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四合院:一人纵横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58章 凤翔于天(3)[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wo.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安稳日子。

    nbsp白凤翎站在洛阳城头,望着下方熙熙攘攘的人群,脸上露出一丝微笑。他想起初下山时的懵懂,想起与曹操并肩作战的岁月,想起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想起司马懿的隐忍谋划,心中百感交集。

    nbsp“凤翎。”南华老仙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nbsp白凤翎转身行礼:“师尊。”

    nbsp南华老仙道:“乱世已平,杀劫已解,你历劫功成,可回山修行,亦可留在人间,全凭你意。”

    nbsp白凤翎望向远方:“弟子想再留人间百年,看看这太平盛世能否长久。”

    nbsp南华老仙笑道:“善。”说罢,化作一道流光,消失在天际。

    nbsp白凤翎走下城头,融入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他看到孩童在街边嬉戏,商贩在高声叫卖,老人在树下闲谈,一派祥和景象。

    nbsp只是他知道,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太平盛世终有尽头。但至少此刻,他守住了本心,护佑了生灵,完成了历劫的意义。

    nbsp他的脚步并未停下,继续向前走去。前方的路还很长,人间的故事,也永远不会结束。

    nbsp晋武帝太康元年,洛阳城的朱雀大街上车马辐辏,行人如织。白凤翎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青布长衫,混在人群里,看着街边酒肆里猜拳行令的贩夫走卒,听着货郎担上孩童清脆的笑声,嘴角不自觉地牵起一丝浅淡的笑意。

    nbsp街角处,几个老者围坐在一起,正说着前朝旧事。一个瞎眼的说书人拨动三弦,口中唱道:「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周围的孩童听得入神,时不时追问:「后来呢?关二爷真的温酒斩华雄吗?」「诸葛亮的空城计到底是怎么回事?」

    nbsp白凤翎驻足听了片刻,转身走进一家布庄。布庄老板是个精明的中年人,见他进来,连忙招呼:「客官要点什么?新进的蜀锦,颜色鲜亮得很!」

    nbsp「寻常的麻布就好。」白凤翎指着货架最底层的粗布,「要十匹,送到城西的慈幼局。」

    nbsp老板愣了一下:「客官又是去接济那些孤儿?您这几年捐的粮食布匹,够买下半条街了。」

    nbsp白凤翎笑了笑,没接话。自西晋一统天下后,他便在洛阳城西办了家慈幼局,收养战乱中失去双亲的孤儿。起初还有官员猜疑他的来历,几次试探下来,只当他是个散尽家财的隐士,渐渐也就放任不管。

    nbsp正算着价钱,门外忽然传来一阵喧哗。几个身着锦袍的世家子弟纵马而过,马蹄踏翻了路边的菜摊,菜叶滚了一地。卖菜的老妇扑上去想拦,却被马夫一脚踹倒在地。

    nbsp「光天化日,竟敢行凶!」白凤翎眉头微蹙,伸手将老妇扶起,指尖真气流转,悄无声息地渗入她体内,缓解了伤痛。

    nbsp为首的世家子弟勒住马,回头瞥了眼白凤翎,嗤笑道:「哪来的野叟,也敢管我石崇的闲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白凤翎认得他。石崇乃是当朝太傅石苞之子,以富可敌国闻名,平日里横行霸道,无人敢惹。他淡淡道:「街市之上,纵马伤人,不妥。」

    nbsp「不妥?」石崇像是听到了天大的笑话,翻身下马,一脚踩在滚落的冬瓜上,「这洛阳城,我想踩什么就踩什么,想打谁就打谁,你待如何?」

    nbsp周围的百姓敢怒不敢言,纷纷后退。白凤翎看着石崇腰间挂着的玉佩——那玉佩晶莹剔透,隐隐有龙纹流转,竟是前朝皇室之物,不知被他从何处搜刮而来。

    nbsp「物归原主,方为正道。」白凤翎抬手一拂,石崇腰间的玉佩突然飞出,稳稳落在他掌心。

    nbsp石崇大惊,伸手去抢:「大胆狂徒!敢抢我的东西!」

    nbsp白凤翎侧身避开,将玉佩递给身后的老妇:「这玉佩变卖后,足够您养老了。」又看向石崇,「nbspwealthnbsp如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公子好自为之。」

