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不良人之大唐麒麟侯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章 归朝[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wo.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nbsp;  nbsp而在城东安康坊,武府后院的绣楼里,烛火映着铜镜中少女清瘦的脸庞。

    nbsp武照攥着母亲杨氏塞来的银簪,听着楼下兄长武元爽与武元庆的对话。

    nbsp34;今年圣上广选秀女,那杨氏生的好女儿,正该送去宫中。34;

    nbsp话语里带着算计的笑意,惊飞了檐下栖息的寒鸦。

    nbsp少女望着镜中自己倔强的眉眼,将银簪狠狠别进发髻,铜镜映出的眸光,比长安冬夜的霜还要冷。

    nbsp与此同时,太极殿内烛影摇红。袁天罡身着道袍,身影在摇曳的光影中更显神秘莫测。

    nbsp李世民摩挲着案头《氏族志》的稿本,忽然抬眼:

    nbsp34;国师,太子跛足难承大统,朕若另立储君;

    nbsp话音未落,袁天罡已伏地叩首,宽大的广袖垂落如鹤翼:

    nbsp34;陛下,天机示警,东宫星象虽暗,然贸然更易,恐生血光。34;

    nbsp殿外传来更鼓声,沉沉夜色中,长安城的万家灯火渐次熄灭。

    nbsp李世民望着窗外高悬的弦月,想起白日里李承乾拖着病腿向他请安时,额间汗湿的青巾。

    nbsp他挥退袁天罡,独留孤灯一盏,案上未写完的诏书被夜风吹起,34;太子34;二字在月光下忽明忽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长安西市的酒旗在暮春的风里翻卷,卢兆玄将青瓷酒盏重重磕在梨木桌上,溅出的酒水在34;遗风34;的匾额下泛着冷光。

    nbsp这位没落的范阳卢氏子弟睨着醉眼,指着墙上临摹的《兰亭序》残卷嗤笑:

    nbsp34;世人皆道右军笔法冠绝古今,不过是仗着琅琊王氏的门第罢了!34;

    nbsp邻座的王山捏着酒碗的手指骤然收紧。他作为长孙无忌府上的耳目,对34;门第34;二字格外敏感——自《氏族志》开编,满长安城都在暗中较劲儿,连茶楼酒肆的跑堂都能背出几页氏族谱系。

    nbsp当卢兆玄醺醺然说出34;关陇李氏不过是陇西戍卒之后34;时,王山惊得碰翻了茶盏,滚烫的茶水在青砖上蜿蜒成暗红的血痕。

    nbsp暮色初临时,这个消息已呈现在长孙无忌的檀木案头。

    nbsp次日早朝,金銮殿的蟠龙柱在晨光中泛着冷冽的光。

    nbsp李世民猛地拍碎手中的玉镇纸,碎玉迸溅间,34;立刻缉拿卢兆玄!34;的怒喝震得殿角铜铃嗡嗡作响。

    nbsp魏征却在此时撩起赭色朝服,长跪于丹墀之下:

    nbsp34;陛下!因一言而诛士,恐寒天下文人之心。昔年曹操焚书,刘秀纳谏,圣德岂容因私愤而损?34;

    nbsp他白发苍苍的头颅抵着冰凉的地砖,殿外的风声卷着槐花香灌进来,却压不住帝王粗重的喘息。

    nbsp退朝后,长孙无忌捧着食盒踏入御书房。

    nbsp翡翠色的琉璃碗里,菠菜煨豆腐浮在奶白色的汤汁中,碧绿与乳白相映成趣。

    nbsp34;魏大人最爱这道市井小菜。34;长孙无忌压低声音,

    nbsp34;陛下若赐宴致歉,既能消气,又显明君雅量。34;

    nbsp李世民望着碗中翡翠般的菜叶,忽然想起魏征前日谏言时脖颈暴起的青筋。

    nbsp他舀起一勺豆腐送入口中,舌尖泛起的清鲜竟让怒意淡了几分。

    nbsp待第二日早朝,他掷下朱批的手谕:

    nbsp34;卢兆玄诽谤之罪,罚俸三年,禁足百日。34;

    nbsp与此同时,长安城里悄然掀起一股奇异风潮。鸿胪寺张贴黄榜,愿以百金收购任何带34;王34;字的物件——从王羲之的摹本到百姓家中的王氏宗谱,甚至孩童描红用的34;王34;字残纸。

    nbsp西市的当铺前排起长队,持着泛黄书页的老者与抱着木牌的商贩挤作一团。

    nbsp而这场由帝王掀起的文字狂潮背后,暗藏的是对琅琊王氏千年门第的无声较量。

    喜欢。

第14章 归朝[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