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藿仙传(下卷)[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wo.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秦岭藿仙传
nbsp下卷·医典铸春秋
nbsp第一卷nbsp汴路遇湿痹nbsp因地制宜显真章
nbsp开春后,秦岭的积雪消融,溪流潺潺,苏景背着装满资料的行囊,踏上了前往开封的路。他沿着洛水而行,此时正值“春生”之始,阳气渐升却湿气未散,沿途草木抽芽,空气中满是湿润的水汽。行至洛阳城郊时,恰逢连日春雨,道路泥泞,他见一户人家门前挂着“求医”的木牌,便驻足叩门——既是医者,见疾便不能袖手旁观。
nbsp开门的是个年轻妇人,面带愁容:“先生可是医者?求您救救我家公公,他卧床半月了,腿肿得连裤子都穿不上。”苏景随她进屋,见床榻上躺着位白发老翁,面色萎黄,右腿肿得发亮,按下去便是一个深深的指印,许久不回弹。老翁见了苏景,叹道:“先生莫费心了,城里的大夫都看过,说是湿气重,开了药也不管用。”
nbsp苏景俯身诊脉,脉象濡缓,再看老翁舌苔,白腻厚密,又问:“您是不是总觉得腿沉,像灌了铅,雨天疼得更厉害?”老翁连连点头:“正是!夜里腿麻得睡不着,连翻身都难。”苏景心中了然:“您这是湿邪困阻经络,兼夹风寒,属‘着痹。洛阳地处洛水之滨,春日多雨,湿气弥漫,您年老体衰,脾肾阳虚,脾主运化水湿,肾主水液代谢,两脏虚弱,湿邪便滞于筋骨,酿成此疾。”
nbsp妇人急问:“那可如何是好?”苏景笑道:“我行囊中恰好有从秦岭带来的淫羊藿,它性辛甘温,能温补肾阳、祛风除湿,正好对症。但此地湿气重,单靠淫羊藿还不够,需配伍‘独活祛下焦湿邪,‘桂枝温通经络,‘茯苓健脾利湿——脾属土,土能制水,脾健则湿自去;肾属水,阳足则水自化,这便是‘标本兼治,也合了‘因地制宜的道理。”
nbsp他取出纸笔开方:酒炙淫羊藿四钱,独活三钱,桂枝二钱,茯苓五钱,白术三钱,水煎服,每日一剂。又叮嘱妇人:“服药时可将药渣用布包好,热敷肿胀的腿部,药力从外而入,内外夹击,效果更快。另外,让老翁多晒晒太阳,春日阳气最盛,晒太阳能助肾阳升发,驱除湿邪。”
nbsp妇人按方抓药煎服,三日后果见成效——老翁的腿肿消了大半,能坐起身说话;七日之后,竟能扶着墙慢慢走动。临别时,老翁硬要送苏景一包洛阳产的“地黄”,说:“这地黄是咱洛阳的好药,能滋阴补血,与您的淫羊藿同用,一阴一阳,正好平衡。”苏景接过地黄,心中一动——这便是民间的智慧!洛阳药农知晓地黄滋阴,与淫羊藿温阳配伍,恰合“阴阳相生”之理,虽无文献记载,却是实践得出的经验。他忙将这一配伍记在笔记上,又画下洛阳地黄的形态,标注“生于旱地,根肥硕,色黄”,想着日后编入资料,让更多人知晓这“口传的配伍诀窍”。
nbsp第二卷nbsp汴京辩真味nbsp实践击碎纸上疑
nbsp历经一月行程,苏景终于抵达开封。此时的开封正是暮春时节,御街上杨柳依依,繁花似锦,《本草图经》编撰局就设在国子监旁的一处院落里,门前车水马龙,各地医者络绎不绝。苏景递上名帖,不多时便被引入正厅,见几位身着官服的学者围坐案前,为首的是编撰官沈学士,年过花甲,目光锐利。
nbsp沈学士接过苏景递来的资料,翻看着手绘的淫羊藿图谱,眉头微蹙:“苏先生,你这图谱标注‘三枝九叶,叶背淡紫,可前朝《本草经集注》中只说‘淫羊藿生汉中川谷,未提形态;且你说此药性温,可《神农本草经》言其‘味辛,寒,这两者相悖,如何解释?”
