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道衍论道[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wo.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道衍的目光在朱元璋的凝重和宋青书的急切之间缓缓扫过,嘴角似乎挂着一丝难以察觉的弧度。他双手合十,声音平缓却带着一股直指人心的力量:
nbsp“阿弥陀佛。吴王仁德,泽被苍生,此乃万民之福。宋真人心系社稷,锐意进取,亦是为国为民。倭患确如附骨之疽,久拖必成大患。然,吴王所虑之‘天和,宋真人所言之‘永绝后患,在贫僧看来,皆在‘因果二字之中。”
nbsp他顿了顿,那双深邃的眼睛仿佛看透了时空:“吴王仁慈,欲存倭国血脉,此为大善因。然,倭人秉性,非教化可速改。今日留一线生机,他日恐成燎原之火,反噬更烈,此或为恶果。宋真人欲行霹雳手段,斩草除根,此因可谓至刚至烈。若能毕其功于一役,彻底绝其复起之根,自是一劳永逸之善果。然……”
nbsp道衍的声音陡然低沉,带着一丝令人心悸的寒意:“此因种下,所结之果,其业力之深重,恐非一代人王可轻易背负。杀伐过重,戾气冲天,不仅折损上位及主将之福寿,更易使军心蒙尘,戾气反噬于国本。百年之后,史笔如刀,‘暴虐之名恐难避免。且,灭国绝祀,其地怨气积聚,百年难消,于日后治理亦是隐患。此……便是那刚烈之因,可能结出的荆棘之果。”
nbsp宋青书听得心头剧震,这道衍果然厉害!他并非简单地反对或支持,而是将两种选择的“因果”都赤裸裸地剖析出来,尤其是“彻底灭国”方案背后那令人不寒而栗的代价——折福折寿、军心戾化、历史污名、土地怨气!这正是朱元璋这种出身底层、笃信天命、又极度在意后世评价的帝王最忌讳的!
nbsp朱元璋的脸色果然更加阴沉,捻佛珠的手指几乎要捏碎。道衍的话,像冰锥一样刺中了他内心最深的隐忧。
nbsp宋青书知道,必须立刻扭转局面,提出一个能兼顾朱元璋“仁心”和他自己“绝后患”目标的替代方案。他深吸一口气,目光炯炯地看向朱元璋和道衍:
nbsp“吴王,大师所言因果,振聋发聩。是青书思虑不周,过于偏激。然倭患之烈,非比寻常,其民劣根性深入骨髓,纵使教化,非数代之功不可为,期间反复,遗害无穷。想那倭国自唐代便遣使前来我天朝学习,至今已历经数百年,却何曾改其劣根性?为大明千秋计,为沿海万民安,必须断其爪牙,绝其反扑之力!”
nbsp他停顿了一下,清晰地吐出那个残酷却“相对温和”的方案:“青书有一策,请吴王恩准:凡倭国成年男子,俘获之后,悉数施以宫刑,使其永绝后嗣!nbsp将其编为矿奴,终生于倭岛银山服役,为大明治炼银钱,赎其罪孽!此其一,可永绝其武士血脉传承,根除其武力根基。其二,得其劳力,开掘银矿,充盈国库,解我钱荒,利国利民。其三,不杀妇孺老弱,使其自生自灭于岛上,既显上位仁德,又可借其微弱之力维持矿奴基本生存所需,使其劳作不止。其四,断绝其繁衍,数十年后,倭岛自是一片荒芜,其种自绝,而大明得银山巨利,此消彼长,隐患自然根除。此乃‘断其根,绝其种,取其利,显其仁之策!虽仍有酷烈之处,却远胜于血流漂杵、怨气滔天之灭国屠戮!其业力因果,亦当大大减轻!”
nbsp禅房内一片死寂。窗外微风拂过竹叶的沙沙声都清晰可闻。
nbsp“阉……阉割……永为矿奴……自生自灭……”朱元璋喃喃重复着这几个词,脸色变幻不定。这个方案依旧狠辣,断绝了一个族群的未来,比单纯的杀戮更显阴毒漫长。但道衍所预言的那恐怖业力——折寿、戾气、暴虐之名、土地怨气——
第152章 道衍论道[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