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长白仙草传:花猫仙子与九叶灵株(下卷)[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wo.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村,见坡上的九叶仙株长得茂盛,乡亲们正忙着采叶,脸上带着笑容;又到了通化村,见里正带着孩子在认九叶仙,教他们念鉴别口诀;还到了邻县的柳河村,见药农们用九叶仙配药,给老人治腰痛,给妇人治宫寒。

    nbsp太白金星找到马林时,马林正在给一个孩子诊脉。那孩子夜里遗尿,马林摸了摸他的脉,脉细弱,舌淡,说:“这是肾阳不足,膀胱失约,用九叶仙三钱,益智仁三钱,山药五钱,煮水喝,半个月就好。”益智仁性温,味辛,能温肾固涩;山药性平,味甘,能健脾补肾,与九叶仙同用,既能温阳,又能固涩,正好对症。

    nbsp太白金星假装请教:“小哥,我看你用这草治病很厉害,这草叫什么名字?有什么来历啊?”马林就把花瑶的故事讲了,说她如何偷仙药下凡,如何教大家种药用药,如何被天兵带走。他还拿出树皮笔记,说:“这是花瑶姑娘教我的,我都记在这里,以后要传给我的孩子,再传给乡亲们。”

    nbsp太白金星听了,心里很感动。他回到天庭,把凡间的事一一禀报玉帝:“陛下,花瑶仙子虽私盗仙药,却非为己私,而是为救凡间百姓。如今九叶仙株在凡间扎根,治病救人无数,百姓们感念其德,还学着守护草木,传播药识,这正是‘天人合一的善举啊!”

    nbsp玉帝沉默了片刻,想起花瑶在百草园里细心照料草木的模样,又想起太白金星说的百姓疾苦,叹了口气:“朕当初罚她,是怕仙药滥用,伤了凡间秩序。如今看来,她的心意是好的,这九叶仙株,也确实能造福百姓。”他传旨,免了花瑶的天罚,让她化作长白山的灵雾,永远守护九叶仙株,也守护这片土地上的百姓。

    nbsp消息传到长白山时,马林正在坡上采九叶仙的枝。突然,山间起了一阵淡绿色的雾,雾里传来花瑶的声音,温柔又清晰:“马林,乡亲们,我回来了。以后,我会陪着你们,陪着九叶仙株,看着你们安康顺遂。”乡亲们都跪下来,对着雾磕头,眼泪落下来,却带着笑容。马林望着雾,心里默念:“花瑶姑娘,谢谢你。我们会好好种药,好好治病,不辜负你的心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从那以后,长白山的九叶仙株长得更旺了,无论旱涝,都能茁壮生长。有人说,在清晨的雾里,能看到一个穿素裙的姑娘,在坡上照料草药,那就是花瑶仙子。而马林,也成了远近闻名的“药先生”,邻县的人都来请他去教种药、教用药,他从不推辞,还把树皮笔记抄了很多份,送给大家。有人说要把他的经验写成书,马林摇摇头:“不用写在书上,记在心里,教给身边的人,比什么都强。”——他知道,这就是花瑶想要的“口传心授”,让知识像草木一样,在民间自然生长。

    nbsp第八卷nbsp薪火相传成药俗,长白灵韵永留存

    nbsp几十年过去了,马林老了,头发白了,背也驼了,但他还是每天去坡上看九叶仙株,像守护自己的孩子一样。他的儿子马小树,从小跟着他学种药、学治病,已经能独当一面了。马林把树皮笔记交给小树,说:“这上面记着花瑶姑娘的话,记着九叶仙的性子,也记着乡亲们的病。你要好好学,好好传,别让它断了。”

    nbsp马小树点点头,把笔记藏在贴身的衣袋里。他像父亲一样,教乡亲们种九叶仙,教他们鉴别真伪,教他们根据季节用药:春天采叶治痹痛,夏天采枝治咳喘,秋天采根治腰痛,冬天藏种待来年。他还把花瑶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孩子们听得入迷,说长大了也要当“药先生”,守护九叶仙株。

    nbsp临江村渐渐形成了一个习俗:每年春分,乡亲们都会去坡上祭拜花瑶仙子,摆上自己种的小米、采的野果,还有晒干的九叶仙叶。祭拜后,大家一起播种,一起松土,说说笑笑,像过节一样。通化村、柳河村的乡亲也会来,带着自己种的九叶仙籽,和临江村的人交换,说这样能让九叶仙株长得更壮——这是“草木相亲”,也是人心相亲。

