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的生长特性,生长环境以及最佳采摘季节[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wo.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黄芪(主要指药用的蒙古黄芪Astragalusnbspmembranaceusnbspvar.nbspmongholicus和膜荚黄芪A.nbspmembranaceus)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其生长特性、环境需求与采摘时机直接影响药用品质。以下从生长特性、适宜环境及最佳采摘季节三方面详细说明:
nbsp一、生长特性
nbsp黄芪的生长特性围绕“以根为核心”的发育规律,可分为生命周期特性和器官生长特点:
nbsp1.nbsp生命周期与生长阶段
nbsp黄芪为多年生草本,自然生长周期通常为35年(人工栽培多控制在3年),不同阶段表现出显着差异:
nbspnbsp幼苗期(第1年):
nbsp种子萌发后(需1520天),先长胚根,后抽茎生叶,但根系发育缓慢,主根长仅1015厘米,直径厘米,地上部分矮小(株高1020厘米),以营养生长为主,几乎不开花。此阶段抗性弱,怕强光、涝渍,需遮阴保湿。
nbspnbsp营养生长期(第23年):
nbsp根系快速膨大,主根年增长量可达1520厘米,直径增至12厘米,侧根少(优质黄芪需控制侧根,保证主根粗壮);地上部分株高可达4080厘米,茎直立多分枝,叶片为奇数羽状复叶(小叶1327片,披针形),光合作用增强,为根系积累养分。第2年可少量开花,但结实率低。
nbspnbsp生殖生长期(第3年及以上):
nbsp45月现蕾,67月开花(总状花序腋生,花淡黄色),78月结果(荚果膜质,椭圆形,含种子56粒)。此阶段根系生长速度放缓,但有效成分(黄芪甲苷、多糖等)积累达到高峰;若生长超过5年,根系会逐渐木质化,纤维增多,药用价值下降。
nbsp2.nbsp核心器官生长特点
nbspnbsp根:药用部位为干燥根,主根圆柱形,表面淡棕黄色,有纵皱纹及须根痕,质地硬而韧,断面纤维性强(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习称“金井玉栏”)。生长中喜向地下垂直延伸,深度可达12米(野生者更深),依赖发达的主根吸收深层水分和养分,侧根少则品质更优。
nbspnbsp茎与叶:茎直立,具棱,被白色柔毛;叶片薄纸质,耐旱性强,缺水时会卷曲减少蒸腾,但长期干旱会抑制根系发育。
nbspnbsp开花结实:异花传粉,种子细小(千粒重约57克),具硬实特性(约30%40%的种子种皮坚硬,需沙藏或温水浸种打破休眠),自然发芽率低(约30%),人工栽培需预处理提高发芽率。
nbsp二、生长环境需求
nbsp黄芪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但优质药用黄芪的生长需特定条件,道地产区(如山西浑源、甘肃定西、内蒙古固阳)的环境可作为典型参考:
nbsp1.nbsp气候条件
nbspnbsp温度:喜凉爽气候,耐寒性极强,可耐受30℃至40℃低温(冬季宿根可在冻土中存活);生长期适宜温度为1525℃,夏季超过30℃时生长停滞(需遮阴或通过海拔调节,如15002000米山区可避开高温)。幼苗期(第1年)耐寒性较弱,温度低于0℃需防寒(如覆盖秸秆)。
nbspnbsp光照:典型的喜光植物,年日照时数需≥2500小时,光照不足会导致植株徒长、茎细叶薄、根系发育不良(主根短、侧根多)。道地产区多位于开阔山坡或台地,如山西恒山的向阳坡地,光照充足且通风良好。
nbspnbsp降水:耐旱怕涝,年降水量以300600毫米为宜。自然降水可满足生长需求,人工灌溉需“见干见湿”(土壤表层干燥后再浇水),田间积水超过24小时会导致根系腐烂(核心禁忌)。西北干旱区(如甘肃定西)通过梯田保水和砂质土壤排水性规避涝害。
nbsp2.nbsp土壤条件
nbspnbsp质地与结构:偏好砂质壤土或砾质壤土(含砂量30%50%),土壤疏松、透气、排水性强,利于主根垂直生长(减少侧根)。黏重土壤(如黄土黏层)易导致根系分叉、畸形,品质下
黄芪的生长特性,生长环境以及最佳采摘季节[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