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魂苓语》 下卷[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wo.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阵口的雾。二柱子成了34;苓心堂34;的掌柜,不仅会种红纹苓,还能根据五运六气调方子:34;今年木运太过,肝火旺,红纹苓得配菊花;明年水运不及,燥气盛,得配麦冬。34;
nbsp迷魂阵的瘴雾依旧浓,但不再让人害怕。附近的山民都说,那雾是活的,好人进去能看见路,坏人进去绕不出圈。有人在阵口捡到过血苓,不多,就一两颗,刚好够治家里的病人;也有人丢过东西,第二天准能在碑前找到,上面还沾着点猪苓的土。
nbsp老马常坐在碑前,给路过的孩子们讲红军的故事,讲灵豕护苓的传说。34;当年那些兵,饿肚子还想着救老百姓,34;他摸着碑上的猪苓图案,34;这红纹,是他们的血变的,得好好敬着。34;
nbsp有个戴眼镜的年轻人,自称是历史研究员,从北京来,说要找徐向前部队掉队士兵的遗骸。34;马大爷,您真见过他们的遗物?34;他捧着笔记本,眼里闪着光。
nbsp老马把那本识字课本给他看,年轻人翻到最后一页,忽然34;呀34;地叫了一声:34;这地图!没画完的箭头,指向的是当年的红军伤员洞!34;他说,史料记载,当年有个班的红军,为了掩护伤员,把他们藏在迷魂阵的山洞里,自己却牺牲了,34;那些伤员,后来不知所踪;
nbsp老马心里一动:34;是不是有个山洞,里面有马灯?34;
nbsp年轻人愣了:34;您怎么知道?史料里提过一句,说伤员洞里点着盏马灯,是老百姓送的。34;
nbsp真相像雾里的光,一点点透了出来:灵豕守护的,不只是血苓,还有那些伤员;红军遗骸旁的地图,是想告诉后来人,伤员还活着;那盏马灯,是他们与外界联系的信号。
nbsp34;他们......是不是被灵豕救了?34;二柱子问。
nbsp年轻人翻着史料,眼圈红了:34;史料说,后来有村民在迷魂阵外捡到过绷带、药瓶,上面还有猪苓的痕迹;
nbsp老马望着瘴雾深处,像是看到了当年的情景:受伤的红军躺在山洞里,灵豕叼来猪苓给他们治病,用身体挡住瘴雾,直到他们康复,悄悄走出阵,隐姓埋名,成了秦岭的山民......
nbsp34;找到了,都找到了。34;老马笑了,眼泪却掉了下来。
nbsp年轻人在碑旁立了块新碑,刻着那些掉队士兵的名字,还有句34;红军精神,山高水长34;。他临走前,老马给了他颗红纹苓的种子:34;带回北京吧,让它在城里也长长,记着秦岭的故事。34;
nbsp种子后来种在了军事博物馆的院子里,竟真的发了芽,长出的菌核带着淡淡的红纹,像条连接着历史与现实的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八、雾散魂归nbsp苓香永续
nbsp又过了二十年,老马走了。临终前,他让二柱子把自己葬在迷魂阵口的碑旁,坟头对着瘴雾的方向。34;我守了一辈子,该进去陪他们了。34;他握着二柱子的手,34;红纹苓要接着种,故事要接着讲,别忘了,咱欠着迷魂阵的;
nbsp二柱子给老马立了块石牌,上面没刻名字,只刻了颗猪苓,红纹缠绕,像颗跳动的心。
nbsp那年秋天,秦岭下了场大雨,迷魂阵的瘴雾竟散了大半,露出里面的山谷:漫山遍野的猪苓,红纹闪闪,像撒了一地的红星;当年的红军遗骸旁,长出了成片的蜜环菌,白得像雪;那个灵豕待过的山洞,洞口摆着些生锈的步枪和军用水壶,像是在晒太阳。
nbsp最让人惊讶的是,山洞深处,有几具完整的遗骸,穿着百姓的衣服,身边放着红军的帽徽——正是当年那些失踪的伤员,他们在山里活到了老,死后还守着这片药。
