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濒湖藿缘记 (上卷)[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wo.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濒湖藿缘记

    nbsp楔子

    nbsp明嘉靖四十一年,暮春时节的蕲州城郊,细雨如丝,沾湿了山间的蕨类与藤蔓。年过五旬的李时珍,身着青布长衫,背着半旧的药篓,正蹲在一处阴坡石隙前,凝视着几株舒展的草木——三枝分展,每枝顶生三叶,叶背泛着淡淡的紫晕,正是民间常说的“三枝九叶草”,学名淫羊藿。他指尖轻触叶片,触感微糙,鼻尖萦绕着一缕若有若无的辛香,这是他本月第三次来此观察这株草的长势。

    nbsp此时的李时珍,已辞官多年,专注编撰《本草纲目》已有十载。案头堆叠的旧籍中,《神农本草经》《本草图经》虽对淫羊藿有记载,却多偏于性味与主治,少见各地民间的实际用法;偶有地方史志提及,也多是只言片语,不成体系。“天人合一,草木的灵性本就藏在百姓的生活里。”李时珍望着远山云雾,喃喃自语,“若只凭旧籍,怎能穷尽这株草的妙用?”

    nbsp恰在此时,山下传来孩童的啼哭,他循声而去,见农妇王氏正抱着三岁的儿子,孩子手背红肿,起了一串水疱。“李大夫,您快看看!这孩子昨日在田埂上玩,手冻着了,今日就起了这些疱,一碰就哭。”王氏急得眼眶泛红。李时珍握住孩子的小手,触手冰凉,水疱晶莹,叹道:“暮春尚寒,地气未暖,孩子阳气弱,寒邪侵肤,这是冻疮初发。”他想起方才见的淫羊藿,又问:“你们村有人用‘三枝九叶草治病吗?”王氏点头:“有啊!张阿婆冬天冻脚,就用那草煎水洗,说管用呢!”

    nbsp这句寻常的口传经验,如星火点亮了李时珍的思绪——他早听闻湖广、贵州、江西等地,民间对淫羊藿的用法各有不同,若能踏遍这些地方,搜集各地的实践经验,再结合地方史志与农书,定能让淫羊藿的记载更详实、更鲜活。那日午后,他在药篓里小心收好一株带根的淫羊藿,在《本草纲目》的初稿空白处,写下第一行关于跨区域调查的批注:“淫羊藿,民间用法甚繁,当往黄州、黎平、江西诸地,访民问药,以证其效。”一场围绕三枝九叶的草木情缘,就此展开。

    nbsp上卷·濒湖寻藿录

    nbsp第一卷nbsp黄州冬冻春治nbsp藿汤温肤祛寒邪

    nbsp嘉靖四十一年孟夏,李时珍乘船沿长江东下,抵达湖北黄州府。此时的黄州,江风仍带着凉意,沿江而居的渔民,多有冻疮旧疾——冬日江面寒风刺骨,手脚冻裂是常事,到了春天,残冻未消,稍不留意便复发。李时珍刚住进江边的客栈,就听闻隔壁的渔民老周,因冻疮发作,连船桨都握不住。

    nbsp他登门时,老周正坐在门槛上,右脚脚踝红肿开裂,渗着淡淡的血水,身旁放着一碗黑乎乎的药汁,却迟迟未用。“李大夫,您来了!这药是村里郎中开的,喝了三天,一点用都没有,反倒觉得脚更凉了。”老周苦着脸,掀开裤腿,只见脚踝处的皮肤呈青紫色,摸上去像冰块一样。

    nbsp李时珍诊了老周的脉,脉象沉迟,舌苔白腻,又问:“你是不是冬天冻脚后,总用热水烫?夏天也爱穿露脚的草鞋?”老周连连点头:“是啊!冬天烫脚舒服,夏天穿草鞋凉快,没想到倒落下这病根。”李时珍叹道:“你这是寒邪深伏肌肤,属阳虚寒凝之证。冬日烫脚虽解一时之痒,却会耗伤肌肤阳气;夏天穿草鞋,江风侵肤,寒邪不去反积,所以年年复发。那郎中给你开的是清热药,寒上加寒,如何能好?”

