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太空流浪从手搓飞船开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章 (总第191章)探日焓文明进阶之径与破六转修炼瓶颈之路[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wo.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融入六转模拟,确保即使在引力波动增强的情况下,导流过程也不会受外部干扰中断。

    nbsp重新启动模拟后,强核力的残余能量通过导流槽顺畅流入引力场,原本的能量涡流消失不见。

    nbsp四力转换周期连续运行二十分钟,仅出现两次小于3%的微小偏差,力场稳定度始终维持在80%以上,首次实现了接近六转要求的“稳定周期性转换”。

    nbsp但林轩并未停手,他进一步测试发现,当转换周期超过三十分钟,电磁力的波动频率会出现的漂移,虽未影响整体循环,却暴露出“多力长期同步下的频率校准”这一新细节问题。

    nbsp他翻开实验日志,在“六转阶新问题攻克记录”中写道:“1.nbsp已解决强核力与弱核力过渡态‘能量滞留问题,通过‘念力导流槽实现余能再利用,周期偏移率从33%降至6%;”

    nbsp“2.nbsp新发现‘多力长期同步下的频率漂移,需在后续修炼中加入‘实时频率校准模块,以3:1的基础频率比为锚点,用念力实时微调各力波动,确保周期稳定性;”

    nbsp“3.nbsp五维阶抗干扰能力需进一步与六转转换结合,在每次周期节点加入‘干扰预判,提前规避引力波动对转换节奏的影响。”

    nbsp林轩抬望着屏幕上平稳运行的转换曲线,明白六转阶的突破已不再遥远。从解决2912年的实战短板,到应对六转新出现的能量滞留与频率漂移,核心始终是遵循日焓文明“顺规律”的启示。

    nbsp让念力从“主导者”彻底变为“协调者”,顺着四力的自然节律完善转换机制,而非强行设定参数。

    nbsp接下来,只需通过反复修炼,将“过渡态+导流槽+实时校准”的模式内化为念力本能,六转阶的大门便会真正敞开。

    nbsp13.3nbsp探日焓进阶困境,感文明韧性与差异

    nbsp在修炼之余,林轩的量子态意识流继续顺着日焓文明的时间线往深了探,意识里的画面突然变成了广阔的星际空间。

    nbsp焓能絮团靠着反物质能量往远处飞,可在穿过超星系之间的空隙时,能量消耗得明显变快了,就连导航信号也因为空间曲率的波动变得不稳定,一眼就能看出他们探索时遇到了麻烦。

    nbsp此时日焓已迈入跨超星系探索阶段,但反物质能耗高、导航易受干扰的短板逐渐凸显,这是文明从“能远航”向“远航稳”进阶的关键瓶颈,也成为推动它们探索重力科技的核心动力。

    nbsp他紧盯着意识流里的这一幕,目光随即落在同步浮现的记载上:“地球历2311年2718年:日焓文明在跨超星系航行中,逐渐暴露反物质能耗过高、长距导航精度不足的短板。但族群通过持续攻关,实现‘重力感应反物质协同技术的关键性突破,借重力感应精准锁定星际坐标,以反物质能量适配航行速度,成功弥补短板。此举不仅让日焓获得三级宇宙文明巅峰阶段的稳定星际远行能力,更在技术突破中触碰到四级宇宙文明的发展脉络,隐约窥见更高文明层级的门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林轩轻声感叹:“反物质虽说能撑着跨超星系飞,但耗能量高不说,导航还不稳。这俩问题要是解决不了,飞得越远风险就越大。可它们没被难住,反倒琢磨出把‘重力感应和‘反物质凑一块儿用,硬生生把短板补上了,还蹭到了四级文明的边儿,这想法也太绝了!咱华夏舰队现在巡航时,不也老碰到能源调配和航道校准的麻烦嘛,这种‘瞅见短板就补、撞上难题就解的股子劲儿,太值得咱学了!”

