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吉阳泽韵:四宝共生的千年匠心》上卷[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wo.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nbsp;  nbsp元代的《建宁府志》里,第一次记下了吉阳的轮作:“吉阳田,春稻、秋泽、冬菜,岁三收,土脉愈肥,其泽(泽泻)为闽北冠。”编纂者特意走访了周守田的后人,把“水旱轮作三茬法”记在方志里,只是那时还没人想到,这法子会在千年后成为“非遗”,更想不到泽泻会和莲子、仙人草、水蕹菜凑成“四宝”——土地的智慧,总在不经意间,为未来埋下伏笔。

    nbsp第三回nbsp三洗三晒nbsp炮制里的土与火

    nbsp明代永乐年间,吉阳镇出了个叫吴药婆的女医。她不光懂种泽泻,更会炮制,经她手处理的泽泻,断面像撒了层细雪,药效比别家的强出三分。“泽泻是‘土精,得用‘水涤火炼的法子请它显灵。”吴药婆的炮制有个讲究:三洗三晒,每一步都得顺着天时地利。

    nbsp头洗用建溪的活水。清晨的溪水带着露水的凉,能洗去块茎表面的浮泥,却不伤及那层带着“地脉”的细泥。“这泥是好东西,藏着田里的元气,洗太净了,药效就飘了。”吴药婆总带着小孙女去溪边,教她用竹篮盛着泽泻在流水中轻晃,“像给娃娃洗澡,得温柔,还得留着点奶香味。”

    nbsp一晒要选正午的太阳。竹匾铺在晒谷场上,泽泻块茎摊得匀匀的,每块都能晒到太阳。“这是让太阳把水汽逼出来,却不能晒焦,得看着表皮发皱就收。”小孙女试过一次晒过头,块茎缩成了干柴,吴药婆叹道:“过犹不及啊,泽泻性缓,晒得太急,就成了‘暴脾气,药汤会苦得伤人。”

    nbsp二洗用井水,要在月上中天时。“井水夜凉,能收住泽泻的火气。”吴药婆说,这一步是为了让块茎里的淀粉沉淀,断面才会泛粉光。洗完后不马上晒,得放在竹筛里阴一夜,让水汽慢慢渗出来,“就像人出汗,得等它自己落,不能硬擦。”

    nbsp二晒选多云的日子。柔和的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来,块茎慢慢变干,表皮的泥星子结成了细密的小颗粒,像撒了层芝麻。“这是土与火在说话呢,泥星子粘得越牢,药效越稳。”吴药婆用指甲刮了刮,泥星子竟嵌在皮里,要使劲才掉。

    nbsp三洗最关键,用的是稻田里的“冬水”。经过一冬沉淀,稻田水带着稻根的腐殖香,能让泽泻染上点“谷气”。“药不光要治病,还得养人,带点谷气,才不伤脾胃。”三晒则要在通风的屋檐下,阴干七日,让块茎慢慢“醒”过来,直到断面的粉性像凝脂一样。

    nbsp有个外地药商想学这手艺,偷着看了三天,回去依样画葫芦,却总做不出带泥星子的效果。吴药婆笑着说:“他用的是自来水,晒的是炭火,哪来的溪魂、日光、谷气?泽泻认地,炮制也得认地啊。”——这“三洗三晒”的古法,就像给泽泻刻上了吉阳的印章,任谁也仿不去。

    nbsp第四回nbsp四宝结缘nbsp吉阳滋味里的共生

    nbsp清代乾隆年间,吉阳镇的“四宝”之说渐渐传开。那时的吉阳人,饭桌上常有这几样:莲子炖鸡、仙人草冻、清炒水蕹菜,药罐里则总飘着泽泻的香。老人们说,这四样是“田神的礼物”——莲子补心,仙人草清热,水蕹菜润燥,泽泻祛湿,凑在一起,就能把吉阳的四季都调理得顺顺当当。

    nbsp最先把四宝凑成“套餐”的,是镇上的“吉阳老铺”。掌柜的姓林,祖上是药农,到他这代开了家兼具药铺和食铺的小店。有年夏天,镇上闹“暑湿病”,人们又热又肿,吃不下饭。林掌柜灵机一动,用仙人草做冻解暑,水蕹菜清炒去腻,莲子羹补元气,再给重症者配上泽泻汤,竟把疫情压了下去。

    nbsp“你看这四样,”林掌柜对着账本给伙计们讲,“莲子生在水里,得阳光足;仙人草长在坡地,喜半阴;水蕹菜绕着田埂,要湿润;泽泻藏在泥里,需水旱交替。它们占尽了吉阳的水土光热,就像一家人,各有各的脾气,却谁也离不得谁。”

    nbsp吉阳人办喜事,宴席上必有“四宝羹”:莲子、泽泻(炮制后)、仙人草粉、水蕹菜嫩芽同炖,寓意“清清爽爽,和和美美”。有户人家添了孙子,按规矩要给邻里送“四宝礼”:一包泽泻饮片、一袋莲子、一捆水蕹菜、一块仙人草冻,收礼的人得回赠一把油菜籽,“让轮作的福气传下去”。

    nbsp道光年间的《吉阳县志》里,“四宝”正式入载:“吉阳物产,以泽(泽泻)、莲、仙(仙人草)、蕹(水蕹菜)为最,合称四宝。泽可入药,莲可入馔,仙可解暑,蕹可佐餐,共生共荣,赖水土之利。”县志还记了个趣闻:有个外乡医生用吉阳泽泻配莲子,治好了知府的“湿热黄疸”,知府惊叹:“吉阳一草一莲,竟有这般合力!”

    nbsp药农们则在轮作田里找到了四宝的默契:种过莲子的塘泥,来年种泽泻更肥;泽泻收后的田,种水蕹菜不易烂根;仙人草剪下的枝条埋在田里,能当泽泻的肥料。“它们在土里都能说上话呢。”老药农林伯摸着田里的泽泻苗,“你对它们好,它们就联手给你报恩。”

    nbsp每年秋收后,吉阳镇会办“四宝节”。药农们捧着刚收的泽泻,莲农提着带露的莲子,小贩推着仙人草冻,主妇们挎着水蕹菜,在镇上的晒谷场摆开摊子。孩子们围着看“三洗三晒”的演示,老人们坐在竹椅上唱着民谣:“吉阳田,轮作忙,泽生金,莲生香,仙人草,解热肠,水蕹菜,赛参汤……”歌声漫过稻田时,泽泻的块茎正在竹匾上晒着第三遍太阳,表皮的泥星子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像撒了一地的星星。

    nbsp(上卷终)

    喜欢。

《吉阳泽韵:四宝共生的千年匠心》上卷[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