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不良人之大唐麒麟侯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4章 咸通十年[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wo.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深秋,长安城笼罩在一片压抑的阴霾中。唐宣宗李忱驾崩的哀诏刚传满天下,宫中便爆出惊天秘闻——权倾朝野的两大宦官马元贽、仇公武竟同日暴毙于府中,府内财物分毫未动,唯有案头各压着半枚青铜虎符。消息传出,朝野震动,百官私下揣测,却无一人敢深究——毕竟新帝李漼已在灵前即位,谁也不愿触这新朝的霉头。

    nbsp起初,长安百姓还抱着期待。他们念着“大中之治”的恩惠,盼着新帝能延续宣宗的勤政。可没过半年,李漼便亲手撕碎了这份期待。他下旨废除宣宗推行的“考课法”,将漕运、盐铁之权尽数交给外戚;又罢黜了十余名直言敢谏的御史,换成了一群阿谀奉承的宠臣。不到一年,江淮粮价暴涨三倍,剑南道的赋税翻了两番,街头巷尾尽是流民的哀嚎。有老妇在朱雀大街上哭骂,说“还我小太宗”,被金吾卫当场杖责,却引得更多人偷偷抹泪——谁都记得,宣宗在位时,即便寒冬腊月,宫门口也会设粥棚,而如今,皇宫内的上元灯会办得比往年更奢华,宫外却有人冻毙于城墙根下。

    nbsp时光荏苒,转眼到了咸通十年(公元869年)九月。安徽宿州传来捷报,庞勋起义军主力被击溃,其本人战死沙场。可这份“捷报”却没让朝堂轻松半分——这场历时一年的起义,已撼动了大唐的根基,从徐州到泗州,沿途州县的官仓被焚、驿道被毁,更有数十万流民涌入关中,长安的粮荒愈发严重。

    nbsp这日午后,大明宫紫宸殿内,檀香袅袅。李漼斜倚在龙椅上,目光落在阶下戴着斗笠面具的身影上,语气平淡无波:“既然他铁了心要出宫,便随他去。国师,路上还需劳你多照看。”

    nbsp斗笠下的袁天罡微微颔首,声音透过面具传出,带着几分沙哑的磁性:“陛下放心,臣会暗中护佑。”说罢,他转身离去,玄色道袍扫过青砖地面,没留下半点痕迹。

    nbsp袁天罡刚走,殿外便飘进一道黑影。天立星单膝跪地,声音冷得像冰:“陛下,江南盐商、蜀地矿主那边,已收齐半数财宝,都存在龙门石窟的暗库里。”

    nbsp李漼指尖轻轻敲击着龙椅扶手,眸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另一半,等下一任皇帝即位,也该收得差不多了。”他忽然抬头望向殿外的流云,喃喃自语,“大唐积弊已深,若不刮骨疗毒,迟早要亡。朕今日背负这骂名,总有一日,后人会懂。”

    nbsp此时的宫门外,朱雀大街上正传来一阵少年人的欢呼

第34章 咸通十年[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