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隐仙录》(上卷)[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wo.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楔子
nbsp天地玄黄,山川孕精。自神农氏尝百草,识草木有灵,便知山川之间,藏有“山精”“木魅”,皆为吸纳日月精华、历经千年修行的草木之魂。其中,生于深山沃土的白术,因得中央土气最厚,性温而藏真,被《神农药经》尊为“山精”——谓其能通阴阳,识人心,顺四时流转而隐显,应五运更迭而化形。
nbsp东汉以降,南阳伏牛山一带便流传着白术化形的传说:每逢岁在“土运平气”,中秋月圆之夜,深山中的老白术会化作白衣童子,在月光下嬉戏,其笑声如露滴石,其形影若风拂草。然此物灵性最敏,遇贪心者则遁入土中,唯留肥白根茎;遇敬畏者则显其真,赠以济世之效。这段关于“山精隐世”的传奇,便从伏牛山深处的一片白术坡说起。
nbsp第一卷:深谷潜修,五气归元
nbsp伏牛山腹地,有处名为“青芝谷”的秘境,谷中黄土疏松,背倚赤岩(属火),前临碧溪(属水),左有苍松(属木),右有青石(属金),恰合五行相生之象。谷心的阳坡上,生长着一片千年白术,其中最老者,已有五百岁寿数,根茎粗壮如小儿臂,隐在黄土中,如卧玉沉金。
nbsp春日清明,东风解冻,白术得“厥阴风木”之气,顶破冻土,抽出紫晕的嫩芽,叶片初展如雀羽,吸纳晨露中的“木精”。此时若有樵夫路过,会闻到一股淡香,似檀非檀,吸入后竟能消解春困——这是白术初显的“甘温”之气,能醒脾助运,恰合“木能疏土”之理。
nbsp夏至三庚,烈日当空,白术茎叶繁茂如盖,叶片边缘的锯齿泛着油光,将“少阴君火”之气敛入根茎。正午时分,根茎会渗出乳白汁液,遇热则凝为珠,断面的“朱砂点”(棕黄色油点)愈发鲜明,如火星坠于玉盘——此乃“火生土”之证,火气越盛,白术燥湿之力越厚。谷中老猿常来此蹭蹭白术茎秆,便能缓解湿热引发的腹泻。
nbsp秋分之后,金风送爽,白术叶片渐染金黄,根茎在土中悄然膨大,得“阳明燥金”之气,收敛精气。此时的白术,断面可见细密的“菊花心”纹理,如土中绽放的莲,这是“金气肃降”所化,象征其“健脾而不滞”的特性。药农若此时采挖,需先拜祭山神,用竹刀轻刨,否则根茎会自行收缩,药力大减。
nbsp冬至一阳生,白术茎叶枯萎,根茎深埋土中,得“太阳寒水”之气,闭藏静养。此时的它,如隐士闭关,将四季吸纳的五行之气归于“土”性,凝练出“苦温燥湿、甘温健脾”的全性。谷中积雪覆盖时,偶有猎人夜宿坡前,会梦见白衣童子递来暖粥,醒来后腹胀之疾竟愈——这是白术感其寒困,以灵性相济。
nbsp五百岁的老白术,早已能随五运六气微调其性:木运年则叶片更舒展(助疏土),火运年则朱砂点更密(助燥湿),土运年则根茎更肥满(助健脾),金运年则香气更清(助收敛),水运年则汁液更稠(助闭藏)。这种与天地同息的灵性,让它在青芝谷中,活得如一位深谙大道的隐者。
nbsp第二卷:樵翁识性,药石初显
nbsp青芝谷外住着一位老樵夫,姓秦名伯,以砍柴采药为生,为人忠厚,从不贪多。他自幼听祖父说:“谷中白术是山精,采时需念‘山神护佑,取之有度,否则会空手而归。”秦伯谨记祖训,每年只在霜降后采三五株二年生白术,多则不取。
nbsp一日,秦伯在谷中避雨,见一只小麂子误食毒菌,腹泻不止,瘫在白术丛旁。他正欲施救,却见小麂子挣扎着啃了几口白术的枯叶,半个时辰后竟能站起,蹒跚离去。秦伯心中一动:“这白术果然有灵,连野兽都知其能止泻。”
nbsp次年春,秦伯的孙子患“奶癣”,浑身起红疹,瘙痒不止,郎中开了几副药也不见好。他想起小麂子的事,便取去年晒干的白术,捣成细末,用香油调敷。白术性温燥,能祛湿解毒,正如《神农》所言“主死肌”,三日后果然红疹消退。秦伯愈发敬畏,采白术时必带一块干粮,埋于土中,算是“谢礼”。
nbsp有一年,伏牛山“土运不及”,湿气盛行,山下村落爆发“水泻病”,患者上吐下泻,面色萎黄。秦伯见村民受难,便入谷采了些三年生白术,教他们“白术配生姜,水煎热服”。白术健脾燥湿为君,生姜温中止呕为臣,两药相使,如暖阳化冰。村民服后,腹泻渐止,都来向秦伯道谢:“您采的果然是仙药!”
nbsp秦伯却摆手:“不是我能
《白术隐仙录》(上卷)[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