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豨苓雾语》下卷[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wo.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豨苓雾语》
nbsp下卷
nbsp五、雾谷传艺nbsp七情显妙
nbsp入秋时,太白山的雾有了新脾气。清晨的雾贴着地皮滚,带着腐叶发酵的暖意;午后的雾往崖上爬,裹着松脂的清苦。李守义背着半篓猪苓从迷魂谷出来,衣襟上总沾着些湿意,那是雾留下的痕迹——自从上次野猪引路,他每隔三五天就会进谷一趟,渐渐摸出了规律:带金纹的野猪总在辰时到潭边拱土,拱过的地方准有新的猪苓冒头,像是特意为他准备的。
nbsp这天他刚采完猪苓,正蹲在潭边洗手,忽听身后传来细碎的脚步声。回头一看,是个面黄肌瘦的少年,背着个破布包,见了他就34;扑通34;跪下:34;李大叔,求您救救俺娘!34;
nbsp少年是邻村的,叫狗剩。他娘得了怪病,浑身发黄,眼白像涂了层桐油,尿水也是深茶色,村里的郎中说是34;黄疸34;,开了几副药都不见好,反而越来越重,如今连饭都咽不下了。李守义想起柳先生说的34;猪苓能渗湿34;,心里一动:黄疸多是湿热郁于肝胆,猪苓入膀胱经,能把湿热往下引,说不定管用。
nbsp他带着狗剩往破庙赶,柳先生正对着一堆药材发愁。见了李守义,老郎中叹道:34;这月黄疸病闹得凶,我这茵陈、栀子都快用完了,可光靠这两味药,去湿有余,利水不足啊。34;李守义把猪苓递过去:34;先生,您看这东西能配着用不?34;
nbsp柳先生眼睛一亮,拿起猪苓闻了闻,又摸出茵陈放在一起:34;茵陈苦辛微寒,能清热利湿退黄;猪苓甘淡微寒,能利水渗湿。二者配伍,茵陈疏肝利胆,猪苓通利水道,正是39;相须39;——就像两个伙计,一个在前头开路,一个在后面推车,把湿热从尿里赶出去!34;他又加了把栀子,34;栀子苦寒,能泻火除烦,这三味凑在一起,就是治黄疸的39;三驾马车39;。34;
nbsp李守义帮着把药材配齐,狗剩揣着药连夜赶回家。三天后,少年欢天喜地地跑回来,说他娘的黄疸退了些,眼白不那么黄了,也能喝点稀粥了。消息传开,附近村子得了黄疸的都来找柳先生,庙里的药炉从早烧到晚,飘出的药香混着雾谷的湿意,漫过半个秦岭。
nbsp这天李守义进谷采药,刚走到潭边,就见那头带金纹的野猪正用鼻子拱着一株植物。那草长得奇特,茎秆紫红,叶片像心形,沾着露水闪着光。野猪见了他,用鼻子把草往他跟前推了推,又拱了拱旁边的猪苓,喉咙里发出低低的哼哼。
nbsp李守义认得这草,是34;紫花地丁34;,味苦辛,性寒,能清热解毒。他忽然明白过来:野猪是在教他配伍!最近村里有人得了疮疡,红肿流脓,单用猪苓利水不够,得加紫花地丁清热解毒。这两味药,一利湿,一清热,正是34;相使34;——猪苓为君,引湿外出;地丁为臣,清热解毒,相辅相成。
nbsp他采了紫花地丁回去,柳先生见了连连点头:34;好个生灵指路!这配伍比单用猪苓强十倍,疮疡本是湿热聚于皮肉,光利水不解毒,就像光扫院子不除根,迟早还会复发。34;两人用这方子治好了不少疮疡病人,李守义每次进谷,都会特意给野猪留些刚采的野果,那金纹巨兽也不躲闪,只是用琥珀色的眼睛看着他,像是在说:这才是山里的规矩。
nbsp六、寒来暑往nbsp运气体察
