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芎草春秋》(卷) 下[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wo.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的药一起干活;冬天天太冷,就得给它搭个暖棚,配着肉桂、艾叶,才能让它有劲儿。”

    nbsp有个叫阿明的后生问道:“阿蘅姐,书上说川芎‘上行头目,下行血海,为啥它既能治头痛,又能治痛经呢?”阿蘅指着药圃里的芎苗根:“你看这根,往上长茎生叶,能到头顶;往下扎根入土,能到深处。人身上的气血也是这样,川芎能跟着气血走,该到头上时往上走,该到血海时往下走,这就是‘气分行来在血中的妙处——气走到哪儿,血就跟着到哪儿,哪儿堵了,它就去通哪儿。”

    nbsp王如鉴在一旁听得入神,将这些话一一记下,感慨道:“我着《本草约编》,总想着把药性写尽,如今才知,最生动的药性,不在书本,而在这一句句口传的比喻里。你们祖辈没读过医书,却把川芎用得比医书还活,这才是中医药的根啊。”

    nbsp除夕夜里,药坞村家家户户都煮了川芎汤,汤里加了生姜、红枣、红糖,一家人围坐喝着,暖身又暖心。阿蘅给王如鉴端来一碗,窗外雪落无声,屋内炉火正旺。“王先生,这汤是村里的老规矩,除夕喝了,来年不头痛,不生病。”王如鉴喝着汤,看着墙上阿蘅写的病案,忽然诗兴大发,提笔写下:

    nbsp“天目药坞藏灵草,辛温一味解千愁。

    nbsp气行血活瘀自散,春夏秋冬各有谋。

    nbsp口传心授真如宝,胜过丹书万卷留。

    nbsp最是寻常烟火里,芎香一缕渡春秋。”

    nbsp第八回nbsp春回大地芎苗发nbsp医者仁心照古今

    nbsp正月十五刚过,积雪消融,药坞村的川芎苗便顶着残雪,冒出了嫩红的芽。阿蘅带着村里的年轻人,在药圃里松土、施肥,准备新一年的种植。王如鉴要回杭州了,临行前,他将自己补写的《芎草用法补遗》交给阿蘅,上面详细记录了药坞村用川芎治春滞、夏火、秋燥、冬寒的法子,还抄录了村民口传的配伍经验。

    nbsp“阿蘅姑娘,这册子留给你,不是让你照着念,是让你知道,民间的智慧,也该被写进书里。”王如鉴握着她的手说,“《本草约编》里的‘辛温无毒是芎,气分行来在血中,因你这药坞村的实践,才真正活了起来。”

    nbsp阿蘅接过册子,却将它放在祖父的药书残页旁:“王先生,书是死的,草是活的。这册子能提醒后人,但真正的学问,还得在这地里、在病人身上学。就像这川芎,年年发芽,年年不一样,得看天、看地、看病,才能用好它。”

    nbsp王如鉴走后,阿蘅将川芎的种植、炮制、配伍之法,编成了通俗易懂的歌谣,教给村里的孩童:“春采叶,红糖配,经闭腹痛不用愁;夏配地,清瘀火,头晕目眩即刻休;秋加芷,合麦冬,咳血目痛一并收;冬浸酒,加桂艾,寒凝血瘀从此溜……”歌谣在山间回荡,伴着川芎苗的生长,一年又一年。

    nbsp后来,阿蘅成了村里的“药婆”,她的病案被一代代传抄,与王如鉴的《补遗》一起,藏在药坞村的祠堂里。再后来,有人从祠堂的旧书里,看到了张镃“芎叶煮汤胜茗碗”的诗句,才知这芎叶煮汤的智慧,早在宋代便被写进了诗里;又看到王如鉴“辛温无毒是芎,气分行来在血中”的总结,才懂这看似寻常的草木,藏着多少天人合一的奥秘。

    nbsp结语

    nbsp药坞村的川芎,从石隙野草到田间良药,从口传经验到笔墨记载,走过了不知多少春秋。它的故事,是中医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缩影: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顺应的是自然之道;阴阳五行,五运六气,遵循的是天地之理;四气五味,性味归经,探索的是草木之性;七情和合,配伍加减,凝聚的是实践之智。王如鉴的诗句,张镃的咏叹,不过是这智慧长河中的浪花,而真正的源头,永远在那山间田野的躬身实践里,在那代代相传的医者仁心里。

    nbsp赞诗

    nbsp芎草生来带性灵,辛温行气入血行。

    nbsp春疏滞气夏清火,秋透瘀燥冬散寒。

    nbsp口传不比丹书贱,实践原为至理源。

    nbsp一碗汤香融岁月,药坞薪火照千年。

    nbsp尾章

    nbsp许多年后,天目山一带的医者,仍在用川芎治病。他们知道,治头痛时,川芎配天麻,能祛风平肝;治痛经时,川芎配益母草,能活血调经;治跌打时,川芎配桃仁,能破瘀止痛……这些用法,有的写在医书里,有的藏在民间的口诀里,却都能追溯到药坞村那个叫阿蘅的姑娘,追溯到王如鉴在药圃里写下的那句“气分行来在血中”。

    nbsp而药坞村的川芎,依旧岁岁枯荣。春时,孩童们会采叶煮汤;秋时,药农们会挖根炮制;冬时,家家户户会泡制药酒。那辛香,飘过田埂,飘过溪流,飘过岁月,像一声温柔的提醒:草木有情,天地有常,医者仁心,古今皆同。

    nbsp这,便是中医药的传承——在自然中感悟,在实践中沉淀,在岁月中流转,如川芎的根须,深深扎进大地,却能直抵人心,连接起过去与未来,生生不息。

    喜欢。

《芎草春秋》(卷) 下[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