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北宋:法学骄子的逆袭之路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07章 春事备妥与技艺传习[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wo.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粒嚼起来脆香,带着淡淡的甜味,“好好学手艺,明年你们的地里也能长出这样的粮。”

    nbsp夜深时,传习棚的油灯还亮着,农技师们在抄写《农政录》的核心章节。桑皮纸上,“耐盐禾种植六要”nbsp被反复誊写:“一要洗盐透,二要拌种匀,三要行距准,四要浇水适,五要追肥巧,六要防虫害”。陈老汉巡视时,看到有人在批注里画了小图,把nbsp“浇水适”nbsp画成禾苗喝水的模样,忍不住笑了:“这样记也好,只要能记住,怎么方便怎么来。”

    nbsp黎明的露水打湿了新田的石灰线,农技师们开始实战演练播种。陈老汉用木尺量出株距,五寸一个标记:“播的时候要‘深一寸,浅覆土,”nbsp他捏三粒种子放进坑,用脚轻轻覆土,“太深出不来,太浅招鸟啄,”nbsp农技师们排成一行,跟着他的动作播种,起初行距歪歪扭扭,练到第三垄时,已能跟上石灰线的笔直。阳光升起时,他们播下的种子在晨露中泛着微光,像撒在地里的希望。

    nbsp宝儿带着农妇们给农技师们准备nbsp“认苗图”,图上画着耐盐禾与杂草的对比:“这是耐盐禾的幼苗,叶尖带紫晕,”nbsp她指着图上的叶片,“这是稗草,叶鞘光滑无绒毛,”nbsp图旁用红笔标注辨别口诀:“紫尖是禾,光鞘是草,一看便知,不用费脑”。农技师们把图折起来塞进怀里,说要带回州里给乡亲们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王晏之的幕僚带着人清点发往各州的物资,每辆牛车上都装着:“《农政录》副本十册、耐盐禾种子二十石、育苗盘一百个、草木灰五百斤、农具一套”。他在清单上盖印时,驿马送来濠州的信:“已备好二百亩试种田,只待农技师到位”。王晏之提笔回信:“三月初一准时播种,务必按传习标准执行,有疑难随时驿报”。

    nbsp午后的风里带着泥土的腥气,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春雨。农技师们收拾行囊,准备启程。陈老汉把每个人的工具袋里都塞了一包草木灰:“这是‘起家灰,”nbsp他拍着后生的肩膀,“到了新地方,先把苗育好,比啥都强。”nbsp哈桑给他们的水壶里灌满艾草茶:“路上防风寒,到了地头防虫害,一举两得。”

    nbsp傍晚的传习棚空了,只剩下沙盘上的田垄图还清晰可见。陈老汉蹲在棚里,用手抹平沙痕,又重新画了一遍,这次的沟垄更细致,连灌溉的水流方向都标了出来。宝儿走进来时,看到他鬓角的白发在油灯下格外显眼:“陈伯,他们都学会了。”nbsp陈老汉点点头:“学会不难,难的是照着做,”nbsp他望着窗外的星空,“等秋收时,要是淮西也能长出这么好的耐盐禾,咱这传习就没白费。”

    nbsp仓库里,最后一批种子被装上牛车,车辙在渐湿的地上留下深深的印记。王晏之站在门口,看着车队消失在暮色中,手里的《春耕总览》已被翻得卷了角。幕僚来报,楚州本地的春耕队也已整装待发,只等春雨滋润土地nbsp王晏之的声音里带着笑意,“让新粮的种子,在淮西的土地上扎下根去。”

    nbsp夜色渐深,传习棚的油灯终于熄灭,只有新田的石灰线在月光下泛着淡淡的白,像等待生长的乐谱。农技师们的脚步声已远,但他们带走的不仅是种子和工具,还有让土地丰收的技艺nbsp——nbsp这技艺将在淮西的田野上生根发芽,和耐盐禾一起,在春天里生长。

    喜欢。

第407章 春事备妥与技艺传习[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