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北宋:法学骄子的逆袭之路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71章 寒潮与储种调整[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wo.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雪后的阳光穿透仓库的窗棂,在地面投下狭长的光斑,耐盐禾的麻袋被这道金光切成两半,一半在阴影里泛着红褐色,一半在阳光下闪着淡金,谷粒表面的淀粉结晶如同碎钻,在气流中微微颤动。宝儿用指尖划过《异域粮谱》的边缘,昨夜新补的nbsp“寒潮预警”nbsp字样还带着墨迹的湿润,旁边画着的温度计草图上,红色刻度线直指冰点以下,与仓库外实际的温度完全吻合。

    nbsp“夫人,竹架上的陶罐结冰了!”nbsp哈桑举着铜制小铲跑来,铲刃上还挂着冰碴,“最上层的野慈姑陶罐,罐口的沙缝里结了层薄冰,陈老汉正用稻草裹着罐子焐,说这冰比初雪的‘落地霜厉害,能钻进球茎的芽眼里,开春就发不了芽了!”nbsp他说得没错,仓库北墙的陶罐排列得整整齐齐,靠近墙角的几个罐底已渗出冰珠,顺着陶壁流下,在地面冻成细小的冰锥,如同给陶罐镶了圈银脚。

    nbsp陈老汉蹲在陶罐旁,用体温焐着裹在罐外的稻草,哈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凝成白雾:“这野慈姑是‘南方客,经不得泉州的‘干冷,球茎里的水分冻成冰碴,就像被无数把小刀割着。”nbsp他指着刚拆开的陶罐,沙层里的球茎表面果然有细小的冰裂纹,“您看这裂纹,得用温盐水擦一遍,再换干燥的河沙埋,盐水能化冰,还能杀芽眼里的寒气,是俺们腌菜时悟出来的法子。”nbsp他的话很快得到验证,用布蘸着温盐水擦拭后,裂纹里的冰碴渐渐融化,球茎恢复了之前的韧性,用指甲掐时能感到明显的弹性。

    nbsp王晏之的幕僚带着工匠加固仓库的屋顶,新铺的茅草上还沾着雪粒,工匠们用麻绳将茅草捆扎成排,绳结打得比昨日更紧:“据府衙报,今夜有强寒潮过境,温度可能降至零下三度,比嘉靖年间冻裂护城河冰面的那夜还冷。”nbsp他让人在仓库中央架起炭火盆,却特意将盆沿垫高,盆底的热气顺着陶管导到仓库四角,既不会烫到粮袋,又能让温度均匀升高,“这是‘地暖的法子,学的是北方炕房的道理,只是用陶管代替了砖石。”

    nbsp正午的阳光突然变得苍白,仓库外的风势骤强,卷起地上的积雪形成旋转的雪柱,如同无数个小旋风在跳舞。耐盐禾的麻袋在风中剧烈晃动,竹架发出nbsp“咯吱”nbsp的呻吟,哈桑赶紧带人用麻绳将粮袋与竹架捆在一起,绳结处垫着的厚布被风掀起,露出底下磨得发亮的竹条nbsp——nbsp这是借鉴了远洋时固定货物的经验,只是将麻绳换成了更耐磨的棕绳,更适合泉州的干燥气候。

    nbsp“早熟麦的麦粒冻成硬块了!”nbsp负责晾晒的农妇突然喊道,竹篾上的麦粒凝结成浅黄的冰块,用手掰时发出清脆的nbsp“咔嚓”nbsp声,“筛子都筛不动,这可咋挑种籽啊?”nbsp宝儿让人将冻麦块搬到炭火盆旁的木架上,距离保持在三尺之外,借着辐射热缓慢解冻,她解释道:“不能直接烤,麦粒受热不均会开裂,就像在海峡时不能把麦种直接晒在礁石上,得有个缓冲。”nbsp半个时辰后,麦粒果然渐渐松散,虽有少量破裂,大部分仍保持完整,比直接解冻的损失减少了七成。

    nbsp午后的寒潮如期而至,仓库的温度骤降两度,湿度计的头发丝因干燥而绷紧,发出细微的nbsp“嗡嗡”nbsp声。陈老汉让人将耐盐禾的粮袋挪到离炭火盆稍近的位置,却又

第371章 寒潮与储种调整[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