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四合院:一人纵横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59章 凤翔于天(4)[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wo.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渡过淮河时,春水已涨,渡船在湍急的流水中颠簸。小女孩紧紧攥着白凤翎的衣角,眼睛却好奇地盯着水面嬉戏的水鸟。这一路南下,她渐渐褪去了初见时的惊惧,偶尔会问起江南的样子。

    nbsp“江南的水是绿的,岸边有大片大片的花。”白凤翎指着远处朦胧的青山,“那里的人不常打仗,他们种稻子、养蚕,晚上会在灯下纺线。”

    nbsp小女孩似懂非懂地点头,从怀里掏出一块磨得光滑的石子:“等到了江南,我把这个种在地里,会不会长出好多好多石子?”

    nbsp白凤翎笑了:“或许会的。”他想起在洛阳慈幼局,孩子们也曾把铜钱埋进土里,盼着长出摇钱树。那时觉得天真,此刻却觉得,这份不掺杂质的期盼,恰是乱世里最珍贵的东西。

    nbsp船到南岸,恰逢一队东晋士兵在此盘查。为首的校尉见白凤翎衣着朴素,却气度不凡,又带着个来历不明的孩子,便上前询问:“你们从哪里来?要到何处去?”

    nbsp“从北方来,到建康去。”白凤翎取出卫玠的书信,“这是太子洗马卫玠的信物,我们要去慈幼局。”

    nbsp校尉看过书信,态度恭敬了许多:“近来北方逃难的人太多,不少奸细混在其中,不得不仔细些。先生莫怪。”他指着远处的驿站,“那里可以歇息,还能领到些干粮。”

    nbsp道谢后,白凤翎带着小女孩往驿站走去。刚到门口,就见一群难民围着一个老者争吵。老者面前摆着个卦摊,幡旗上写着“管辂再世”,此刻却被一个壮汉揪住衣领:“你说我能找到儿子,可我走遍了江南,连个影子都没见着!你这骗子!”

    nbsp老者吓得瑟瑟发抖:“卦象上确实显示令郎在东南方向,或许是……或许是时机未到?”

    nbsp白凤翎上前拉开壮汉:“他若真能算准,怎会在此摆摊混饭吃?”又对老者道,“乱世之中,骗人钱财已是不义,骗人心志更是罪过。”

    nbsp老者面红耳赤,收拾起卦摊就要走。小女孩却指着卦摊上的铜钱:“爷爷,这个钱和我娘留给我的一样!”

    nbsp老者一愣,看向小女孩手中的铜钱——那是一枚蜀汉的“直百五铢”,边缘已磨得光滑。“你娘……她是不是左眉有颗痣?”

    nbsp小女孩点头:“是啊!爷爷怎么知道?”

    nbsp老者突然老泪纵横:“我是你外公啊!我找你们找了整整三年!”

    nbsp原来老者是蜀地人,蜀汉灭亡后举家南迁,途中与女儿失散,只得靠算命糊口,没想到竟在此地遇到外孙女。壮汉见状,也不好意思再追究,反倒送上几个干粮:“老人家,是我莽撞了。”

    nbsp看着祖孙相认的场景,白凤翎悄然退出人群。校尉不知何时站在他身后,叹道:“这样的巧合,一年也遇不上一次。先生倒是帮了他们大忙。”

    nbsp“不是巧合。”白凤翎望着天边的云,“是执念让他们走到了一起。”他想起姜维临终前的锦囊,想起廖化手中的姜维花,想起那些在乱世中苦苦支撑的人,忽然明白,支撑人们活下去的,从来不是虚无缥缈的希望,而是实实在在的牵挂。

    nbsp抵达建康时,卫玠已在城门口等候。他比几年前清瘦了许多,眉宇间多了几分忧虑,见到白凤翎,连忙上前:“先生可算回来了!洛阳那边……”

    nbsp“我知道。”白凤翎打断他,“赵王伦被杀,齐王冏掌权,成都王颖又在邺城起兵,乱得很。”

    nbsp卫玠引着他们往慈幼局走,低声道:“不仅北方乱,建康也不太平。琅琊王虽有贤名,却受制于权臣,政令难出王府。那些南迁的世家大族,只顾着争夺地盘,谁也不管百姓死活。”

    nbsp慈幼局比从前扩大了不少,不仅有孩童,还有不少孤寡老人。几个曾在洛阳受过白凤翎恩惠的老兵,正在院子里教孩子们练武。见到白凤翎,孩子们纷纷围上来,喊着“白先生”,眼睛亮晶晶的。

