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囊仙草记:华佗秦岭觅灵毗(上卷)[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wo.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能下地干些轻活了。他特意提着一篮自家种的红薯来谢华佗:“华先生,您这药比城里的郎中还管用!这筋骨草,真是仙草啊!”
nbsp华佗笑着说:“不是仙草,是天地的馈赠。这草跟着季节长,人跟着草的性子用药,才能治好病。”他又教王老丈鉴别筋骨草的伪品——有一种“紫茎草”,叶片也像筋骨草,却无锯齿,叶背紫黑,断面黄汁,性苦寒有毒,误食会伤脾胃。他还编了个口诀:“三枝九叶带刺边,叶背淡绿白汁甜;紫背黄汁腥气重,见了此草莫沾边。”王老丈把口诀记在心里,逢人就说,免得乡亲们误食。
nbsp第三卷nbsp治伤疗痿显奇功,阴中求阳合医理
nbsp王老丈的病好了,华佗会用筋骨草治病的消息很快传遍了附近的村落。这天,村里的年轻猎手赵二郎被人抬着来求诊——他前几日打猎时从山崖上摔下来,左腿骨折,还伤了腰,镇上的郎中说他这辈子怕是站不起来了。
nbsp华佗解开赵二郎的夹板,见他左腿肿胀发紫,按压时赵二郎疼得冷汗直流,再摸他的脉,脉沉细无力,舌淡苔白——这是筋骨损伤兼肾阳亏虚,骨折后气血不畅,寒湿趁虚而入,若只接骨不补阳,怕是真要落下残疾。
nbsp他取来新鲜的筋骨草枝,切碎后与杜仲、牛膝一起煮水,又在药汤里加了少许米酒。“二郎,杜仲性温味甘,能补肝肾强筋骨;牛膝性温味苦酸,能引药下行,直达腰膝;米酒能活血通络,帮着草药把劲送到伤处。你每天喝一碗,再用煮过的药渣热敷伤腿,不出一月,定能好转。”
nbsp这是七情配伍中的“相须”——筋骨草、杜仲、牛膝皆入肝肾经,都能补阳强骨,合用则药效倍增,比单用一味药效果好得多。赵二郎按华佗的法子用药,三天后,肿胀就消了;十天后,能在床上活动脚踝;一个月后,竟能拄着拐杖下地行走。他激动地对华佗说:“华先生,您真是活神仙!我还以为再也不能打猎了!”
nbsp没过多久,村里的张老农也来找华佗。他今年四十岁,却总觉得浑身乏力,连耕地都没力气,更让他羞愧的是,近一年来夫妻生活也力不从心。华佗诊了他的脉,脉沉迟无力,舌淡苔白,说:“老哥,你这是肾阳亏虚,阳气不足则乏力,肾精不固则痿弱。我给你开个方子,你按方子喝,保管能好。”
nbsp他取来筋骨草根五钱,枸杞子三钱,一起煮水。“枸杞子性平味甘,能滋补肝肾之阴;筋骨草性温味辛甘,能补肾阳。阴为阳之基,阳为阴之用,两者合用,是‘阴中求阳,既补阳又不伤阴,比单用筋骨草更稳妥。”
nbsp张老农按方子喝了半个月,乏力的症状就缓解了;喝到一个月,力气大增,能像年轻时一样耕地;两个月后,夫妻生活也恢复了正常。他特意杀了家里的鸡,来请华佗吃饭:“华先生,您这方子太神了!我现在觉得浑身是劲,比年轻十岁还强!”
nbsp华佗在竹简上记下这两个病案,写道:“筋骨草配杜仲、牛膝,治筋骨损伤,效如桴鼓;配枸杞子,治肾阳亏虚之痿弱,阴中求阳,无燥热之弊。”他还特意标注了用药的季节差异:“春用叶,夏用枝,秋用根,冬用籽。夏湿盛,加茯苓利湿;冬寒盛,加干姜温阳。”这些记录,都是他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经验,是“实践先于文献”的最好证明。
nbsp村里的老秀才见了,感慨道:“华先生,您这记录,比官府的医书还详细!要是能刊印出来,定能救更多人。”华佗摇摇头:“这些知识,本就来自民间。李伯的经验,王老丈的反馈,都是这记录的根。我不过是把口传的真知,记在竹简上罢了。”
nbsp第四卷nbsp雪水酿就壮骨酒,青囊初记仙草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转眼到了冬至,秦岭下了第一场雪。雪花像鹅毛一样飘下来,盖在向阳坡的筋骨草上,像给草盖了层白棉絮。华佗站在坡上,用手拨开积雪,摸了摸草的根部,依旧温温的——这草果然耐冻,阳气都藏在根里,等来年春天就能再冒芽。
nbsp李伯来找华佗,说:“先生,这冬天冷,光喝草水不够劲,不如咱们用雪水酿点药酒?我年轻时听老药农说,雪水是‘天泉,性凉,能平衡草药的温性,泡出来的酒更醇和。”
nbsp华佗眼前一亮——药酒能让药效更持久,还能活血通络,比汤药更适合冬天滋补。他赶紧点头:“好主意!咱们就用筋骨草,再配杜仲、牛膝、五加皮,用秦岭的雪水浸泡。”
nbsp他们先去坡上采了些筋骨草的干根,又去山里砍了些杜仲树皮,挖了些牛膝根和五加皮。华佗详细讲解每种药材的功效:“杜仲补肝肾强筋骨,牛膝引药下行,五加皮祛风湿,再加上筋骨草的温阳,四味药合用,能补阳祛寒、强筋健骨,最适合冬天喝。”
nbsp他们把药材切碎,装进一个大陶缸里,再装满刚收集的雪水——雪水融化后清澈见底,没有杂质。李伯还在缸里加了些红糖,说:“红糖性温,能补气血,还能让酒更甜些。”
nbsp陶缸密封后,埋在李伯家的地窖里。华佗说:“地窖里温度恒定,适合药酒发酵。咱们泡一百天,等来年春分再开封,那时阳气生发,喝了药酒正好能助阳气生长。”
nbsp在等待药酒发酵的日子里,华佗把筋骨草的性味、功效、配伍、采制方法,都详细记录在《青囊经》的草稿里。他写道:“仙灵脾(筋骨草),味辛甘,性温,入肝肾二经。主阳痿不举,腰膝冷痛,风湿痹阻,筋骨损伤。春采叶,夏采枝,秋采根,冬藏籽。配伍杜仲、牛膝,治筋骨损伤;配伍枸杞子,治肾阳亏虚;配伍五加皮,治风湿痹痛。以雪水浸泡百日,成壮骨酒,温阳之力更甚。”
nbsp他还在草稿后加了一段按语:“此草民间用之已久,口传其效,然文献未载。余游历秦岭,得李伯之教,亲试十余案,皆有效验。盖药者,生于天地,用于民,验于实践,而后载于典籍,此乃医道之本也。”这段话,正是对“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传统医学智慧的最好诠释。
nbsp地窖里的药酒还在发酵,缸壁上已长出一层淡淡的酒曲,空气中飘着淡淡的药香。华佗站在地窖口,望着窗外的雪景,心里满是期待——等来年药酒开封,定能让更多乡亲受益,而这《青囊经》里的记录,也会随着他的游历,传遍更多地方,让这株秦岭深处的仙草,能疗愈更多人的疾苦。
喜欢。
青囊仙草记:华佗秦岭觅灵毗(上卷)[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