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子夜异闻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2章 重瞳[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wo.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有一位慧明禅师,或能解你困惑。”老者道,“然山路艰险,且有精怪作祟,你需谨慎前往。”

    nbsp陈云生犹豫道:“晚生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如何能闯那险山?”

    nbsp老者从袖中取出一枚符箓:“此符可护你周全,但切记:山路所见,虚虚实实,勿信眼见,需信心见。”说罢将符箓递给陈云生,转身欲走。

    nbsp“老伯留步!”陈云生急忙叫道,“还未请教老伯高姓大名!”

    nbsp老者回头一笑:“名号不过是虚妄,你若心中有疑,便唤我‘无名先生吧。”话音未落,人已消失在月光中。

    nbsp陈云生握着符箓,怔怔立在河边,心中波澜起伏。回望清溪镇,灯火零星,自己在此已无牵挂。思索良久,他终于下定决心:前往黑风山,寻找明心寺!

    nbsp次日清晨,陈云生收拾行装,告别邻里。众人听说他要远行,反应各异:有的惋惜,有的窃喜,也有几个曾受他帮助的人前来送行。

    nbsp小莲塞给他一包干粮:“云生哥,山路难行,这些带着充饥。”眼中含泪,似有不舍。

    nbsp陈云生感动道:“多谢妹子。林叔身体刚好,你要好生照顾。”

    nbsp辞别众人,陈云生踏上北行之路。起初是平坦官道,行人络绎不绝。走了半日,渐入山区,道路崎岖,人烟稀少。

    nbsp至黄昏时分,已到黑风山脚下。但见群山连绵,古木参天,云雾缭绕其间,果然险峻非常。山脚下有个小村落,陈云生寻了户人家借宿。

    nbsp户主是个老猎户,听说陈云生要上山,连连摇头:“公子切勿冒险!这黑风山邪门得很,白日里尚有猛兽毒虫,入夜后更有精怪作祟。上月有几个樵夫上山未归,至今杳无音信。”

    nbsp陈云生道:“晚生有要事需上山寻明心寺,老伯可知寺在何处?”

    nbsp老猎户愕然:“明心寺?老朽在此居住六十载,从未听说山中有寺。公子莫不是被人骗了?”

    nbsp陈云生心中疑惑,但仍坚持道:“或许寺庙隐秘,不为人知。晚生明日还是要上山一探。”

    nbsp老猎户见劝不动,只好道:“既如此,公子明日务必在天黑前下山。若见雾起,立即回头;若闻异香,掩住口鼻;若听呼唤,切勿应答。”

    nbsp谢过老猎户,陈云生一夜浅眠。次日天蒙蒙亮,他便起身入山。

    nbsp初入山林,尚有小径可循。越往深处,越是荒芜。古木遮天蔽日,藤蔓缠绕,怪石嶙峋。陈云生拄着树枝做的拐杖,艰难前行。

    nbsp山中寂静得可怕,唯闻自己脚步声和喘息声。偶尔有鸟兽声响,都显得格外突兀。陈云生集中精神,以重瞳观四周,见林木间时有异气流动,但都不敢近他身畔,想必是无名先生的符箓起了作用。

    nbsp行至正午,他已精疲力竭,坐在一块青石上歇息。取出干粮啃食,忽听远处传来若有若无的钟声。

    nbsp“钟声?莫非是明心寺?”陈云生精神一振,循声而去。

    nbsp钟声时远时近,引着他深入密林。走着走着,前方豁然开朗,现出一片空地,空地中央果然有一座古寺,匾额上正是“明心寺”三个大字。

    nbsp陈云生大喜,快步上前。寺门虚掩,他推门而入,见院中整洁,香炉中香烟袅袅,似是有人居住。

    nbsp“请问有人在吗?”陈云生扬声问道。

    nbsp殿内走出一位老僧,须眉皆白,面容慈祥:“施主远来辛苦,老衲慧明,恭候多时了。”

    nbsp陈云生一惊:“禅师知我要来?”

    nbsp慧明禅师微笑:“无名先生已传信于老衲。施主请进。”

    nbsp入殿奉茶后,陈云生将经历娓娓道来,最后道:“晚生得此重瞳,能见阴阳,却因此不容于乡里,心中困惑,特来请教禅师。”

    nbsp慧明禅师静默片刻,缓缓道:“施主可知重瞳之由来?”

