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晴暖盈野与新禾勃发[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wo.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就得浇水了;叶片发黄,是缺肥的兆头。”nbsp他指着田埂边几株长势稍弱的禾苗,“这些明天要单独追肥,不能让它们拖后腿。”
nbsp仓库的油灯下,宝儿正在整理新粮的储存记录。陶瓮上的标签详细记录着入库日期、品种、数量:“耐盐禾,六月三日入仓,三百石,水分含量十二nbsp%”,旁边还用小字注明:“通风良好,无霉变”。她将记录册与账本核对无误后,在末尾写下:“今春推广顺利,淮西五州已播种耐盐禾八千亩,野慈姑两千亩,预计秋收可增收粮万石。”nbsp字迹工整有力,透着难以掩饰的喜悦。
nbsp深夜的田野格外安静,只有风吹过禾苗的沙沙声。耐盐禾的生长并未停歇,在月光下,它们的茎秆仍在悄悄拔节。陈老汉起夜时特意去田边看了看,用手摸了摸禾苗的茎秆,能感到轻微的生长张力。他笑着自言自语:“这些小家伙,白天夜里都在长,真是争气。”nbsp回到屋中,他在《老农笔记》上添了一笔:“夜温十七度,禾苗拔节快,明日需查是否有倒伏风险。”
nbsp黎明的第一缕阳光照在育苗棚上,新培育的耐盐禾幼苗已长出三片真叶。哈桑带着农工们给幼苗间苗,每穴只留最健壮的一株:“间下来的弱苗别扔,”nbsp他小心地将弱苗拔出,“可以移栽到边角地,说不定也能长好。”nbsp棚外的空地上,晾晒的野慈姑种茎泛着淡淡的光泽,经过几日晾晒,水分含量已降至安全储存标准,用手掂一掂,比刚收获时轻了不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王晏之带着幕僚巡查楚州的新粮示范田,田埂上的标牌清晰地写着品种、播种日期、负责人。“这块地的耐盐禾密度刚刚好,”nbsp王晏之蹲下身测量株距,“一尺五寸,通风透光,病害少。”nbsp他让人将这块地的种植参数抄录下来,作为淮西推广的标准:“株距一尺五、行距二尺、每亩用种量十五斤、追肥三次nbsp——nbsp分别在三叶期、分蘖期、抽穗前。”
nbsp正午的阳光更加炽热,农人们在田间搭建简易的遮阳棚,棚下放置着盛水的陶缸,供劳作间隙饮用。陈老汉提着水壶给大家分水,水壶外裹着湿透的麻布,能起到降温的作用:“天热干活要悠着点,”nbsp他给年轻后生们擦汗,“别中暑了,耽误了农时。”nbsp田边的桑树下,几个农妇正用竹针修补破损的麻布口袋,这些口袋将用来装秋收的新粮。
nbsp傍晚的风带着一丝凉意,吹得禾苗轻轻摇晃。农人们开始给野慈姑的花茎搭支架,用细竹竿轻轻支撑住下垂的花茎:“这样能防止花茎折断,保证授粉充分,”nbsp陈老汉边搭支架边说,“花结得好,球茎才能长得大。”nbsp支架间的距离经过精心测量,保证每个花茎都能得到支撑,又不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
nbsp仓库里,新到的一批竹筐正在验收。宝儿仔细检查着筐子的质量,竹篾是否结实,接口是否牢固:“这批筐子不错,”nbsp她满意地点点头,“可以用来装秋收的耐盐禾,比麻袋透气,不容易发霉。”nbsp她让人将筐子整齐地码放好,在旁边放上防潮的石灰袋:“石灰要定期更换,保持干燥最重要。”
nbsp夜深了,村庄渐渐安静下来,只有仓库和育苗棚还亮着灯。王晏之仍在灯下审阅淮西各州的秋收计划,计划中详细列出了收割、晾晒、储存的步骤和所需工具。他在计划末尾写道:“新粮丰收不仅是粮食增产,更是民心安定的根基,务必确保颗粒归仓。”nbsp窗外的月光皎洁明亮,照在田野上,给生机勃勃的禾苗镀上了一层银辉。
喜欢。
第400章 晴暖盈野与新禾勃发[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