    nbsp老周急问:“那可怎么办?我还指望开船捕鱼呢!”李时珍笑道:“你别急,我听闻黄州百姓有用‘三枝九叶草煎水洗冻疮的法子,正好对症。这淫羊藿性辛甘温,归肝肾经,能温通经络、祛寒散邪——你这冻疮是寒邪伤阳,用它煎汤外洗,药力能从皮肤渗入,温煦肌肤,比内服清热药管用多了。”

    nbsp他当即带着老周去江边的山坡上找淫羊藿。此时已是孟夏,“夏长”之时的淫羊藿,叶片舒展得格外繁茂,三枝九叶亭亭玉立,叶背的紫色更浓。李时珍采了一大把,叮嘱老周:“回去后,把淫羊藿加水煎半个时辰,待水温降到不烫手时,将脚泡进去,每次泡一盏茶的功夫,每日泡两次。泡完后擦干,涂一层猪油,锁住药力,别再穿草鞋了,换成布鞋保暖。”

    nbsp老周按此法试用,第一天泡完,就觉得脚踝处有暖意散开,不似之前那般冰凉;第三天,红肿消了大半,开裂的地方也开始结痂;第七天,冻疮竟完全好了,连旧年留下的青紫色痕迹都淡了。他特意提着一尾鲜鱼来谢李时珍:“李大夫,这‘三枝九叶草真是神药!我问了村里的老人,他们说这法子传了好几代了,《黄州府志》里好像也有记载,只是我们没读过书,不知道具体写的啥。”

    nbsp李时珍闻言,立刻去黄州府衙借阅《黄州府志》。在泛黄的卷册中,果然找到一行记载:“三枝九叶草,生于江坡阴处,煎汤洗冻疮,效佳。”他不禁感慨:“民间的口传经验,早被载入方志,只是从前的医书未曾留意。这便是‘实践先于文献啊!”他在笔记上仔细记下:“黄州淫羊藿,夏采叶,煎汤外洗,治冻疮,佐猪油护肤,温阳祛寒,合‘冬病春治之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第二卷nbsp黎平苗寨痹痛nbsp藿酒驱湿健筋骨

    nbsp嘉靖四十一年深秋,李时珍辗转来到贵州黎平府。此时的黎平,云雾常年缭绕山间,湿气浓重,苗族村寨多建在半山腰,村民们常年在潮湿的山林中劳作,十有八九都有风湿痹痛的毛病。他刚走进一个名叫“枫香寨”的苗寨,就见几位老人坐在寨口的枫树下,揉着膝盖唉声叹气,其中一位姓吴的老,更是拄着拐杖,连站起来都费劲。

    nbsp“老,您这腿疾有多少年了?”李时珍上前问道。老抬起头,满脸皱纹里藏着苦楚:“有十五年了!每到阴雨天,膝盖就疼得像被针扎,严重时连床都下不了。寨里的草医给我敷过草药,也喝过汤药,可总好不了。”李时珍蹲下身,按住老的膝盖,老疼得龇牙:“这里面像有寒气,一摸就凉。”

    nbsp他又诊了老的脉,脉象濡缓,舌苔白腻,便道:“老,您这是风寒湿邪痹阻经络,属‘着痹。黎平湿气重,常年云雾不散,这是‘湿邪;山林间寒气重,这是‘寒邪;您常年劳作,筋骨劳损,邪气便趁机侵入——寒湿相搏,滞于关节,所以才会疼痛难忍。”

    nbsp一旁的苗寨草医阿朵插话:“李大夫说得对!我们寨里的人,都用‘九叶草泡米酒喝,治腿疼很管用。我给老泡过,可他说喝了上火,就停了。”李时珍眼前一亮:“你说的‘九叶草,是不是三枝九叶,叶背发紫的?”阿朵点头:“正是!我们叫它‘藿草。”

    nbsp李时珍笑道:“这就对了!淫羊藿性辛甘温,能温补肾阳、祛风除湿,米酒性温,能引药入经络,增强药效,本是‘相须配伍,治风湿痹痛最好。老喝了上火,不是药不对,是配伍少了一味——黎平湿气重,淫羊藿温燥,单用易伤阴,若加些‘土茯苓一起泡酒,土茯苓能利湿解毒,还能制淫羊藿的温燥,这便是‘七情中的‘相畏,能让药效更平和。”

    nbsp阿朵听了,立刻带着李时珍去寨后的山

濒湖藿缘记 (上卷)[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