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芎隐》上卷[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wo.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润,根里的水气足了,能滋肾阴,助气血归元,这是34;冬藏34;的妙,把劲都攒着。
nbsp孙思邈见了阿竹家的采法,抚须叹道:34;草木比人懂时节啊。34;他在药圃试种时,春天必浇寅时的露水(木旺于寅),夏天要晒午时的日头(火旺于午),秋天得收酉时的霜(金旺于酉),冬天须藏亥时的土(水旺于亥)。34;四气是天定的,性味是人认的,顺了天,药才灵。34;他对弟子说这话时,圃里的芎叶正借着月光舒展,像在点头应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第三回nbsp七情合契nbsp配伍显神通
nbsp孙思邈的药炉总在天师洞前的石台上炖着。这天,他把川芎、当归、白芍、熟地搁在一块儿,药香混着松涛,飘到山下去。34;这是39;四物汤39;,34;他对围看的山民说,34;芎是血中气药,当归是血中血药,俩相须,就像夫妻,一个主行,一个主补。34;
nbsp山那边的李木匠,前几日从房上摔下来,断了腿,瘀血紫得像茄子。孙思邈往药里加了桃仁、红花,34;这是相使,桃仁红花能引芎归到瘀血处,劲更大。34;李木匠喝了三天,紫肿就消了些。
nbsp有个秀才,看书看得头痛欲裂,眼睛红得像兔子。孙思邈取了川芎,又抓了把黄连,34;这俩相畏,黄连能制川芎的燥,川芎能引黄连到头上,治这肝火旺的头痛正好。34;秀才喝了药,第二天就能提笔写字了。
nbsp阿竹的弟弟吃坏了肚子,又吐又泻,孙思邈在川芎汤里撒了把甘草,34;甘草能杀川芎的烈,护住脾胃,这叫相杀。34;弟弟喝了,不吐了,肚子也不疼了。
nbsp最奇的是治风湿。孙思邈用川芎配防风,34;防风能祛风,川芎能活血,俩相须,风去血行,痹痛就消了。34;有个老樵夫,腿疼得直不起腰,喝了药,竟能背着柴下山了。
nbsp但他从不用川芎配藜芦。34;这俩相反,像水遇火,用了要出事。34;他教弟子认药时,总拿这事说,34;七情就像邻里,有的合得来,有的合不来,当大夫的,得懂这人情世故。34;
nbsp有回城里的大官得了怪病,头风犯了就吐,吐了又心慌。太医们用了多少方子都不管用,孙思邈看了,用川芎配白术,34;白术能健脾,制川芎的散,这叫相恶,恶得好,就能止吐。34;果然,大官喝了三剂,就好了。他后来在《千金方》里写:34;芎藭辛温,能散能行,然独用则耗气,必配甘缓之药,方为稳妥。34;
nbsp第四回nbsp民智藏珍nbsp实践出真知
nbsp青城的山民,早就把川芎用成了家常物。阿竹的奶奶会做34;芎叶粑粑34;,把春叶切碎,和糯米粉揉了,蒸出来的粑粑带着清辛,吃了不犯春困。爷爷说:34;这是咱祖宗传的,比药汤好喝。34;
nbsp山下的酒坊,霜降后总用川芎根泡酒。34;芎酒能祛湿。34;酒坊的王掌柜,每到梅雨季就浑身痒,喝上两杯,痒就轻了。这法子没写在任何医书里,却是山民喝了几百年的经验。
nbsp最神的是34;芎花枕头34;。采了夏花阴干,装在枕套里,头疼时枕着,闻着那股辛香,不知不觉就睡着了。阿竹的表妹总做噩梦,枕了这枕头,夜里就安稳了——花的辛气轻扬,能通头窍,比吃药舒服。
nbsp孙思邈走村串户时,最爱听这些土法子。有个老药农告诉他:34;采芎得选39;三不挖39;——天阴不挖,根里带水气;苗嫩不挖,气没攒足;非霜后不挖,性没定住。34;他记在本子上,后来发现,霜后的川芎,辛温之性最纯,治头痛也最灵。
nbsp还有个接生婆,用川芎煮鸡蛋给产妇吃。34;产后虚,川芎温,鸡蛋补,正好。34;孙思邈尝了尝,川芎的辛香混着蛋香,温温的,确实不燥。他把这法子写进《千金食治》,注上34;蜀地民间验方34;。
nbsp有年瘟疫,山民们都用川芎配苍术,烧着熏屋子,说能34;避邪气34;。孙思邈见了,叹道:34;这是借辛温之气,散湿浊之邪啊。34;他后来用这法子给军营防疫,果然管用。
nbsp这天,他在药圃立了块木牌,上面写着:34;草木无言,民智为言;医书无字,实践为字。34;风吹过,木牌响,圃里的川芎叶沙沙应和,像是在说:是啊,我们长在山里,长在人心里,早把自己的故事,写进了日子里。
nbsp(上卷终)
喜欢。
《青城芎隐》上卷[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