    nbsp随着意识流接着往前推,画面转到了日焓文明研究宇宙重力场的场景:无数根能量丝织成一张网,捕捉着不同天体的重力波动,再把这些数据汇总成复杂的模型。每一次调整模型的动作里,都能看出他们对“重力本源”那种不放弃的探索劲儿。

    nbsp这是日焓为突破四级文明的“蓄力期”,用近140年时间持续深耕重力科技,从摸索重力规律到尝试技术应用,为后续找到“重力本源锚点”、构建大一统理论打下了坚实基础,这段漫长的积累也印证了文明进阶的不易。

    nbsp对应的记载随之显现:“地球历2718年nbspnbsp2859年:日焓继续探索重力科技,为突破四级文明做准备”。

    nbsp林轩看着图景中不断迭代的重力模型,眼神里多了几分共鸣:“单是研究重力科技就用了一百多年,这中间指定栽了无数回跟头,保不齐刚摸透一个重力规律,到了新星域又不管用了。可它们没撂挑子,一直死磕这块硬骨头。咱从地球没了之后重新站起来,不也花了九百年才攻克星际航行、念力修炼的部分难题嘛?这种‘慢下来攒劲儿、沉下心破局的耐心,可太少见了!”

    nbsp等意识里的画面定格在牧夫座空洞边缘时,出现了一幕让人震撼的场景:焓能絮团围着一个发着暗金色光晕的“重力本源锚点”,把重力规律、反物质能量还有其他基本力的参数融合到一起,最后形成了完整的大一统理论模型。

    nbsp这下反物质的能耗大大降低,导航也变得又精准又稳定。

    nbsp这是日焓文明迈入四级的里程碑,找到“重力本源锚点”后,用15年时间完成从理论到应用的跨越,不仅解决了跨超星系航行的核心难题,更实现了文明层级的关键突破,此时的日焓已与华夏文明处于同等的四级文明水平。

    nbsp同步浮现的记载清晰写着:“地球历2859年nbspnbsp2874年:日焓在探索牧夫座空洞边缘时,发现‘重力本源锚点,用15年时间完成大一统理论构建与重力科技应用,实现大一统理论实战验证和跨超星系无补给航行,正式迈入四级文明”。

    nbsp看到这里,林轩的量子意识流忍不住泛起激动的波动,他轻声赞叹,语气里满是共鸣:“光找到‘重力本源锚点还不算完,居然花十五年就把大一统理论从模型变成能用的技术了!这下跨超星系飞再也不用愁补给的事儿,这才是真真正正站稳了四级文明的脚跟!咱现在也在四级阶段,太明白这一路多不容易了。从掉进绝境到四处漂泊,再到攻克念力修炼、造物研发的一堆难关,每一步都是踩着坎儿过来的。日焓跟咱一样,都是从逆境里硬拼出来的,能走到四级文明,那可太不容易了!”

    nbsp此时的日焓与华夏文明,虽起源不同、形态各异,却有着相似的“绝境求生、逆势突破”的文明韧性,这种历经磨难沉淀的实力,也成为它们在充满未知与危险的宇宙“黑暗森林”中,敢于探索、守护自身的底气。

    nbsp林轩望着图景中焓能絮团驾驭重力与反物质能量,平稳穿梭于超星系之间的画面,眼中满是敬佩:“只有真从绝路上闯出来,才明白这份实力多金贵。到了四级文明,有了能稳稳跨超星系飞、应付复杂风险的底气,在宇宙黑暗森林里才敢更放开了手脚探索。日焓走的这条路,就跟给咱华夏舰队引路似的,也让我对弥涅尔瓦星域那些没谱的挑战,更有信心扛过去了!”

    nbsp林轩的目光在画面上停了好半天,就见焓能絮团变成银蓝色的流光,一点儿不费劲地在超星系之间穿来穿去,反物质能量和重力场配合得特别好,就连跨好几个星系的时间都短得让人吃惊。

    nbsp他想起日焓“跨超星系不用补给就能飞”的记载,再看看咱华夏舰队,还得靠战舰引擎、以37%的光速往前飞,要花几十年才能到目标星域,忍不住小声念叨:“同样是四级文明,日焓这能短时间跨超星系的本事,真是让人打心眼儿里羡慕啊!”