    nbsp“先生带回来的小妹妹叫什么?”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问道。

    nbsp小女孩怯生生地躲在白凤翎身后,卫玠蹲下身,温柔地说:“别怕,以后这里就是你的家。”

    nbsp“她叫念安。”白凤翎道,“思念的念,平安的安。”

    nbsp安顿好念安,卫玠将白凤翎拉到书房:“先生可知,近来有个叫王弥的人,在青州聚众起义,自称征东大将军,不少流民都去投奔他了。”

    nbsp白凤翎看着地图上的青州:“乱世之中,百姓活不下去,自然会跟着能给他们饭吃的人走。”

    nbsp“可他烧杀抢掠,和那些胡人没什么两样!”卫玠急道,“琅琊王想派兵镇压,又怕兵力不足,惹火烧身。”

    nbsp白凤翎沉吟片刻:“王弥虽勇,却无谋略,成不了大事。真正要担心的,是北方的石勒。”

    nbsp“石勒?”卫玠皱眉,“那个羯族奴隶出身的将军?”

    nbsp“正是。”白凤翎在地图上圈出襄国,“此人虽出身草莽,却知人善任,又懂安抚民心,将来必成大患。”

    nbsp正说着,外面传来一阵喧哗。原来是葛洪带着弟子们来了,车上装满了药材和干粮。“白先生!卫公子!”葛洪满面风尘,“北方来的难民越来越多,痘疹也开始蔓延,我带了新制的药膏,或许能派上用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白凤翎看着车上的药材,又看了看院子里正在读书的孩子,忽然笑道:“我们建一座医馆吧,就在慈幼局旁边。”

    nbsp“医馆?”卫玠和葛洪都愣住了。

    nbsp“嗯。”白凤翎点头,“让葛洪先生坐馆,教孩子们学医,既能治病救人,也能让他们将来有个谋生的手艺。”

    nbsp葛洪眼睛一亮:“好主意!我这就去找琅琊王,求他拨些银两!”

    nbsp卫玠也道:“我去联络那些南迁的读书人,让他们来教孩子们识字。”

    nbsp看着两人忙碌的身影,白凤翎走到院子里。念安正和孩子们一起,在地上用树枝画房子,画着画着,突然问:“白叔叔,我们画的房子,将来真的能住进去吗?”

    nbsp白凤翎蹲下身,和她一起画:“会的。只要我们一直画下去,总有一天,这些房子会变成真的。”

    nbsp几日后,医馆果然建了起来,葛洪亲自坐诊,每日来求医的难民络绎不绝。卫玠请来的读书人,也在慈幼局开了学堂,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冲淡了不少乱世的阴霾。

    nbsp这日,琅琊王司马睿亲自来访。他看着院子里读书的孩子、药圃里忙碌的弟子,感叹道:“先生真是好手段,把这乱世中的一方小天地,打理得比皇宫还要安宁。”

    nbsp“王爷过奖了。”白凤翎递给他一杯药茶,“这是用南方的草药熬的,能安神定气。”

    nbsp司马睿接过茶杯,轻声道:“先生可知,洛阳又换了主人?东海王越杀了成都王颖,把持朝政,可他自己也病入膏肓,怕是撑不了多久了。”

    nbsp“王爷想说什么?”白凤翎问道。

    nbsp司马睿望着窗外的长江:“我在想,若有朝一日,北方彻底沦陷,这江南,会不会成为华夏最后的根基?”

    nbsp白凤翎道:“根基不在土地,而在人心。只要还有人记得自己是汉人,记得孔孟之道,记得礼仪廉耻,华夏就不会亡。”

    nbsp司马睿眼中闪过一丝光芒:“先生所言,正是我心中所想。只是……”他叹了口气,“南迁的世家都视我为外来者,处处掣肘,我纵有抱负,也难以施展。”

    nbsp“王爷可还记得采石矶的书生?”白凤翎道,“他如今在太学讲学,门生遍布江南。还有佛图澄大师,在江北建了三十六座浮屠寺,信众无数。若能联合这些人,何愁大事不成?”

    nbsp司马睿茅塞顿开:“先生是说,要我联合寒门士子和佛教徒,对抗那些世家大族?”

    nbsp“非对抗,乃制衡。”白凤翎道,“世家有世家的力量,寒门有寒门的韧性,释道有释道的慈悲,三者相辅相成,方能撑起江南半壁江山。”

    nbsp司马睿起身行礼:“先生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若我能成就大业,必以先生为相!”

