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北宋:法学骄子的逆袭之路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02章 秋获进程与仓廪充盈[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wo.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宝儿带着账房先生逐瓮过秤,每瓮标准一石二斗,误差不超过半升:“瓮口先用麻布盖严,再压青石,”nbsp她在标签上写下nbsp“耐盐禾一级谷,淳熙三年秋收”,“标签要贴在瓮身左侧,与视线平齐,方便清点。”nbsp墙角的石灰篓定期更换,每篓石灰可维持十瓮粮食的干燥环境,比用艾草防潮更持久。

    nbsp傍晚时分,扬场的农人们站在上风口,木锨扬起的谷粒在空中划出弧线,风将轻浮的谷壳吹向外侧,饱满的谷粒则落在内侧形成锥形堆。“风力三分时扬半锨,风力五分时扬满锨,”nbsp陈老汉教年轻后生掌握技巧,“看谷壳飘落的距离调整力度,落得太远说明用劲过了。”nbsp扬净的谷粒装入麻袋前,还要经竹筛最后过筛,剔除细小的砂石与瘪粒,确保入仓粮食纯净度超过九成九。

    nbsp王晏之的书房里,各州秋收文书正汇总成册。濠州呈报nbsp“耐盐禾亩产一石四斗,较楚州低一成,因沙质土保肥不足”,泗州则称nbsp“野慈姑亩产六斗八升,沼泽地改良区增产显着”。他用朱笔在地图上标注差异区域:“沙质土需增施腐熟粪肥,”nbsp批注道,“明年推广时每亩加施二十斤,可补地力之缺。”nbsp幕僚将文书抄录三份,一份留存,两份分送户部与兵部,附言nbsp“新粮可充淮东军粮,无需南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深夜的仓库仍有灯火,宝儿正核对入库账目,算盘珠子的脆响在寂静中格外清晰。“今日入库耐盐禾三百二十石,野慈姑二百八十斤,”nbsp她在账册上记下数字,旁边用小字标注nbsp“谷粒含水量十二nbsp%,球茎含水量十八nbsp%”。墙角的药囊散发着苍术与花椒的混合香气,每瓮粮食旁悬挂一袋,“这药囊每月更换一次,”nbsp她对守仓人叮嘱,“受潮的药囊会结块,要及时更换。”

    nbsp黎明时的打谷场已堆起丈高的草垛,秸秆被码成下宽上窄的锥形,顶部覆以茅草防雨。陈老汉绕着草垛检查,底部用砖石垫起半尺,秸秆间留有通风的间隙:“这样堆存,到来年春耕仍能保持干燥,”nbsp他用手按压垛身,“紧实度要适中,太松易散,太紧易霉。”nbsp草垛旁的空地上,农人们正修补今日磨损的镰刀,磨刀石上的火星溅落在草屑里,瞬间熄灭。

    nbsp午后的阳光变得温和,农人们开始将晒干的野慈姑球茎入窖。地窖内已用石灰消毒,地面铺着干燥的细沙,球茎按nbsp“三层沙一层球茎”nbsp的方式码放,每层高度不超过尺许。“窖口要留三寸缝隙通风,”nbsp陈老汉用木尺测量,“温度控制在八度左右,比全封闭储存更能保持球茎硬度。”nbsp窖门的锁具每日检查,钥匙由两人分掌,确保储粮安全。

    nbsp傍晚的霞光为田野镀上暖色,已收割的地块露出整齐的稻茬,陈老汉让人将草木灰均匀撒在茬上:“这灰能杀灭残留在根茬上的虫卵,”nbsp他用脚将灰踩入土中,“比来年春耕时再施更有效。”nbsp远处的仓库顶升起炊烟,农人们围着篝火分享今日的收成,陈老汉给后生们讲着nbsp“看穗知产”nbsp的诀窍:“穗长过尺,粒密过百,亩产必过石五,这是老祖宗传下的准头。”

    nbsp仓库的油灯下,王晏之看着新绘制的《淮西粮产分布图》,红色标记的高产区域已连成一片。他提笔写下奏折:“楚州新粮推广初见成效,今秋获谷万石,可充军需半载,恳请朝廷嘉奖农技师,以励推广。”nbsp笔尖在纸上划过,留下沉稳的字迹,窗外的月光洒在仓库的陶瓮上,泛着温润的光泽,像无数沉睡的希望,等待着被唤醒的时刻。

    喜欢。

第402章 秋获进程与仓廪充盈[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