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是正德帝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95章 守仁献边策[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wo.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工部尚书席书近来目疾愈重,视物昏昏然,连案上的奏稿都得凑到鼻尖前才辨得清字迹。这日晨起,他扶着案几叹了口气,终是让幕僚拟了份请假调治的疏稿,亲自蘸了朱砂点了落款,递进宫去。

    nbsp未过晌午,宫里便传回消息:万岁爷照准了。不多时,司礼监的陈敬便带着小内侍来了,捧着个描金漆盒,身后跟着的人提着食盒,里头是御赐的酒馔。

    nbsp唬的席书赶紧大开中门迎接。

    nbsp邀请陈敬进了正堂,主客又寒暄一阵方就坐。

    nbsp陈敬笑道道:“席尚书,万岁爷闻您欠安,特命奴婢来瞧瞧。这是御赐的点心酒肴,还有万岁爷亲手写的手敕,说是给大人解闷儿的。”

    nbsp席书眼睛不舒服,便眯着眼谢了恩,亲自接过那手敕,自个儿凑过去看nbsp——nbsp字是皇帝惯常的龙飞凤舞,末了还附着一阕新词。待陈敬走后,席书叫人取来宣纸,小心翼翼将那词誊写了,晾在一旁的竹架上。

    nbsp送走了陈敬,左右清客们早围了过来,待墨迹稍干,便凑着看。席书用手指点着词稿,慢悠悠道:“你们瞧,这词里‘苦菜‘榴花的字眼,倒不失农家本真,别是一番滋味呢。”

    nbsp众人顺着他的手指看去,见末句写着nbsp“盈亏月,天然顺应,小满是追求”,都抚掌赞道:“东翁说的是!‘小满二字最是妙,知足常乐本就难得,顺应天道更见境界,万岁爷这心思,实在通透。”nbsp一时间,书房里满是赞叹声,你一言我一语,都说这词虽不似宫廷体那般华丽,却透着一股子朴拙的真意。

    nbsp正说着,一个穿月白长衫的清客轻轻摇着扇子,叹了口气,声音不高不低,却恰好让众人听见:“只是……nbsp今上于释道、番僧、回教这些,未免太上心了些,佛郎机的僧侣才刚进宫辩过道,这月底,陕西岷州的剌麻又要来朝贡。先帝在时,最是重儒学纲常,今上这般,实在……nbsp可惜了。”

    nbsp这话一出,书房里霎时静了静。谁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远的不说,就说前几日,连那位以儒学立身的王守仁,竟也上了道疏,力劝皇帝重视这些僧众朝贡的事,还说要nbsp“厚待朝贡,彰示恩威”,甚至提议在边境茶马司开什么nbsp“僧市”,用佛教信物、茶叶跟蒙古人交易,说什么nbsp“顺其宗教之俗,解其物资之需”,还道蒙古人见朝廷借僧众通好,便知nbsp“无征伐之心”,能消弭隔阂。

    nbsp席书闭了闭眼,拿起案上的茶盏抿了口,没接话。左右清客们交换了个眼神,有的摇头,有的咂嘴,终究是把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nbsp——nbsp皇家的事,哪是他们能随便议论的?唯有那阕御词还晾在竹架上,风从窗缝里溜进来,吹得纸角轻轻颤动,倒像是替这满室的沉默添了点声息。

    nbsp乾清宫的暖阁里,夏日的暑气被隔在重重帘幕之外,只余下冰鉴里透出的丝丝凉意,混着案上香炉的清芬,倒也清爽宜人。

    nbsp朱厚照斜倚在铺着孔雀蓝软缎的御榻上,手里捏着内阁刚送进来的揭帖,眼角尽是对着笑。

    nbsp窗外的日头正烈,蝉鸣声嘶力竭地撞着窗棂,却扰不了暖阁里的几分闲适。

    nbsp他漫不经心地摩挲着揭帖边缘,逐字逐句看下去,看

第495章 守仁献边策[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