    nbsp他伸手虚触意识图景里的能量流光,语气里满是对这种特性的认可:“人家本身就是能量文明,压根不用受实体战舰载重和引擎功率的限制。想走的时候,借着重力锚点把坐标校正好,靠反物质能量推一把就能出发,连补给都省了。咱华夏舰队要是想跨超星系,得提前规划航线、囤够能源,还得操心战舰会不会损耗。这么一比,日焓这‘说走就走的远行本事,真是能量文明独有的大优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说着,他想起日焓曾悄悄尾随华夏舰队、又在楔形战舰出现时隐匿身形的场景,进一步感慨:“更难得的是,人家还能凭着能量形态的优势,在宇宙里偷偷侦察,根本不怕敌方雷达抓到实体信号,悄悄凑过去就能把敌情摸得门儿清;真遇上危险了,化成一道长流光就能赶紧撤,不管是逃命还是自保,都比咱实体文明灵活多了!”

    nbsp林轩轻轻摇头,语气里带着几分无奈却又清醒的认知:“再看咱实体文明,战舰体积又大,能量信号还特明显,就算开了静默模式,也难完全躲开高阶文明的探测;真到了得紧急撤离的时候,还得琢磨战舰转向、加速的上限,远没有日焓那种‘化成能量就能藏的方便。说实在的,实体文明在机动性和隐蔽性上,还真比不上这种能随便穿梭的能量文明。”

    nbsp林轩的量子意识流再次沉潜到日焓文明的进化记载中,逐字逐句拆解那些藏在“进阶”背后的困境。

    nbsp原本对能量文明“跨星系自由穿梭”的羡慕,渐渐被一层复杂的感慨覆盖,他发现日焓的每一步发展,都像是在宇宙的夹缝里“踮着脚走路”,满是不得已的谨慎。

    nbsp看到“原始蒙昧时代”的记载时,他意识里的画面突然冒出焓能絮团在能量湍流里飘来飘去的样子:好几百团细细的能量体被狂躁的能量流裹着走,每被冲一次,就有差不多三成的个体没了,剩下的只能凭着本能往不知道安全不安全的地方飘。

    nbsp“连主动应对的本事都没有,能不能活全看运气,”林轩小声念叨,“这哪儿是‘发展啊,分明是在生死线上熬着呢!要是那时候碰上哪怕最低级的掠夺文明,恐怕连留下点痕迹的机会都没有。”

    nbsp翻到“一级行星文明”的瓶颈那段记载,他盯着“离开太阳核心区域后,能量消耗是获取速度的三倍”这句话,忍不住皱起眉:“好不容易能在太阳系活动,却被能量补给卡得死死的,在火星轨道最多待二十四小时,连长期据点都建不了。更要命的是,就只会操控能量,连最基础的实体防御都搞不定。要是遇上能造原始能量炮的战争文明,人家一颗实体炮弹就能打乱他们的量子频率,存活率连百分之十都不到,这对抗能力也太弱了!”

    nbsp想到记载里日焓捕捉到陌生能量脉冲后,只能缩小活动范围、关掉探测装置的举动,他又补了句:“连主动了解对方的胆子都没有,只能被动躲着,这黑暗森林里的日子,对他们来说哪儿是‘森林啊,分明就是‘黑暗牢笼!”

    nbsp读到“二级恒星系文明”被“囚禁”在太阳系的段落时,林轩的目光钉在“脱离太阳系后量子场会松散”这句话上:“好不容易搭起太阳系资源网,却还是离不开太阳的能量场,连跨个恒星系都做不到。费劲发个探测粒子去半人马座,还被不知名的能量场拦下来了,最后只能把计划停了。这哪儿是‘深耕太阳系啊,分明是被死死绑在原地,连外头的世界都不敢多瞅一眼!真要是有二级战争文明打过来,他们那量子护盾连反物质鱼雷都挡不住,七十二小时内基地就得全没,想想都觉得喘不上气。”

    nbsp触及“三级反物质湮灭文明”的弱点时,他看着“强引力场里反物质隔离层易失效”“怕实体穿甲弹击穿护盾”的描述,摇了摇头:“好不容易搞懂了反物质技术,却还得绕着高引力区走,连航行路线都得看环境的脸色。遇上能引爆恒星的战争文明,人家动动手就能毁了他们的反物质储备,可他们只能靠冲击波干扰,连反击的劲儿都没有。在蛇夫座看着战争遗迹,居然还得删数据、降低能量信号躲着走。这跨星系远行的本事,倒更像‘星际逃难了!”