    nbsp有一年,朝廷的太医到长白山采药,听说了九叶仙株的事,就来临江村考察。马小树带着太医去坡上,讲九叶仙的性味归经,讲配伍方法,还讲了一个个治病的病案:“这药性温,味苦甘,归肾肝经,能补阳祛寒,治阳虚痹痛、宫寒不孕、遗尿咳喘,配干姜温肺,配杜仲强腰,配枸杞子阴阳双补……”太医听了,连连赞叹:“民间竟有如此好药!如此精深的药识!这比宫里的文献记载,还要鲜活实用啊!”

    nbsp太医回去后,把九叶仙株的事写进了《本草拾遗》,还给它起了个新名字——“淫羊藿”,说“羊食之则淫,故得名”。但临江村的乡亲们,还是喜欢叫它“九叶仙”,叫它“花瑶草”,他们说:“这是花瑶姑娘带来的仙草,不能忘了它的根。”

    nbsp又过了很多年,马林和马小树都不在了,但九叶仙株还在长白山的坡上生长,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年复一年。乡亲们还在传着花瑶的故事,还在教孩子鉴别九叶仙,还在春分那天祭拜——这份传承,像长白山的溪流一样,从未断过。有人在《临江府志》里写下了这段往事,说“九叶仙,长白灵草也,始于花瑶仙子,传于马林,流于民间,治病无数,盖草木有情,天人合一之故也”。

    nbsp如今,若是你去长白山临江一带,还能在向阳的坡上看到大片的九叶仙株(淫羊藿),叶片在阳光下泛着淡绿的光,断面渗出的白汁,带着淡淡的药香。当地的老人会告诉你,清晨的雾里,若你运气好,能看到一个穿素裙的姑娘,在草间漫步,那是花瑶仙子,还在守护着这片她用真心换来的土地,守护着这份跨越天人的、属于草木与人间的温情。

    nbsp结语

    nbsp长白山上的九叶仙株,从天庭的仙药籽,到凡间的济世草,从花瑶仙子的舍身相赠,到马林父子的薪火相传,再到万千百姓的口传心授,它的故事,是一段“草木有情,天人合一”的传奇。它没有一开始就写进文献,却在民间的实践里扎了根,在一个个治病的病案里显了效,在“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道法里活了下来——这正是中国传统医学的智慧: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实践为先,口传为脉。花瑶的灵韵,马林的坚守,乡亲们的守护,都化作了九叶仙株的根,深扎在长白山的土里,也深扎在中医文化的脉里,代代相传,永不凋零。

    nbsp赞诗

    nbsp长白云端降仙瑶,九叶灵株解痹劳。

    nbsp盗药只为民生苦,舍身甘护草木苗。

    nbsp马林承教传真识,百姓怀恩守岁朝。

    nbsp莫道仙凡隔千里,一心济世两心昭。

    nbsp尾章

    nbsp时光会老,草木会枯,但有些东西,永远不会消失。花瑶仙子化作的灵雾,还在长白山的山间流转,滋养着九叶仙株;马林留下的树皮笔记,虽然早已腐朽,但上面的知识,却记在百姓的心里,传在孩子的口中;九叶仙株的名字,从“花瑶草”到“淫羊藿”,虽然变了,但其温肾祛寒、济世救人的本性,从未改变。

    nbsp这就是中医的力量,也是民间智慧的力量——它不依赖华丽的文献,却依赖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依赖一份份真诚的守护,依赖人与自然之间那份最朴素的“天人合一”。如今,长白山的九叶仙株,还在一年年生长,春天发芽,夏天开花,秋天结籽,冬天藏根,像在诉说着那段跨越仙凡的故事,也像在提醒着我们:每一味草药,都藏着天地的灵气,藏着人的善意;每一段传承,都需要我们用心去守护,用行动去延续。

    nbsp而花瑶仙子的故事,也会像长白山的雪一样,落在每一个听过它的人心里,化作一份温暖,一份力量,让我们记得:无论仙凡,无论草木,只要心怀善意,一心济世,就能创造出跨越时光的传奇。

    喜欢。

长白仙草传:花猫仙子与九叶灵株(下卷)[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