    nbsp话音未落,他已转身离去,任凭石崇在身后气急败坏地叫骂。百姓们看着他的背影,忽然有人喊道:「是白仙人!」

    nbsp「对对,就是办慈幼局的白仙人!」

    nbsp人群顿时沸腾起来,纷纷涌上前想要道谢,却见白凤翎的身影拐过街角,渐渐消失在人流中。

    nbsp数日后,洛阳城传出消息,石崇在金谷园设宴,与王恺斗富,竟用蜡烛当柴烧,还将珊瑚树随意打碎。晋武帝听闻后,不仅不加斥责,反而赐了他更多珍宝。一时间,世家子弟争相效仿,奢靡之风愈演愈烈。

    nbsp白凤翎站在洛水岸边,看着水中漂浮的酒樽佳肴,眉头紧锁。他曾在晋武帝登基时,化名为隐士,献上《止奢论》,劝诫新帝轻徭薄赋、抑制奢靡,可如今看来,那篇奏疏早已被束之高阁。

    nbsp「白先生。」一个清朗的声音自身后传来。

    nbsp白凤翎回头,见是太子洗马卫玠。这少年出身名门,却不喜奢华,常来慈幼局帮忙,与白凤翎颇为投缘。

    nbsp「叔宝怎么来了?」白凤翎问道。

    nbsp卫玠面色凝重:「先生可知,陛下近来沉迷女色,不理朝政,朝中大臣多有不满,怕是要出乱子了。」

    nbsp白凤翎望着洛水东流,轻声道:「水满则溢,月盈则亏,此乃天道。」

    nbsp卫玠急道:「可百姓刚过上几天好日子,难道又要遭战火吗?」

    nbsp白凤翎沉吟片刻,从怀中取出一卷竹简:「这是我根据《神农本草经》补撰的医书,可治时疫。你且收好,日后或许有用。」

    nbsp卫玠接过竹简,见上面用蝇头小楷写满了药方,还有各种草药的图谱,不禁动容:「先生……」

    nbsp「我要离开洛阳一段时日。」白凤翎打断他,「慈幼局的事,就拜托你了。」

    nbsp卫玠知道白凤翎向来行事莫测,只得点头:「先生放心,我定会照看好孩子们。」

    nbsp三日后,白凤翎出现在长安城外的未央宫遗址。断壁残垣间,荒草没膝,几只野兔从石柱后窜出,惊起一片飞鸟。他抚摸着斑驳的宫墙,指尖触到一处凹陷——那是当年董卓焚烧宫殿时留下的灼痕,历经百年风雨,依旧清晰可见。

    nbsp「百年兴衰,不过弹指一挥间。」一个苍老的声音响起。

    nbsp白凤翎转身,见南华老仙坐在残破的龙椅上,手中把玩着一枚铜钱,正是当年曹操与他初遇时,掉落的那枚五铢钱。

    nbsp「师尊。」白凤翎躬身行礼。

    nbsp南华老仙抛起铜钱,任其落在荒草中:「你看这铜钱,曾买过酒,曾杀过人,曾易过江山,如今却与泥土无异。可见世间万物,皆有定数。」

    nbsp白凤翎道:「弟子明白。只是见百姓刚得安宁,又要陷入纷争,心中不忍。」

    nbsp「不忍,便是慈悲。」南华老仙站起身,走到一面断墙前,墙上还残留着诸葛亮北伐时,蜀军刻下的「克复中原」四字,字迹早已模糊,「你助曹魏一统,却也护蜀汉百姓;你见西晋建立,却也知其隐患。这便是历劫的真谛——不必强求结果,只需守住当下。」

    nbsp白凤翎望着远处的终南山,云雾缭绕,一如他初下山时的模样。他忽然明白,自己留在人间,并非要守护一个永恒的盛世,而是要在每一个动荡的前夜,为百姓多铺一寸生路;在每一次奢靡的开端,为世人多敲一记警钟。

    nbsp「弟子想去江南看看。」白凤翎道。

    nbsp南华老仙笑道:「去吧。那里有你的故人,也有你的机缘。」

    nbsp数日后,白凤翎登上了南下的商船。船行至采石矶,忽闻岸上马蹄声急促,一群士兵正在追捕一个少年。那少年背着一个药箱,慌不择路地冲向江边,眼看就要被追上。

    nbsp「快上船!」白凤翎伸手将少年拉上船头。

    nbsp士兵们追到岸边,对着商船射箭,却被白凤翎用真气凝成的无形屏障挡住。船家吓得魂飞魄散,连忙扬帆起航,将追兵远远甩在身后。

    nbsp「多谢先生救命之恩!」少年惊魂未定,对着白凤翎深深一拜。

    nbsp白凤翎见他药箱上刻着一个「葛」字,问道:「你是葛洪的弟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少年大惊:「先生认识家师?」