nbsp转过年开春,太白山下起了连阴雨。一下就是四十天,坡地变成了烂泥塘,屋里的墙皮渗着水,不少人得了34;湿痹34;,关节又肿又痛,屈伸都费劲。柳先生的药库里,防己、独活这些治风湿的药很快见了底,他急得嘴上起了燎泡:34;这雨再下下去,怕是要出大事。湿邪最善钻空子,趁人阳气虚的时候往骨头缝里钻,光靠驱寒药顶不住啊。34;
nbsp李守义想起雾谷的猪苓。往年春雨多的时候,他采的猪苓外皮更厚,断面的纹路也更密。他对柳先生说:34;要不试试猪苓?去年大旱,猪苓能利水;今年多雨,它说不定也能祛湿。34;
nbsp柳先生摇了摇头:34;湿痹是湿邪郁于经络,猪苓虽利水,却偏于走下焦,入膀胱,怕是到不了关节。34;他沉吟片刻,34;除非......配上周身上下都能走到的药。34;
nbsp两人翻遍药库,找出些34;威灵仙34;。这药辛咸温,能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最善走窜,人称34;通经络的快船34;。柳先生眼睛一亮:34;有了!威灵仙走窜,能带着猪苓的药性往关节里钻;猪苓利水,能把威灵仙赶到的湿邪从膀胱排出去。这叫39;一升一降39;,正好对付湿痹!34;
nbsp他们把猪苓和威灵仙配伍,加了些生姜温通经络,煮出来的药汤带着股辛香,喝下去身上暖洋洋的,关节的肿痛渐渐消了。李守义进谷谢野猪,却见潭边的泥地上,野猪用蹄子画出了奇怪的纹路:左边是太阳,右边是月亮,中间是猪苓的形状。
nbsp他把这事告诉柳先生,老郎中抚着胡须沉思道:34;这是说,猪苓的性子会随阴阳变化。晴天属阳,它利水之力强;雨天属阴,它祛湿之效增。就像五运六气,每年的气候不同,药材的功效也会变,用药得跟着天走,跟着地走,跟着人走。34;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那年冬天来得早,大雪封了山。李守义进谷时,雾谷的潭水结了层薄冰,猪苓藏在冰层下的腐土里,挖出来时带着冰碴,掰开来,断面比平时更白,像冻住的雪。他刚把猪苓装进篓子,就见野猪嘴里叼着块黑乎乎的东西走过来,放在他面前。
nbsp那东西外皮皱缩,像块老树皮,是34;附子34;,辛甘大热,能回阳救逆、散寒止痛。李守义恍然大悟:冬天阴气重,猪苓微寒,单用恐伤阳气,配附子能温阳散寒,制约猪苓的寒性,这是34;七情34;里的34;相畏34;——附子畏猪苓的寒,猪苓畏附子的热,却又能互相制约,让药性更平和。
nbsp他带着附子回去,柳先生见了叹道:34;生灵比人懂医道啊。冬天人阳气藏于内,用寒凉药容易伤阳,加附子正是39;扶阳以利水39;,这才是顺应39;冬藏39;之道。34;两人用猪苓配附子,治好了不少因寒饮引起的咳喘,药汤里飘着的热气,混着雾谷的冷香,在雪天里格外暖心。
nbsp七、传承有道nbsp雾语留痕
nbsp李守义的名声渐渐传开了。不仅秦岭南北的药商来找他收猪苓,连西安府的大医馆都派人来请他去坐堂。可他舍不得雾谷,舍不得柳先生,更舍不得那头带金纹的野猪。他对来人道:34;我就是个药农,懂的都是山里教的,离开这雾,离开这土,啥也不是。34;
nbsp他收了个徒弟,是狗剩。那少年自从娘病好后,就跟着他进谷采药,手脚勤快,心眼实。李守义教他认猪苓,不是看外形,而是闻气息:34;真正的好猪苓,闻着有股雾谷的湿甜,不是土腥,是草木喝饱了水的香。34;他教他采药的规矩:3
《豨苓雾语》下卷[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