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乌金菇火》 上卷[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wo.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sp沙马曲比指着火塘里的水汽:34;人就像这火塘,脾胃是灶,膀胱是烟筒,乌金菇就是通烟筒的铁条,把水湿顺着烟筒(尿道)排出去。要是灶坏了(脾胃虚),光通烟筒不行,还得修灶,这就是为啥要配苦荞。34;

    nbsp他又说起辨认乌金菇的诀窍:34;要看39;三象39;——象野猪拱过的地方,象腐叶厚的地方,象黑土黏的地方。还要记39;三不挖39;——没成熟的不挖,太小的不挖,黑煞拱过没吃完的不挖。34;这是他这些日子总结的34;挖菇经34;,简单好记,连孩子都能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有个叫阿支的年轻人,嫌乌金菇苦,偷偷把分到的乌金菇扔了,结果没过两天就得了水肿,脸肿得像个南瓜。他娘哭着来找沙马曲比,沙马曲比没骂他,只是让他把扔掉的乌金菇找回来,洗干净煮水喝,又在他的水肿处抹上乌金菇的黏液。

    nbsp三天后,阿支的肿消了,他跪在沙马曲比面前,把自己的砍刀献出来:34;毕摩,我错了,乌金菇是咱的命,我以后一定好好爱惜。34;

    nbsp沙马曲比把砍刀还给他,让他去迷梯守护乌金菇:34;你要记住,山里的东西,你敬它一尺,它敬你一丈;你糟践它,它就会惩罚你。34;

    nbsp火把节前一天,沙马曲比带着族人去迷梯祭拜。他们在湿地边摆上乌金菇粑粑、苦荞酒,点燃松枝,沙马曲比唱起了古老的祭歌:34;黑煞引咱见乌金,乌金救咱渡荒年,来年雨顺五谷丰,不忘山神赐恩典;

    nbsp歌声里,迷梯的雾渐渐浓了,隐约能看见一头黑色的野猪影子,站在湿地中央,对着他们拱了拱,然后转身消失在密林里。

    nbsp34;是黑煞!山神显灵了!34;族人纷纷跪下磕头。

    nbsp沙马曲比望着野猪消失的方向,心里明白,这不是显灵,是自然的回应——他们守了规矩,取之有度,野猪才愿意继续做他们的34;引路神34;。

    nbsp回到寨子,他把那块最大的乌金菇(足有拳头大,被族人称为34;菇王34;)小心地收起来,用麂皮包好,藏在老榕树的树洞里。34;这是咱的39;种39;,34;他对阿普说,34;等雨来了,要把它种回迷梯,让它长出更多的乌金菇,世世代代救咱彝人。34;

    nbsp火把节的夜晚,阿依寨的火把虽然没有往年的多,但每一支都举得高高的,像插在哀牢山上的星星。孩子们举着乌金菇形状的木牌,围着篝火跳舞,嘴里唱着沙马曲比教的新歌:34;乌金菇,黑又亮,填咱肚子消咱胀;黑煞神,好心肠,引咱找到救命粮;

    nbsp沙马曲比站在篝火旁,看着一张张被火光映红的脸,看着那些曾经水肿的病人现在能跳舞,心里像被火把烤得暖暖的。他知道,今年的火把节,祭的不只是山神,还有这不起眼的乌金菇,和它带来的生的希望。

    nbsp四、雨落重生nbsp菇火相传

    nbsp火把节后的第七天,哀牢山的天空终于裂开了一道缝。先是飘下几滴冷雨,砸在滚烫的土地上,发出34;滋滋34;的响,接着就变成了瓢泼大雨,连下了三天三夜,把红河谷的干渴浇透了,把哀牢山的裂缝填满了,也把迷梯的湿地浇成了一片泥沼。

    nbsp雨停后,沙马曲比带着族人去迷梯,惊喜地发现——湿地里冒出了许多白色的菌丝,像棉线,在黑土里蔓延,那是乌金菇的34;根34;。更让人高兴的是,黑煞带着几头小野猪,正在湿地里拱土,拱过的地方,很快就冒出些小小的乌金菇芽,紫红紫红的,像刚出生的彝家娃娃。

    nbsp34;山神应了咱的祭!34;阿普激动得老泪纵横。

    nbsp沙马曲比把藏在树洞里的34;菇王34;取出来,小心翼翼地埋在湿地中央,上面盖了层腐叶,浇上清澈的山泉水。34;去吧,好好长,34;他对着泥土说,34;明年,给咱结更多的乌金菇。34;

    nbsp雨水让庄稼有了收成,虽然不多,但足够彝人度过剩下的日子。水肿的病人越来越少,寨子里的炊烟也恢复了往日的稠密,带着苦荞和腊肉的香。可没人忘了乌金菇——他们在自家的菜地里,试着种下乌金菇的菌种(沙马曲比教的,用乌金菇的碎片拌上腐叶),居然真的长出了小小的乌金菇。

    nbsp沙马曲比把34;挖菇经34;和34;乌金菇配伍法34;(乌金菇配苦荞、配辣子、配腊肉的不同做法和功效),用彝文刻在竹筒上,传给了阿普,又让阿普教给阿黑,一代代传下去。34;这是咱彝人的39;药书39;,34;他说,34;不能让它随着旱情结束而消失。34;

    nbsp有个马帮的汉人,路过阿依寨,用一匹布换了些乌金菇,说要带回城里给药铺。沙马曲比让他带了块乌金菇木雕,说:34;这东西叫乌金菇,是咱彝人的救命恩人,你要告诉城里的人,它能填肚子,能治病,要敬着它。34;

    nbsp汉人笑着答应了,后来听说,城里的药铺老板把乌金菇叫做34;猪苓34;,卖得很贵,但彝人不在乎这个,他们只认34;乌金菇34;这个名字,因为里面藏着哀牢山的恩,藏着黑煞的情,藏着彝人在饥荒里熬过来的日子。