    nbsp葛洪乃是江东名医,潜心修道,曾着《抱朴子》,白凤翎在洛阳时曾读过此书,对其「顺应自然」的观点颇为赞同。

    nbsp「只是久仰大名。」白凤翎问道,「为何被士兵追捕?」

    nbsp少年眼圈一红:「家师研制出一种痘疹药方,能预防天花,可当地刺史却想将药方据为己有,家师不从,便被打入大牢。我带着药方逃出来,想去找会稽王求情。」

    nbsp白凤翎心中一动。天花乃是乱世之后的大患,若能推广痘疹疗法,可救百万生灵。他取出纸笔:「药方你可记得?」

    nbsp少年点头,当即默写下来。白凤翎接过药方,仔细看了看,在几味药材旁稍作修改:「这样药性更温和,适合孩童服用。」

    nbsp船到建康,白凤翎让少年先去会稽王府,自己则带着修改后的药方,来到城中最大的药铺。药铺老板见药方精妙,连忙请城中名医共同验证,无不叹为观止。

    nbsp三日后,会稽王司马昱听闻此事,亲自召见白凤翎。王府内,司马昱看着药方,又看了看眼前的布衣老者,忽然想起幼时曾听祖父司马懿说过,当年平定辽东,曾有一位白仙长相助,莫非便是此人?

    nbsp「先生可是来自洛阳?」司马昱问道。

    nbsp白凤翎点头:「曾在洛阳住过几年。」

    nbsp司马昱起身行礼:「若先生能将此方推广天下,实乃苍生之福!」

    nbsp白凤翎道:「药方可以留下,但需答应我一事——不得借此牟利,需让各州各县免费为孩童接种。」

    nbsp司马昱当即应允,下令将药方誊抄百份,送往各地官府。不久后,天花的蔓延果然得到遏制,无数孩童得以存活。百姓们不知道白凤翎的名字,只知是一位游方道士传来的神方,纷纷在家中供奉他的画像——画像上的道士白衣胜雪,眉目温润,一如当年归云洞中的模样。

    nbsp这日,白凤翎在会稽山采药,忽闻山下传来钟声。他循声而去,见一座古寺正在举行法会,主持竟是当年蜀汉的降将廖化。

    nbsp廖化已是须发皆白,拄着拐杖,正在为百姓祈福。见到白凤翎,他先是一愣,随即老泪纵横:「白仙长?真的是您?」

    nbsp白凤翎握住他的手:「元俭,别来无恙。」

    nbsp法会结束后,两人坐在寺后的竹林里,聊起当年姜维北伐的往事。廖化叹道:「当年若听仙长之言,或许蜀汉不会亡得那么快。」

    nbsp白凤翎摇头:「亡国非一人之过,乃大势所趋。将军能放下执念,在此守护一方百姓,已是功德无量。」

    nbsp廖化指着远处的稻田:「您看,那些稻田下,埋着多少蜀军和魏军的尸骨?如今却长出了稻穗,养活了无数人。可见生死轮回,自有天意。」

    nbsp白凤翎望着随风起伏的稻浪,忽然明白南华老仙所说的「机缘」是什么。不是扭转乾坤的奇迹,而是在岁月的流转中,看着仇恨化为尘土,看着白骨生出繁花,看着每一个平凡的生命,都能在自己的时代里,安然度过一生。

    nbsp夕阳西下,余晖透过竹叶洒在两人身上,温暖而宁静。廖化取出一个锦囊,递给白凤翎:「这是姜伯约临终前托我保管的,说若有朝一日见到仙长,便交予您。」

    nbsp白凤翎打开锦囊,里面是一片干枯的姜维花——那是当年他在汉中种下的花,花开如血,象征着永不熄灭的信念。他将花瓣放在掌心,真气流转间,花瓣竟渐渐舒展,重新绽放出鲜艳的红色。

    nbsp「伯约的执念,终于可以放下了。」白凤翎轻声道。

    nbsp廖化合十行礼:「是啊,都过去了。」

    nbsp夜幕降临,白凤翎离开会稽山,继续向南而行。他知道,西晋的太平不会太久,八王之乱的阴云已在洛阳聚集,五胡乱华的烽火终将燃起。但他不再忧虑,因为他见过最黑暗的乱世,也见过最坚韧的生命;他听过最悲壮的誓言,也听过最平凡的欢笑。

