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枫下苓梦》下卷[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wo.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枫下苓梦》

    nbsp下卷

    nbsp五、苓性初显nbsp湿邪退散

    nbsp周山背着满篓猪苓回到村里时,月亮已经爬过了西山顶。石板铺的村道上,只有他家的窗户还亮着灯——他娘知道他这几天没回家,准是守着灯等他。推开门,老娘手里正纳着鞋底,看见他背上的药篓,针眼一下子扎偏了,线轴34;咕噜噜34;滚到地上。

    nbsp34;山儿......这是;老娘的声音发颤,手在围裙上蹭了又蹭,不敢碰那黑褐的疙瘩。

    nbsp周山放下药篓,把最大的那块猪苓捧出来:34;娘,您看,俺挖到了。在黑风口的老枫树下,跟梦里的仙翁说的一样。34;他把石板下的奇遇一五一十讲了,老娘听得直抹眼泪,念叨着34;他爹显灵了34;,赶紧找了块干净的粗布,把猪苓一个个擦干净,码在柜顶上,像供奉神佛。

    nbsp消息第二天一早就传开了。最先找上门的是村东头的张寡妇,她儿子得了水肿病,腿肿得像冬瓜,按下去一个坑半天起不来,屙尿像挤牙膏,郎中开了几副药都没用,眼看就要不行了。34;周山兄弟,求你发发慈悲,救救俺娃吧。34;张寡妇扑通跪下,额头磕在地上,青石板都响。

    nbsp周山赶紧扶起她,想起爹说的猪苓能利水,又想起医书上34;猪苓味甘淡,性平,入肾、膀胱经,主利水渗湿34;的话,心里有了底:34;婶子别急,俺这就给你配药。34;他取了块中等大小的猪苓,又从自家药罐里翻出些茯苓、泽泻——这两味也是利水的,爹生前总说34;三苓同用,水路通畅34;。

    nbsp他把猪苓切成薄片,和茯苓、泽泻一起放进陶罐,添了山泉水,坐在灶前慢慢熬。药香飘出来时,带着股土腥的甜,老娘在一旁念叨:34;慢火熬,出真味,药才肯使劲。34;药熬好时,呈淡黄色,清清爽爽的,不像别的药汤那么浑浊。

    nbsp张寡妇端着药汤跑回家,没过两个时辰就跑回来,满脸通红,声音都变了调:34;尿了!俺娃尿了!一大泡!腿也消了点肿!34;周山跟着去看,那孩子果然精神了些,眼睛里有了光,不再像先前那样迷迷糊糊。

    nbsp这一下,周山的名声在村里立住了。来找他求猪苓的人排起了队:有得黄疸病的,眼白黄得像橘子皮;有得淋证的,撒尿时疼得直哆嗦;还有产妇产后水肿,躺在床上动弹不得。周山都一一应了,按爹留下的方子,猪苓配白术健脾,配桂枝温阳,配阿胶滋阴,药到病除的越来越多。

    nbsp这天,邻村的李郎中背着药箱来了。他是方圆百里有名的老中医,当年爹在世时,两人常一起探讨药材。34;周山,你这猪苓,确实是好东西。34;李郎中拿起块猪苓,对着光看断面,34;但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34;他指着猪苓的纹路,34;你看这断面,纹路细密如网,说明它利水而不伤阴,这是它的妙处。但湿有寒热,若遇寒湿,单用猪苓怕是不够,得配些温热药;若遇湿热,又得加些苦寒药,这才是39;七情39;里的39;相须39;。34;

    nbsp周山听得入了迷,赶紧请李郎中坐下,泡上自己采的野茶。老郎中呷了口茶,说起前几天遇到的一个病案:34;有个樵夫,淋雨砍柴得了湿痹,关节又肿又痛,遇寒更甚。我用了猪苓配附子,附子辛热散寒,猪苓利水渗湿,一热一凉,一散一渗,三剂药就好了。34;他又说,34;这就像打仗,猪苓是先锋,负责把水湿赶出去;附子是后卫,负责守住阳气,不让敌人回头。34;

    nbsp周山拿起块猪苓,心里忽然亮堂了。原来这黑褐的疙瘩里,藏着这么深的学问。他想起老枫树下的石板,想起梦里的仙翁,或许他们不是在指引他找猪苓,是在指引他懂猪苓——懂它的性子,懂它的配伍,懂它和万物相生相克的理。

    nbsp那天晚上,他又梦到了花白胡子的老者。这次老者没说猪苓在哪,只指着一幅画:画上有棵老枫,树下有块石板,石板下的猪苓旁边,长着一株紫苏,一株苍术,还有一株附子。老者说:34;草木各有性,合则力无穷。34;醒来时,周山的枕头上,落着一片从窗外飘进来的枫树叶,红得像团火,烧得他心里又热又亮。

