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慕容世家之燕国传奇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5章 拓跋硅挥师南征[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wo.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起半月前,慕容宝为了搜刮钱财填充后宫,竟下令取出先帝陵寝里的陪葬玉器变卖。那时她便预感,这后燕的局势怕是要变了。

    nbsp幽州渔阳郡的烽火台刚燃起狼烟,长孙肥的骑兵已踏碎了城门外的冰面。马蹄扬起的雪沫溅在甲胄上,瞬间凝成细碎的冰碴,在朝阳下闪烁着冷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他勒住马,眯眼望着城头慌乱的燕军,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冷笑nbsp——nbsp这些人连弓都拉不稳,多半是临时强征的百姓。慕容宝把精锐都留在中山自保,竟派这样的队伍守护幽州马场,实在是昏聩到了极点。

    nbsp身后的参军忍不住问道:“将军,敌军阵脚已乱,要不要趁势攻城?”

    nbsp长孙肥马鞭指向城外的粮仓,语气坚决果断:“烧了它!但别碰城墙。主上说了,要让慕容宝觉得幽州随时会丢,却猜不透咱们的兵力。动静越大越好,就是不能真把城拿下。”

    nbsp火把被扔进粮仓的瞬间,干燥的粮草轰然燃烧,火借风势,迅速蔓延成一片火海,滚滚黑烟直冲云霄,数十里外都能望见。

    nbsp幽州刺史慕容豪在城楼上看得魂飞魄散。他本就没打过几场硬仗,此刻双腿抖得如同筛糠,连声催促亲卫:“快!快派使者去中山求援!就说……nbsp就说魏军三万压境,渔阳快守不住了!”

    nbsp第一封求救信送出后,他仍觉不够,又追发第二封,改口称nbsp“魏军五万围城”;第三封更是离谱,竟说nbsp“十万大军猛攻,渔阳危在旦夕,臣愿死战,恳请陛下速发援兵”。信使出发前,他还特意咬破手指,在信纸上按了个血印,仿佛这样就能显得更加恳切。

    nbsp中山宫内,慕容宝如热锅上的蚂蚁,绕着龙椅团团转。他一会儿拍着案几怒吼:“幽州是燕军的马场,丢了它,咱们的骑兵去哪找马?慕容德呢?让他立刻带兵去救!”nbsp一会儿又突然跺脚,满脸焦虑:“可晋阳刚丢,要是分兵去救幽州,常山怎么办?拓跋珪要是趁机打过来,谁来防守?”

    nbsp慕容轩急得额头冒汗,上前一步说道:“陛下!长孙肥那点兵力撑死两万,烧粮仓、毁马场,全是虚张声势!拓跋珪的主力分明在常山方向,您若分兵东援,正中他的下怀!”

    nbsp他解开甲胄,露出肩上的箭伤nbsp——nbsp那是上次随慕容垂出征时留下的:“臣愿带五千精兵驰援常山,只要守住十日,等邺城的王叔派兵策应,定能击退魏人!”

    nbsp林婉清也上前劝谏,声音中带着一丝急切:“陛下,常山是河北中枢,连接中山、邺城、信都,一旦丢失,三城就会成为孤岛,再难相互呼应。当务之急是集中兵力守住常山,待稳住阵脚,再图收复并州、幽州也不迟。”

    nbsp她展开随身携带的舆图,上面用红笔圈出的常山如同一个关键的绳结:“您看,从中山到常山三日可达,而邺城的援军五日便能赶到,只要两军汇合,魏人必不敢久留。”

    nbsp然而,就在这时,慕容豪的第四封求救信送到了,信纸上沾着暗红色的血渍nbsp——nbsp后来才知道是杀鸡时不小心溅上的,字迹潦草得几乎难以辨认:“魏军已开始攻城,臣身受重伤,渔阳旦夕可破!陛下若再不发援兵,臣只能以死谢罪,幽州全境危矣!”

    nbsp慕容宝看着血书,终于崩溃了,他嘶吼着打断众人的劝谏:“够了!都别说了!传旨,慕容德率三万精兵驰援幽州!朕亲自坐镇常山,看拓跋珪敢不敢来!”

    nbsp他像是突然找回了勇气,猛地一拍案几,却没注意到指节都在颤抖。

    nbsp旨意发出的当夜,拓跋珪的中军已抵达常山城外。守将石越站在城头,望着城下黑压压的魏军,甲胄在火把的映照下泛着冷光,一眼望不到边际。

    nbsp他身后的亲兵低声说道:“将军,昨日慕容宝派来的‘校阅使刚走,不仅收走了咱们麾下的三百荫户,还说您‘私藏兵力,意图不轨,这不明摆着猜忌咱们吗?”

    nbsp石越沉默片刻,目光扫过城墙上那些面黄肌瘦、眼神涣散的士兵nbsp——nbsp他们大多是被强征的荫户子弟,家里的田产刚被朝廷夺走,此刻哪里还有心思守城?

    nbsp他忽然长叹一声,缓缓举起了降旗。那面旗升起的瞬间,城下的魏军爆发出震天的欢呼,而城上的燕军,竟无一人反抗。

    nbsp常山陷落的消息传到中山时,慕容宝正在清点新收的荫户名册,试图从这些数字中寻找一丝慰藉。

    nbsp当太监尖声报出nbsp“常山失守”nbsp四个字,他猛地将名册摔在地上,歇斯底里地大喊:“石越这个叛徒!朕要诛他九族!把他的祖坟刨了!”