    nbsp当看到“四级重力科技文明”面对高维威胁的谨慎时,林轩的量子意识流泛起一丝沉重:“总算能操控局部重力了,可也就管得了一千公里的范围,真遇上黑洞炸弹还是没招儿。发现疑似高维造物的重力锚点,不光不敢研究,还得赶紧封了它、把探测通道也关了;察觉到四级战争文明的重力战舰,也只能远远绕着走。明明跟咱一样都是四级文明,却连了解同类的机会都得放弃,这份‘低调,全是被逼出来的啊!”

    nbsp把记载合上的时候,林轩眼前又冒出日焓豁出去帮华夏舰队破解楔形战舰能量流雾围堵的画面。

    nbsp这个从太阳系走出来的能量文明,他们自己还在夹缝里求生存呢,却愿意给咱这太阳系“同乡”搭把手。

    nbsp他眼神慢慢变坚定了:“他们是跟地球同根的‘家乡文明,一路靠硬扛的劲儿闯过了无数绝境,可骨子里的善意从来没丢过。以后要是日焓需要庇护,别说是出力了,就算得挡在他们前头扛住战争文明的冲击,就算得帮他们躲开高维威胁的风险,我林轩,还有整个华夏舰队,绝对不会干看着。这份责任,咱扛得住,也必须扛!”

    nbsp13.4nbsp悟文明发展规律,睹沉睡者微微共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回顾日焓文明与地球文明,尤其是自己创立的华夏文明的发展历程,林轩敏锐地发现一个关键规律:文明在固守母星的阶段,都因为缺少文明间的正常交流,陷入了“闭门造车”的困境,这一状况严重制约了它们的发展进程。

    nbsp日焓文明便是典型例证,从诞生初期到迈入二级文明前,它长期局限于太阳系内,既无对外交流的渠道,也缺乏探索外界的能力,仅靠自身摸索能量规律,导致文明在二级及以下阶段停滞了十余万年。

    nbsp从地球历公元前10万年掌握基础能量传承,到公元258年才正式迈入二级文明,漫长的“闭门期”让其多次因技术瓶颈陷入生存危机,连最基础的跨恒星系探索都迟迟无法突破。

    nbsp而当文明被迫走出主星、流浪于星际间时,反而迎来了发展的“奇遇期”。

    nbsp日焓在太阳被戴森结构体摧毁后,失去主星庇护的同时,也接触到了星际间的反物质云团、重力本源锚点等新事物,不仅在绝境中研发出“恒星能量场远程校准技术”获得星际航行能力,更用13年攻克反物质应用难题,从二级文明跃升至三级文明,后续又借跨超星系探索的经验,摸到了四级文明的门槛。

    nbsp华夏文明的发展轨迹亦与之高度契合。在地球存续时期,人类文明受限于星球范围,即便掌握了初级航天技术,也未实现真正的星际交流,直到地球毁灭,不断成长的华夏舰队被迫在星际流浪,才从草根文明逐步向四级文明迈进。

    nbsp林轩望着意识图景中各文明“闭门则滞、出走则进”的对比,不禁感慨:“文明发展哪儿是‘守着主星就能踏实进步啊?死守着家园只会让眼界变窄、技术也跟不上趟。就算黑暗宇宙里全是没谱的危险,可每回跟陌生文明打交道、每回往新领域探探路,里头都藏着突破瓶颈的机会。只有主动走出主星这个‘舒服区,在星际里闯一闯、看一看,文明才有接着往上走的可能。”