    nbsp白凤翎笑了笑,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他知道,司马睿终将在江南建立东晋,成为偏安一隅的君主;他也知道,石勒会在北方建立后赵,与东晋隔江对峙;他还知道,这场乱世还要持续很久,久到念安长大成人,久到慈幼局的孩子们都已老去。

    nbsp但他不再去想那些遥远的事,只是每日在医馆里帮忙抓药,在学堂里听孩子们读书,在傍晚时分,看着念安和其他孩子一起,在院子里追逐嬉戏。

    nbsp这日,念安拿着一幅画跑来:“白叔叔,你看我画的!”画上是一座城,城里有很多房子,房子旁边有稻田,稻田里有稻草人,天空中有鸟,水里有鱼,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

    nbsp“画得真好。”白凤翎摸了摸她的头。

    nbsp“先生说,这叫世外桃源。”念安指着画里的一个小人,“这个是你,这个是卫哥哥,这个是葛爷爷,我们都住在里面,永远不打仗。”

    nbsp白凤翎望着画中的世外桃源,忽然想起南华老仙的话:“红尘历劫,非为杀伐,乃为悟心。”他悟了,所谓悟心,不是看透世事的虚无,而是在看透之后,依然能守住那份对美好的向往;不是拥有扭转乾坤的力量,而是在无力改变时,依然能为身边的人撑起一片晴空。

    nbsp夕阳西下,余晖透过窗棂,洒在画上,那些稚嫩的线条仿佛活了过来。远处的长江上,商船往来,渔歌唱晚,偶尔有北来的难民,在城门口登记入册,脸上虽有疲惫,却带着一丝对未来的期盼。

    nbsp白凤翎站起身,走到院子里,看着天边的晚霞。他知道,石勒的铁骑正在逼近淮河,王弥的义军已渡过长江,东晋的朝堂上依旧暗流涌动,无数的挑战还在前方等待。

    nbsp但他不再迷茫,也不再忧虑。因为他知道,只要医馆的药香还在,学堂的书声还在,孩子们的笑声还在,这乱世就永远无法吞噬所有的希望。

    nbsp他的历劫之路,仍在继续。在每一味药材的苦涩里,在每一个汉字的温度里,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出日落里,缓缓向前,没有终点,却也处处是归宿。

    nbsp秋意渐浓时,石勒的铁骑果然踏过淮河,兵锋直指寿春。消息传到建康,朝堂上下一片恐慌。世家大臣们纷纷主张南迁,甚至有人提出退回会稽,凭借山水之险苟延残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琅琊王府内,司马睿对着地图愁眉不展。王导站在一旁,沉声道:“王爷,万万不可南迁!一旦退避,民心必散,江南半壁也守不住了!”

    nbsp“可石勒势大,寿春守将已战死,前线溃兵如潮水般涌来,如何抵挡?”司马睿捶着案几,“那些世家只知争权夺利,肯出兵的寥寥无几!”

    nbsp正争执间,卫玠匆匆闯入:“王爷,白先生有请!”

    nbsp白凤翎的住处仍在慈幼局后院,此刻院中却站着几个意想不到的人——佛图澄大师带着两名弟子,风尘仆仆;当年在采石矶被救下的书生范宁,手持一卷兵书;甚至连葛洪都背着药箱,面色凝重。

    nbsp“诸位这是……”司马睿愣住了。

    nbsp佛图澄合十道:“贫僧已传令江北三十六寺,组织信众协助防守,虽无甲胄,却有死志。”

    nbsp范宁展开兵书:“这是弟子根据《孙子兵法》与江南地形编撰的防御图,寿春虽失,可在淝水布防,凭水而战。”

    nbsp葛洪打开药箱:“弟子带了足够的金疮药和防毒散,可保将士无后顾之忧。”

    nbsp司马睿看着眼前这些并非出身世家,却愿为江南安危挺身而出的人,眼眶一热:“诸位……”

    nbsp“王爷不必多言。”白凤翎指着院中的孩子们,“他们的父母多死于战乱,若江南再破,这些孩子也难逃厄运。我们不是为了王爷,是为了他们能活下去。”

    nbsp司马睿深吸一口气,转身对王导道:“传我令,命祖逖率部进驻淝水西岸,刘琨率军袭扰石勒后方,我亲自坐镇建康,调度粮草!”