    nbsp旱情彻底结束的那天,沙马曲比带着族人去迷梯,发现他们种下的34;菇王34;,已经长出了一窝小小的乌金菇,黑褐发亮,像撒在黑土里的金子。湿地里的水满了,蕨类重新抽出了绿芽,黑煞的蹄印又变得密密麻麻,像是在庆祝。

    nbsp34;看,34;沙马曲比指着那窝乌金菇,34;它们会一直陪着咱彝人。34;

    nbsp阿黑突然指着天空喊:34;毕摩,你看!34;

    nbsp众人抬头,只见一群白鹭从红河谷飞来,落在迷梯的湿地上,啄食着乌金菇周围的虫子,翅膀在阳光下白得耀眼。这是旱灾后第一次见白鹭,彝人说,白鹭是吉祥鸟,它们来了,就意味着好日子要来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沙马曲比的牛骨卦,在那天第一次出现了34;吉34;象——裂纹顺着34;生机34;的纹路,像条通往丰年的路。

    nbsp五、菇火永续nbsp彝歌传情

    nbsp几年后,阿依寨的老榕树下,多了块新的石碑,上面用彝汉两种文字刻着34;乌金菇34;三个字,旁边刻着野猪拱土的图案。沙马曲比已经很老了,背驼得像座小山,却每天都要拄着拐杖去石碑前坐坐,看着寨子里的年轻人去迷梯挖乌金菇,教他们辨认,教他们遵守34;山规34;。

    nbsp阿黑成了新的寨主,他把沙马曲比的34;挖菇经34;编成了歌谣,让孩子们从小就唱:34;迷梯湿地黑土肥,乌金菇儿藏得美;三挖七留是规矩,明年还有乌金归。34;

    nbsp乌金菇不再是饥荒时的救命粮,成了彝人餐桌上的常客——他们用乌金菇炖腊肉,香得能飘出半座山;用乌金菇炒辣子,辣得过瘾,还能去湿;甚至用乌金菇泡酒,说是能治风湿,喝了冬天不腿疼。

    nbsp有个汉族医生从县城来,给彝人看病,见他们用乌金菇当菜吃,连连称赞:34;这是39;药食同源39;的典范啊!猪苓利水渗湿,常吃能预防水肿,比吃药好。34;他还教彝人把乌金菇切片晒干,保存起来,冬天泡水喝,效果一样好。

    nbsp沙马曲比把医生的话记在心里,让阿黑在迷梯划出一片34;保护区34;,不许任何人挖里面的乌金菇,只让它们自然生长,作为34;种源34;。保护区的入口,立着块木牌,上面刻着沙马曲比的话:34;山给咱乌金,咱护山常青。34;

    nbsp火把节又到了,这年的火把格外多,格外亮。彝人们举着乌金菇木雕,围着篝火跳舞,沙马曲比的孙子,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举着木雕问:34;爷爷,乌金菇真的是山神送给咱的吗?34;

    nbsp沙马曲比摸着孙子的头,望着迷梯的方向,那里的夜空被火把映得发红,像是黑煞的眼睛在眨。34;是,也不是,34;他说,34;是野猪引咱找到的,是土地生出来的,是咱彝人自己的智慧留住的。34;

    nbsp他唱起了那首古老的祭歌,歌声在哀牢山的山谷里回荡,和火把的噼啪声、人们的欢笑声混在一起,像一首关于生存、关于感恩、关于人与自然相依为命的赞歌。

    nbsp夜深了,火把渐渐熄了,只剩下些火星在地上跳动,像撒了一地的乌金菇。沙马曲比坐在石碑旁,感觉自己的呼吸越来越轻,像要融进哀牢山的雾里。他最后望了一眼迷梯,仿佛看见黑煞正领着一群小野猪,在湿地里拱土,拱出一颗颗乌金菇,在月光下闪着光。

    nbsp34;传下去;他对守在身边的阿黑说,34;别忘......乌金菇的情;

    nbsp第二天,当第一缕阳光照进阿依寨时,人们发现沙马曲比坐在石碑旁,睡着了,脸上带着笑,手里还攥着一小块乌金菇,像握着块沉甸甸的乌金。

    nbsp他的坟,就建在老榕树下,石碑上没刻名字,只刻了一颗乌金菇,旁边刻着那句他常说的话:34;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天地与我,生生不息。34;

    nbsp上卷终

    nbsp沙马曲比走了,但乌金菇的故事,像哀牢山的溪流,在彝人的血脉里流淌。阿黑把沙马曲比的34;挖菇经34;、34;配伍法34;整理成一本《乌金菇火》,用彝文写就,传给他的儿子,儿子又传给孙子,成了阿依寨的34;传家宝34;。

    nbsp每年火把节,彝人都会在沙马曲比的坟前,献上乌金菇粑粑和苦荞酒,孩子们会唱起那首新编的歌谣:34;乌金菇,火里长,救咱彝人度饥荒;毕摩智,山规章,菇火永续万年长。34;

    nbsp下卷的故事,将从一本汉文医书的传入开始——县城的医生带来了《本草纲目》,里面详细记载了猪苓的药性和配伍,阿黑的儿子在对照彝人的《乌金菇火》时,发现了许多相通之处,也有许多彝人独有的智慧未被记载。他开始游走于彝汉之间,将乌金菇的故事和药用价值传播得更远,让这株从饥荒中走来的34;乌金34;,在新时代绽放出更亮的光芒。

    nbsp哀牢山的风,还在吹,带着乌金菇的香,带着彝人的歌,也带着那份藏在黑土深处的,人与自然的约定。

    喜欢。

《乌金菇火》 上卷[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