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北宋:法学骄子的逆袭之路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06章 冬尽待春与耕播细备[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wo.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   nbsp傍晚的雾又浓了起来,带着一丝凉意。陈老汉在晒谷场检查种子晾晒情况,耐盐禾的种子已晒得干爽,用牙咬能听到清脆的nbsp“咔嚓”nbsp声:“含水量正好,”nbsp他抓一把种子扔进清水,只有三粒浮在水面,“芽率能到九成七,比去年还好,”nbsp他让人将种子装瓮,瓮底铺着干燥的艾草,“艾草能驱虫,比花椒省钱,”nbsp装瓮时每三寸厚就铺一层纸,纸上用墨笔写着装瓮日期和种子等级。

    nbsp夜深时,雾气凝结成细小的水珠,打在新田的竹桩上。王晏之的书房里,《春耕日程表》已制定完毕,用桑皮纸抄写了十份,每份都盖着朱印。“正月十五开始新田引水洗盐,”nbsp他用手指点着日程表,“二月初一撒草木灰,二月十五深耕,三月初一播种耐盐禾,”nbsp每个环节都标注着负责人:“陈老汉管种子处理,哈桑管灌溉,宝儿管记账,”nbsp幕僚在一旁补充:“已通知各州府,正月初十派农技师来楚州培训,”nbsp油灯的光晕里,堆着各地送来的《春耕计划》,每份都详细列明了所需物资和人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黎明的雾气中,新田的灌渠开始动工。农人们用镐头刨开冻土,虽然下面依旧坚硬,但表层的泥浆让工具更容易切入。“这渠要挖三尺深,两尺宽,”nbsp陈老汉用标杆测量,“边坡要缓,一比三的坡度,”nbsp他抓起一把渠底的土,“这土含沙量高,正好适合做渠岸,”nbsp挖出的冻土块被整齐地堆在渠边,“化冻后打碎能填低洼处,”nbsp渠底铺着一层碎砖块,防止渗水,“比用石头省钱,效果一样。”

    nbsp宝儿在《春播准备日志》上记录:“耐盐禾种子晾晒完毕,芽率九成七;野慈姑球茎分级完成,可切块育苗;新田垄向确定,灌渠动工;农具检修完毕,物资齐备。”nbsp她合上日志,望着窗外渐亮的天色,仓库里的种子瓮、农具堆在晨光中显出清晰的轮廓,像一群等待出征的士兵。

    nbsp农人们开始制作nbsp“育苗盘”,竹篾在他们手中编织成盘,盘底的透水孔细密均匀。“这盘要每寸见方一个孔,”nbsp老篾匠用尺子量着,“太深不透气,太浅保不住水,”nbsp他将编好的盘子浸入桐油,“浸半个时辰,能防霉变,”nbsp哈桑帮忙将浸好的盘子码放整齐,“一共要编两千个,够濠州、泗州两地用了,”nbsp盘子堆成的小山在阳光下泛着油亮的光泽。

    nbsp王晏之的幕僚带着人在新田搭建nbsp“临时仓库”,竹制的仓库框架已初具规模,棚顶覆盖着厚厚的茅草:“这仓库要能存五千斤种子,”nbsp幕僚用绳子丈量尺寸,“四面要通风,地面垫高一尺,防化冻后返潮,”nbsp仓库旁挖了防火沟,沟里填着干燥的沙土,“离仓库三丈远,能挡住火星,”nbsp临时仓库虽然简陋,却五脏俱全,连称种子的秤都已校准。

    nbsp傍晚的霞光穿透雾气,给新田镀上一层淡金。农人们扛着工具返回村庄,脚下的冻土已不再坚硬,每一步都能留下浅浅的脚印。陈老汉最后检查一遍种子瓮的封盖,桑皮纸密封得严严实实,上面压着的青石平整无隙:“这些种子是来年的指望,”nbsp他对身边的后生说,“一点都不能马虎,”nbsp后生们点头应着,将最后一批农具搬进仓库,门上的铁锁nbsp“咔哒”nbsp一声锁好。

    nbsp夜深了,村庄渐渐安静下来,只有仓库和新田的临时棚还亮着灯。王晏之仍在灯下审阅各州的《农技师名单》,名单上的每个人都标注着擅长的领域:“张三擅长耐盐禾种植,李四擅长野慈姑培育,”nbsp他在名单旁批注:“每人带两个徒弟,开春后分赴各地,”nbsp窗外的月光透过薄雾,照亮了新田的轮廓,竹桩上的红布条在夜风中轻轻摇曳,像在预示着即将到来的繁忙春耕。

    喜欢。

第406章 冬尽待春与耕播细备[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