    nbsp六、运气体察nbsp应时采挖

    nbsp转过年开春,太白山的雨下得格外勤。连下了一个月,坡地变成了泥塘,屋里的墙皮渗着水,不少人得了34;春湿34;,浑身发沉,吃不下饭,舌头像裹了层浆糊。周山按李郎中教的法子,用猪苓配苍术,燥湿健脾,效果却不如去年冬天好。

    nbsp34;这是咋回事?34;他犯了愁,拿着猪苓去找李郎中。老郎中正在晒药材,见了他就笑:34;你忘了39;五运六气39;了?今年是太阴湿土司天,湿气比往年重,猪苓的性子也会变。34;他拿起今年的猪苓和去年的对比,34;你看,今年的猪苓外皮更薄,断面纹路也疏些,利水之力稍弱,得加量,或者配伍更强的药。34;

    nbsp周山仔细一看,果然如此。去年的猪苓黑得发油,今年的却带着点灰褐;去年的断面白得像瓷,今年的偏黄些。34;那该配啥药?34;他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李郎中指着墙角的泽泻:34;泽泻甘寒,利水渗湿之力比猪苓猛,今年的湿邪重,就让它当主力,猪苓当辅助,这叫39;相使39;。34;他又取了些陈皮,34;再加些陈皮理气,气行则湿化,三者配伍,比单用猪苓强十倍。34;

    nbsp周山按方子配药,果然见效。那些得春湿的人,喝了药汤,没多久就说34;身上轻了34;,34;吃饭香了34;。他这才明白,猪苓不是死物,它的性子会跟着天地之气变,挖苓人得像农夫看天吃饭一样,跟着节气察药性。

    nbsp夏天来得早,暑气裹着湿气,像条湿毛巾裹在人身上。村里的孩子开始闹34;暑湿泻34;,上吐下泻,脱水脱得眼窝都陷了。周山想起爹说的34;夏长34;——夏天万物生长,猪苓也该长得最壮实。他去黑风口的老枫树下看,果然,石板下又冒出几窝新猪苓,比春天的更饱满,外皮油亮,断面白得晃眼。

    nbsp这次他没全挖,只挑了些中等大小的,留下小的和老根。挖的时候,他发现猪苓旁边长着不少马齿苋,这东西酸寒,能清热解毒。他灵机一动,采了些马齿苋回去,和猪苓一起煮水给孩子喝。34;猪苓利水,马齿苋清热,正好对付暑湿。34;他对孩子爹娘说。果然,喝了两天,孩子们的泻就止了。

    nbsp李郎中听说了,连连点头:34;好个39;就地取材39;!马齿苋生于暑夏,得火气之精,能清暑热;猪苓长于阴湿,得水气之精,能利暑湿。二者一火一水,一表一里,正是39;阴阳相济39;。34;他又告诫周山,34;夏天的猪苓虽壮,却不可多采,得留着让它接气,不然秋天就长不肥了。34;

    nbsp秋天来时,太白山的燥气重。风一吹,枫叶红得快,落得也快,地上铺了层红毡,踩上去34;咔嚓34;响。村里开始有人得34;秋燥咳34;,干咳无痰,嗓子像冒烟。周山想起猪苓甘淡性平,虽利水却不燥,或许能配伍润肺的药。

    nbsp他采了些麦冬、玉竹,和猪苓一起煮水。麦冬甘寒润肺,玉竹甘平滋阴,猪苓甘淡利水,三者合在一起,既能润肺燥,又能防湿邪趁虚而入。喝了这药汤的人,都说34;嗓子不冒烟了34;,34;能咳出点痰了34;。

    nbsp李郎中捋着胡子说:34;这就是39;秋收39;的理。秋天燥气盛,猪苓也会收敛些,利水之力减了,却添了份润性,正好配滋阴药。你看天地多精明,草木的性子,总跟着人的需要变。34;

    nbsp周山越来越觉得,挖猪苓不只是力气活,更是学问活。什么时候采,采多大的,配什么药,都得看天、看地、看人。他把这些心得记在爹留下的旧账本上,一笔一划写着:34;春湿重,苓性缓,配泽泻;夏暑盛,苓性壮,配马齿苋;秋燥起,苓性润,配麦冬;写着写着,窗外飘进一片枫叶,落在账本上,正好盖住34;秋燥34;二字,像是在说:记在心里,比记在纸上更重要。

    nbsp七、枫苓相契nbsp七情妙用

    nbsp周山的名声越传越远,连西安府的药商都来找他收猪苓。有个姓王的药商,出高价让他把黑风口老枫树下的猪苓全挖了,说要运去京城,给达官贵人治病。34;周兄弟,这下发财了!34;王药商拍着他的肩膀,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34;挖完这窝,明年再找新的,山里有的是地方长猪苓。34;

    nbsp周山摇摇头:34;不行。那棵老枫是猪苓的根,挖绝了,以后就长不出新的了。34;他想起爹说的34;采之有度,用之有节34;,想起梦里老者的画,34;猪苓和老枫是伴,枫活苓才活,枫死苓就死。34;

    nbsp王药商撇撇嘴:34

《枫下苓梦》下卷[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