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堡成验防与截粮布阵[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wo.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晨雾像一层薄纱,罩在狼山前哨堡的土墙上,将新砌的城垛衬得格外规整。王晏之踩着潮湿的石阶走上城墙,手里攥着《边堡验收格目》——nbsp这是按北宋枢密院颁布的标准制定的,共二十二条,从城墙厚度到粮窖防潮,每一项都有明确要求。杨继忠跟在身后,手里拿着测厚的木尺,额角还沾着未干的晨露。
nbsp“城墙厚度够吗?”nbsp王晏之指着墙面问道。杨继忠将木尺贴在墙上,读数后回道:“回大人,墙基厚三丈,城头厚一丈五,比规制还多五寸。您看,这夯土用了石灰和糯米汁,昨天用铁钎试了,只能扎进半寸。”nbsp他说着递过铁钎,杆身上的刻度清晰显示nbsp“半寸”nbsp印记nbsp——nbsp这是边堡nbsp“合格”nbsp的硬标准,若铁钎能扎进一寸以上,就要重新夯筑。
nbsp王晏之接过铁钎,亲自往墙上扎了扎,果然纹丝不动。他走到箭眼旁,俯身查看nbsp——nbsp箭眼呈外窄内宽的nbsp“喇叭形”,倾斜角度约三十度,正是阿古拉建议的设计。“站在这里射一箭试试。”nbsp王晏之对身旁的神臂弓手说。弓手搭箭拉满,羽箭穿过箭眼,精准射中墙外五十步的靶心,且身体完全藏在城垛后,从外面看不到半点身影nbsp王晏之点头,“这箭眼设计得好,既安全又不妨碍射击。”
nbsp城墙下,张三正带着工匠验收nbsp“守城器械”。三弓床弩的弓弦已调试完毕,工匠们正用沙袋测试射程nbsp——nbsp五十斤的沙袋被抛到百步外,砸在地上陷出深坑;城根下的擂石堆得整齐,每块都用麻绳捆着,旁边放着nbsp“绞盘”,只需两人转动,就能将擂石吊上城墙;城门后的nbsp“防御链”nbsp也已装好,十几根原木用熟铁链串起,牢牢固定在城门两侧的石柱上。“大人,这防御链能抗住五千斤的撞击,”nbsp张三拍着铁链,“就算辽军用撞车,也撞不开城门。”
nbsp晨雾渐渐散去,阳光穿透云层,照在堡内的粮窖上。赵虎正带着粮道兵检查粮窖nbsp——nbsp粮窖深三丈,底部铺着三层干草,中层撒石灰,上层盖油纸,四周的土墙还涂了一层nbsp“防潮泥”(用桐油、石灰、细沙混合制成)。“窖里能存三千石粟米,”nbsp赵虎掀开油纸,露出整齐码放的粮袋,“按每日五十石的消耗,够驻兵吃两个月,还预留了一百石应急粮,单独封存。”
nbsp归降的辽兵们也没闲着。阿古拉帮着检查nbsp“马厩”——nbsp马厩铺着干燥的艾草,四周通风,还砌了nbsp“排水沟”,避免雨水淤积;耶律忠则带着几名辽兵,在堡外的nbsp“环城壕”nbsp旁设置nbsp“警戒铃”——nbsp这是辽军常用的预警手段,将铜铃绑在壕沟的荆棘丛里,一旦有人靠近,触动荆棘,铜铃就会响。“大人,这警戒铃比斥候站岗更省心,”nbsp耶律忠解释,“夜里视线差,有铃响就能提前预警。”
nbsp午间的日头正烈,前哨堡的空地上,哈桑正在整合截粮队伍。参与截粮的共两百人,分为三队:前队五十人,由耶律忠带领,负责在落马坡前方nbsp“诱敌”——nbsp假装是溃散的辽军,将运粮队引入伏击圈;中队一百人,由李二郎带领,负责在坡上布nbsp“阻车阵”,撒阻车钉、架拒马;后队五十人,由哈桑亲自带领,负责截断运粮队的退路,防止辽军逃跑。
nbsp“耶律忠,你说说辽军运粮队的习惯。”nbsp哈桑对身旁的辽兵说。耶律忠蹲下身,在地上画草图:“辽军运粮队一般是五十辆粮车,配一百名护卫,前二十名是骑兵,后八十名是步兵,走得很慢,每天申时会在落马坡休息nbsp——nbsp那里有片树林,能遮阳,还有水源。”nbsp他指着草图上的树林,“咱们可以在树林里设伏,等他们休息时动手。”
nbsp张三带着工匠送来新做的nbsp“阻车钉”。这些钉子用熟铁打造,尖部呈nbsp“三棱形”,底部有倒钩,撒在地上后,无论怎么踩,都会有尖部朝上。“这钉子比普通尖钉厉害,”nbsp张三拿起一根,扎在木头上,“能扎穿辽军粮车的木轮,就算骑兵的马蹄踩上去,也会被扎穿。”nbsp他还带来了nbsp“信号筒”——nbsp用竹管制成,里面装着硫磺和硝石,点燃后会发出红色烟幕,用于各队之间传递信号。
nbsp王阿福赶着牛车,载着最后一批nbsp“截粮物资”nbsp赶到nbsp——nbsp车上有耐盐禾军饼、草药,还有李四特意做的nbsp“便携水囊”(用羊皮制成,装满水后能背在身上,不易漏水)。“哈桑大哥,李队长,这水囊每人一个,”nbsp王阿福跳下车,递过一个水囊,“落马坡的水源可能被辽军污染,带足水才保险。”nbsp李二郎接过水囊,试了试漏水情况,满意地说:“好东西,比之前的陶壶轻便多了。”
nbsp黄昏的风渐渐
第440章 堡成验防与截粮布阵[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