领阿古拉率领两万骑兵,再次围攻甘州城,甘州城的情况十分危急,请求立刻派兵支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赵家麟心中一紧,立刻召集将领们召开紧急会议。会议上,将领们纷纷请战,要求立刻率领兵马前往甘州城支援。赵家麟沉思片刻,说道:“甘州城兵力薄弱,必须尽快支援。但匈奴骑兵机动性强,战斗力强,我们不能只派兵马去支援,还要想办法分散匈奴的兵力,减轻甘州城的压力。”
nbsp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我决定兵分两路:一路由我亲自率领五千骑兵,日夜兼程前往甘州城支援;另一路由李将军率领三千骑兵,从侧面出发,绕到匈奴部落的后方,袭击他们的粮草营地,分散匈奴的兵力。各位将领,你们可有信心完成任务?”
nbsp“有!”将领们齐声回答,声音洪亮,充满了信心。
nbsp赵家麟点了点头,立刻下令:“全军集合,准备出发!”
nbsp很快,五千骑兵在凉州城外集合完毕。赵家麟骑着马,站在队伍最前面,目光坚定地看着士兵们:“兄弟们,甘州城的百姓正在遭受匈奴的侵害,我们身为大景的士兵,有责任保护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现在,我们要日夜兼程,赶往甘州城,击退匈奴,解救百姓!大家有没有信心?”
nbsp“有!击退匈奴,解救百姓!”士兵们齐声呐喊,声音震耳欲聋,充满了斗志。
nbsp赵家麟拔出腰间的佩剑,指向甘州城的方向:“出发!”
nbsp五千骑兵浩浩荡荡地朝着甘州城的方向前进。一路上,他们马不停蹄,日夜兼程,只用了两天两夜的时间,就抵达了甘州城附近。远远望去,甘州城的城墙下,匈奴骑兵正在疯狂地攻城,城墙上的守军奋力抵抗,箭矢如雨般落下,战斗十分激烈。
nbsp赵家麟立刻下令:“全军听令,分成两队,从左右两侧夹击匈奴骑兵!”
nbsp五千骑兵分成两队,像两把锋利的尖刀,朝着匈奴骑兵的左右两侧冲去。匈奴骑兵没想到会有援军突然到来,顿时阵脚大乱。阿古拉看到援军到来,心中一惊,连忙下令撤军,集中兵力对付援军。
nbsp赵家麟骑着马,手持佩剑,冲锋在前,与匈奴骑兵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士兵们也个个奋勇杀敌,毫不畏惧。战场上,刀光剑影,喊杀声震天动地。
nbsp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李将军率领的三千骑兵成功袭击了匈奴的粮草营地,正在朝着这边赶来。阿古拉看到自己的粮草营地被袭击,又面临着赵家麟的夹击,知道大势已去,连忙下令:“撤兵!快撤兵!”
nbsp匈奴骑兵纷纷调转马头,朝着草原的方向逃窜。赵家麟没有下令追击,因为他知道,匈奴骑兵机动性强,强行追击只会造成不必要的伤亡。他下令:“停止追击,进城休整,救治伤员!”
nbsp赵家麟率领骑兵进入甘州城。甘州知府连忙上前迎接,脸上满是感激:“多谢赵经略使及时支援!若不是大人,甘州城恐怕就保不住了!”
nbsp赵家麟摆了摆手,说道:“保护百姓是我的职责。现在最重要的是救治伤员,安抚百姓,修复城墙,防止匈奴再次来袭。”
nbsp接下来的几天,赵家麟留在甘州城,组织士兵和百姓救治伤员,安抚百姓情绪,修复受损的城墙。百姓们得知是赵家麟率领援军击退了匈奴,纷纷来到军营门口,送来食物和水,向他表示感谢。
nbsp赵家麟看着百姓们真诚的笑容,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他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他已经得到了西北百姓的认可。但他也清楚,匈奴部落只是暂时撤退,他们肯定还会再次南下侵扰。要想彻底解决匈奴的威胁,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nbsp几天后,赵家麟率领骑兵回到凉州城。李达和官员们早已在城门口等候。看到赵家麟回来,李达连忙上前:“恭喜赵大人击退匈奴,大胜而归!”
nbsp赵家麟笑着说:“这次能击退匈奴,多亏了各位将领和士兵们的奋勇杀敌,也多亏了李将军成功袭击了匈奴的粮草营地。不过,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匈奴肯定还会再来。接下来,我们要继续加强边防建设,训练兵马,发展生产,为下一次与匈奴的战斗做好准备。”
nbsp李达点了点头:“大人说得对。下官已经按照大人的吩咐,组织百姓继续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推广耐旱农作物。相信用不了多久,西北的粮食产量还会再提高,百姓们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
nbsp赵家麟满意地点了点头:“好!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一定能把西北建设好,彻底解决匈奴的威胁,让西北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nbsp接下来的日子,赵家麟继续致力于西北的建设和边防工作。他派人去草原上打探匈奴的动向,了解他们的情况;他组织士兵进行更加严格的训练,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他还鼓励百姓发展手工业和商业,促进西北的经济发展。
nbsp时间一天天过去,西北的情况越来越好。粮食产量不断提高,百姓们的生活日益改善;边防建设更加完善,军队的战斗力也越来越强;手工业和商业也逐渐发展起来,凉州城等重镇变得越来越繁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这天,赵家麟正在书房中查看西北的军政报表,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喧哗声。他走出书房,只见一个士兵匆匆跑来,神色激动地说:“大人!好消息!匈奴部落的首领阿古拉派使者来了,说愿意与我们议和,不再南下侵扰!”