    nbsp他的脚步停在一处渡口,岸边的石碑上刻着「采石矶」三个字。江风吹拂着他的长衫,带来远方的渔歌。一个孩童提着灯笼跑过,灯笼上画着三国的英雄:关羽横刀立马,张飞怒目圆睁,诸葛亮羽扇纶巾,曹操指点江山……

    nbsp白凤翎笑了笑,踏上了渡江的渡船。船行至江心,他回望北岸,只见月色如霜,洒满大地,仿佛在预示着一个新的轮回即将开始。而他的历劫之路,还在继续,在每一个日出日落里,在每一次潮起潮落中,在每一个百姓的笑容与泪水中,缓缓延伸向无尽的远方。

    nbsp渡船行至江心,月色铺在水面,像一匹延展不尽的银绸。白凤翎凭栏而立,指尖轻叩船舷,节奏竟与当年讨董卓时的军鼓暗合。船家是个憨厚的汉子,见他望着北岸出神,便笑道:34;客官是第一次来江南?这金陵城的秦淮河,可比洛阳的洛水热闹多了!34;

    nbsp34;多年前曾路过,那时还叫建业。34;白凤翎望着远处的烽火台——那是孙权当年为防备曹魏修建的,如今只剩残垣,却仍在夜色中勾勒出倔强的轮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船到渡口,刚踏上码头,就见一群官差正围殴一个书生。那书生抱着几卷竹简,死死护在怀里,口中喊道:34;《春秋左氏传》乃圣人之学,你们怎能当柴烧!34;

    nbsp34;少废话!34;为首的官差一脚踹在他胸口,34;皇上下令,凡民间私藏的史书,一律烧毁!再敢阻拦,就把你扔进江里喂鱼!34;

    nbsp白凤翎上前一步,真气暗运,官差的脚刚到书生身前,就像踢在棉花上,软绵绵落不下去。34;官爷,焚书之事,怕是不妥吧?34;

    nbsp官差怒目圆睁:34;你是什么人?敢管朝廷的事?34;

    nbsp34;一介书生,略通文墨。34;白凤翎指了指地上散落的竹简,34;这些书里记载的,有先贤的智慧,有前朝的兴衰,烧了它们,后人如何知得失、明是非?34;

    nbsp正争执间,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琅琊王司马睿带着谋士王导巡查至此,见有人喧哗,便勒马问道:34;何事吵闹?34;

    nbsp官差连忙跪下:34;王爷,这刁民阻拦焚书!34;

    nbsp司马睿看向白凤翎,见他气度不凡,便问道:34;先生有何高见?34;

    nbsp白凤翎捡起一卷《国语》,朗声道:34;史者,镜也。秦焚书而亡,汉藏书而兴,前车之鉴,历历在目。王爷若想成就大业,当广纳诗书,而非焚之。34;

    nbsp王导在一旁抚须点头:34;先生所言极是。王爷,焚书只会失民心,不如将这些书收集起来,建一座藏,供学子研读。34;

    nbsp司马睿本就对朝廷的荒唐政令不满,闻言便道:34;准了。这些书由王府接管,官差们都退下吧!34;

    nbsp官差们不敢违抗,悻悻离去。那书生对着司马睿和白凤翎连连作揖:34;多谢王爷!多谢先生!34;

    nbsp司马睿笑道:34;先生高论,令本王茅塞顿开。不知先生可否随我回府一叙?34;

    nbsp白凤翎婉拒:34;王爷有王导先生辅佐,何愁大业不成?在下还有要事,先行告辞。34;说罢,转身融入夜色。

    nbsp王导望着他的背影,对司马睿道:34;此人谈吐不凡,似有经天纬地之才,王爷何不留下他?34;

    nbsp司马睿摇头:34;如此隐士,岂是功名能留得住的?随缘吧。34;

    nbsp数日后,白凤翎在会稽山深处找到了葛洪。这位名医正带着弟子们在炼丹,见白凤翎到来,连忙迎上前:34;白先生,您怎么来了?34;

    nbsp34;特来送一味药引。34;白凤翎取出一个玉盒,里面是一株千年雪莲,34;你研制的痘疹药方虽好,却对重症者无效,此药可解。34;