    nbsp陈云生摇头。

    nbsp“上古之时,人神杂居,皆有重瞳,能通天地。”禅师道,“后人心渐浊,天眼渐闭,唯圣贤者能保此异相。汝得重瞳,非遭天谴,实蒙天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陈云生苦笑:“然此天赋带给晚生的唯有困扰。”

    nbsp“非也。”禅师摇头,“重瞳如刀,可用以伤己,亦可用来护人。施主此前所见,不过是小试锋芒。真正的大用,尚未开始。”

    nbsp说罢,禅师起身:“施主远来疲惫,今日先歇息,明日老衲再与你细说。”

    nbsp陈云生被引至禅房安歇。夜间,他忽被一阵低泣声惊醒。凝神听去,声音来自寺后。他悄悄起身,循声而去。

    nbsp穿过回廊,来到寺后竹林。月光下,见一白衣女子背对他跪坐在地,肩头耸动,正在哭泣。

    nbsp“女施主何事悲伤?”陈云生轻声问。

    nbsp女子缓缓回头,面容姣好却苍白如纸:“小女子迷路山中,与家人失散,饥寒交迫,求师父收留。”

    nbsp陈云生重瞳微热,凝神看去,见女子周身散发青黑之气,地上竟无影子!他心中警觉,道:“寺中皆是僧侣,不便留宿女客。我有些干粮,女施主取了速速下山吧。”

    nbsp女子突然面目狰狞,十指如钩扑来:“既不留活路,便与我做伴吧!”

    nbsp陈云生慌忙后退,怀中符箓突然发出金光。女子惨叫一声,化作青烟消散。

    nbsp“好险!”陈云生惊出一身冷汗。

    nbsp“施主无恙否?”慧明禅师不知何时出现在身后。

    nbsp陈云生忙道:“方才有一女鬼...”

    nbsp禅师点头:“此山精怪众多,常化形迷惑路人。施主重瞳能辨真伪,方才应对得当。”

    nbsp回到禅房,陈云生再无睡意。次日清晨,慧明禅师带他登寺后望峰台。俯瞰群山,云雾翻涌,气象万千。

    nbsp禅师道:“施主请看这山川气象,可见有何异常?”

    nbsp陈云生凝神望去,见群山气息流动,大多清朗,唯东南方向有一处黑气冲天,隐隐形成旋涡。

    nbsp“东南方似有邪气聚集。”陈云生指道。

    nbsp禅师颔首:“那里本是古战场遗址,冤魂聚集,近年又有一妖物盘踞,吸食阴魂修炼,已成气候。若不制止,恐酿成大祸。”

    nbsp陈云生问:“禅师法力高深,为何不收服此妖?”

    nbsp禅师叹道:“老衲需镇守寺中封印,不得远离。且此妖狡猾异常,善变化隐匿,寻常难以寻其踪迹。”顿了顿,看向陈云生,“施主重瞳正可克此妖物。”

    nbsp陈云生惊讶:“晚生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如何降妖?”

    nbsp禅师从袖中取出一串佛珠:“此乃历代祖师所传,能护心定神,辟邪驱魔。施主携此物前往,以重瞳寻妖物真身,以此佛珠镇之,或可成功。”

    nbsp陈云生犹豫片刻,终接过佛珠:“既关苍生安危,晚生愿往一试。”

    nbsp慧明禅师指点路径,又嘱咐道:“妖物最擅幻术,施主切记:眼见未必为实,心见方为真。重瞳所见,亦可能有假,需以本心辨之。”

    nbsp陈云生牢记在心,辞别禅师,往东南方行去。

    nbsp越近古战场,越是荒凉。残垣断壁间,似有无数眼睛窥视。阴风阵阵,吹得人毛骨悚然。陈云生握紧佛珠,以重瞳观四周,见黑气弥漫中,时有冤魂飘荡,但都不敢近身。

    nbsp至一破败古庙前,黑气最浓。陈云生深吸一口气,推门而入。

    nbsp庙中蛛网密布,神像残破。中央一团黑雾翻滚,隐约可见其中有个身影。见有人来,黑雾中传出嘶哑声音:“何方修士,敢扰本座清修?”

