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糟泽韵:闽北药膳传奇》上卷[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wo.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泽泻特有的清苦漫上来,却一点不冲,反倒让嘴里的香味更有层次,咽下去后,喉咙里竟透出点回甘。
nbsp“这是……泽泻?”陈老实瞪大眼睛,“你把药草做得比肉还好吃!”阿芷笑着盛了盘:“就着糙米饭吃,保管你吃三碗。”那一晚,陈老实果然吃了三碗饭,连汤汁都拌着饭刮干净了,临睡前咂咂嘴:“肚子里像开了扇窗,敞亮!”
nbsp第三回nbsp湿去身轻nbsp邻里相传
nbsp连续吃了三日酒糟炒泽泻,陈老实身上的沉滞感竟真的轻了。往日清晨起床,总觉得腿像灌了铅,如今却能大步流星地去挑水;以前吃不下饭的毛病也没了,连带着夜里睡得都香。
nbsp“阿芷,你这道菜是仙方啊!”陈老实扛着锄头要去田里,路过邻居李婶家,忍不住夸,“我这一身湿痹,吃了三天,竟好了大半!”李婶正愁儿子阿福总生“热疮”,听了这话,赶紧去溪畔采泽泻,又去酒坊买红糟,学着阿芷的法子做了一盘。
nbsp阿福嫌泽泻有点苦,皱着眉头不肯吃,李婶哄他:“吃了这个,你脸上的疮就消了,比药膏管用。”阿福半信半疑地吃了几口,没想到红糟的香和鸡肉的鲜盖过了药味,竟越吃越香。吃了几日,脸上的热疮果然结痂了,连身上的汗味都淡了许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李婶又改良了做法:她觉得阿芷的版本偏咸,便少放了盐,多放了点冰糖,做成微甜的口味;还加了点香菇,让鲜味更足。“这样孩子更爱吃。”她把新做的酒糟炒泽泻送给阿芷,“你尝尝,我加了香菇,更鲜了。”
nbsp很快,水南村的农妇们都学会了这道菜。有的人家加辣椒,做成香辣味,适合重口味的汉子;有的人家加冬笋,在秋冬时节吃,清鲜爽口;还有的人家用鸭肉代替鸡肉,说鸭肉更凉,配泽泻去湿效果更好。灶台边的闲聊里,这道菜的做法越来越丰富,而不变的,是红糟、泽泻与肉的相遇,总能炒出驱散湿浊的暖香。
nbsp第四回nbsp医家驻足nbsp初探其理
nbsp村里的老中医周先生,听闻村民们用泽泻做菜,还治好了不少湿热症,特意拄着拐杖来水南村看看。他先到阿芷家,见她正在炒酒糟炒泽泻,红糟的香气飘出老远,忍不住叹道:“我开了一辈子泽泻方,竟没想过能把它做得这么香。”
nbsp阿芷给周先生盛了一盘,老先生夹起一块泽泻球茎,放在嘴里细细品味,又喝了口配着的糙米粥,缓缓道:“红糟味甘性温,能活血散寒;泽泻味甘淡性寒,能利水渗湿;鸡肉味甘性温,能补中益气。三者配伍,红糟制泽泻之寒,泽泻解红糟与鸡肉之腻,鸡肉补脾胃之虚,真是妙啊!”
nbsp他又问阿芷:“吃这菜的人,是不是多有舌苔厚腻、身重乏力之症?”阿芷点头:“可不是嘛,咱闽北潮湿,谁身上没点湿?”周先生抚着胡须:“这就对了。湿为阴邪,得温化,红糟与鸡肉是温;湿需渗利,泽泻是渗利。温化与渗利结合,比单用苦寒药更平和,也更适合日常调理。”
nbsp周先生回去后,在自己的医案上写下:“闽北民间以红糟、泽泻、鸡肉同炒,治湿热内蕴之症,味美效佳,盖取‘温化渗利之意,药食同源之妙,莫过于此。”这是“酒糟炒泽泻”第一次被写进文字,虽然只是寥寥数笔,却像一颗种子,落在了中医药膳的土壤里。
nbsp那年秋天,水南村的稻子收得格外好,农妇们说:“多亏了阿芷的酒糟炒泽泻,男人们有力气干活,女人们也不喊累了。”溪畔的泽泻,依旧在风中摇曳,只是在闽北人眼里,它不再只是药圃里的灵草,更是灶台上的佳味,是日子里藏着的康健密码。
nbsp(上卷终)
喜欢。
《红糟泽韵:闽北药膳传奇》上卷[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