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寒威渐弛与冬备收尾[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wo.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地窖里,陈老汉正将未发芽的球茎单独归类。这些球茎表皮虽未受损,但芽眼始终未醒,用竹刀切开,内部的肉质泛着淡白,没有透明的黏液nbsp——nbsp这是不适合留种的标志。“这些得挑出来,”nbsp他将球茎扔进竹筐,“留着也是占地方,开春可以腌成咸菜,不浪费。”nbsp剩下的健康球茎被重新码放,间隙里塞满了干芦苇,“芦苇吸潮又透气,比稻草更能护着它们到开春。”
nbsp铁匠铺里,最后一批点播器已打磨完毕。铁匠用细砂纸将铜制的播种管抛光,管身映出人影:“这活儿得细,管口的毛刺要是没磨平,会划伤种子,”nbsp他指着管身上的刻度,“每个刻度都得准,差一分,下种量就偏了。”nbsp哈桑将点播器装进特制的木盒,盒内铺着绒布,“这样运输时才不会磕碰,开春拿出来就能用。”nbsp木盒在仓库的角落里堆成小山,与农具架上的铁器相映,透着金属的冷光。
nbsp傍晚的炊烟在雪雾中散成淡蓝的烟带,农人们围着油灯盘点育苗用的竹盘。竹盘的缝隙已用蜡油封过,防止渗水:“每个竹盘要编上号,”nbsp陈老汉用毛笔在盘底写字,“哪块地用几号盘,都记清楚,将来出苗才好对号入座。”nbsp年轻的农人们跟着学写编号,笔尖在竹盘上留下墨痕,很快被油灯的热气烘干,“墨里掺了点桐油,雨水冲不掉,能留到秋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黎明时分,雪停了,天边露出一抹鱼肚白。田野里的积雪开始大面积消融,汇成细流顺着沟渠淌向远方,水声在寂静的清晨格外清晰。陈老汉踩着泥泞来到粪场,石板缝里的桐油灰已凝固,用手指抠不动:“这封得牢,”nbsp他满意地点点头,“等开春掀开,保准是黑黝黝的好肥。”nbsp地窖里的试芽盘里,新根又长了半寸,芽尖已透出淡淡的绿,像憋了一冬的劲儿,就等着破土而出。
nbsp仓库里,宝儿将《冬备日志》最后一页填满。上面详细记录了从秋收后到冬备收尾的每一项工作:种子筛选了三次,农具修缮了十七件,粪肥发酵用了四十五天,土地深翻了两遍……“这些都是经验,”nbsp她合上日志,“明年再做,就能更顺些。”nbsp日志的封面用桑皮纸包着,边角都用浆糊粘牢,“得好好收着,将来传给后人,也是个念想。”
nbsp午后的日头越来越暖,晒得人身上发燥。农人们脱下厚重的棉袄,只穿单衣也不觉得冷。田埂上的泥土已能攥成团,松开却不散nbsp——nbsp这是墒情正好的迹象。“今年的冬备算齐活了,”nbsp陈老汉坐在田埂上,望着翻耕好的土地,“就等开春一声令下,咱们就能下种了。”nbsp他的话里带着疲惫,却更透着期待,像老农看着熟睡的孩子,等着他们睡醒长大。
nbsp夜幕降临时,仓库的门被最后一次检查锁好。门缝里塞着的棉絮已有些受潮,却依旧能挡住寒风。墙角的石灰堆已吸饱了潮气,结成硬块,像记录冬备的石碑。农人们扛着工具往家走,脚步在雪融后的泥泞里踩出深痕,却比来时轻快了许多nbsp——nbsp忙碌了一冬,终于可以歇口气,等着春天的召唤。
nbsp黎明再次到来时,第一只燕子落在仓库的屋檐上,啾啾地叫着。田野里的冰雪已十去其七,露出的土地泛着湿润的黑,像母亲敞开的怀抱。地窖里的球茎在沉睡,陶瓮里的种子在静养,粪场的肥堆在积蓄力量……nbsp所有的等待,都指向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而这漫长的冬备,不过是为了那破土而出的一刻,做足了准备。
喜欢。
第392章 寒威渐弛与冬备收尾[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