    nbsp可当慕容轩脸色凝重地告知他nbsp“常山一丢,河北七十余城守宰或降或逃,如今只剩中山、邺城、信都三城还在咱们手中”nbsp时,他突然像被抽走了所有力气,瘫坐在地,眼泪鼻涕流了一脸:“怎么会这样……nbsp怎么会这样……nbsp父亲在时,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事……”

    nbsp殿外的风雪愈发猛烈,吹得宫灯摇摇欲坠,仿佛随时都会熄灭。慕容轩望着这位六神无主的君主,心中涌起一阵悲凉nbsp——nbsp失去了慕容垂这根定海神针,后燕的天空,似乎真的要崩塌了。

    nbsp他想起先帝临终前,枯瘦的手指紧紧抓着他的手腕,断断续续地说:“轩儿,守住……nbsp守住这三城,就还有希望……”nbsp可如今,希望正像殿外的雪一样,被狂风卷得越来越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三日后,慕容德的援军刚到幽州边界,便收到了渔阳nbsp“已被魏军焚毁”nbsp的消息nbsp——nbsp其实长孙肥烧了粮仓便带着人马撤离了,只留下一座空城。

    nbsp此时的邺城,慕容德站在城头望着北方,霜雪落满了他的鬓发,手中紧攥着一封从中山辗转送来的信,是慕容轩写的:“王叔,中山危殆,魏人已在城外联营,陛下却还在清查私兵……”

    nbsp老王爷看完信,突然将信纸揉成一团,朝着北方狠狠唾了一口nbsp——nbsp唾的不是魏军,而是那个扶不起的慕容宝。

    nbsp盛乐宫的铜炉依旧燃烧着松脂,散发出阵阵松香。拓跋珪手中的舆图,用朱笔圈出的中山、邺城、信都,像三颗孤立无援的棋子,在地图上显得岌岌可危。

    nbsp“主上,”nbsp张衮捧着新绘的舆图进来,眼中满是自信,“后燕已不足为惧。”

    nbsp拓跋珪望着舆图,眼神中透露出志在必得的光芒,仿佛整个天下已在他的掌控之中。他握紧拳头,心中的雄心壮志如熊熊烈火般燃烧:“后燕的衰落,是上天赐予我大魏的机遇。朕要让大魏的旗帜插遍中原大地,建立一个前所未有的庞大帝国!”

    nbsp此刻的他,脑海中已然勾勒出一幅宏伟蓝图:以中山为根基,逐步向南扩张,扫平各路诸侯,最终一统天下。那些曾经仰望慕容垂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如今,他拓跋珪才是这乱世的主宰,是即将登上巅峰的王者。

    nbsp而在慕容宝这边,他还沉浸在常山失守的震惊与恐惧之中,完全没了主意。中山城内人心惶惶,大臣们各怀心思,有人暗中与魏军勾结,企图为自己谋条后路;有人则主张坚守,可又拿不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慕容宝在这一片混乱中,越发显得无助和迷茫,他不断地询问身边的人该如何是好,却始终得不到让他安心的答案。

    nbsp慕容轩和林婉清心急如焚,他们深知此时的后燕已危在旦夕。尽管慕容宝昏聩无能,但为了完成慕容垂的临终嘱托,他们仍倾尽全力。慕容轩四处奔走,试图集结剩余的兵力,重新布置防线;林婉清则利用自己的智谋,安抚人心,稳定城内局势。他们希望能在这绝境中寻得一线生机,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也要守护住后燕最后的尊严。

    nbsp然而,局势对后燕愈发不利。仿佛一切都如命运的安排,北魏这边似乎得到了上天的眷顾,所有的天时和有利条件都站在了他们那边。

    nbsp后燕就像一个被抽掉脊梁的巨人,失去了主心骨慕容垂,又遭遇慕容宝的昏庸统治,内部矛盾重重,人心离散,一点点地失去了抵抗的能力。每一次的决策失误,都像是在加速后燕的灭亡,而北魏则如日中天,一步步朝着胜利迈进。

    nbsp信都的攻防战愈发激烈,慕容凤拼死抵抗,却难以抵挡魏军的猛烈攻势。后燕内部的腐朽和争权夺利,使得信都的防守力量不断被削弱。慕容世家的子弟们,有的为了私利暗中与魏军勾结,有的则在城中制造混乱,导致军心民心大乱。

    nbsp终于,在北魏强势进攻和后燕内部重重问题的双重夹击下,信都失守。慕容凤被俘,他宁死不屈,最终壮烈殉国。信都的陷落,如同压垮后燕的最后一根稻草,让后燕仅存的中山和邺城陷入了更加孤立无援的境地。

    nbsp中山城内,慕容宝得知信都失守的消息后,彻底崩溃。他瘫倒在龙椅上,眼神空洞,嘴里喃喃自语着:“完了,一切都完了……”nbsp慕容轩和林婉清看着这位绝望的君主,心中满是悲凉。他们知道,后燕的灭亡或许已无法避免,但他们依然不愿放弃,试图在这最后的时刻,为后燕争取一丝生存的希望。

    nbsp而此时的拓跋珪,正率领着魏军,如秋风扫落叶般朝着中山和邺城逼近。他的目光坚定,心中充满了对天下的野心。后燕的命运,已然被他紧紧握在手中,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王朝,即将在历史的长河中落下帷幕,而一个新的时代,正随着北魏的崛起缓缓拉开序幕。

    喜欢。

第175章 拓跋硅挥师南征[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