    nbsp葛洪打开玉盒,雪莲遇空气而不化,寒气中带着异香,不禁惊叹:34;真是神药!有了它,不知能救多少人!34;

    nbsp34;药能治病,却治不了乱世。34;白凤翎望着山下的炊烟,34;我听闻北方已乱,八王兵戈相向,百姓流离失所,怕是要南迁了。34;

    nbsp葛洪神色凝重:34;我已让弟子们多制痘药,准备分发到南迁路上。只是;他叹了口气,34;乱世之中,人命如草芥,药石有时而穷啊。34;

    nbsp白凤翎取出一张地图,在上面标出几处山泉:34;这些泉水经真气淬炼,可解百毒。你让南迁的百姓沿着这些水源走,或许能少些伤亡。34;

    nbsp葛洪接过地图,只见上面不仅有水源,还有山脉走向、密林分布,甚至标注了哪些地方有猛兽、哪些地方有可食用的野菜,不禁动容:34;先生为苍生思虑至此,真乃神人!34;

    nbsp34;我只是做了能做的事。34;白凤翎转身向外走去,34;我要去北方看看。34;

    nbsp葛洪大惊:34;北方已是人间炼狱,先生何必去冒险?34;

    nbsp白凤翎回头一笑:34;炼狱之中,或许更能看清人心。34;

    nbsp离开会稽山,白凤翎一路北上。刚过淮河,就见路边尸横遍野,饿殍满地。几个胡人骑兵正追逐一群难民,弯刀起落间,鲜血染红了雪地。

    nbsp34;住手!34;白凤翎怒喝一声,身形如电,挡在难民身前。

    nbsp胡人骑兵见他一身布衣,不以为意,挥刀便砍。白凤翎侧身避开,指尖点出,骑兵手中的弯刀纷纷落地。他不欲杀生,只是将他们的马惊走,断了他们的追击之路。

    nbsp34;多谢恩公!34;难民们跪地磕头,其中一个老者抬起头,白凤翎认出他正是当年洛阳卖菜的老妇,只是如今头发全白,脸上布满皱纹。

    nbsp34;老丈,您怎么到了这里?34;白凤翎扶起她。

    nbsp老妇泣道:34;洛阳被攻破了,石崇那些世家子弟跑的跑、死的死,我们这些百姓只能往南逃,可一路上;她指着地上的尸体,34;我的儿子、儿媳,都被胡兵杀了;

    nbsp白凤翎心中刺痛,取出干粮分给众人:34;往南走,过了长江就安全了。记住,沿着有活水的地方走。34;

    nbsp他护送着难民走了三日,直到淮河渡口,才将他们交给前来接应的东晋士兵。临别时,老妇将一个布偶塞给他——那是用他当年送的麻布做的,缝得歪歪扭扭,却能看出是个道士模样。

    nbsp34;恩公,俺们不知道您的名字,就做了个神像,日日为您祈福。34;老妇哽咽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白凤翎接过布偶,入手温热,仿佛还带着百姓的体温。他将布偶揣进怀里,转身向洛阳方向走去。

    nbsp越往北走,景象越惨烈。昔日繁华的城池变成废墟,良田化为焦土,偶尔能看到饿疯了的人趴在尸体上啃食,眼中布满血丝。白凤翎一路行来,见人就救,遇乱就止,真气消耗巨大,脸色渐渐苍白。

    nbsp这日,他在一座破庙里休息,忽闻外面传来孩童的哭声。出去一看,几个羯族士兵正将一个小女孩绑在柱子上,准备烧烤。

    nbsp34;放开她!34;白凤翎双目赤红,流霜剑第一次在乱世中出鞘,剑光如练,瞬间将几个士兵斩杀。

    nbsp小女孩吓得瑟瑟发抖,抱着他的腿不敢松手。白凤翎蹲下身,从怀里取出一块麦芽糖——那是从慈幼局带的,本想留给南方的孩子。

    nbsp34;别怕,叔叔带你去找妈妈。34;白凤翎轻声道。

    nbsp小女孩含着糖,抽泣着说:34;妈妈被他们杀了......爸爸也死了;

    nbsp白凤翎的心像被针扎了一下,他抱着小女孩,在破庙里挖了个坑,将那些被杀害的百姓掩埋。小女孩指着远处的烽火:34;叔叔,那里有好多坏人,他们还在杀人。34;

