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蜀药三英》下卷[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wo.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蜀药三英》

    nbsp下卷

    nbsp第五回nbsp汉墓启尘封nbsp医简见真章

    nbsp成都天回镇的黄土,是层叠的时光。西汉末年的某个深秋,一位行医的老丈溘然长逝,家人遵其遗愿,将他毕生珍藏的医简、药囊与遗体一同下葬。棺椁旁的耳室里,漆盒中静静躺着几束风干的药材:一串红如玛瑙的椒果,一把茎节如竹的枯草,还有几块褐黄带纹的块根——正是蜀椒、川防风与川芎。两千多年后,当考古队员的手铲拨开夯土,阳光第一次照进这方幽暗的空间时,那些医简上的朱砂字迹虽已斑驳,34;芎椒防风汤34;的方剂名却依旧清晰,像一声穿越时空的轻叹,揭开了汉代四川用药体系的神秘面纱。

    nbsp最先被清理出来的是一卷《六十病方》竹简,碳化的竹片上,毛笔书写的隶字歪歪扭扭却力透竹背。其中一卷专门记载34;痹症34;治法,赫然写着:34;风湿痹,痛如锥刺,取芎半两,蜀椒三十粒,防风三两,以醇酒渍之,日三饮,汗出即愈。34;考古队里的老中医盯着这行字,忽然想起蜀地民间至今流传的34;三香酒34;——用川芎、花椒、防风泡酒治风湿,配方竟与简文如出一辙。

    nbsp药囊里的药材虽已干枯,却仍保留着当年的气息。蜀椒的果壳裂开,露出里面的黑子,凑近闻,那股辛烈的香仍能呛得人打喷嚏;川防风的根须缠绕如丝,断面的菊花纹依稀可见,带着股清苦的草木气;川芎的块根虽已萎缩,断面的油点却未褪尽,辛香里裹着一丝温润,像老四川人煨在灶上的黄酒。这三样药材,一热(蜀椒)、一凉(防风)、一温(川芎),一主散寒、一主祛风、一主活血,恰如三足鼎立,撑住了蜀地治痹症的半壁江山。

    nbsp整理医简的学者发现,《六十病方》中提到川芎的方剂有十七首,每首必与川产药材配伍:治头痛则配川白芷,治腹痛则配川楝子,治闭经则配川牛膝,而与蜀椒、川防风同用的方剂最多,达九首。34;这不是偶然,34;老中医摩挲着简上的34;蜀地多雾,湿邪难去,必以辛温通之,苦寒散之,活血行之34;,恍然道,34;汉代的蜀地医者,早已摸清了本地的病性,这三样药材,是他们对付湿、寒、风的39;三剑客39;。34;

    nbsp消息传开,蜀地的老药农们纷纷赶来围观。当看到那与自家药篓里别无二致的川芎块根时,七旬的陈老汉红了眼眶:34;俺们祖辈传下来的法子,原来两千年前就写在简上了!34;阳光穿过考古棚的缝隙,照在医简与新鲜的川芎之间,仿佛两千年的时光从未流逝,草木的灵性与医者的智慧,始终在这片土地上流转。

    nbsp第六回nbsp三英共破痹nbsp川药显奇功

    nbsp汉武帝时期的蜀地,多雾多湿。邛崃山脚下的村落里,村民常患一种34;着痹34;病:双腿沉重如灌铅,关节肿得像老树根,阴雨天疼得直打滚。村里的34;活菩萨34;李医婆,总能用三样药治好这病,人称34;三英散34;。

    nbsp那年冬至,山匪洗劫村落,猎户王二的腿被马蹄踩伤,又淋了雨,卧床三月,膝盖肿得发亮,摸上去滚烫,却总说34;冷得钻心34;。李医婆掀开他的裤腿,见皮肉紫黑,按下去一个坑半天不起,叹道:34;湿裹寒,寒凝血,得用猛药。34;她取来当年新收的川芎,块根饱满,断面油润;摘了串蜀椒,红得发亮,辣味冲鼻;又剪了段川防风,茎秆带着白霜,气味清苦。

    nbsp34;蜀椒像灶膛里的火,能烧尽寒湿;川防风像山涧的风,能吹散郁气;川芎像犁地的牛,能翻开瘀血。34;李医婆一边捣药一边说,34;三样同用,才是对症。34;她将川芎五钱、蜀椒二十粒、川防风四钱,用米酒煎成浓汤,让王二趁热喝下,又取药渣炒热,用布包着敷在膝盖上。

    nbsp第一晚,王二说34;腿里像有小虫子爬34;;第二晚,34;冒出冷汗,没那么冷了34;;第三晚,竟能扶着墙站起来。连喝半月,肿消了,疼止了,只是走路还不利索。李医婆又在方子里加了当归三钱,34;川芎活血,当归养血,一散一补,才不伤正气34;。这便是《六十病方》里34;芎椒防风加归汤34;的由来,后来被收录在李医婆的《川药手记》里,字迹与汉墓医简竟有几分神似。

    nbsp邻村的铁匠老张,常年拉风箱,肩膀疼得抬不起来,连打铁的锤子都握不住。李医婆用34;三英散34;给他治,却减了蜀椒的量,加了片生姜:34;你这是燥痹,火大,蜀椒得少用。34;三剂下去,老张便能抡锤了。他摸着肩膀笑:34;这药真神,像有人在骨头缝里推拿。34;李医婆望着邛崃山的云雾道:34;不是药神,是药懂咱蜀地的病。34;

    nbsp第七回nbsp川土育药魂nbsp五行定配伍

    nbsp蜀地的药铺,总飘着一股独特的香——那是川芎的辛、蜀椒的烈、川防风的苦,混着岷江水的润、盆地土的厚,酿出的34;川味药香34;。老药铺的掌柜都懂,这香味里藏着五行的奥秘:蜀椒属火,性烈,入心经,能温阳散寒;川防风属木,性凉,入肝经,能祛风解痉;川芎属土,性温,入脾经,能活血行气。火生土,土生木,三者相生,恰合蜀地34;湿困脾、寒犯心、风扰肝34;的病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有年木运太过,蜀地春风比往年烈三倍,吹得人头痛如裂,还总抽筋。药铺里的34;芎防汤34;卖得脱销——川芎配川防风,一土一木,木能疏土,土能载木,正好解34;风木太过34;之症。

《蜀药三英》下卷[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