nbsp赵家麟心中一动,连忙说道:“快请使者进来!”
nbsp很快,一个穿着匈奴服饰的使者被带了进来。使者躬身行礼:“参见赵经略使!我是匈奴首领阿古拉派来的使者,我家首领愿意与大景议和,永结友好,不再南下侵扰。只要大景愿意与我们进行贸易往来,提供粮食和布匹,我们愿意每年向大景进贡马匹和牛羊。”
nbsp赵家麟看着使者,心中思索着。他知道,匈奴部落之所以愿意议和,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在与大景的多次战斗中损失惨重,实力大不如前;另一方面是因为西北的发展越来越好,他们已经很难从边境掠夺到足够的物资。与匈奴议和,不仅可以暂时消除西北的威胁,还可以通过贸易往来,促进西北的经济发展。
nbsp但赵家麟也没有立刻答应,而是说道:“议和是大事,我需要与官员们商议后再给你答复。你先下去休息,等待消息。”
nbsp使者点了点头,被士兵带了下去。赵家麟立刻召集李达和官员们召开会议,商议与匈奴议和的事宜。会议上,官员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人认为应该答应匈奴的议和请求,因为这样可以暂时消除西北的威胁,让百姓们过上安稳的生活;有人则担心匈奴言而无信,议和只是他们的缓兵之计,等他们恢复实力后还会再次南下侵扰。
nbsp赵家麟认真听取了官员们的意见,说道:“各位大人的担心都有道理。但目前来看,与匈奴议和利大于弊。我们可以答应他们的议和请求,但必须提出一些条件:第一,匈奴必须保证不再南下侵扰大景边境,若有违反,我们将立刻终止议和,派兵讨伐;第二,贸易往来必须在指定的地点进行,由双方共同监管,防止出现欺诈行为;第三,匈奴每年进贡的马匹和牛羊必须达到一定的数量和质量,我们也会按照约定,向他们提供粮食和布匹。同时,我们也要继续加强边防建设,训练兵马,做好随时应对突发情况的准备。”
nbsp官员们听了赵家麟的话,纷纷表示赞同。李达起身说道:“大人的考虑周全,既可以暂时消除西北的威胁,又可以防止匈奴言而无信,下官支持大人的决定!”
nbsp其他官员也纷纷表示支持。会议结束后,赵家麟立刻召见匈奴使者,向他传达了大景的议和条件。使者听了,没有异议,表示会立刻回去向阿古拉汇报。
nbsp几天后,匈奴使者再次来到凉州城,带来了阿古拉的答复——阿古拉同意大景提出的所有议和条件,并愿意与大景签订议和条约。
nbsp赵家麟心中大喜,立刻组织官员们与匈奴使者签订了议和条约。条约签订后,匈奴部落果然不再南下侵扰,西北边境迎来了难得的和平。
nbsp随着边境的和平,西北的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凉州城等重镇成为了重要的贸易集散地,来自江南、中原等地的商人纷纷来到西北,带来了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也带走了西北的马匹、牛羊、皮毛等特产。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带动了西北经济的繁荣,百姓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富裕。
nbsp赵家麟并没有因为边境的和平而放松警惕,他依然坚持加强边防建设,训练兵马,同时也继续推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他知道,只有国家强大了,百姓富裕了,才能真正保障边境的和平与稳定。
nbsp这天,赵家麟正在凉州城的街道上巡查,看到街道上行人络绎不绝,商铺林立,一派繁荣景象,心中满是欣慰。他想起了自己刚到西北时的情景,那时的凉州城荒凉破败,百姓们生活困苦,而现在,凉州城已经变得繁华富裕,百姓们过上了安稳的生活。
nbsp就在这时,一个随从匆匆跑来,递给他一封书信:“大人,京城来的书信,是周大儒写给您的。”
nbsp赵家麟接过书信,拆开一看,只见信中写道:“家麟吾徒,听闻你在西北政绩卓着,击退匈奴,平定边境,百姓安居乐业,吾甚为欣慰。今朝廷有意调你回京城任职,担任礼部侍郎,协助处理全国的礼仪和教育事务。西北之事,朝廷会另派官员接管。望你接到旨意后,尽快启程回京。”
nbsp赵家麟看着信中的内容,心中百感交集。他在西北奋斗了两年多,早已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对这里的百姓和土地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如今要离开西北,他心中充满了不舍。但他也知道,回京城任职是朝廷对他的信任,也是新的挑战和机遇。
nbsp他抬起头,望着凉州城繁华的街道,心中暗暗发誓:无论自己身在何处,都会坚守初心,秉持儒家的仁爱之道,为百姓谋福祉,为国家做贡献。他的儒道之路,还在继续,而京城,将是他新的征程。
喜欢。
第2610章 麟趾呈祥(165)[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