    nbsp部署刚定,寿春溃兵已抵达建康城外。为首的将领浑身是血,跪在地上哭嚎:“王爷,石勒太厉害了!他的军队吃人肉,简直不是人!”

    nbsp此言一出,城中百姓顿时大乱,不少人收拾行囊,准备逃往乡下。白凤翎见状,对司马睿道:“需安定人心。”

    nbsp当日午后,建康城头竖起一面大旗,上面写着“共存亡”三个大字。司马睿亲自登城,对着城下百姓喊道:“我司马睿在此立誓,与建康共存亡!若城破,我必先死!”

    nbsp白凤翎站在他身旁,流霜剑直指北方:“石勒虽凶,却失民心。只要我们上下一心,必能守住江南!”

    nbsp百姓们见王爷与这位素有威望的白先生都有死战之心,渐渐安定下来。不少青壮年甚至主动请缨,要求加入军队。

    nbsp三日后,淝水前线传来消息,祖逖在东岸筑起营垒,与石勒军隔河对峙。石勒几次渡河强攻,都被祖逖击退,双方陷入僵持。

    nbsp“祖士稚果然善战!”司马睿收到战报,终于松了口气。

    nbsp卫玠却忧心忡忡:“可石勒兵力是我军三倍,久耗下去,我军粮草恐难支撑。”

    nbsp白凤翎看着地图上的寿春:“石勒孤军深入,粮草必从寿春转运。若能夺回寿春,断其粮道,石勒不战自退。”

    nbsp“可谁能担此重任?”司马睿皱眉,“祖逖不能动,刘琨兵力不足……”

    nbsp“弟子愿往!”范宁上前一步,“弟子在寿春求学多年,熟悉当地地形,可率一支精兵奇袭!”

    nbsp众人皆惊,范宁虽是饱学之士,却从未领兵打仗。白凤翎却点头:“范先生有勇有谋,可担此任。我愿助你一臂之力。”

    nbsp五日后,范宁率领五千精兵,以卫玠提供的“流民军”旗号,悄然向寿春进发。白凤翎扮作随军郎中,一同前往。

    nbsp途经一处密林时,忽遇石勒的巡逻队。范宁按捺住慌乱,用北方口音喊道:“我们是王弥将军的人,奉命前往寿春督粮!”

    nbsp巡逻队长疑窦丛生:“王将军的令牌呢?”

    nbsp范宁正欲答话,白凤翎忽然咳嗽一声,真气暗运,巡逻队长顿时头晕目眩。“看什么看?耽误了督粮,仔细你们的皮!”范宁趁机厉声呵斥。

    nbsp巡逻队不敢再问,连忙放行。待走出密林,范宁擦了擦冷汗:“先生真乃神人!”

    nbsp白凤翎道:“此乃小计,真正的考验在寿春。”

    nbsp寿春城虽被石勒占领,却仍有不少晋民居住。范宁依照白凤翎之计,先派人潜入城中,联络那些对石勒残暴统治不满的百姓,约定今夜三更举事。

    nbsp三更时分,寿春城内突然燃起大火,百姓们手持锄头扁担,冲击守军大营。石勒的守军猝不及防,顿时大乱。范宁率军趁势攻城,内外夹击下,不到一个时辰便收复寿春。

    nbsp“先生,我们成功了!”范宁站在城头,看着手中的城门钥匙,激动得浑身发抖。

    nbsp白凤翎却望着北方:“快,烧毁粮仓,退回淝水!石勒必定回师夺城,我们的目的是断他粮道,不是死守。”

    nbsp范宁恍然大悟,连忙下令放火。待石勒大军赶到时,寿春已成一座空城,粮仓只剩一片焦土。

    nbsp“废物!一群废物!”石勒望着焦黑的粮仓,气得哇哇大叫,“给我追!把那些晋军碎尸万段!”

    nbsp追到淝水岸边,却见祖逖早已列阵等候。石勒前有强敌,后无粮草,军心大乱。祖逖趁机率军冲杀,石勒军大败,狼狈北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淝水之战的胜利,让司马睿威望大增。那些原本持观望态度的世家,也开始主动示好。建康城内,终于有了一丝安定的气象。

    nbsp庆功宴上,司马睿亲自为范宁斟酒:“范先生立下大功,想要什么赏赐?”

    nbsp范宁起身道:“弟子不求赏赐,只求王爷能在江南开设更多学堂,让寒门子弟也能读书识字。”

    nbsp司马睿欣然应允:“准!”