    nbsp宇宙星空的宁静,在舰船引擎低鸣的衬托下更显沉寂。

    nbsp林轩走进人员休息舱,靴底踏过金属地板的轻响,在空旷的舱室里格外清晰。

    nbsp他停在E73的休眠舱前,透明舱壁内侧凝着一层极薄的雾,将里面沉睡的身影晕得有些模糊。

    nbsp那是曾破解“强核力越界干扰电磁力”难题的核心人物,如今却只剩平稳却毫无生气的生命体征。

    nbsp他抬手轻轻触碰到冰凉的舱壁,指尖传来的寒意顺着神经蔓延。

    nbsp眼前这具陷入精神冻结的躯体,曾在伊瑟拉能量研究中心的工作台前,写下关键的“力场实验日志”。

    nbsp那些藏在加密文件夹里的算法与阈值表,此刻正成为解析强力解绑雾装置的关键钥匙。

    nbsp可日志的主人,却无法亲眼看到这些成果如何帮文明渡过难关。

    nbsp“老卡说你总爱把重要数据藏在日志里,”林轩的声音很轻,几乎要被舰船的背景音淹没,“现在那些数据派上用场了,残雾实验能稳住四力,连五维修炼的瓶颈都有了突破……可你却还在这儿躺着。”

    nbsp他凝视着E73毫无波澜的面容,想起通讯里卡列斯博士提及旧同事时的急切,想起自己第一次看到日志手稿时的激动,心底翻涌着复杂的情绪。

    nbsp有对关键资料的庆幸,更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

    nbsp舱外的星光透过舷窗洒进来,落在休眠舱上,映得那层薄雾泛起细碎的光。

    nbsp林轩收回手,幻形体轻轻叹了口气,目光却渐渐变得坚定:“等破解了强力解绑雾,等找到唤醒你们的办法,一定让你亲眼看看,你当年的研究,到底帮我们走了多远。”

    nbsp林轩话音刚落,目光忽然顿在休眠舱内,E73的嘴角,竟极轻地向上扬了一下,那弧度浅得像水面转瞬即逝的涟漪,若不是他一直盯着,恐怕眨眼就会错过。

    nbsp也是在这时,他才真正认真打量起E73的模样。作为伊瑟拉族人,E73有着和地球人相近的面容轮廓,却没什么突出的特点,属于扔进人群里便难寻踪迹的长相。

    nbsp身材不算高大,甚至有些矮胖,肩膀微微垮着,连休眠时的姿态都透着股随和的憨态,一点没有“顶尖能量专家”该有的锐利感,反倒像生活里随处可见的、亲切又普通的寻常人。

    nbsp是听到了吗?听到自己说他的研究正在发光,听到那句“等你醒来看看”的承诺?林轩的心跳莫名漏了一拍,忍不住凑近舱壁,指尖再次贴住冰凉的玻璃,连呼吸都放轻了些。

    nbsp可再仔细看时,那抹笑意又淡得几乎看不见,仿佛只是这具矮胖躯体的肌肉在无意识间的微小抽动,是自己太过期待而产生的错觉。

    nbsp但不管是真实的回应,还是心底的念想,林轩胸口那股沉甸甸的情绪,却像是被这缕微光轻轻拨开了一角。

    nbsp他原本因E73的沉寂而泛起的惋惜,此刻多了几分温热的盼头。

    nbsp或许这具看似普通的沉睡躯体里,意识还没完全沉寂;或许那些藏在深层记忆里的智慧,正以这样细微的方式,与自己隔着舱壁共鸣。

    nbsp林轩直起身,指尖离开舱壁时,眼底已没了之前的怅然,取而代之的是更清晰的坚定。

    nbsp他最后看了一眼休眠舱内那道矮胖的身影,轻声道:“甭管是真听见了,还是我自己瞎琢磨,这事儿都算个好苗头。我肯定能再快点,没跑儿!”

    nbsp说完,他转身走向舱门,脚步比来时更稳。

    nbsp哪怕那抹嘴角的上扬只是一瞬,也足够成为他继续向前的又一份动力。

    喜欢。

第13章 (总第191章)探日焓文明进阶之径与破六转修炼瓶颈之路[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