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守田记》(下卷)[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wo.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的良药。王老实的老伴,早年因脾虚常腹泻,常年吃白术粥,竟渐渐好了,脸色也红润起来。“这叫‘健脾止泻,”村里的郎中说,“白术甘温,能补脾土,就像给脾胃加了柴,让它重新烧起来,水湿自然就干了。”
nbsp有年冬天,村里爆发“寒泻”,大人小孩都上吐下泻,郎中用白术配干姜、炙甘草,熬成“理中汤”。“白术是君,干姜是臣,”郎中解释,“白术健脾,干姜温胃,就像给冻僵的土地加了火,寒散了,泻就止了。”果然,喝了药的人,三天就好转了。
nbsp王小实还摸索出白术的“七情配伍”:治风湿关节痛,白术配苍术(相须,燥湿力增);治水肿,白术配茯苓(相使,利水更捷);治孕妇胎动,白术配砂仁(相畏,砂仁制白术燥性)。他把这些写在自家墙上,成了村里的“土药书”。
nbsp有个货郎路过,得了“暑湿”,又吐又泻,躺在路边动弹不得。王小实取来新鲜白术,配藿香、佩兰,煮了药汤给他喝。“白术燥湿,藿香解暑,”他说,“就像给潮湿的屋子开了窗,又生了火,潮气很快就散了。”货郎喝了两剂,竟能挑着担子赶路了,逢人就说:“豫东的白术,比仙丹还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这些病案,渐渐传到县里的药铺。药铺掌柜派人来收白术,出价颇高,却被王小实拒绝了:“这白术是咱种田人的护符,要留着自己用,不能光换钱。”他只肯按平价卖给药铺一部分,条件是药铺必须把白术药方传给更多人。
nbsp第八卷:结语·赞诗·田埂薪火
nbsp道光年间,豫东平原又遭蝗灾,但这次,农人不再慌乱。他们按“白术月令”,在田埂种满白术,备足干枝叶,蝗虫一来就点燃,白烟漫过田野,如一道无形的屏障,护住了万顷良田。《开封府志》特意记载了此事:“自乾隆二十五年后,豫东农家多植白术于田埂,蝗至则焚其叶,烟所过处,虫皆远避,岁赖以安。”
nbsp如今,豫东农村还保留着“清明种白术”的习俗。田埂上的白术,春天抽芽,夏天展叶,秋天结籽,冬天休眠,像一群沉默的守护者,见证着农耕的轮回。农人们依旧用白术烟驱虫,用白术粥补身,老辈人会给孩子讲王老实的故事,说:“白术不是神,是咱跟土地学的聪明——顺天应时,草木也能帮大忙。”
nbsp白术守田赞
nbsp黄河故道土膏肥,白术成行护埂湄。
nbsp春吸日精抽嫩蕊,夏承火气展青帷。
nbsp烟驱蝗蝻千畦保,粥补脾元万户炊。
nbsp不是仙方多奥妙,顺天应物即真机。
nbsp结语
nbsp“白术守田”的故事,藏着农耕文明最朴素的智慧:人与自然,从来不是对抗,而是共生。王老实从蝗灾中发现白术的妙用,村民用实践完善种植之法,文人将其写入农书——这正是“实践先于文献”的生动写照,是“口传知识”与“文字记载”相互滋养的典范。
nbsp白术的“温燥”,不仅克了蝗虫的“湿浊”,更教会人们:土地里藏着答案,草木中含着大道。它让我们明白,所谓“天人合一”,不过是农人看着田埂上的白术,知道何时播种,何时采收,何时点燃那一缕青烟——在顺应中守护,在守护中传承,这便是农耕文明留给我们的永恒启示。
nbsp(全卷终)
喜欢。
《白术守田记》(下卷)[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