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河口湿地与耐涝粟种[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wo.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露的灯心草被完全淹没,只露出顶端的穗子在水中摇晃。野粟却展现出奇特的适应能力,随着水位升高,它们的茎秆会快速伸长,始终保持穗子在水面之上,叶片则向上卷曲成管状,减少水流的冲击,仿佛天生就懂得如何在洪水中生存。
nbsp“这东西比耐盐禾苗更皮实!”nbsp哈桑抹着脸上的雨水,指着在水中依然挺立的野粟,“淹成这样还能结籽,要是能种在南方圩田,再也不怕梅雨季的涝灾了!”nbsp他说得没错,雨停后检查,被淹没的野粟叶片虽有损伤,穗子却完好无损,谷粒依旧饱满,只是外壳上多了一层薄薄的黏液,像是在防水。
nbsp土丘上的发现更令人惊喜。一处被雨水冲刷的斜坡上,露出几排整齐的土坑,形状如同人工挖掘的种植穴,里面残留着腐烂的粟秆,与野粟的茎秆完全一致。坑边还散落着几块陶片,拼凑起来是个完整的储物罐,内壁有炭化的粟粒痕迹,罐底刻着的nbsp“粟”nbsp字虽模糊,却与潮滩发现的陶罐风格相似,显然是同一群先民留下的痕迹。
nbsp“看来前人早就试过种植它们。”nbsp宝儿用手指拂过陶片上的纹路,边缘的磨损显示它已在此埋了数十年,“这些坑的间距和野粟自然生长的一样,说明他们观察得很仔细,只是不知为何没能传下来。”nbsp她让人将炭化粟粒与新鲜种子对比,发现两者的发芽孔位置完全相同,证明这种野粟的遗传特性十分稳定,适合人工培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夜幕降临时,湿地的水位渐渐回落,留下一层细密的淤泥。船员们在土丘上搭起简易的棚子,用灯心草和芦苇杆铺成的屋顶既能挡雨又能透气。宝儿借着油灯的光,在海图上仔细标注:用黄色方块标记野粟生长区,蓝色箭头画出洪水淹没的范围,红色线条注明土丘的位置,旁边特意记下nbsp“茎中空、可伸长、耐淹三日”nbsp等特性,字迹被潮湿的空气浸得有些模糊,却比任何金银都珍贵。
nbsp深夜的湿地格外安静,只有水流穿过灯心草的nbsp“沙沙”nbsp声,以及远处偶尔传来的蛙鸣。宝儿趴在棚边观察,发现野粟的夜间状态与白天不同,叶片会微微展开,吸收露水的水分,根须则在湿润的泥土中轻轻蠕动,仿佛在趁着夜色抓紧生长。这种日夜交替的生长节奏,让它们能在有限的时间里积累足够的养分,为结实做准备。
nbsp黎明时分,收集的野粟种子已装满两个陶罐。船员们用火山热泉区带回的硫磺粉末与草木灰混合,仔细覆盖在种子上nbsp——nbsp这是从潮滩学来的保存法,硫磺能防虫,草木灰能防潮,双重保护下,种子至少能存放一年。老舵手则在土丘上做了个标记,将一束野粟穗系在最高的灯心草上,随风飘动的穗子像个小小的灯塔,标记着这片藏着耐涝粟种的湿地。
nbsp船队离开时,朝阳正透过薄雾照在湿地上,水面反射出金色的光芒,野粟的叶片上滚动着水珠,在阳光下如同散落的珍珠。宝儿回头望去,那些在洪水中依然挺立的植株,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顽强,也在提醒着:大自然早已为人类准备了解决问题的答案,只需用心去发现。
nbsp船帆鼓满风,带着新收集的粟种和海图上的新标记,继续朝着下一片未知的水域驶去。甲板上,装着粟种的陶罐与耐盐禾种并排放在一起,两个朴素的容器里,装着的不仅是种子,更是穿越风浪的希望,和那些被时光掩埋却从未消失的智慧。
喜欢。
第353章 河口湿地与耐涝粟种[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