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芝星途》下卷[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wo.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泽芝星途》
nbsp下卷·星途万里绽新辉
nbsp第五回nbsp种子甄选nbsp问天启程
nbsp21世纪初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周明远正对着一份长长的候选名单沉思。国家航天局启动“太空药用植物培育计划”,要从传统中药里挑选适合太空生长的种子,搭载“天宫三号”实验舱进行培育。周明远的目光,最终停留在了“泽泻”两个字上。
nbsp“这株草,或许藏着惊喜。”他对团队成员说,指尖划过《本草纲目》里“泽泻生汝南池泽,其性甘淡,能利水道”的记载。团队做了三年前期研究:泽泻块茎含有的三萜类成分,是其利水消肿的关键;而它作为水生植物,对封闭环境的适应性强,蒸腾作用稳定,适合太空舱的微生态系统。
nbsp为了选出最优种子,他们走遍全国道地产区:福建建瓯的泽泻粉性足,四川彭山的泽泻有效成分高,江西广昌的泽泻抗逆性强。最终,周明远团队选择了广昌“莲泽轮作”田里的种子——这些种子在生态种植环境中生长,基因更稳定,也带着千年农耕智慧的印记。
nbsp2023年深秋,经过层层筛选和消毒的泽泻种子,被装入特制的钛合金容器。周明远在容器上贴了张小小的标签,画着一株简化的泽泻,旁边写着“泽芝”——这是他从古籍里翻到的古称,觉得比“泽泻”更有向太空进发的诗意。
nbsp发射当天,周明远站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看着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刺破苍穹。他想起上卷里泽母捧着泽泻块茎的画面,忽然觉得,这粒种子承载的不仅是科学实验,更是一场跨越五千年的对话——从水泽边的陶罐,到太空中的实验舱,人类对草木的探索,从未停下脚步。
nbsp第六回nbsp天宫培育nbsp微重力下的生长
nbsp“天宫三号”实验舱的生命科学实验柜里,泽泻种子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中苏醒。航天员刘洋按照地面指令,启动了营养液供给系统。在微重力环境下,最先萌发的根须没有像在地球那样向下生长,而是像星芒般四散舒展,白色的根毛在荧光灯下闪烁,仿佛在试探这个陌生的宇宙。
nbsp“它在重新定义‘上下。”地面指挥中心的周明远,通过实时传回的影像,看着泽泻的生长轨迹。茎秆不再努力向上挺拔,而是呈现出优雅的弧线;叶片展开的角度比地面更开阔,像要尽可能捕捉每一缕人造光源;最让人惊讶的是块茎的形成——在地球重力作用下,块茎通常在土壤中横向膨大,而太空里的泽泻块茎,竟呈现出均匀的球形,像被精心雕琢过的白玉。
nbsp刘洋每天都会记录泽泻的生长数据:“第15天,株高8.3厘米,较地面同期增长慢12%,但叶片表面积增加20%……第30天,块茎直径1.2厘米,开始积累白色粉性物质。”她发现,太空泽泻的蒸腾作用产生的水汽,在舱内冷凝后,能被循环系统回收利用,“这株草不仅自己生长,还在参与太空舱的水循环。”
nbsp实验进行到第45天,意外发生了:一个营养液喷头出现轻微堵塞,导致部分根系供水不足。周明远团队急得团团转,没想到太空泽泻却展现出惊人的韧性——缺水一侧的叶片自动卷曲减少水分蒸发,而根系则加速向有水的区域延伸,像在太空中上演了一场“绝地求生”。
nbsp“这和古籍记载的‘泽泻耐水湿,亦耐旱完全吻合!”周明远翻出《群芳谱》里的描述,激动地对同事说。这场小小的危机,反而证明了泽泻强大的环境适应能力,也让研究者们对它在复杂太空环境中的表现更有信心。
nbsp第七回nbsp太空收获nbsp三萜类成分的惊喜
nbsp经过60天的培育,太空泽泻迎来了收获时刻。刘洋小心翼翼地将成熟的植株从培养舱中取出,块茎的重量虽比地面略轻,但断面的雪白程度更甚,粉性物质肉眼可见地更丰富。她用特制工具取样、封存,这些珍贵的样本将随返回舱回到地球。
nbsp回收舱溅落在东风着陆场的那一刻,周明远团队早已等候在旁。样本被紧急送往实验室,经过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数据屏幕上的峰值让所有人屏住了呼吸:太空泽泻的三萜类成分(包括泽泻醇A、B等)含量,比地面同期培育的样本提升了12%!
nbsp“这12%,是跨越星辰的礼物。”周明远难掩激动。团队反复验证三次,结果一致。他们分析原因:微重力环境可能改变了泽泻的代谢途径,促使其更多地合成具有防御功能的三萜类成分;而太空辐射的微弱刺激,或许也激活了相关基因的表达。
nbsp这个发现迅速引起中医药界的关注。中国中医科学院的王研究员评价:“这为‘道地性研究提供了新视角——除了土壤、气候,重力等宇宙环境也可能影响药材品质。”而在航天医学界,专家们则看到了更实际的价值:三萜类成分的利尿作用,或许能帮助解决长期太空飞行中航天员的体液调节问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周明远在论文里写道:“泽泻从《神农本草经》的‘消水记载,到太空实验的成分提升,印证了中医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智慧——古人在地球环境中发
《泽芝星途》下卷[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