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姚苌的最终宿命(五)[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wo.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 nbsp姚兴连忙跪地叩谢,言辞恳切:“多谢施主不杀之恩!我若继位,必当以仁治国,善待百姓!若有违背,天诛地灭!我向你保证,我一定会让关中百姓过上好日子,绝不会让他们再受战乱之苦。”
nbsp鸠摩罗什欣慰地笑了,口中念道:“阿弥陀佛,善哉善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施主此举,功德无量。这世间,少一分仇恨,便多一分安宁。”
nbsp林婉清和慕容轩对视一眼,转身离开了太极殿。他们的背影在摇曳的光影中显得有些落寞,却又带着一种释然。他们知道,这场恩怨并没有真正结束,但他们选择了一条更艰难,也更有意义的路。
nbsp林婉清和慕容轩离开后,姚苌被小心翼翼地抬回了寝宫。他的伤势极为严重,胯下要害之处的伤口不断流脓,散发出阵阵恶臭,高烧更是持续不退,整个人神志不清,时而昏迷,时而在梦中呼喊苻坚的名字,时而又哭又笑,样子凄惨无比。
nbsp姚兴衣不解带地守在他床前,亲自为他喂药、擦身,悉心照料。看着父亲痛苦的模样,姚兴心中既心疼又自责,他想:“父亲啊,你一生争权夺利,却落得如此下场,这究竟是为何呢?”
nbsp鸠摩罗什也时常前来探望,为他诵经祈福,希望能减轻他的痛苦,化解他心中的罪孽。在姚兴的悉心照料下,姚苌的病情偶尔会有所好转,但终究是回天乏术。
nbsp一个月后,姚苌在弥留之际,终于用尽最后一丝力气下旨传位给姚兴。他颤抖着拉着姚兴的手,气息微弱,断断续续地说:“儿啊……爹对不起你……也对不起苻坚……你继位后,一定要……善待百姓……爹这一辈子,做错了太多……”说完,便缓缓闭上了双眼,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一代奸雄,就这样在屈辱和悔恨中结束了他充满争议的一生。
nbsp姚兴继位后,果然履行了自己的承诺,以仁治国。他下令释放了被关押的前秦旧部,给予他们重新生活的机会;同时,减免了百姓的赋税,让民众得以休养生息;还大力鼓励农桑,使得关中地区的经济逐渐复苏。此外,他尊鸠摩罗什为国师,大力弘扬佛法,倡导慈悲与宽容的理念。
nbsp在他的治理下,关中渐渐恢复了生机,百姓们安居乐业,纷纷称赞他是一代明主。街头巷尾,人们都在传颂着姚兴的善举,孩子们在田野间嬉笑玩耍,老人们在村口悠闲地晒着太阳,年轻的男女们辛勤劳作,脸上洋溢着对未来的憧憬。
nbsp姚苌,无疑是十六国乱世中一个极具矛盾与争议的人物。他既是后秦的建立者,在乱世中开辟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却又是背负着“弑主背恩”骂名的乱世奸雄,其行为饱受后世诟病。
nbsp早年,姚苌依附于苻坚的前秦,凭借自身的勇猛与智谋,在战场上屡立战功,逐渐崭露头角。苻坚对他信任有加,委以重任,将他从一个普通将领提拔为手握重权的一方诸侯。然而,淝水之战后,前秦元气大伤,局势动荡不安,姚苌抓住这个时机,脱离前秦的控制,最终缢杀旧主苻坚,建立后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这一系列举动,尽显乱世军阀的投机本质,为了权力不择手段。他的内心或许也曾有过挣扎,但在权力的诱惑面前,他最终还是选择了背叛。他以为,拥有了权力就能掌控一切,却没想到,这权力也将他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nbsp其统治手段残暴,晚年性情愈发乖戾。例如,仅因厨子炖肉稍老,便下令活埋御膳房三十人。这种残暴行径,一方面源于乱世生存的残酷压力,在那个弱肉强食的时代,他或许认为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树立权威;另一方面,也与他弑主后的心理失衡密切相关。对苻坚的愧疚与恐惧,转化为对他人的残酷报复,以极端的方式来宣泄内心的不安。
nbsp房玄龄在《晋书》中毫不留情地批判其“弑主背恩”“虽假名号,实同盗匪”,一针见血地指出他背叛旧主的道德污点,将其行为定性为与盗匪无异。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称其“不仁而得天下,斯亦酷矣”,认为他靠背叛与残暴手段获取天下,是“乱臣贼子”的典型代表。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虽也承认其“有雄才”,但着重强调“其德不足以配之”,指出他虽有一定的才能,却缺乏治国者应有的仁心与品德。
nbsp姚苌的一生,是十六国乱世的真实写照。在那个道德崩坏、秩序混乱的时代,生存法则往往压倒了伦理纲常。他的崛起与统治,既是对乱世秩序的破坏,也是乱世权力逻辑的极端体现。尽管他建立后秦的举动,为后来姚兴时期的相对稳定奠定了基础,但因其手段卑劣与统治残暴,终究难以摆脱历史对其“奸雄”的负面评价。
nbsp姚苌的一生与苻坚和慕容垂紧密相连,他们之间的恩怨情仇,深刻地诠释了姚苌“乱世奸雄”的本质。
nbsp苻坚对姚苌有知遇之恩,将其从羌族降将一路提拔为手握重权的一方将领,对他信任有加。苻坚不仅给予他高官厚禄,还对他的军事才能赞赏有加,将重要的战役交给他指挥。然而,姚苌却在淝水之战后前秦崩溃的关键时刻,趁势发难,最终缢杀苻坚。这种“弑主背恩”的恶行,成为他永远无法洗刷的道德耻辱。
nbsp他晚年常在梦中呼喊苻坚之名,弥留之际向姚兴忏悔“对不起苻坚”,但这更多是源于弑主后的心理负担与恐惧,而非真正的良知觉醒,无法改变他背叛的事实。每当夜深人静,他独自一人时,苻坚临死前那绝望的眼神总会浮现在他眼前,让他冷汗淋漓,无法入眠。
nbsp与慕容垂相比,姚苌所谓的“雄”更显投机与阴狠。慕容垂虽同样借助苻坚的信任来实现复国大业,但他的崛起依靠的是鲜卑部族强大的凝聚力以及自身卓越的军事才能。即便年逾七十,仍能凭借实力横扫河北,其成就建立在实打实的能力之上。
nbsp而姚苌建立后秦,更多依赖权谋算计与残酷手段。他既没有慕容垂那样深厚的部族根基作为支撑,也缺乏长远的治国格局与规划,他作为乱世军阀的残暴与无底线展现得淋漓尽致。两人曾为争夺关陇霸权展开激烈交锋,慕容垂凭借强大的实力大败姚苌,使其“单骑奔还长安”,这一结果再次印证了姚苌的“奸”终究无法与真正的“雄”相抗衡。
nbsp在那个风云变幻的乱世,实力与品德的较量,决定了他们不同的命运轨迹与历史评价。姚苌虽曾一时风光无限,但最终还是在痛苦与悔恨中结束了一生,而他的故事,也成为了后人在评判历史人物时的一个典型案例,时刻提醒着人们,权力不应成为作恶的工具,而应以天下苍生为念。
喜欢。
第145章 姚苌的最终宿命(五)[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