    nbsp陈云生定睛看去,见黑雾中是个青面獠牙的妖物,正在吸食几个模糊的魂灵。他强镇定心神,道:“妖孽为祸世间,今日特来收你!”

    nbsp妖物大笑:“就凭你这文弱书生?正好做本座点心!”说罢化作黑风扑来。

    nbsp陈云生急忙举起佛珠,佛珠发出金光,逼退黑风。妖物吃痛,怒吼一声,庙中突然出现无数幻象:先是小莲哭喊着跑来,后是镇民举着火把要烧死他,最后是那无名先生冷笑:“区区凡人,也敢与妖斗?”

    nbsp换作常人,早被幻象所惑。但陈云生牢记禅师教诲,闭目凝神,以心观物。重瞳灼热,看破虚妄,见妖物真身正悄悄绕到他身后,欲施偷袭。

    nbsp陈云生猛然转身,将佛珠掷出:“破!”

    nbsp佛珠金光大盛,正中妖物。惨叫声中,妖物现出原形——竟是只硕大的三眼蟾蜍!佛珠紧紧套在它身上,越收越紧。

    nbsp“法师饶命!小妖再不敢为恶!”蟾蜍哀嚎求饶。

    nbsp陈云生心有不忍,但想起被吸食的冤魂,硬起心肠:“你害人无数,岂能轻饶?”诵念禅师所传咒语,佛珠光芒更盛,蟾蜍在金光中渐渐化作青烟,消散无形。

    nbsp妖物既除,庙中黑气渐散,无数魂灵现身向陈云生鞠躬致谢,随后消散空中,应是往生去了。

    nbsp陈云生疲惫不堪,跌坐在地。忽见地上留有一物,拾起一看,是面小铜镜,与无名先生所赠一模一样,只是镜面已裂。

    nbsp回明心寺后,慧明禅师见之大喜:“施主功德无量!此妖为祸百年,今终得除。”又见铜镜,叹道,“此镜原是寺中宝物,后被妖物盗去,炼为害人之器。今镜裂功成,亦是定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陈云生在寺中休养数日,与禅师论道,获益良多。临别时,禅师道:“施主已明重瞳真义:非为自炫,非为骇俗,乃为护善惩恶,匡扶正气。世间虽大,何处不可容身?”

    nbsp带着禅师所赠经书和新的感悟,陈云生下山归乡。此时他已心态平和,不再在意他人眼光。

    nbsp回清溪镇后,他依旧读书教书,但遇有邪祟怪异之事,便暗中以重瞳相助。久而久之,乡人渐知他的异能是用于善举,态度也从恐惧转为敬重。

    nbsp一年后,清溪镇突发瘟疫,染病者众。赵大夫束手无策,陈云生以重瞳观之,见疫气如黑雾笼罩全镇,源自镇西污染的水井。他立即告知乡绅封井,又上山采来特定草药,熬制汤药分发百姓。

    nbsp瘟疫得控后,镇民感激不尽,集资为陈云生翻新屋舍。他坚辞不受,只求在镇中设一学堂,让贫苦孩童也能读书识字。

    nbsp自此,清溪镇民皆称陈云生为“重瞳先生”,不再视其为异类,反以为荣。他终身未娶,潜心教学助人,活到八十高龄。

    nbsp临终那夜,他见无名先生与慧明禅师携手而来,含笑相迎。次日弟子入室,见先生安详辞世,手中握着那面裂开的铜镜。镜中映出的双眼,重瞳清晰可见,似含无限智慧。

    nbsp清溪镇志载:陈云生,字明远,号重瞳先生。目生双瞳,能见阴阳,一生行善,乡人敬之。后无疾而终,享年八十有一。

    nbsp异史氏曰:目生重瞳,世所罕见。然非凡异必为灾祸,亦看持者何用。云生初因异遭排斥,后以异造福乡里,是其善心不改故也。世人常以貌取人,以异为怪,殊不知真怪在人心不在人貌。心存善念,目生双瞳何妨?心藏奸邪,目如常人亦可怕矣!

    喜欢。

第162章 重瞳[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