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北宋靖康耻灭吾主沉浮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89章 汴梁门迎銮[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wo.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靖康元年七月十八的日头,像是被熔金浇过似的,悬在汴京城上空,把青砖铺就的御道晒得发烫,连空气里都飘着股燥热的尘土味。

    nbsp汴梁门早已敞开,朱红的城门柱被日头映得发亮,城楼上的黄龙旗猎猎作响,风里却没半分凉意——满朝文武穿着簇新的绯色、紫色朝服,站在城门下的御道两侧,汗湿的朝服贴在背上,却没一人敢抬手擦汗,只齐刷刷地朝着东方远眺,连呼吸都放轻了些。

    nbsp蔡京站在文官队伍最前头,手里攥着块象牙笏板,指节都泛了白,因为他除了是五辅臣之一还是暂代礼部尚书。

    nbsp他刚又悄悄瞥了眼身后的几位重臣,见户部尚书侯蒙正皱着眉捻须,礼部侍郎王若虚则不停地踮脚往远处望,心里不由泛起股焦躁。

    nbsp昨儿个陛下还派内侍传旨,说“此番班师不过例行公事,无需铺张,简礼迎之即可”,皇后也私下召他入宫,叮嘱千万别搞太张扬,免得落个“穷兵黩武”的话柄。

    nbsp可今儿个一大早,几位老臣就堵在政事堂门口,跟他闹得脸红脖子粗,连太上皇那边都遣了人来传话,这事儿愣是拧成了死结。

    nbsp“蔡相公,”身后忽然传来一声沉喝,蔡京回头,见御史中丞张卫正盯着他,那双眼睛亮得吓人,“日头都过午时了,迎銮的仪仗还没整妥帖,你这是要让陛下和将士们在城外等吗?”

    nbsp蔡京赶紧拱手,脸上堆着几分无奈:“张中丞息怒,不是老夫不愿,实在是陛下有旨……”

    nbsp“陛下的旨意在社稷功绩面前,当让三分!”没等蔡京说完,副枢密使种师道就往前迈了一步,他穿着一身铠甲,虽已年近花甲,腰杆却挺得笔直,铠甲上的铜扣在日头下闪着冷光,“你且说说,自太祖皇帝定鼎中原以来,哪朝哪代有过这般功绩?

    nbsp两个月!不过两个月啊!”种师道的声音陡然拔高,引得周围的官员都看了过来,他却不管不顾,指着东方的官道,手都在抖,“那金国是什么样的虎狼之师?

    nbsp当年破辽只用了两年,打咱们汴京城时,兵临城下不过三日,满朝文武都吓得要迁都!

    nbsp可陛下呢?陛下这次御驾亲征,率领的百万将士,不到两个月内,就把偌大的金国,曾经的强国灭了——这不是丰功伟绩,什么是丰功伟绩?”

    nbsp“种枢密使说得对!”吏部尚书陈大人也凑了过来,他平日里最是沉稳,今儿个却红了眼眶,“老夫还记得去年冬天,金兵围汴梁,城门外到处是逃难的百姓,宫里的内侍都在偷偷收拾行李,连太上皇都吓得要去亳州‘祈福。

    nbsp可如今呢?金国没了!那些杀我百姓、抢我财帛的女真人,再也不敢南下了!这样的陛下,难道不该用最隆重的仪式迎接?难道还要像迎个寻常官员似的,让他孤零零地进城?”

    nbsp蔡京被说得哑口无言,只能擦了擦额头的汗,心里却犯嘀咕:陛下向来不喜铺张,要是真搞这么大动静,回头怪罪下来,谁来担责?

    nbsp可没等他想出对策,远处忽然传来一阵马蹄声,紧接着,一个内侍骑着快马奔了过来,翻身下马时差点摔了个趔趄,手里的明黄圣旨都晃掉了一角。

    nbsp“太上皇有旨——”内侍跪在地上,高举圣旨,声音都在发颤,“陛下灭金,救大宋于危亡,挽社稷于倾倒,此功盖过太祖、太宗!汴梁门迎銮仪式,须依最高规格筹办:满朝文武皆着朝服出迎,銮驾用天子仪卫,汴京城百姓可自愿列于道旁,凡迎銮者,皆赐粟米二石!钦此!”

   

第389章 汴梁门迎銮[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