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北宋:法学骄子的逆袭之路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00章 晴暖盈野与新禾勃发[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wo.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晨露在耐盐禾的叶片上凝成银珠,被初升的阳光照得透亮,顺着叶尖滚落,砸在松软的泥土里,洇出细小的湿痕。陈老汉蹲在田埂上,用竹片轻轻挑起一株禾苗,根系在土中呈网状铺开,白色的须根上还沾着新鲜的泥粒nbsp——nbsp这是扎根稳固的迹象,正如《农政录》“旺长期篇”nbsp所记:“叶挺根密,日长寸许,乃丰年之兆”。他身后的田野已泛出连片的浓绿,耐盐禾的株高普遍超过一尺,叶片舒展如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nbsp仓库前的空地上,宝儿正指挥农妇们晾晒新收的野慈姑球茎。竹席上的球茎按大小排列,最大的直径已达四寸,表皮光滑如玉,被阳光晒得微微发烫。“挑出三成做种,”nbsp她用竹筛筛选着,“种用球茎要留三个芽眼,每个芽眼间距一寸,”nbsp筛下的小球茎被装进陶缸,撒上干燥的细沙,“沙藏能保持水分,比直接堆着强。”nbsp陶缸旁的标签上用墨笔写着:“野慈姑种茎,防潮防晒,备濠州用”,字迹被阳光晒得微微发褐。

    nbsp“哈桑,把那批竹筐搬到码头!”nbsp王晏之的声音从晒谷场传来,他正带着幕僚清点发往泗州的农具。新制的竹筐用桑皮绳捆扎,筐底衬着厚油纸:“筐沿要缠上麻绳,”nbsp他用手指捏了捏绳结,“免得搬运时磨破,种子撒出来可惜。”nbsp幕僚在清单上一一勾检:“耐盐禾种子一百石、育苗盘三百个、除草刀一百把……”nbsp每勾一项,就用朱砂在旁边画个小太阳nbsp——nbsp这是表示需在晴天运输,防止种子受潮。

    nbsp正午的阳光晒得地面发烫,耐盐禾的叶片在强光下微微向内卷曲,这是植物的自我保护机制。陈老汉让人给幼苗浇nbsp“午间水”,用竹管引来的河水经过沉淀池过滤,清澈见底:“这水要浇在根旁,别淋在叶上,”nbsp他用锄头在苗间开出浅沟,“沟灌比漫灌省水三成,还不会冲坏根系。”nbsp水流顺着沟道缓缓渗透,土壤表面很快泛起湿润的深色,叶片在水汽中渐渐舒展,恢复了挺拔的姿态。

    nbsp农人们趁着晴暖天气给耐盐禾追肥,腐熟的羊粪被捣成碎末,均匀地撒在植株周围。“这肥要‘圈施,”nbsp陈老汉示范着用锄头将肥料埋入土中,“离根三寸远,免得烧根,”nbsp他抓起一把混合了羊粪的泥土,“这土闻着有股青草香,就对了,要是发臭,就是没腐熟好。”nbsp追肥后的禾苗,叶色愈发浓绿,用手轻摸叶片,能感到明显的厚实感,叶脉也更加清晰。

    nbsp午后的南风带着暖意掠过沼泽地,野慈姑的叶片已铺展得如巴掌大小,叶腋间抽出的花茎顶着淡紫色的花苞。哈桑带着几个年轻农工搭建观察棚,竹制的棚架低矮小巧,刚好能容一人弯腰进入:“每天记录开花时间和花苞数量,”nbsp他在木板上刻下刻度,“陈伯说,花开得齐不齐,直接关系到球茎的收成。”nbsp棚边的竹竿上挂着陶碗,里面盛着清水,是为了观察昆虫授粉情况nbsp——nbsp碗沿的蜜水能吸引蜜蜂等传粉昆虫。

    nbsp王晏之的书房里,摊开着淮西各州送来的《生长简报》。濠州的简报上画着耐盐禾的生长曲线,从播种到现在,株高日均增长半寸;泗州的则附着野慈姑的根系图,用朱砂标出主根长度已达八寸。“按这个长势,”nbsp王晏之用手指点着曲线顶端,“濠州的耐盐禾七月初就能抽穗,比楚州早十日。”nbsp他让人取来《农时表》,在相应日期旁批注:“需提前准备收割工具,竹镰五十把、打谷框二十个。”

    nbsp傍晚的霞光将田野染成金红色,耐盐禾的叶片在余晖中泛着油光。农人们扛着锄头返回村庄,锄头上的泥土已被晒干,敲一敲就簌簌落下。陈老汉边走边和年轻后生们讲着看苗情的诀窍:“叶尖朝上,说明不缺水;叶尖下垂

第400章 晴暖盈野与新禾勃发[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