nbsp苏景从容答道:“沈学士,《神农本草经》成书久远,当时所载淫羊藿或许是其他品种,或因生长环境不同,性味有差异。学生在秦岭采药三年,亲见淫羊藿生于阴坡石隙,常年不见烈日,却得山间阳气滋养,故性温而非寒;且学生亲尝其味,初辛后甘,绝非纯辛。更重要的是,学生用此药治好了二十余例风寒湿痹、肾阳不足之证,皆有病案可查。”说着,他取出病案册,递到沈学士面前,“比如终南药谷村的李叔,肾阳不足致腰酸畏寒,用酒炙淫羊藿配伍枸杞子,七日便见效;洛阳的王翁,湿痹腿肿,用淫羊藿配独活,七日消肿——实践是检验药性的最好标准,这便是‘实践先于文献啊。”
nbsp一旁的李博士质疑道:“民间医者多凭经验用药,焉知不是巧合?再说,你说这是淫羊藿,如何证明它不是其他杂草?”苏景早有准备,从行囊中取出三样东西:一株新鲜的淫羊藿(他用湿棉絮包裹,一路保鲜)、一株石龙芮、一本地方史志。“李博士请看,这是淫羊藿,叶有锯齿,叶背淡紫;这是石龙芮,叶无锯齿,叶背黄绿,且有腥气,误食有毒——学生曾在秦岭识破此伪品,救过孩童性命。再看这本《终南郡志》,其中记载‘羊合草,三枝九叶,羊食之健,民采治腰疾,与学生所见的淫羊藿完全吻合,这便是‘口传知识与‘地方文献的印证,绝非巧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沈学士闻言,接过淫羊藿仔细观察,又让侍从取来《终南郡志》核对,沉吟片刻后道:“苏先生所言有理。但药典编撰需严谨,你能否当场演示淫羊藿的炮制与配伍?”苏景欣然应允,随侍从到后院药房。他取来晒干的淫羊藿,用黄酒拌匀,置于陶盘:“酒性温,能引药入肝肾经,增强淫羊藿温阳之力,此为‘酒炙;若用盐水拌炒,则能助其入肾,增强补肾固涩之效,此为‘盐炙——这是秦岭药农口传的炮制诀窍,学生亲试,盐炙淫羊藿治肾虚遗尿,效果更佳。”
nbsp接着,他又取来杜仲、知母:“淫羊藿与杜仲配伍,二者皆归肝肾经,同补肝肾、强筋骨,是为‘相须,治痹证更力;若淫羊藿用量过大,恐温燥伤阴,此时配伍知母,性寒滋阴,能制其温燥,是为‘相畏,这便是‘七情理论的实际运用。”沈学士等人见苏景操作娴熟,理论与实践结合,无不点头称赞。沈学士拍着苏景的肩道:“苏先生,你这资料填补了淫羊藿形态与炮制的空白,当为《本草图经》收录!”
nbsp第三卷nbsp蜀楚辨品种nbsp草木灵韵映医心
nbsp为确保《本草图经》中淫羊藿记载的准确性,沈学士派苏景前往蜀地、江南等地,核实不同地域的淫羊藿品种——毕竟“一方水土养一方草木”,品种不同,药效或许有别。苏景领命出发,先往蜀地,此时已是盛夏,蜀地群山苍翠,云雾缭绕,当地药农告诉他,蜀地的“羊合草”多生在悬崖峭壁上,叶形像箭镞,当地人叫“箭叶草”。
nbsp苏景跟着药农攀爬上陡峭的山崖,果然见岩缝间生长着一种淫羊藿,三枝九叶,叶形狭长如箭,叶缘锯齿更密,叶背淡紫中带点红晕。药农说:“这草比秦岭的更烈,治腰腿疼更快,但也
秦岭藿仙传(下卷)[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