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战备粮筹与锋芒初露[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wo.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晨寒裹着霜气漫过楚州粮仓,檐角的冰棱在初阳下泛着冷光,王晏之踩着木屐走进粮囤区时,靴底碾过的霜粒簌簌作响。仓库前的空地上,宝儿正带着农妇们将耐盐禾谷粒分装成nbsp“五十斤标准袋”,桑皮纸缝的袋口用麻绳扎成十字结,每个结头都系着小木牌nbsp——nbsp牌上用墨笔写着nbsp“楚字壹佰叁拾柒”,这是按北伐军粮规制编的编号,将来运往前线时,凭编号就能查来源、查保质期。
nbsp“大人,昨日濠州送来的耐盐禾已验完。”nbsp宝儿捧着账册迎上来,纸页上密密麻麻记着数据:“濠州西仓运抵三百石,含水量十二nbsp%,芽率低于一成,符合军粮标准;泗州送来的慈姑糕两千斤,每块重二两,用桑皮纸裹三层,防潮测试三日无霉变。”nbsp王晏之接过账册,指尖在nbsp“慈姑糕”nbsp三字旁停顿:“让李四再调五千斤来,北方严寒,这糕耐饿,斥候行军时用得上。”nbsp他抬头望向粮囤,二十个陶瓮整齐排列,瓮口盖着麻布,那是特意留的nbsp“机动粮”,专备北伐练兵时应急。
nbsp陈老汉蹲在粮囤旁,正用竹制探子检查谷粒储存情况。探子插入粮堆三尺深,抽出时谷粒间夹着细碎的石灰末nbsp——nbsp这是他从泗州学来的nbsp“防蛀法”,每十石粮混一斤石灰,比单用艾草防虫效果好三成。“大人,这粮能存到明年开春。”nbsp他抖落探子上的谷粒,颗颗饱满坚硬,“就是怕开春返潮,得在囤底多铺层干艾草。”nbsp王晏之点头,让人取来新晒的艾草,堆在粮囤角落:“不仅要存得好,还得运得出nbsp——nbsp张三那边的粮道加固得怎么样了?”
nbsp话音刚落,哈桑掀着仓库门帘走进来,肩上的皮甲还沾着晨霜。他刚从濠州回来,带回了张三的信:“张师傅说濠州到楚州的粮道已加了五道烽燧,每道烽燧配三名斥候,发现异常就点燃硫磺烟。”nbsp他从怀中掏出一张画得密密麻麻的图,上面用红笔标出粮道路线,烽燧、水井、临时防御堡的位置都标得清楚,“还在粮道两侧挖了半尺深的防马沟,沟底埋了竹尖,辽骑要是来袭,至少能迟滞半个时辰。”
nbsp王晏之看着图,手指在nbsp“第三烽燧”nbsp处停下:“这里离濠州城远,派五十名粮道兵驻守,再调十辆粮车当‘移动堡垒——nbsp车栏加高半尺,裹上铁皮,遇袭时能圈成防御圈。”nbsp他转头对哈桑说:“你去趟濠州,把这五十人挑出来,就从之前跟着你查粮情的斥候里选,要手脚快、懂地形的。”nbsp哈桑应声领命,转身时皮甲摩擦的声响在仓库里格外清晰nbsp——nbsp这是主角第一次从nbsp“后勤人员”nbsp中选拔准军事力量,北伐军功集团的雏形,正从这些细微的决策中萌芽。
nbsp濠州的粮道上,张三正带着民夫加固临时防御堡。堡墙用土坯和槐木搭建,高三尺,宽两尺,堡内挖了三尺深的地窖,能存五十石粮。“这堡要能抗住辽骑的冲撞。”nbsp他指挥着民夫用木槌夯实堡墙,每夯三下就撒一层碎石灰:“石灰能让土坯更结实,比纯土坯耐用两倍。”nbsp狗剩扛着新制的拒马阵跑过来,这拒马用三根槐木交叉固定,顶端削尖,“张师傅说这拒马要在堡外五步远摆三排,”nbsp他边摆边说,“辽骑再快,也冲不过这三道坎。”
nbsp正午的日头晒得人脊背发暖,濠州的粮道旁,五十名被选中的粮道兵正在训练。哈桑站在队伍前,手里拿着竹制响箭:“你们的任务是护粮,不是杀敌。”nbsp他将响箭射向远处的树,“看到这种烟,就说明有敌袭,第一时间把粮车圈成圈,再派人去烽燧报信。”nbsp粮道兵们穿着粗布甲,手里握着短刀和竹矛nbsp——nbsp这些武器是从楚州铁匠铺调来的,刀身虽没禁军的精良,却足够应付小规模袭扰。训练时,有个叫李二郎的兵动作格外利落,他曾是猎户,射箭准、跑得快,哈桑特意把他拉到身边:“你当小队长,负责第一排拒马的布置。”
nbsp泗州的沼泽地已冻得坚硬,李四带着农兵加工野慈姑糕。陶瓮里的野慈姑被蒸熟后,倒进石臼里捶打,加入三成耐盐禾面粉,揉成面团后切成二两重的块,再放在竹席上晒干。“这糕要晒到用牙咬不动才算好。”nbsp李四
第418章 战备粮筹与锋芒初露[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