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北宋:法学骄子的逆袭之路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51章 河口三角洲与泥沙迷局[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wo.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没,红树林的树干上,去年的潮水痕迹此刻已没入水中,“这种河口的潮汐比外海晚一个时辰,涨起来慢,退下去也慢,就像个没睡醒的懒汉,可一旦发力,能把船推上滩涂。”nbsp他让人将长绳系在红树林的气根上,借助树木的拉力稳定船身,绳结处的气根虽然纤细,却异常坚韧,能承受整艘船的拖拽力。

    nbsp船员们在一处相对开阔的水域发现了惊喜。红树林的间隙中隐藏着一条天然水道,水深丈许,水流清澈,与周围的浊水形成鲜明对比。水道两侧的泥滩上,布满了螃蟹的洞穴,洞口堆积着圆形的泥球,如同被精心雕琢的珠子。几只白鹭站在泥球上,细长的喙精准地啄向洞穴,每一次都能叼出一只挣扎的螃蟹,动作娴熟得如同技艺精湛的工匠。

    nbsp“跟着白鹭走!”nbsp渔民出身的船员指着水道深处,“这种鸟专挑干净的水道落脚,底下的泥硬,没那么多烂泥田,而且它们知道哪有鱼,跟着准能找到出海口。”nbsp他说得没错,当船队顺着白鹭的飞行轨迹航行时,测深绳显示的水深始终稳定,船底再未出现擦过泥沙的声响,红树林的气根也渐渐稀疏,水道愈发宽阔。

    nbsp河口的泥沙中隐藏着另一重宝藏。船员们在清理船底的淤泥时,发现泥块中混着细小的陶片,胎质细腻,表面还残留着青色的釉彩,显然是古代瓷器的碎片。更令人惊喜的是,一片较大的陶片上,竟能辨认出nbsp“越窑”nbsp的字样,边缘的莲纹图案与泉州博物馆收藏的唐代瓷器如出一辙,说明此处曾有繁荣的航运活动,只是被泥沙掩埋在岁月深处。

    nbsp“是泥沙把古城藏起来了。”nbsp宝儿抚摸着陶片上的纹路,边缘的磨损显示它已在水中浸泡了数百年,“大河每年带来的泥沙能堆出半尺厚的新土地,年深日久,连城池都会被埋进地下,就像被大地收进了仓库。”nbsp她让人将收集到的陶片编号记录,与灰岩岛发现的nbsp“永乐三年”nbsp标记对比,发现两者的纹饰风格有传承之处,显然是同一区域不同时代的人类活动痕迹。

    nbsp夜幕降临时,河口的水面泛起微弱的磷光,与灰岩岛的发光贝类不同,这是淡水与咸水交汇时,微生物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光芒,如同散落的萤火虫在水中游动。这些光点并不固定,而是随着水流的分层上下浮动,上层淡水区的光点稀疏,下层咸水区的光点密集,恰似天然的指示灯,标记着水域的深浅。

    nbsp“这些光是最好的水深表。”nbsp宝儿指着光点密集的区域,“咸水区的泥沙少,水深足够;光点稀的地方是淡水带来的泥沙淤积,船底容易搁浅。”nbsp她让人将收集到的发光微生物装入陶罐,悬挂在船侧,罐中的光芒随水流变化明暗,果然避开了几处隐藏的浅滩,船身行驶得愈发平稳。

    nbsp深夜的河口传来nbsp“咚”nbsp的闷响,并非触礁,而是一块巨大的浮木撞上了船身。浮木上长满绿色的苔藓,树干上还留着人工砍伐的痕迹,显然是从上游的森林冲下来的。船员们将浮木拖上船,发现木材坚硬如铁,是造船的好材料,便用麻绳将其固定在船尾,打算带回泉州。

    nbsp黎明时分,东南风渐渐平息,河口的水流恢复正常。朝阳升起时,金色的阳光洒在浑浊的水面上,将泥沙染成耀眼的金色,红树林的叶片上滚动着水珠,反射出七彩的光芒,宛如无数颗宝石镶嵌在绿色的树冠上。退潮后的泥滩上,留下密密麻麻的足迹,有鳄鱼的爪痕,有水鸟的爪印,还有人类的脚印,新旧交错,如同大自然的日记,记录着这片土地的日与夜。

    nbsp船员们趁着退潮清理船底,用竹刮子将附着的泥沙刮下,堆积在甲板上竟有半尺厚,其中混杂着贝壳、陶片和细小的鱼骨,如同一个微型的河口生态系统。哈桑让人将桐油与炭灰混合,涂抹在船底,这种混合物能在泥沙中形成光滑的保护层,减少航行阻力,效果比单纯的桐油更好。

    nbsp宝儿让人将河口的发现一一记录在航海图上:用黄色标注泥沙淤积区,蓝色画出安全水道,红色标记红树林的分布范围,旁边详细注明潮汐涨落时的水位变化、淡水与咸水的分层规律、白鹭与螃蟹的活动轨迹,以及陶片发现的具体位置。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记录,与灰岩岛的潮洞标记、火山区的热泉分布相互呼应,让航海图上的nbsp“自然密码”nbsp愈发完整。

    nbsp船队离开河口时,回望那片被金色阳光笼罩的三角洲,红树林如同绿色的城墙守护着这片土地,浑浊的河水与清澈的海水在远方交汇,形成一条模糊的线,仿佛大地与海洋在此握手言和。船员们的脸上虽带着疲惫,却难掩收获的喜悦nbsp——nbsp他们不仅穿越了这片泥沙遍布的险地,更读懂了河流与海洋的对话,那些流动的泥沙、分层的水域、发光的微生物,不过是大自然用时间书写的诗篇,是陆地与海洋共同编织的画卷。

    nbsp船帆再次鼓满风,带着新的发现与满船的泥沙气息,朝着下一片未知的海域驶去。甲板上,用红树林气根与麻绳编织的新缆绳散发着淡淡的草木香,比之前的绳索更坚韧耐用;航海图上新添的标记如同金色的丝线,将河口、灰岩岛、火山区串联成一幅完整的航海画卷。宝儿望着远方的海平面,心中明白,每一处水域都有它独特的性格,每一次穿越都是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而真正的航海智慧,便藏在这些看似平凡的泥沙与水流之中,等待着用心的人去发现。

    喜欢。

第351章 河口三角洲与泥沙迷局[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