    nbsp宴后,白凤翎独自来到慈幼局。念安正和孩子们一起,用石子在地上摆城池,见到他,连忙跑过来:“白叔叔,他们说你打败了坏人!”

    nbsp“不是我,是很多人一起。”白凤翎蹲下身,看着地上的石子城,“你看,这座城有城门,有护城河,还有守兵,可最重要的是什么?”

    nbsp念安指着城中央的小房子:“是家!”

    nbsp白凤翎笑了:“对,是家。我们守住城池,就是为了守住大家的家。”

    nbsp正说着,卫玠匆匆而来,面色凝重:“先生,不好了!祖逖将军在追击石勒时中了埋伏,身受重伤!”

    nbsp白凤翎心中一沉:“快带我去!”

    nbsp祖逖的大营设在淝水东岸,此刻帐内挤满了军医,却都束手无策。祖逖躺在榻上,胸口插着一支箭,箭上喂了剧毒,脸色乌黑。

    nbsp“先生,您可来了!”祖逖的副将见到白凤翎,像是见到了救星。

    nbsp白凤翎上前查看,发现箭头有倒钩,且毒素已侵入心脉。他取出流霜剑,指尖真气流转,小心翼翼地将箭头取出,又从怀中掏出一颗丹药——那是南华老仙所赠的“护心丹”,能暂时压制剧毒。

    nbsp“毒性霸道,需以真气逼出,至少要七日。”白凤翎对众人道,“七日内,任何人不得打扰。”

    nbsp帐内众人退去,只剩白凤翎与祖逖。他盘腿坐下,双掌抵在祖逖后背,源源不断的真气涌入其体内,与毒素展开对抗。

    nbsp第一日,祖逖浑身抽搐,吐出黑血;第三日,毒素被逼至四肢,皮肤泛起黑斑;第七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进帐内时,祖逖猛地睁开眼,吐出最后一口黑血,脸色渐渐红润。

    nbsp“多谢先生救命之恩!”祖逖挣扎着想要起身。

    nbsp白凤翎扶住他,自己却脸色苍白,嘴角溢出一丝鲜血——强行逼毒,对他自身消耗极大。“将军好好休养,江南安危,还需将军支撑。”

    nbsp离开大营时,范宁正在帐外等候,见他虚弱的样子,连忙扶住:“先生辛苦了!”

    nbsp“石勒虽退,却未伤元气,迟早还会南下。”白凤翎道,“我们赢了一时,却赢不了一世。”

    nbsp范宁道:“先生是说,需联合更多力量?”

    nbsp“不仅要联合,还要自强。”白凤翎望着远处的农田,“江南水土肥沃,若能兴修水利,推广新粮种,让百姓有饭吃,有衣穿,才能真正守住这片土地。”

    nbsp范宁眼睛一亮:“弟子明白!这就向王爷提议,设立农官,专管农事!”

    nbsp回到建康后,司马睿果然采纳了范宁的建议,任命他为大司农,主持屯田事宜。祖逖在淝水重整军备,刘琨则在淮北招募流民,组建新军。江南大地,渐渐呈现出一派积极防御的景象。

    nbsp这日,白凤翎正在医馆为百姓诊病,念安拿着一朵花跑进来:“白叔叔,你看,这是葛爷爷种的花,和你救我的时候,路边开的一样!”

    nbsp白凤翎看着那朵红色的小花,正是当年在北方救下念安时,路边随处可见的“救荒野豌豆”,平凡却坚韧。他忽然想起南华老仙曾说过,历劫的终点,不在远方,而在身边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

    nbsp“念安,”白凤翎轻声道,“你想不想学认字?”

    nbsp念安用力点头:“想!我想认识所有的字,将来也像范先生一样,帮大家守住家!”

    nbsp白凤翎笑了,他知道,自己或许看不到乱世终结的那一天,但只要像念安这样的孩子还在,只要他们心中还有对“家”的渴望,这乱世就终有结束的一天。

    nbsp深秋的风卷起落叶,医馆的药香与学堂的书声交织在一起,飘向远方。淮河岸边,祖逖的士兵正在加固城防;淮北平原,刘琨的流民军正在开垦荒地;建康城内,范宁带着农官们勘察水利……

    nbsp白凤翎站在慈幼局的院子里,望着这一切,缓缓闭上眼睛。他的真气在体内缓缓流转,滋养着消耗的本源。他知道,石勒的下一次进攻不

第2259章 凤翔于天(4)[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