    nbsp白凤翎望向洛阳方向,那里的烽火已经燃烧了数月,从未熄灭。他知道,晋武帝司马炎早已驾崩,如今的洛阳城里,赵王伦篡位,齐王冏起兵,成都王颖、河间王颙互相攻伐,昔日的金谷园变成了战场,华美的宫殿成了屠宰场。

    nbsp34;叔叔带你去一个没有坏人的地方。34;白凤翎抱着小女孩,转身向南。他不再试图去改变什么,只是想在这无边的黑暗里,多护住一个无辜的生命。

    nbsp路过一处山谷时,他看到一群和尚正在掩埋尸体。为首的僧人见到白凤翎,双手合十:34;阿弥陀佛,施主也是来超度亡魂的?34;

    nbsp34;我超度不了亡魂,只能护住活人。34;白凤翎道。

    nbsp僧人道:34;贫僧佛图澄,奉师父之命在此建立浮屠寺,收容难民。施主若不嫌弃,可暂在此歇息。34;

    nbsp白凤翎跟着佛图澄来到寺中,见里面挤满了难民,大多是老弱妇孺,几个僧人正在熬粥。佛图澄指着一口井:34;这口井本已干涸,贫僧诵经三日,竟涌出活水,才勉强养活这些人。34;

    nbsp白凤翎看向那口井,只见井水清澈,隐隐有佛光流转,知道这僧人也是有道行之人。他取出随身携带的医书,交给佛图澄:34;这上面的药方或许能帮到大家。34;

    nbsp佛图澄接过医书,连连道谢:34;施主大慈大悲,功德无量。34;

    nbsp夜里,白凤翎坐在寺外的山崖上,望着北方的烽火。小女孩已经睡着,脸上还挂着泪痕。他运转真气,试图推演乱世的终结,却发现未来一片混沌,无数条岔路交织在一起,每条路上都堆满了白骨。

    nbsp34;凤翎。34;南华老仙的声音在身后响起,34;你可知为何推演不出结果?34;

    nbsp白凤翎回头:34;因为人心不定?34;

    nbsp南华老仙点头:34;乱世之中,每个人的选择都可能改变走向。你救的那个女孩,或许将来会成为慈母,或许会成为烈女,或许只是一个平凡的农妇,但无论如何,她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希望。34;

    nbsp34;希望?34;白凤翎看着山下的浮屠寺,34;在这地狱里,哪里有希望?34;

    nbsp34;希望不在将来,而在当下。34;南华老仙指着寺中的灯火,34;佛图澄建寺收容难民,是希望;葛洪研制痘药,是希望;你护住这个孩子,也是希望。就像黑夜里的一点光,看似微弱,却能让走夜路的人,知道自己还活着。34;

    nbsp白凤翎低头看着怀中的小女孩,她的睫毛上还挂着泪珠,嘴角却微微上扬,像是做了个好梦。他忽然明白,自己历劫的意义,从来不是要终结乱世,而是要在乱世之中,做那一点不肯熄灭的光。

    nbsp34;我要带她去江南。34;白凤翎站起身,34;那里有慈幼局,有卫玠,有葛洪,有很多想好好活着的人。34;

    nbsp南华老仙笑道:34;去吧。路还长,慢慢走。34;

    nbsp天快亮时,白凤翎抱着小女孩,再次踏上南下的路。浮屠寺的钟声远远传来,带着悲悯的回响。佛图澄站在寺门口,看着他们的身影消失在晨光里,合十默念:34;愿众生离苦得乐。34;

    nbsp小女孩在他怀里醒来,指着东方的朝霞:34;叔叔,你看,天亮了。34;

    nbsp白凤翎望向那片霞光,那里的云层被染成了金色,像极了当年官渡之战胜利时的天空。他知道,黑暗还会持续很久,或许十年,或许百年,或许更久。但只要还有人朝着光的方向走,只要还有人记得如何去爱,如何去守护,这乱世总有终结的一天。

    nbsp他加快了脚步,怀中的小女孩咯咯地笑了起来,声音清脆,像极了多年前洛阳街头,那些听书的孩童。白凤翎的嘴角,也终于扬起了一抹浅浅的笑意。路还很长,但他不再孤单,因为他知道,自己走过的每一步,都在为未来的太平,埋下一颗希望的种子。而这些种子,终将在某一天,破土而出,长成参天大树,为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遮起一片阴凉。

    喜欢。

第2258章 凤翔于天(3)[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