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朱苓仙踪》上卷[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wo.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辈修道,非为不食,为求心清。朱苓者,清心安命之佐也,非贪痴妄念之资。34;

    nbsp四、药农奇遇nbsp朱苓秘闻

    nbsp青城山脚下的药农李老汉,世代采苓为生。他知道丹灶坪的猪苓34;带红丝34;,药效比别处的好,却不知那就是云水道人视若珍宝的朱苓。

    nbsp34;那地方邪性,34;李老汉常对儿子说,34;采苓时若见土色发红,得先往土里埋块腊肉,不然准会迷路。34;他说的是三十年前的事——那年他爹贪多,在丹灶坪挖了半篓34;红丝猪苓34;,回程时在雾里转了三天,干粮吃完,却不觉得饿,最后被个白胡子道士领出山,道士说:34;那是朱苓,吃多了会39;忘谷39;,非福是祸。34;

    nbsp34;忘谷?34;云水道人听闻此事,眼睛一亮,34;这便是39;避谷39;的民间说法!34;他找到李老汉,细细询问,才知朱苓的34;避谷34;之力若用之不当,会让人渐渐失去对五谷的味觉,甚至厌恶饮食,反而伤了脾胃。

    nbsp34;原来朱苓需39;节用39;。34;云水道人在《朱苓服食要诀》中补记,34;初服每日不超过一钱,需配山药、黄精同服,以固脾胃;三月后渐增至二钱,仍需七日一食五谷,使阴阳相济。若贪多滥服,轻则厌食,重则伤元,非朱苓之过,人之过也。34;

    nbsp李老汉还告诉云水道人,丹灶坪的朱苓有34;三现三隐34;——子时现朱光,午时隐;雨前现朱纹,雨后隐;月圆现朱气,月缺隐。34;像活的丹珠,34;他比划着,34;我爹说,那是太上老君在清点他的丹渣呢。34;

    nbsp云水道人按李老汉所说,子时再往丹灶坪去。月光下,朱苓的断面果然泛着流动的朱光,与天上的月华相呼应,菌丝间似有银丝流转,竟与丹经中34;天地交泰,丹气归元34;的描述完全吻合。他对着朱苓深深一揖:34;非我寻你,乃你择我,谢仙苓赐教。34;

    nbsp五、诗咏朱苓nbsp仙凡共赏

    nbsp云水道人的事迹渐渐传出青城山,连成都府的文人墨客都来寻访朱苓。有个叫王士祯的诗人,在道观住了半月,亲眼见云水道人服食朱苓后辟谷静坐,下笔成诗:34;青城深处有朱苓,服食能令谷不零。莫道丹砂能驻景,一苓已胜九还经。34;

    nbsp诗中34;谷不零34;,正是34;避谷34;的雅称,把朱苓与九转还丹相提并论,引得更多人对朱苓心生向往。云水道人却忧心忡忡,对王士祯说:34;朱苓是药亦是劫,能助修行,亦能滋贪欲。愿先生笔下留情,莫让俗人只知39;避谷39;,不知39;修心39;。34;

    nbsp王士祯颔首,又作一诗:34;朱苓非异术,守中是真诠。辟谷非绝粒,心空自忘筌。34;意为朱苓的真谛不在不食五谷,而在内心的空明,恰合云水道人的心意。

    nbsp这年秋天,青城山举办34;丹道会34;,各地道士云集。云水道人当众演示朱苓服食:辰时服朱苓粉,午时饮清泉,申时打坐,至酉时仍神采奕奕,应答如流。众人惊叹,唯有个来自武当的道士质疑:34;此乃小术,吾辈修道当求金丹大道,何恋草木微功?34;

    nbsp云水道人取出朱苓与丹炉并置:34;金丹如日,朱苓如月,日月同辉方为天地之道。若弃草木之性,独求金石之烈,恰如焚林而猎,非长久计。34;他指着丹灶坪的方向,34;你看那朱苓,生于丹砂余气,却需枫根滋养,这不正是39;刚柔相济39;的道吗?34;

    nbsp武当道士默然良久,最终取了少许朱苓粉,说:34;愿携此苓归,试观草木中藏何大道。34;

    nbsp丹道会后,云水道人将朱苓的图谱与服食要诀,刻在青城山的34;丹经崖34;上,旁题王士祯的诗句,供后人参悟。他知道,朱苓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它不仅是丹房里的灵苓,诗卷里的雅咏,更该是修道人心中的一面镜,照见贪嗔痴,也照见清静心。

    nbsp上卷终

    nbsp云水道人依旧每日在丹房打坐,朱苓粉与丹炉的青烟相伴,内丹日渐充盈。他的《青城朱苓记》被弟子抄录,在道教各派中悄悄流传,有人奉为圭臬,有人斥为异端,却都绕不开34;朱苓34;二字。

    nbsp李老汉的儿子继承父业,在丹灶坪采苓时,总会特意留下些幼苓,埋入丹砂粉末,他说:34;云水道长说了,朱苓是山的丹,咱得敬着,不能挖绝了。34;

    nbsp成都府的药铺里,开始出现34;青城朱苓34;的招牌,虽多是普通猪苓染色冒充,却也从侧面印证了朱苓的声名。有个游方郎中,用朱苓配伍黄精,治好了知府公子的34;消渴症34;(糖尿病),竟也写出34;服食属朱苓,黄精啖避榖34;的诗句,把朱苓的药用与修仙功效融在一起,流传更广。

    nbsp云水道人看着案上的朱苓,知道这颗丹精所化的灵苓,早已不只是一味药材。它是丹道与草木的对话,是修仙与生活的桥梁,是诗人笔下的雅韵,也是药农手中的生计。而关于它的秘密,远未揭开——手札中提到的34;朱苓百年一结丹核34;,是否真有其事?丹灶坪的土壤里,除了丹砂,还藏着何种天地玄机?

    nbsp某个月圆之夜,云水道人梦见自己化作一颗朱苓,扎根在丹灶坪的枫根下,丹砂的热气从土中涌来,枫根的津液从旁滋养,头顶的月光化作清露,竟在体内凝结出一颗米粒大的丹珠。醒来时,他发现案上的朱苓断面,真的多出一点晶莹的核,像梦中的丹珠。

    nbsp34;朱苓的道,才刚显露出一角啊。34;云水道人对着月光微笑,丹房的烛火映着他的身影,与丹灶坪的朱苓、崖上的诗刻、案头的丹经,构成一幅流动的画——画的下卷,正等着被续写。

    喜欢。

《朱苓仙踪》上卷[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