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北宋:法学骄子的逆袭之路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36章 瀛州整饬与北伐蓄势[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wo.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晨露沾在北门的塞门刀车上,凝结成细碎的冰晶。李二郎踩着潮湿的城砖走上城楼,指尖抚过刀车铁皮上的凹痕nbsp——nbsp那是昨日辽军回回炮砸出的印记,铁皮虽变形,却没被击穿。城下,民夫们正用石灰水清洗血迹,白色的石灰与暗红色的血渍交织,在晨光中形成刺眼的对比,空气中还残留着淡淡的硝烟味和血腥味。

    nbsp“队长,张三师傅带着工匠来了。”nbsp身后的士兵轻声提醒。李二郎回头,只见张三推着一辆载满工具的木车,身后跟着二十名工匠和十名归降的辽兵铁匠。“今日先修拦石障,”nbsp张三擦了擦额头的露水珠,指着城楼下的破损处,“新的槐木从濠州运来了,比上次的更粗,再混上糯米汁夯土,保准比之前结实两倍。”

    nbsp归降的辽兵阿古拉扛着斧头走在最前,他曾在辽营负责修缮攻城器械,对木材加工格外熟练。“张师傅,拦石障的木架得加斜撑,”nbsp他蹲下身,用炭笔在地上画草图,“辽军的回回炮力道大,斜撑能分散冲击力,不容易被砸塌。”nbsp张三眼睛一亮,拍了拍他的肩膀:“好主意!就按你说的办,修完给你记一功。”

    nbsp晨露渐渐散去,阳光爬上城楼,晒得人脊背发暖。北堡的练兵场上,哈桑正带着归降的辽兵训练。这些辽兵共九十七人,经过筛选,六十人编入辅兵,负责运粮、修城,三十七人因擅长骑射,被编入斥候队。“左手控缰,右手举弓,眼睛盯着目标!”nbsp哈桑骑着马,巡视着训练的士兵,手里的马鞭不时纠正他们的姿势nbsp——nbsp辽兵骑术虽好,却不习惯宋军的nbsp“协同骑射”nbsp战术,需要从头练起。

    nbsp一名叫耶律忠的辽兵迟迟无法掌握要领,弓箭总是射偏。哈桑翻身下马,从他手中拿过弓:“你这姿势不对,”nbsp他示范着将弓拉满,“肩膀要放松,拉弓时用腰力,不是臂力。”nbsp耶律忠跟着学,果然射中了靶心,脸上露出惊喜的笑容。“不错,”nbsp哈桑点头,“只要好好练,将来北伐时,你们也能上阵杀敌,为自己的家乡报仇。”nbsp耶律忠用力点头,手中的弓握得更紧了。

    nbsp瀛州城内的粮仓里,赵虎正带着粮道兵清点新到的粮草。杨继忠率领的河北路禁军已抵达,带来了一千石粟米、五百斤干肉,还有朝廷赏赐的nbsp“御膳饼”——nbsp用精面粉和猪油制成,比普通军饼更耐饿,是专门给前线士兵准备的。“按王大人的吩咐,”nbsp赵虎指着账册,“禁军留三百石粟米,咱们留两百石,剩下的分运到西、南、北三堡,每个堡两百石,确保各据点的粮草充足。”

    nbsp王阿福赶着牛车,载着泗州送来的耐盐禾和野慈姑糕,刚到粮仓就被赵虎拦住。“阿福,这次带了多少货?”nbsp赵虎笑着问道。王阿福跳下车,掀开帆布:“李师傅说,这耐盐禾是新收的,比上次的更饱满,还有这些慈姑糕,加了蜂蜜,比以前甜,士兵们肯定爱吃。”nbsp赵虎检查完,让人将粮草入库,同时递给王阿福一张纸条:“这是张三师傅要的东西,下次来记得带来nbsp——nbsp五十根粗麻绳,二十斤石灰,还有十把斧头。”

    nbsp午间的日头正烈,瀛州的议事厅里,王晏之、赵德明、杨继忠正在商议防务。杨继忠是将门之后,曾参与过对西夏的战争,经验丰富。“辽军虽撤,但肯定还会再来,”nbsp杨继忠指着沙盘上的狼山,“狼山地势险要,是辽军南下的必经之路,我们得在那里设个哨卡,派斥候昼夜值守,一旦发现辽军动向,立刻报信。”

    nbsp王晏之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还得在狼山脚下挖几道‘陷马坑——nbsp深三尺,宽两尺,底部埋竹尖,上面铺干草和薄土,辽军骑兵要是经过,肯定会中招。”nbsp赵德明补充道:“陷马坑旁要设‘烽火台,用硫磺和硝石混合的燃料,点燃后烟是蓝色的,比普通烽火更醒目,能让各据点更快收到警报。”

    nbsp三人商议完毕,杨继忠起身道:“我这就去安排禁军布防,狼山的哨卡今日就动工,争取明日就能投入使

第436章 瀛州整饬与北伐蓄势[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