nbsp二柱子带着村民进了谷,没挖一颗猪苓,只在遗骸旁种了些松树。34;马伯说得对,这是他们的家。34;
nbsp后来,迷魂阵成了34;红军药谷34;,来瞻仰的人络绎不绝。有人带来猪苓的种子,撒在山谷里;有人带来红军的故事,刻在石头上;孩子们在谷里跑来跑去,指着红纹苓说:34;这是红军的药,能治病,还能让人记事儿。34;
nbsp二柱子的儿子小石头,成了药谷的守护者。他学会了辨认猪苓的年份,知道哪年的红纹苓药性烈,哪年的温和;他还学会了听雾语——雾浓时,是灵豕在说34;别进来34;;雾淡时,是英魂在说34;欢迎回家34;。
nbsp有天清晨,小石头在碑前发现了颗巨大的血苓,断面的红纹像幅地图,画着秦岭的山山水水,还画了个箭头,指向远方的黄河。34;这是;他忽然明白,灵豕和英魂都在说:故事不止在这里,要让更多人知道。
nbsp他带着血苓的图谱,走遍了陕西、山西、甘肃,把红军护苓、灵豕救人的故事讲给所有人听。听故事的人里,有白发苍苍的老兵,有戴着红领巾的孩子,还有研究中医的学者,他们都记住了那颗带着红纹的猪苓,记住了秦岭深处的那段岁月。
nbsp许多年后,34;红军药谷34;成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猪苓被列为珍稀药材,严禁私采。但每年春天,都会有新的猪苓苗从土里钻出来,红纹闪闪,像是在说:我们还在,故事还在。
nbsp小石头老了的时候,坐在老马的坟旁,看着满山的猪苓,忽然听见雾里传来34;哼哼34;声,像头野猪,又像群孩子在笑。他知道,是灵豕来了,是红军英魂来了,是这片山的魂,在和他打招呼。
nbsp风过秦岭,带着猪苓的香,带着松针的清,还带着那句没说完的话:敬畏自然,不忘历史,才能生生不息。
nbsp结语
nbsp迷魂阵的雾,终究散了。但它留下的,不只是红军的遗骸、灵豕的传说、红纹的猪苓,更是一种启示:人与自然,从来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是共生;历史与现实,从来不是割裂的片段,而是传承。老马的坚守,二柱子的成长,小石头的传承,甚至王善堂的转变,都在诉说同一个道理:那些藏在秘境里的秘密,那些刻在岁月里的故事,只要有人记得,有人敬畏,就永远不会消失。
nbsp红纹苓的药香,飘过了秦岭的山山水水,也飘进了人心。它治的不只是身体的疾病,更是心灵的浮躁;它传的不只是药材的功效,更是人与自然、人与历史相处的智慧。或许,这就是迷魂阵真正的34;阵语34;——用瘴雾遮护,用灵豕守护,用英魂守护,只为等一个懂它的人,把这份敬畏与传承,永远传下去。
nbsp赞诗
nbsp瘴雾锁谷藏英魂,灵豕衔苓救苍民。
nbsp红纹暗记当年血,青史长铭此日恩。
nbsp一草一木皆天意,半雾半晴是道根。
nbsp最是秦岭春好处,苓香漫过万重门。
nbsp尾章
nbsp《秦岭风物志》记载:34;迷魂阵,今名红军药谷,盛产猪苓,其变种红纹苓,传为红军血所化。谷中存民国二十五年红军遗骸及遗物,旁有野猪出没,性驯,护苓如命。当地山民传,此豕乃山神所化,守护英灵与药草,历百年而不衰。34;
nbsp而在药谷入口的新碑上,刻着首《苓魂谣》,是小石头写的:
nbsp34;雾深深,藏忠魂,灵豕拱苓救饥人。
nbsp红纹密,记苦辛,一颗良药一片心。
nbsp你来拜,我来敬,英魂灵豕共此境。
nbsp山长青,水长流,苓香伴着岁月走。34;
nbsp风掠过石碑,带着药谷的清香,像无数双眼睛,望着这片重生的土地,也望着远方——那里,有更多的故事,等着被讲述;有更多的传承,等着被续写。
喜欢。
《迷魂苓语》 下卷[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