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泻澄心:天河寄远思》下卷[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wo.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泽泻澄心:天河寄远思》
nbsp下卷·半山澄观悟天枢
nbsp第五回nbsp藚伴晨昏nbsp心与天游
nbsp半山园的晨露,总比别处来得更清。王安石披着粗布短褐,蹲在药圃边,看泽泻的叶片承接第一缕晨光。露水从叶尖滚落,砸在青石板上,“嗒”的一声,像敲在心上的木鱼。自罢相后,这株草成了他最亲近的伙伴,比朝堂上的同僚更懂沉默的分量。
nbsp他常取晒干的泽泻,与菊花同煮。菊花清苦,泽泻甘淡,两味相和,茶汤便有了“清而不冽,润而不滞”的性子。喝着茶,他会想起鄞县的海塘,想起那些在暴雨中用泽泻果腹的百姓,嘴角便泛起一丝浅淡的笑意。“这草啊,”他对侍童说,“生在泥里,却长着向光的心,就像人,经了磨难,才更懂澄明的好。”
nbsp那年秋冬,五运属“金运太过”,空气干燥得像要起火。邻里多患“燥咳”,痰少而黏,喉咙干得冒烟。王安石用泽泻配麦冬、玉竹,泽泻甘淡能润,麦冬玉竹滋阴能燥,三味同煮,药香里带着清甜。有个老秀才喝了三剂,咳嗽便止了,叹道:“介甫公,您这药,比您的新法还贴心。”
nbsp王安石闻言,只是笑笑。他知道,新法如烈火,能燎原却也能焚身;而泽泻如清泉,润物无声,却能解急难。这道理,是他在无数个失眠的夜里,对着药圃想通的。他开始在药圃边搭了个小棚,每日午后坐在这里,看泽泻在风中摇曳,像无数只小手,轻轻拂去他心头的尘埃。
nbsp有次夜观天象,银河横亘天际,星子稀疏却明亮。他想起那句“泽泻半天河汉空”,忽然明白“空”不是虚无,是像泽泻过滤后的水,去掉了杂质,才能映照出天河的全貌。人的心,也该如此,去掉执念,才能容得下天地。
nbsp第六回nbsp药石相济nbsp道贯医政
nbsp江宁府有个小吏,因弹劾上司不成,反被构陷,罢官后终日饮酒,得了“癃闭”之症,小腹坠胀,小便点滴不出,请来的大夫都束手无策。家人听闻王安石懂医,便来求助。
nbsp王安石见他面色青紫,舌苔厚腻,脉沉涩如刀刮竹,叹道:“你这不是尿闭,是气闭。心里的郁气堵了水道,就像堤坝被淤泥堵了,水怎么流得动?”他开的方子很简单:泽泻配沉香、琥珀。泽泻利水,沉香行气,琥珀散瘀,三味药像三个力夫,一个挖渠,一个开闸,一个清淤。
nbsp小吏喝了药,当夜便小便通利,腹胀立消。次日来谢,王安石却将他带到药圃:“你看这泽泻,它能利水,但若是土壤板结,根扎不深,也发挥不了作用。就像为政,光有新法不行,还得有容人的气度,不然就成了‘气闭,于民于己都没好处。”
nbsp小吏望着摇曳的泽泻,忽然泪如雨下:“学生明白了,公变法如泽泻利水,本意是通,是学生自己心窄,成了淤堵的淤泥。”王安石摆摆手:“过去的就让它过去。你看这草,今年枯了,明年还会再长,人也一样,跌倒了,换个活法就是。”
nbsp这事传开后,来找王安石看病的人越来越多。他总能从病症里看出些人生的道理:治“湿热黄疸”,便说“做人要清,做事要明,别让私心遮了眼”;治“风湿痹痛”,便讲“气血要活,心思要通,别学那顽固不化的石头”。而泽泻,总在这些道理里扮演着重要角色,它的甘淡,它的渗利,它的“去浊而不伤清”,成了王安石晚年处世的写照。
nbsp第七回nbsp故友重逢nbsp藚下话空
nbsp元丰七年,羊景曜被贬路过江宁,特意来半山园探望。两人相见,都已鬓发斑白,相对无言,唯有泪千行。还是王安石先开口,指着药圃里的泽泻:“景曜兄,你看这草,还是当年你送我的那些种子长出来的。”
nbsp羊景曜走近细看,泽泻已长得齐腰高,叶片在秋风里翻卷,露出苍白的叶背,像在诉说岁月的风霜。“介甫兄,”他感慨道,“当年在京城,你总说这草太淡,如今看来,这淡里才有真味。”
nbsp王安石煮了泽泻茶,两人坐在小棚下,看着远处的钟山。“我常想起城南会饮的日子,”羊景曜说,“那时你写‘泽泻半天河汉空,我还笑你太痴,如今才懂,那‘空不是失望,是看透后的从容。”
nbsp王安石呷了口茶:“是啊,年轻时总想着填满天河,让星光都按自己的意思排列,到头来才知
《泽泻澄心:天河寄远思》下卷[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